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发展促进教育改革,旧的教育模式备受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实施,以问题为中心,以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开发学生能力为宗旨,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 主动参与学习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一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历史教学中
的应用。
一、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涵
所谓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引领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主动学习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理论依据
1.学生主体的理论。
活动是学生自身发展主体性的基础,是主体性的存在形式,主体性只存在于活动过程中并且通过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包括:对实物的操作活动,对观念的操作活动、交往活动。坚持学生的主体原则,就是要求教育者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尝试、探究、交往等,找到自己的自由发展区,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此实现主体的建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该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与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获取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不能着眼于现有的知识,而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标准,应看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而是一组,至少包括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内省智力等八种智力因素,它们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同,传统的笔试不能体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只有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谈话、调查、了解加以全面评价。
三、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思考
1.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应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景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此外,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而且要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2.强调自主参与,引导学生的探究性。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是教师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找正确答案,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身主体的构建与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探讨前苏联面积是大,但能比除美国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面积大吗?前苏联是离美国远,但比英国、法国离美国远吗?前苏联是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从第三类帝国主义国家转变过来的,而美国在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实力超过英、法,远远超过前苏联。唯一只有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才避免经济危机,为什么呢?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和生产资料公有,计划经济有效防止盲目生产,生产资料公有防止盲目竞争,因此得出结论:经济危机发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激化的结果。这样主动参与学习得出的结论是不会忘记的。
新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舞台”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動参与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不唯“师”,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能体现。
3.发展和保护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旦学生迸发出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就要持之以恒地精心呵护,经常性地为学生设置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开展,同时把握学生主动学习的深度,评价主动学习的结果,鼓励他们保持这种优良思维品质。如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发生,但由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大,资本主义国家不愿它发生,老百姓更不愿灾害降临,你有什么办法能拯救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吗?简单的发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热情。又如学习“国民革命”后,我从三个方面启发学生:(1)中国的反动势力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大资产阶段相勾结;(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3)1927年的中共与现在的中共是否一样成熟?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许在这次主动参与讨论中没有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但是已经探索着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学会不人云亦云。我对学生提出的这样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对学生作出“对”或“错”、“能”与“不能”的结论,那样会回到“一言堂”的老路上去,而是放下架子,放下心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主动去讨论、去争辩,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探究未知世界,这样便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激活思维,有效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能力。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Waslow)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主动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而成长中的学生更有强烈的好奇感和成就感,因此,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正是利用学生充满好奇感与成就感,对知识好奇和渴望,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燕.历史教学问题.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2002,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陈志先.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讨论法刍议.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 主动参与学习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一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历史教学中
的应用。
一、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涵
所谓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引领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主动学习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理论依据
1.学生主体的理论。
活动是学生自身发展主体性的基础,是主体性的存在形式,主体性只存在于活动过程中并且通过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包括:对实物的操作活动,对观念的操作活动、交往活动。坚持学生的主体原则,就是要求教育者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尝试、探究、交往等,找到自己的自由发展区,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此实现主体的建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该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与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获取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不能着眼于现有的知识,而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标准,应看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而是一组,至少包括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内省智力等八种智力因素,它们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同,传统的笔试不能体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只有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谈话、调查、了解加以全面评价。
三、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思考
1.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应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景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此外,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而且要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2.强调自主参与,引导学生的探究性。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是教师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找正确答案,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身主体的构建与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探讨前苏联面积是大,但能比除美国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面积大吗?前苏联是离美国远,但比英国、法国离美国远吗?前苏联是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从第三类帝国主义国家转变过来的,而美国在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实力超过英、法,远远超过前苏联。唯一只有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才避免经济危机,为什么呢?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和生产资料公有,计划经济有效防止盲目生产,生产资料公有防止盲目竞争,因此得出结论:经济危机发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激化的结果。这样主动参与学习得出的结论是不会忘记的。
新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舞台”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動参与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不唯“师”,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能体现。
3.发展和保护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旦学生迸发出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就要持之以恒地精心呵护,经常性地为学生设置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开展,同时把握学生主动学习的深度,评价主动学习的结果,鼓励他们保持这种优良思维品质。如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发生,但由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大,资本主义国家不愿它发生,老百姓更不愿灾害降临,你有什么办法能拯救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吗?简单的发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热情。又如学习“国民革命”后,我从三个方面启发学生:(1)中国的反动势力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大资产阶段相勾结;(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3)1927年的中共与现在的中共是否一样成熟?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许在这次主动参与讨论中没有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但是已经探索着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学会不人云亦云。我对学生提出的这样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对学生作出“对”或“错”、“能”与“不能”的结论,那样会回到“一言堂”的老路上去,而是放下架子,放下心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主动去讨论、去争辩,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探究未知世界,这样便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激活思维,有效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能力。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Waslow)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主动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而成长中的学生更有强烈的好奇感和成就感,因此,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正是利用学生充满好奇感与成就感,对知识好奇和渴望,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燕.历史教学问题.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2002,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陈志先.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讨论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