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有一座中国烈士纪念碑,专为纪念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中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中国烈士而立。纪念碑呈长方形,由大理石制成,十分朴素,上面仅镌刻上下两行俄文:“张—1917;王—1917”。
对纪念碑上出现“张”“王”两姓,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网站贴出的介绍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因牺牲的中国烈士姓名不详,故冠以‘张’‘王’两大中国姓氏以表纪念。”不少中文报道采用的就是这一描述。
不过,俄文资料给出的说法更为详细——2013年7月8日,俄罗斯一家历史网站刊发《克里姆林宫墙上的英雄》一文,明确说明埋葬在此的是兩位分别姓“张”和“王”的中国战士,他们牺牲于十月革命期间,是1917年11月10日(俄历——本文下同)最早下葬此处的240名烈士中的两位。作者援引苏联作家阿布拉莫夫1981年发表的《克里姆林宫墙》一文称,当年埋葬在第一个合葬墓中的240人中,只有76人确认了身份。文章写道:11月4日,莫斯科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命令,全市各区代表于11月10日将战斗中遇难者的遗体和棺木运往红场。为厘清遇难者人数和姓名,《社会民主报》于11月5日、7日和8日向所有机构和个人发布公告,“凡遇害者,一律上报,详细说明其身份和党派关系”。然而,仍有164具遗体身份不明。
为追踪出克里姆林宫墙下埋葬的无名战士姓名,阿布拉莫夫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来年里,不断查询档案,并走访大量幸存者。正是他第一个提出证据,指出在莫斯科革命斗争中倒下的英雄中有两位中国人,分别姓“张”和“王”,他们是“图希诺支队”的国际主义战士……图希诺普罗沃德尼克工厂的工人们,曾在一个支队中作战,他们冲进了米留廷斯基巷的电话交换机所,并从卢比扬卡广场向市中心发起攻击。
在另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则读者留言:革命老兵库佐瓦特金和彼卢乌科夫回忆说,1917年11月10日,他们在红场向“图希诺支队”的两名外国红军遗体告别。两人来自图希诺普罗沃德尼克工厂,在突击中战斗牺牲。
其实,纪念碑上的“张”“王”指代的究竟是姓氏代表,还是具体某两个人,已经不重要了。纪念碑受人瞩目,是因为它将历史定格。许多战争纪念碑都是无名战士碑,就是为纪念所有的战士——尤其是那些在战火中牺牲却没有被记录下姓名的人们。
(摘自《光明日报》 )
对纪念碑上出现“张”“王”两姓,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网站贴出的介绍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因牺牲的中国烈士姓名不详,故冠以‘张’‘王’两大中国姓氏以表纪念。”不少中文报道采用的就是这一描述。
不过,俄文资料给出的说法更为详细——2013年7月8日,俄罗斯一家历史网站刊发《克里姆林宫墙上的英雄》一文,明确说明埋葬在此的是兩位分别姓“张”和“王”的中国战士,他们牺牲于十月革命期间,是1917年11月10日(俄历——本文下同)最早下葬此处的240名烈士中的两位。作者援引苏联作家阿布拉莫夫1981年发表的《克里姆林宫墙》一文称,当年埋葬在第一个合葬墓中的240人中,只有76人确认了身份。文章写道:11月4日,莫斯科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命令,全市各区代表于11月10日将战斗中遇难者的遗体和棺木运往红场。为厘清遇难者人数和姓名,《社会民主报》于11月5日、7日和8日向所有机构和个人发布公告,“凡遇害者,一律上报,详细说明其身份和党派关系”。然而,仍有164具遗体身份不明。
为追踪出克里姆林宫墙下埋葬的无名战士姓名,阿布拉莫夫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来年里,不断查询档案,并走访大量幸存者。正是他第一个提出证据,指出在莫斯科革命斗争中倒下的英雄中有两位中国人,分别姓“张”和“王”,他们是“图希诺支队”的国际主义战士……图希诺普罗沃德尼克工厂的工人们,曾在一个支队中作战,他们冲进了米留廷斯基巷的电话交换机所,并从卢比扬卡广场向市中心发起攻击。
在另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则读者留言:革命老兵库佐瓦特金和彼卢乌科夫回忆说,1917年11月10日,他们在红场向“图希诺支队”的两名外国红军遗体告别。两人来自图希诺普罗沃德尼克工厂,在突击中战斗牺牲。
其实,纪念碑上的“张”“王”指代的究竟是姓氏代表,还是具体某两个人,已经不重要了。纪念碑受人瞩目,是因为它将历史定格。许多战争纪念碑都是无名战士碑,就是为纪念所有的战士——尤其是那些在战火中牺牲却没有被记录下姓名的人们。
(摘自《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