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颅脑磁共振是进行临床病情诊断的一个主要的诊断技术,这种技术对于脑部疾病的相关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通过颅脑磁共振的诊断,了解相关脑部病变的情况。颅脑磁共振的弥散成像是磁共振诊断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所谓弥散是分子随机不规则的运动,在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当中它也是人体当中的物质运转方式,因此也将其称之为布朗运动。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能够为颅脑磁共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依据,本文基于此进行探究,希望所得结果可为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87-01
现如今临床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比较常应用到的是颅脑磁共振的弥散成像技术,一般也将其分为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两种不同的成像技术都能够为临床的相关病情诊断提供依据,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等进行合理的选择,也可以对患者进行联合的应用,能够对于病情诊断提供可行的依据。本文针对于此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综述。
1 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分析
对于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进行分析,不得不提的是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这两个主要技术。
首先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的序列脉冲在三个方向上施加相关的弥散感应梯度,对于三个图像选择平均值就能获取各个相同项的图像,各向同性弥散图像都不包括弥散的方向信息。通过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于患者的大脑病变状况进行诊断和检查,对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脑部病变提供了可行的依据[1]。
而弥散张量成像当中存在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扩散敏感系数,一般也将其称之为B值,通过大量检查以后对比发现,高低取值对于弥散张量成像图像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扩散敏感系数为0s/mm2的时候,肿瘤信号会和T2W1图像基本一致,当扩散敏感系数达到1000 s/mm2的时候,病灶实质信号就会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具体进行分析扩散敏感系数越低,那么图像表现就越加细腻,信噪比也就越高,相反则图像会越粗糙,信噪比会大大降低。现如今颅脑进行检查时,一般的扩散敏感系数都会控制在800~1000 s/mm2之间,如果分辨度能够掌握良好就可以突出的对于相关病变的显示。
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之间存在差异,在多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会受到不同方向弥散运动的影响,进而获得不同弥散方向的多个弥散图像,方向值一般为5~66个,而方向越多感受到的弥散运动方向也就越多,在图像经过处理以后,所获得的弥散的各项的异性图像也就越多。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突出强调弥散的各向异性,图像对比度能够对于成像平面内水平分子的弥散各向异性进行反应。
2 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当中的应用分析
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它是一种对分子布朗运动较为敏感的反映,水分子随机运动分布特性的一种技术,能够在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的诊断当中,充分的体现其优势。临床进行实践的时候常常选择颅脑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方案对于患者进行诊断,并且能够体现出诊断的价值。
临床有研究选择采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案对于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主要选择了该医院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进行颅脑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的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对于所有患者进行颅脑平扫,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最终分析两种方法对于脑梗塞诊断的应用价值。从最终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共有1122例患者进行检查,其弥散成像的阳性率在男性当中表现为76.08%,女性的表现为71.32%,两者之间没有差异性;而弥散成像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33岁,阴性患者的平均年龄则为62.08岁,两者之间也无差异;颅脑平扫阴性患者120例,占10.7%,平扫阳性患者1001例,占89.3%,弥散成像阴性患者有292例,占26.1%,而阳性患者829例,占73.9%;对患者进行平扫,阳性結果中存在平扫、弥散均为阴性的患者120例,平扫阳性、弥散阴性患者172例,占58.9%,平扫、弥散均为阳性的患者829例;结果得出,颅脑平扫的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当中弥散成像检查阳性率之间没有差异性。所以也得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能够较好的对于脑梗塞患者的病灶进行显示,可以对于患者病灶新旧程度进行判断,也能够显示出患者脑梗塞的病灶,平扫阴性能提示患者脑梗塞可能性不大,对患者进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以前做好对患者的颅脑平扫十分必要[2]。而从上述研究当中也能得出,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进行脑梗塞诊断中具有必要的价值。
除此以外,临床还有研究选择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诊断。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选择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该医院所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和5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对于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组研究对象的ROI值和FA值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从sCC、gCC、LpIC、LGIC、RpIC、RgIC等方面都比对照组低,相互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也得出创伤组患者的LpIC、LGIC的FA值和GCS的相关性较为明显,P<0.05。最终得出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意义,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的诊断方案[3]。从这一点研究当中也能够证实,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对于临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
除此以外临床上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于多种颅脑病症进行诊断的研究屡见不鲜,能够充分的说明颅脑磁共振应用的意义,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颅脑磁共振应用在更多的颅脑疾病的诊断当中也是一种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简单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并简单分析其临床应用,从本文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颅脑磁共振可以有效的对于临床相关病症进行诊断,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诊断技术,可为临床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孔晓健,朱玉胜.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03):287+204.
[2]李万猛,秦家碧,杨土保.磁共振颅脑平扫与弥散成像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09):1376-1377.
[3]姚兴军,王岳华,丁正斌,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 (20):173-174.
【关键词】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87-01
现如今临床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比较常应用到的是颅脑磁共振的弥散成像技术,一般也将其分为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两种不同的成像技术都能够为临床的相关病情诊断提供依据,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等进行合理的选择,也可以对患者进行联合的应用,能够对于病情诊断提供可行的依据。本文针对于此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综述。
1 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分析
对于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进行分析,不得不提的是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这两个主要技术。
首先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的序列脉冲在三个方向上施加相关的弥散感应梯度,对于三个图像选择平均值就能获取各个相同项的图像,各向同性弥散图像都不包括弥散的方向信息。通过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于患者的大脑病变状况进行诊断和检查,对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脑部病变提供了可行的依据[1]。
而弥散张量成像当中存在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扩散敏感系数,一般也将其称之为B值,通过大量检查以后对比发现,高低取值对于弥散张量成像图像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扩散敏感系数为0s/mm2的时候,肿瘤信号会和T2W1图像基本一致,当扩散敏感系数达到1000 s/mm2的时候,病灶实质信号就会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具体进行分析扩散敏感系数越低,那么图像表现就越加细腻,信噪比也就越高,相反则图像会越粗糙,信噪比会大大降低。现如今颅脑进行检查时,一般的扩散敏感系数都会控制在800~1000 s/mm2之间,如果分辨度能够掌握良好就可以突出的对于相关病变的显示。
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之间存在差异,在多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会受到不同方向弥散运动的影响,进而获得不同弥散方向的多个弥散图像,方向值一般为5~66个,而方向越多感受到的弥散运动方向也就越多,在图像经过处理以后,所获得的弥散的各项的异性图像也就越多。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突出强调弥散的各向异性,图像对比度能够对于成像平面内水平分子的弥散各向异性进行反应。
2 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当中的应用分析
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它是一种对分子布朗运动较为敏感的反映,水分子随机运动分布特性的一种技术,能够在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的诊断当中,充分的体现其优势。临床进行实践的时候常常选择颅脑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方案对于患者进行诊断,并且能够体现出诊断的价值。
临床有研究选择采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案对于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主要选择了该医院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进行颅脑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的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对于所有患者进行颅脑平扫,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最终分析两种方法对于脑梗塞诊断的应用价值。从最终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共有1122例患者进行检查,其弥散成像的阳性率在男性当中表现为76.08%,女性的表现为71.32%,两者之间没有差异性;而弥散成像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33岁,阴性患者的平均年龄则为62.08岁,两者之间也无差异;颅脑平扫阴性患者120例,占10.7%,平扫阳性患者1001例,占89.3%,弥散成像阴性患者有292例,占26.1%,而阳性患者829例,占73.9%;对患者进行平扫,阳性結果中存在平扫、弥散均为阴性的患者120例,平扫阳性、弥散阴性患者172例,占58.9%,平扫、弥散均为阳性的患者829例;结果得出,颅脑平扫的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当中弥散成像检查阳性率之间没有差异性。所以也得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能够较好的对于脑梗塞患者的病灶进行显示,可以对于患者病灶新旧程度进行判断,也能够显示出患者脑梗塞的病灶,平扫阴性能提示患者脑梗塞可能性不大,对患者进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以前做好对患者的颅脑平扫十分必要[2]。而从上述研究当中也能得出,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进行脑梗塞诊断中具有必要的价值。
除此以外,临床还有研究选择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诊断。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选择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该医院所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和5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对于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组研究对象的ROI值和FA值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从sCC、gCC、LpIC、LGIC、RpIC、RgIC等方面都比对照组低,相互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也得出创伤组患者的LpIC、LGIC的FA值和GCS的相关性较为明显,P<0.05。最终得出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意义,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的诊断方案[3]。从这一点研究当中也能够证实,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对于临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
除此以外临床上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于多种颅脑病症进行诊断的研究屡见不鲜,能够充分的说明颅脑磁共振应用的意义,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颅脑磁共振应用在更多的颅脑疾病的诊断当中也是一种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简单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并简单分析其临床应用,从本文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颅脑磁共振可以有效的对于临床相关病症进行诊断,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诊断技术,可为临床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孔晓健,朱玉胜.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03):287+204.
[2]李万猛,秦家碧,杨土保.磁共振颅脑平扫与弥散成像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09):1376-1377.
[3]姚兴军,王岳华,丁正斌,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 (2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