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唱中表演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探索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合唱的渊源,作为舶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国民音乐生活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在组织合唱实践中,将合唱比赛引入到合唱教学,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此,本文将从合唱艺术的表演性与审美性关系入手,探讨审美在表演中的特色与作用,以求如何从合唱中来保持审美自觉,促进舞台合唱表演性与审美性的相互渗透与促进。
  [关键词]合唱艺术;表演性;审美性;关系研究
  合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在我国国民音乐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央视推出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也有合唱表演,并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肯定与好评。可见,对于合唱艺术,不仅有其广泛地舞台表演价值,更多的是在合唱中所传递的艺术审美。我国合唱音乐教育在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下,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国合唱教学做出了贡献。当前,在舞台合唱艺术表演中,其表现手法与形式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在对于合唱文化的研究中,热衷于获奖或音乐文化工程不利于合唱艺术审美的提升,更有甚者,对于合唱中的表演性进行夸大或倾向,反而使得合唱艺术变成了表演唱,有悖于合唱的基本属性。为此,本文将从合唱艺术的审美性与表演性上进行探讨,以促进合唱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有序发展。
  一、合唱艺术中的表演性研究
  从合唱的出现到合唱艺术的形成,表演性一直是合唱教学与合唱实践的基本属性。作为一项集体性的歌唱艺术,在合唱中表演是规范且相对静止的。如古希腊的悲剧中,合唱是典型的艺术化特征。对于艺术的追求是合唱获得中世纪宗教仪式音乐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合唱中对声部的讲究,对和谐的把握都反而弱化了合唱的表演性。如一些西方的弥撒曲、经文歌、以及清唱剧等,对合唱中的表演痕迹较少。随着意大利牧歌形式的出现与发展,对于合唱中的表演性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对于情感的表达与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需要,以合唱中的表演性来夸大合唱的表演感染力是主要方式。现代合唱的发展,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宗教性严肃的合唱方式;另一方面对于音乐会式的多样性演唱方式的呈现也较为广泛。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强化对复调的运用,从而使得合唱在舞台上更加关注表演;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好会,将宫廷内的自娱自乐与公开化的商业演唱融为一体,其在满足审美需求上获得了发展,也催生了“指挥”这一行业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合唱艺术,在音乐与声音的配合下来塑造音乐形式,使得合唱体裁也不断创新与发展。如表达上对艺术、情感的突出,对剧情思想、情节的展现等等,通过合唱队员的形体动作来与音乐伴奏同时表演,以增强了合唱艺术的表现感染力。如舞台剧中的人物角色、动作设计、场景布置、道具的使用等等,无疑是在合唱中融入了更多的表演成分。
  二、合唱艺术中的审美性研究
  从合唱的方式到合唱的表演,其功能重在凸显其艺术审美意义。譬如对于某种歌咏类的合唱,合唱中的作品创作与表演都在传递某一种情感或思想,尽管在声音的和谐上、音准、节奏的变换下来获取协和的声部与音色,这一切都在于对人们某种精神或情感的满足。也就是说,对于合唱来说终究是在表演中赢得某种艺术审美的过程。如中世纪的宗教合唱,其音乐体裁与声乐表现都在于为宗教服务。单纯地声腔、优美的和谐、成熟的表演,将宗教价值中的和谐、崇高、唯美等情感进行了合唱诠释。威尔第的《安魂曲》、巴赫的《马太受难乐》等作品,其创作与表演都在美学上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与其他声乐艺术相比,合唱在表现手段和方法上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别是在声部的组合上,既要考虑声乐的结构、情感,还要注重审美形态及风格的差异性等。因此,对于合唱表演和创作来说,需要从审美性上来贯穿,并提出了极高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合唱教学不仅要从合唱审美中来了解和学习相应的技法,还要从合唱整体性上来把握好各位队员的协同与配合。
  三、合唱中的审美性与表演性关系研究
  合唱作为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追求艺术审美与表演中,都需要从合唱实践中来等而同观。不同的合唱作品在其类型和风格的差异性,其对审美性和表演性的追求是不同的,但两者的关系又是不可或缺的。
  (一)审美的核心地位、表演的艺术特色
  从合唱艺术的表现上来看,对于现代合唱艺术,既要注重对审美核心地位的把握,又要从表演中来凸显两者的不可或缺。合唱艺术的审美性是本质属性,一切艺术表现都在于围绕审美而展开。对于不同结构的合唱作品来说,审美性是核心,而表演性作为重要而基础的表现手段,重在对审美性进行补充和加强,以凸显审美艺术中的特色。
  (二)表演是基于审美而又受制于审美
  从合唱艺术的表演性中来看,表演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凸显合唱艺术作品的内涵及意义。对于审美的落脚是合唱艺术表现的根本。在舞台合唱艺术表演中,指挥从作品的引导中来有序的发挥各成员的音乐作用,并从表演中来凸显艺术特色和形式,增强作品的内涵。如对于《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既要在表演中增强舞蹈性和民俗性,还要从彝族音乐的服饰及动作特色上来表现民族性,从而增强了整个合唱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合唱艺术作为审美性上的合理表演,在表演与审美的把握上应该合理而有序。表演重在体现艺术效果,而合唱艺术的表演是在指挥、合唱队员,及伴奏的同时协作中来塑造审美价值。因此,从审美的自觉性上,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注重艺术修养的沉淀,要从协同中来展现合唱艺术的整体性。
其他文献
营销学上有个著名的“苹果、梨子营销理论”,即市场上已经有了苹果,我就卖梨子。学校之间因各种原因肯定存在着差异,要想异军突起、独领风骚,我们就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梨子”,办出特色,形成品牌。重庆巴蜀中学坚持贯彻“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三本”办学理念,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六年影响孩子一生”,山东胜利油田黄河双语学校的“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幸福
科学底蕴是指一种素质,科学底蕴对于受教育者将来的发展十分重要。文章从中外医学教育的学制模式和招生生源对医科大学生的科学底蕴的影响、大学生的科学底蕴的内涵及重要性、
现阶段一些学校,特别是中学,在数字化校园网应用中仍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完善上,忽视了对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应用实效的研究,使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发展中的功效大打折扣。本文结合学校实际,对提高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实效提出具体建议。  一、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拓宽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学校也是一样。在网络技术
一、素质教育下开展小学管理  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价值主要有两方面表现:其一,成人。成人就是具备完善的人格,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可用之人,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及各方面发展之人。其二,成器。成器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在后期学习中更为多才多艺,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并在其中准确找准自身位置,通过对自身能力或多或少的付出,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进步。素质教育的价值是学生是否成才重要衡量标准和依据,同时也是对学校
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信息作为资料保留下来,有序地存档,并称之为“档案”,说明了社会、学校对儿童的关注程度上了一个台阶,是有意识的关注。档案前,添上“成长”两个字,是教育理念上的突破,反映了对儿童的尊重,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深度关注。无疑,“成长档案”是个好事,好事如何把它做好?要从一切为了儿童的成长的角度建设“成长档案”。  一、“成长档案”建设的过程是理解儿童的过程  “成长档案”是理解儿童的窗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校本教研”便开始植根于校园。作为学校教科研的有效载体,校本教研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凭借思维碰撞有效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然而,在如火如荼的“校本教研”风气下,长时间以来,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践中,由于受一些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有些学校开展“校本教研”,似乎已演变为“走过场,做样子”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