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现在的初中历史教育现状来看,其教育的功效不容乐观。作为一线教师,只要稍微研究一下,不难明白:目前的历史教学只重视历史学科的功利性和工具性,仍未脱离应试教育前提下“成者为王败为寇。”的教学现实。历史教学的学科功效在哪里?历史教育教学的学科价值又体现在哪里?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我想,与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改变。
一、备课
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依然要像以前那样备教材、备学生,但备教材所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学生该掌握哪些历史知识,而是如何应用这些历史知识;备学生已不再是关注学生可能会对哪些知识已掌握,而是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学生能够在个人成长方面得到哪些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怎样“鼓励学生多参与,给学生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独立备课
一个人备完整册教案,自己备,自己用。这是最传统的备课方式。这种备课方式的优点是:能让老师深入理解整册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编排,有助于老师把握教材在不同年段的走向。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将导致教案相应产生很大的局限性。由于缺乏交流,一些片面狭隘甚至错误的观点可能会在很多年之后仍然传授于学生;而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未能得到及时的交流与共享。这种作法在课改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发达提倡资源共享的今天,显得极不协调。
2、集体备课
由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分割教材内容,先分头备好之后再互通有无。这种备课方式的优点:一是让老师们把时间用在对某些单元或某些课文的深度钻研上,尽量减少教师在备课中的无效劳动与低效劳动,为老师们节省了时间,因为要给别人看,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老师更好地地备课;二是为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之间的借鉴与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0”教案的尝试
“0教案”是课改的产物,“0教案”不是把教案终结为“0”。“0教案”不是笼统地否定一切教案,只是不再要那些工工整整写在备课本上的形式主义的教案。只要能备好课,教案怎么写都可以,写在脑海中也可以。“0教案”不是“0备课”,该做的工作不但要做,而且要用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设计教学、与同伴交流学习,只是不再毫无意义地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已。这才是“0教案”改革的真正实质。
二、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只注重关注学生学了多少而不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不管学生的兴趣与体验,不顾他们学习的记忆规律,只注重学生的价值思考。但我想:不管在怎样的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学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
1、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要使学生有效地获得某一历史知识,发展创造力,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还原历史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受各种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还原真实历史情境,但是可以虚拟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创设中央集权措施”时,在学生对秦灭六国,横扫中原的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虚拟的情境:如果你就是当时威风凛凛的秦王嬴政的话,面对广大的领地,如何去统治这么广大的领土呢?学生对于这些贴近自己生活的假设特别感兴趣,都想当一当这个万世瞩目的秦王,纷纷出谋划策,看看谁的策略更有效。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又使学生对现实社会更加关注,增加社会责任感。
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智慧、潜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做”的过程,可以体验到学习知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被迫学习,而是因需要和兴趣才学习,所以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的持久记忆。
2、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走进历史
虽然学生还没有走入社会,但是在其成长中已经体验了许多人生的喜怒哀乐,教师可利用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
例如: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武昌起义的一个新兵,你会参加革命吗?”这样的问题独特、新颖,能吸引学生,他们能把问题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当然,由于各自经验不同,回答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面对诸如此类的回答,老师不应该强调学生回答的对与错,而应该积极地引导,使其朝着主流意识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角色的体验,使学生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学习历史,而是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如此,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人的价值和行为的分析,获得关于社会问题和社会价值的信息,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得人格的发展。另外,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利于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还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体验身边的历史
学习为了应用。学习历史也一样。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使他们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亲身经历的难题,并能有效的处理那些较生疏的问题。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即将学到的历史概念或原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对新获得的原理的反作用,不断充实和补充其内涵、外延,实现能力的转化,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体验身边的历史。
以上就是我关于中学历史学科价值对学生个人成长及这一学科的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尝试,总的说来,历史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层面,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历史的教与学中,要深入到学生的情、意层面,刺激想象,鼓励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情感、意志、能力、心理、思维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今日的中学历史教育,必须将当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只有这样的历史教育,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真正的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
一、备课
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依然要像以前那样备教材、备学生,但备教材所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学生该掌握哪些历史知识,而是如何应用这些历史知识;备学生已不再是关注学生可能会对哪些知识已掌握,而是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学生能够在个人成长方面得到哪些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怎样“鼓励学生多参与,给学生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独立备课
一个人备完整册教案,自己备,自己用。这是最传统的备课方式。这种备课方式的优点是:能让老师深入理解整册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编排,有助于老师把握教材在不同年段的走向。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将导致教案相应产生很大的局限性。由于缺乏交流,一些片面狭隘甚至错误的观点可能会在很多年之后仍然传授于学生;而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未能得到及时的交流与共享。这种作法在课改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发达提倡资源共享的今天,显得极不协调。
2、集体备课
由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分割教材内容,先分头备好之后再互通有无。这种备课方式的优点:一是让老师们把时间用在对某些单元或某些课文的深度钻研上,尽量减少教师在备课中的无效劳动与低效劳动,为老师们节省了时间,因为要给别人看,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老师更好地地备课;二是为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之间的借鉴与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0”教案的尝试
“0教案”是课改的产物,“0教案”不是把教案终结为“0”。“0教案”不是笼统地否定一切教案,只是不再要那些工工整整写在备课本上的形式主义的教案。只要能备好课,教案怎么写都可以,写在脑海中也可以。“0教案”不是“0备课”,该做的工作不但要做,而且要用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设计教学、与同伴交流学习,只是不再毫无意义地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已。这才是“0教案”改革的真正实质。
二、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只注重关注学生学了多少而不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不管学生的兴趣与体验,不顾他们学习的记忆规律,只注重学生的价值思考。但我想:不管在怎样的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学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
1、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要使学生有效地获得某一历史知识,发展创造力,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还原历史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受各种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还原真实历史情境,但是可以虚拟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创设中央集权措施”时,在学生对秦灭六国,横扫中原的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虚拟的情境:如果你就是当时威风凛凛的秦王嬴政的话,面对广大的领地,如何去统治这么广大的领土呢?学生对于这些贴近自己生活的假设特别感兴趣,都想当一当这个万世瞩目的秦王,纷纷出谋划策,看看谁的策略更有效。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又使学生对现实社会更加关注,增加社会责任感。
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智慧、潜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做”的过程,可以体验到学习知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被迫学习,而是因需要和兴趣才学习,所以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的持久记忆。
2、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走进历史
虽然学生还没有走入社会,但是在其成长中已经体验了许多人生的喜怒哀乐,教师可利用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
例如: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武昌起义的一个新兵,你会参加革命吗?”这样的问题独特、新颖,能吸引学生,他们能把问题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当然,由于各自经验不同,回答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面对诸如此类的回答,老师不应该强调学生回答的对与错,而应该积极地引导,使其朝着主流意识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角色的体验,使学生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学习历史,而是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如此,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人的价值和行为的分析,获得关于社会问题和社会价值的信息,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得人格的发展。另外,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利于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还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体验身边的历史
学习为了应用。学习历史也一样。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使他们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亲身经历的难题,并能有效的处理那些较生疏的问题。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即将学到的历史概念或原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对新获得的原理的反作用,不断充实和补充其内涵、外延,实现能力的转化,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体验身边的历史。
以上就是我关于中学历史学科价值对学生个人成长及这一学科的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尝试,总的说来,历史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层面,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历史的教与学中,要深入到学生的情、意层面,刺激想象,鼓励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情感、意志、能力、心理、思维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今日的中学历史教育,必须将当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只有这样的历史教育,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真正的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