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启示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时期的教育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到少数民族幼儿礼仪、体育、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幼儿园为例,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多元文化;幼儿教育;少数民族
  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理念,最早确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化后,已经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专业教育理论。现如今,已经于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广泛应用。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适用范围非常广的理论,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幼儿教育也有参考价值。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多元文化教育是有意识地将外来文化视为一种平等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多样性的世界观。多元文化不仅仅涉及到中外文化,还涉及到主体民族的文化及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文化相互借鉴,彼此吸收对方的精华,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传递去芜存菁的精神,使本民族文化更加壮大。在少数民族实行多元文化教育,其作用有如下两个:
  其一,使少数民族同胞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在未来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
  其二,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丰厚文化遗产,在丰富自身的同时为全社会作出贡献。
  二、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多元文化理念促进了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在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理念的要求下,随着政策的逐步进行,阿克塞县幼儿园的师资被大大补足,哈萨克族幼儿得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2.多元文化理念丰富了少数民族幼儿的课程内容
  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幼儿园所进行的多元教育为例:
  (1)尊重主流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演化中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多元文化,为了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哈萨克族幼儿应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进行主流传统文化的教授。
  (2)掌握哈萨克本族的悠久风俗文化。由于少数民族的特性,他们于日常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很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幼儿必须要学习好本民族的文化,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
  (3)兼顾现代科学教育。现代社会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主要生产力,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可以使少数民族人们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对于哈萨克族的幼儿来说也是同理,在幼儿园时期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使其本身与其民族在未来获得更完善的发展。
  (4)吸收西方先进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文化与生产力,对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哈萨克族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适当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理念,丰富少数民族幼儿的精神生活。
  三、多元文化教育在哈萨克族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音乐
  哈萨克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本民族的乐曲不但数量极多,质量也非常高。其旋律具有一种古朴雄浑的气息,在含蓄中蕴含着奔放,在粗犷中又蕴含着缠绵,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为人们所熟知的民族特色乐器有冬不拉、斯布孜合等,有弹奏的、拉奏的,也有吹奏的和打击的。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通常是进行课堂式的传授,融合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后,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表现形式,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使哈萨克族幼儿得到更加直观的学习。并且,多媒体教育的直观形象特点正好符合幼儿喜欢丰富多彩内容的心理,避免了枯燥的课堂内容削弱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舞蹈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这种特性使得该民族的舞蹈具有非常强的律动性,具有粗犷彪悍、矫健有力的表现风格,充满了游牧狩猎的草原气息。哈萨克族舞蹈题材以马为主,模仿马的日常形态,表现出极为刚健有力的风格,其他题材如劳动、狩猎等,也是模仿日常的劳动或狩猎场景,通过惟妙惟肖的动作,在展示优美舞姿的同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教授幼儿舞蹈时,可以在传统模仿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幼儿观看舞蹈视频,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舞蹈理论,使幼儿学习到更加标准、形式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
  3.礼仪风俗
  在对哈萨克族幼儿进行风俗礼仪讲解时,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其讲述在语言、行为、饮食等方面的风俗,为其积累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婷.少数民族幼儿园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探讨[J].知识经济,2014(17).
  [2]钟娟.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3]王甜甜.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幼教的启示[J].民族论坛,2013(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