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着“张”“王”两姓的莫斯科中国烈士纪念碑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_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有一座中国烈士纪念碑,专为纪念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中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中国烈士而立。纪念碑呈长方形,由大理石制成,十分朴素,上面仅镌刻上下两行俄文:“张—1917;王—1917”。
   对纪念碑上出现“张”“王”两姓,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网站贴出的介绍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因牺牲的中国烈士姓名不详,故冠以‘张’‘王’两大中国姓氏以表纪念。”不少中文报道采用的就是这一描述。
   不过,俄文资料给出的说法更为详细——2013年7月8日,俄罗斯一家历史网站刊发《克里姆林宫墙上的英雄》一文,明确说明埋葬在此的是兩位分别姓“张”和“王”的中国战士,他们牺牲于十月革命期间,是1917年11月10日(俄历——本文下同)最早下葬此处的240名烈士中的两位。作者援引苏联作家阿布拉莫夫1981年发表的《克里姆林宫墙》一文称,当年埋葬在第一个合葬墓中的240人中,只有76人确认了身份。文章写道:11月4日,莫斯科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命令,全市各区代表于11月10日将战斗中遇难者的遗体和棺木运往红场。为厘清遇难者人数和姓名,《社会民主报》于11月5日、7日和8日向所有机构和个人发布公告,“凡遇害者,一律上报,详细说明其身份和党派关系”。然而,仍有164具遗体身份不明。
   为追踪出克里姆林宫墙下埋葬的无名战士姓名,阿布拉莫夫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来年里,不断查询档案,并走访大量幸存者。正是他第一个提出证据,指出在莫斯科革命斗争中倒下的英雄中有两位中国人,分别姓“张”和“王”,他们是“图希诺支队”的国际主义战士……图希诺普罗沃德尼克工厂的工人们,曾在一个支队中作战,他们冲进了米留廷斯基巷的电话交换机所,并从卢比扬卡广场向市中心发起攻击。
   在另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则读者留言:革命老兵库佐瓦特金和彼卢乌科夫回忆说,1917年11月10日,他们在红场向“图希诺支队”的两名外国红军遗体告别。两人来自图希诺普罗沃德尼克工厂,在突击中战斗牺牲。
   其实,纪念碑上的“张”“王”指代的究竟是姓氏代表,还是具体某两个人,已经不重要了。纪念碑受人瞩目,是因为它将历史定格。许多战争纪念碑都是无名战士碑,就是为纪念所有的战士——尤其是那些在战火中牺牲却没有被记录下姓名的人们。
  (摘自《光明日报》 )
其他文献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夏柱智长期致力于乡村治理研究。他的调研显示,不少农村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   当前农村的“空心化”已是事实。在夏柱智调研的2055个学生中,48%的孩子由祖父母辈进行日常监管。“因为父母在外,孩子需要通过手机视频联系,爷爷奶奶往往完全不会使用,手机完全由孩子掌握。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欠缺、对互联网的了解不足,都使得他们对孩子可能产生的网瘾往往束手无策。”种种原因将农村青少年推向
期刊
经典阅读,要在观念上去除功利的考较,使阅读真正成为“自由阅读”。为什么要去除功利的考较?因为经典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精深博大,它可以帮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可以帮助你获得职场上的成功。   牛津大学的社会学家经过二十年的调查,确认阅读对人的职业水平的影响远远超过喜欢电影、音乐和社交,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出于爱好读书,这样读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释放出一种使你快乐的多巴胺,让你更自觉地投身其中
期刊
近日,有网友分享了一张图片,一位父亲在电梯口贴了一张寻物启事,寻找孩子丢失的一本卡册。寻物启事的最后写到:这是孩子攒了很久的卡片,是他很心爱的东西,如果您捡到了,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许多网友看后都表示很感动,说“这样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真的很有爱”。   尊重孩子的父母,哪怕不太能明白孩子的兴趣,也会换位思考,理解什么东西对孩子而言是珍贵的;他们會在孩子丢失珍爱之物后认真寻找,而不是用一句轻飘
期刊
反对适当“早教”,“早早教”大可不必,孩子失去了童年,这是代价。有调查显示,过早接受知识教育,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该玩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一开始就体力耗尽,丧失对学习、对生活的憧憬,那么会在以后不该玩的时候加倍地找回来。像英语、识字和加减运算这类知识,小学阶段会系统学习,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的内容,孩子上课时会心不在焉,也容易造成孩子后勁不足。   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
期刊
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述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励志榜样,家境贫寒,近乎赤贫,“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却能顺利完成学业。当事人的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勤奋勇毅,都让人既动容又感佩。以下为他的自述节选。  家乡生活   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我从小体弱多病,家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在我小的时候,甚至连用电也需要看运气,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断电了。所以我家最可靠的
期刊
一位身着汉服、手持油纸伞的女子在雨中漫步,丰富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的身体细节,宛如诗中人物映入眼帘。令人感到惊叹的是该作品由一张完整的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纸折叠而成,没有用过剪刀。近日,广东小伙陈晓凭借折纸作品《雨中漫步》斩获有“折纸界奥斯卡奖”之称的Eric Joisel Award最佳艺术奖。   “因为我很喜欢中国风,所以在作品中尽量体现传统文化特色。”谈到创作《雨中漫步》的初衷,陈晓想表
期刊
走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长沟村的乡间小道上,不时能听到从一处低矮平房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仿佛能将时光按下暂停键,让人瞬间回归宁静平和,这是59岁的农民制琴师饶份友在抚琴。走进饶份友家里,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木工室”,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很多木头,以桐木和杉木居多,这是制作古琴的原材料。在“木工室”另一间屋子的墙壁上,还挂着十余把已经上了漆的古琴,正在自然风干。   年少时,饶份友家境贫穷,十几岁
期刊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决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理想是灵魂生活的寄托。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
期刊
因为听力突然下降,我紧急住进了医院。病房是多人合住。从大学毕业之后,我基本上极少有机会体验与多人同住的集体生活了。我的治疗以打吊针输液为主,每天几个小时,闲来无事,便旁观别人,记下一些琐事。   住进病房的第一个晚上,隔壁床的大爷刚做完手术,一直躺在床上昏睡。大爷鼾声大作,先是像奔驰的火车汽笛长鸣,短促寂静之后,再次带来长长的呼啸。我翻来覆去地实在睡不着。这情境不由得使我想起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
期刊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全民族的抗日大业,郑重作出政治承诺:“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归入改编为国民政府军队系列,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共同抗日。”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收到南京政府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书面命令。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为第18集团军。此后,八路军除在对外交往和发布战时命令文书时自称第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