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少小学生在进行运算时,常常会出现会而不对,或对而不简,或对而不快,表述不严密,不全面等现象。还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或家长或学生本身在分析原因时说:"唉!这道题本来是会做的,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所以做错了。"似乎一句"粗心大意"就可以为运算错误开脱。我认为:"粗心大意"本身就是运算能力差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粗心大意",才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所要培养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它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相结合,在处理数量关系方面的表现,它不可能独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相互渗透、相互支撐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数学能力。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性、迅速性和简捷性。
一些常见的"粗心大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比较笼统。
小学生的感知一般说来比较笼统,不够精细,尤其是低年级更为突出。例如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常常56误抄写65,有时从草稿上抄到作业本上,一搬家就变了样,把0.231抄成0.123。另外,小学生的视觉有选择性,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部分首先映入眼帘,从而掩盖其他部分。如计算200+10-200+10,很多学生算出0,学生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两个相同的数相减,而忽略了运算顺序。
二、引起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比较窄。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也不够广。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如计算:150+16×5-22
=150+80
=230-22
=208
学生在第二步计算中把22落下来,而到第三步又把22写上,形成了不等式。
三、小学生容易受定势思维干扰。
在计算方面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干扰新的计算法则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些学生不把小数点对齐,仍把小数的末位对齐,原因是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初学带分数减法时,分数部分不够减时,要从整数部分借"1",按照分数部分分母是几,同分数部分相加。而有些学生受了整数减法法则的干扰,不管题目中被减数的分母是几,一律借"1"当十,使结果出现错误。
由此可见,"粗心大意"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说"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这样轻描淡写就能解决的。"粗心大意"是运算能力差的一种具体表现。数学的运算与数学的基本知识、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一些心理素质密切相关。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克服"粗心大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呢?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概念、公式和法则是运算的依据和基础,基础不扎实,是很难准确进行运算的,更谈不上运算迅速了。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明确结论是什么、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对那些相关的知识、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法则等,还应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如列表、图示等办法进行比较、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还要注意探讨记忆的方法,进行有效地记忆。
运算步骤、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数学的运算很多都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解题方法不可一概而论。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第三步应该做什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规律,运算时便无从下手,只能胡乱猜测。
2、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而思维品质的优劣则具体反映着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运算的速度与成败。因此,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对运算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思维品质主要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专家(教材的编者)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加外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再次,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对错例的分析。错例是很难得的针对性,很强的思维训练的素材,经过加工后,能在这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
3、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很多运算都要涉及一定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变形和推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的数学运算,一道题往往不是三两步运算就能得出结果的,有些题的运算情况更复杂,运算过程中还要随时作出判断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良好的运算习惯。教育学生要有"三心",即在运算前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道题;运算过程中要"细心",对每一个数据、符号、图形等都要认真写或画清楚;当一时还没有得出正确结果时,要有"耐心",要认真从审题开始,分析思路,仔细检查每一步骤,千万不可急躁。平时的作业还要注意整洁、规范,养成认真审题和认真检查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运算的准确率。
4、培养运算能力还要注意多教给学生一些口算、心算以及简便运算的方法,教会学生懂得去检查得数是否正确。例如:解方程要把所得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为了检验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可采用对运算过程逐步审查是否有数字抄错或运算错误产生,有时也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验证。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所要培养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它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相结合,在处理数量关系方面的表现,它不可能独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相互渗透、相互支撐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数学能力。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性、迅速性和简捷性。
一些常见的"粗心大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比较笼统。
小学生的感知一般说来比较笼统,不够精细,尤其是低年级更为突出。例如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常常56误抄写65,有时从草稿上抄到作业本上,一搬家就变了样,把0.231抄成0.123。另外,小学生的视觉有选择性,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部分首先映入眼帘,从而掩盖其他部分。如计算200+10-200+10,很多学生算出0,学生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两个相同的数相减,而忽略了运算顺序。
二、引起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比较窄。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也不够广。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如计算:150+16×5-22
=150+80
=230-22
=208
学生在第二步计算中把22落下来,而到第三步又把22写上,形成了不等式。
三、小学生容易受定势思维干扰。
在计算方面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干扰新的计算法则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些学生不把小数点对齐,仍把小数的末位对齐,原因是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初学带分数减法时,分数部分不够减时,要从整数部分借"1",按照分数部分分母是几,同分数部分相加。而有些学生受了整数减法法则的干扰,不管题目中被减数的分母是几,一律借"1"当十,使结果出现错误。
由此可见,"粗心大意"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说"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这样轻描淡写就能解决的。"粗心大意"是运算能力差的一种具体表现。数学的运算与数学的基本知识、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一些心理素质密切相关。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克服"粗心大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呢?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概念、公式和法则是运算的依据和基础,基础不扎实,是很难准确进行运算的,更谈不上运算迅速了。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明确结论是什么、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对那些相关的知识、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法则等,还应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如列表、图示等办法进行比较、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还要注意探讨记忆的方法,进行有效地记忆。
运算步骤、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数学的运算很多都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解题方法不可一概而论。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第三步应该做什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规律,运算时便无从下手,只能胡乱猜测。
2、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而思维品质的优劣则具体反映着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运算的速度与成败。因此,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对运算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思维品质主要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专家(教材的编者)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加外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再次,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对错例的分析。错例是很难得的针对性,很强的思维训练的素材,经过加工后,能在这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
3、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很多运算都要涉及一定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变形和推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的数学运算,一道题往往不是三两步运算就能得出结果的,有些题的运算情况更复杂,运算过程中还要随时作出判断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良好的运算习惯。教育学生要有"三心",即在运算前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道题;运算过程中要"细心",对每一个数据、符号、图形等都要认真写或画清楚;当一时还没有得出正确结果时,要有"耐心",要认真从审题开始,分析思路,仔细检查每一步骤,千万不可急躁。平时的作业还要注意整洁、规范,养成认真审题和认真检查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运算的准确率。
4、培养运算能力还要注意多教给学生一些口算、心算以及简便运算的方法,教会学生懂得去检查得数是否正确。例如:解方程要把所得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为了检验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可采用对运算过程逐步审查是否有数字抄错或运算错误产生,有时也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