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1-021-02
摘 要 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的使命。作为为社会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加担负着不可轻视的责任。作为普通公民的运动弱势群体,他们同样享有公平的全面的教育过程。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运动弱势群体 特殊课程
一、前言
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与其生理条件和体育教育设施资源影有不可忽视的关系 。因此,在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部分有生理障碍的学生,比正常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要低。这部分学生一般被认为是运动弱势群体。我国高校在校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运动弱势群体,仅仅就笔者本校的数据统计,具有运动或某项运动障碍的比例大约为5%, 这群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就这部分运动弱势群体而言,其本身就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理应给予更多的积极关怀,否则会使他们陷入双重的弱势困境。
二、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一)高校体育功能
在教育学中,人具有教育的双重性-对象和主体,处于教育中的人,有价值,有尊严,有情趣,存有问题但含有希望。学校体育属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作为对象和主体,人的主体精神经过现代体育的强化,会演变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名族使命感,它对学生自觉自愿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创造并确立丰满的人格。而高校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掌握科学健身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体育锻炼和体育指导能力,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塑造强健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它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关系到祖国中坚力量身心合一的健康问题。
(二)全民健身意义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党的十八大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十三五”规划的总目标和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健康中国的内涵和主体是健康人民,目标主要是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全民健身是富民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全民健身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体育强国,人力资本强国的重要标志。
(三)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关系
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的使命。作为为社会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加担负着不可轻视的责任。占有全国近10%左右人口的高校学生,是全民健身非常重要的群体,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为2年或以上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加强体育意识,了解相关体育卫生知识,学会一些体育健身技能,形成终身锻炼身体思想,这将极大的使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融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作为中坚力量的未来人才,在全民健身中不仅身体力行,还会因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影响周围群体,带领周围群众进行科学的锻炼身体,这将极大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有质量的延续下去。
三、高校运动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同等条 件 下,在 非 现 有境况下根据社会平均观念能够享有某种权利或具备 某 种 能力,而在 现 有境况下失去或减弱了获 得 相应的权利或能力的机会,或者在特定的社会 关系中,对此种社会关系的对方强加的意识没有回应能力的人群集合的统称。它在形 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 生活困难、能力不 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 排斥的人的概称。在学校体育中,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身体有缺陷或者疾病,不适宜参与现有的体育教育课程或者体育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体育教育需要,使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处于弱势状态 的学生群体。具体而言,运动弱势 学生主要包括各种类 型的残疾学生以及单项运动障碍学生两大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人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一般来说,这些 有着显著特征的残疾学生都是运动弱势群体。然而,由于体育教育需要一定的身体运动,一些非残疾类型的学生,例如体质虚弱、患病、形体肥胖等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除残疾学生以外,那些存在各种运动障碍的学生在体育参与时都可归为运动弱势学生。
总体而言,运动弱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呈现以下特征:运动能力低下、竞争性不强,难以参与剧烈性体育活动;大部分运动弱势学生体质虚弱,内心较为自卑;运动弱势学生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数量不容小觑,适于他们的体育教育资源占有量少,同时,由于占用学生总比例不多,他们的声音很微弱,对利益的表达不易。
四、特殊体育课程的设置
(一)高校弱势群体参与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近十年来运动弱势群体学生数目越来越多。通过调查研究我国高校运动弱势群体大多数没有参与正常体育课程的学习,每年的大学生体质达标测试也不属于应测比例,少数学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程,但大多数还是面向正常学生开设,专门针对不同运动弱势学生的体育课程很少。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大多数缺乏运动经历,高校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缺乏全面性。
(二)开设针对性特殊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教育平等不仅是指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等,还包括同一学校中,不同需要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教育公平包含教育平等及其合理性两重质的规定,不 仅涉及教育起点的平等,还包括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平等。作为普通公民的运动弱势群体,他们同样享有公平的全面的教育过程。再者,全民健身的基本思路就是促进全体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所以根据体育教育的功能和宗旨来看,开设针对运动弱势群体的体育课程非常重要。
(三)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改革建议
1.按照运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统计,根据不同类别学生开设不同的专项课程。
2.结合心理学和中医保健知识,通过与学校校医院的合作,开设有利于运动弱势学生身心健康的相关课程。
3.加强教师培养,要具备有一定的针对运动弱势学生项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建立体育教师与特殊体育教育专家的互动交流平台,构建全方位的运动弱势体育教学专家支持系统,加强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师的经验交流。
5.加强对运动弱势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通过体育意识的养成,使其主动的寻求适合自身健康身心合一的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健,曹烃.融合共享--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J].体育科学.2014(3).
[2]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z].2014-10-20.
[4] 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
[5] 骆群.“弱势群体”再界定[J].南京社会科学.2007(3).
[6] 熊晓华.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矛盾关系之辩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9).
[7] 朱楠,王雁.全纳教育视角下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11(5).
摘 要 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的使命。作为为社会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加担负着不可轻视的责任。作为普通公民的运动弱势群体,他们同样享有公平的全面的教育过程。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运动弱势群体 特殊课程
一、前言
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与其生理条件和体育教育设施资源影有不可忽视的关系 。因此,在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部分有生理障碍的学生,比正常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要低。这部分学生一般被认为是运动弱势群体。我国高校在校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运动弱势群体,仅仅就笔者本校的数据统计,具有运动或某项运动障碍的比例大约为5%, 这群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就这部分运动弱势群体而言,其本身就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理应给予更多的积极关怀,否则会使他们陷入双重的弱势困境。
二、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一)高校体育功能
在教育学中,人具有教育的双重性-对象和主体,处于教育中的人,有价值,有尊严,有情趣,存有问题但含有希望。学校体育属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作为对象和主体,人的主体精神经过现代体育的强化,会演变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名族使命感,它对学生自觉自愿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创造并确立丰满的人格。而高校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掌握科学健身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体育锻炼和体育指导能力,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塑造强健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它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关系到祖国中坚力量身心合一的健康问题。
(二)全民健身意义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党的十八大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十三五”规划的总目标和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健康中国的内涵和主体是健康人民,目标主要是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全民健身是富民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全民健身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体育强国,人力资本强国的重要标志。
(三)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关系
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的使命。作为为社会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加担负着不可轻视的责任。占有全国近10%左右人口的高校学生,是全民健身非常重要的群体,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为2年或以上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加强体育意识,了解相关体育卫生知识,学会一些体育健身技能,形成终身锻炼身体思想,这将极大的使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融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作为中坚力量的未来人才,在全民健身中不仅身体力行,还会因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影响周围群体,带领周围群众进行科学的锻炼身体,这将极大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有质量的延续下去。
三、高校运动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同等条 件 下,在 非 现 有境况下根据社会平均观念能够享有某种权利或具备 某 种 能力,而在 现 有境况下失去或减弱了获 得 相应的权利或能力的机会,或者在特定的社会 关系中,对此种社会关系的对方强加的意识没有回应能力的人群集合的统称。它在形 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 生活困难、能力不 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 排斥的人的概称。在学校体育中,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身体有缺陷或者疾病,不适宜参与现有的体育教育课程或者体育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体育教育需要,使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处于弱势状态 的学生群体。具体而言,运动弱势 学生主要包括各种类 型的残疾学生以及单项运动障碍学生两大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人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一般来说,这些 有着显著特征的残疾学生都是运动弱势群体。然而,由于体育教育需要一定的身体运动,一些非残疾类型的学生,例如体质虚弱、患病、形体肥胖等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除残疾学生以外,那些存在各种运动障碍的学生在体育参与时都可归为运动弱势学生。
总体而言,运动弱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呈现以下特征:运动能力低下、竞争性不强,难以参与剧烈性体育活动;大部分运动弱势学生体质虚弱,内心较为自卑;运动弱势学生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数量不容小觑,适于他们的体育教育资源占有量少,同时,由于占用学生总比例不多,他们的声音很微弱,对利益的表达不易。
四、特殊体育课程的设置
(一)高校弱势群体参与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近十年来运动弱势群体学生数目越来越多。通过调查研究我国高校运动弱势群体大多数没有参与正常体育课程的学习,每年的大学生体质达标测试也不属于应测比例,少数学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程,但大多数还是面向正常学生开设,专门针对不同运动弱势学生的体育课程很少。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大多数缺乏运动经历,高校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缺乏全面性。
(二)开设针对性特殊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教育平等不仅是指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等,还包括同一学校中,不同需要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教育公平包含教育平等及其合理性两重质的规定,不 仅涉及教育起点的平等,还包括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平等。作为普通公民的运动弱势群体,他们同样享有公平的全面的教育过程。再者,全民健身的基本思路就是促进全体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所以根据体育教育的功能和宗旨来看,开设针对运动弱势群体的体育课程非常重要。
(三)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改革建议
1.按照运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统计,根据不同类别学生开设不同的专项课程。
2.结合心理学和中医保健知识,通过与学校校医院的合作,开设有利于运动弱势学生身心健康的相关课程。
3.加强教师培养,要具备有一定的针对运动弱势学生项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建立体育教师与特殊体育教育专家的互动交流平台,构建全方位的运动弱势体育教学专家支持系统,加强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师的经验交流。
5.加强对运动弱势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通过体育意识的养成,使其主动的寻求适合自身健康身心合一的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健,曹烃.融合共享--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J].体育科学.2014(3).
[2]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z].2014-10-20.
[4] 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
[5] 骆群.“弱势群体”再界定[J].南京社会科学.2007(3).
[6] 熊晓华.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矛盾关系之辩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9).
[7] 朱楠,王雁.全纳教育视角下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