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场景下乡村婚礼服饰的人类学调查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农村掀起改革浪潮后,在婚嫁习俗内容与方式上得以变迁与重塑,衍生出瑰丽多彩的乡村婚礼服饰。本文通过改革前后对乡村婚礼服饰的变迁历程分析比较,通过现场访谈方式对一家祖孙三代的婚礼服饰变迁历程的调查分析,得出变迁的本质是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创新的过程。
  关键词:社会变迁;乡村;婚礼服饰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入到了乡村社会,如今的农村也兴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改革热潮。在社会变迁大方向的趋势下,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伴随着农村婚嫁习俗形式与内容的变迁和创新,婚礼服饰的更替更是这一变迁过程中一个有力的缩影。乡村婚礼服饰的变迁历程实质是传统与现代文化互动与弃扬的过程,互动的结果不是谁完全消灭谁,而是由冲突到融合,由融合到再造。是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弃扬的过程,从而创造出一种包含两者因素又不同于任何一方新颖的文化方式。婚礼服饰变迁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集中反映了特定时代、特定阶段人们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取向。本文以乡村婚礼服饰变迁的视角,通过实地访谈方法,阐释传统与现代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交替历程。
  二、改革开放前T村婚礼服饰状况
  本案选取个案地点——宿州泗县T村。选取个案人物是T村一位86岁高寿的郭大奶,老伴去世多年,现在与其小儿子、儿媳妇生活在一起。1945年,邻村郭大奶嫁到T村时候才18岁。当时说亲媒婆踏破了她家的门槛,最终在众多的求亲中,她父母选择了家境殷实的胡大爷。最终在初冬的某一天,郭大奶在父母坚持下无奈出嫁了。出嫁当天,她坐着花轿,身穿大红袄子,头盖红巾、大红裤子、穿着红色的小棉鞋,而胡大爷则是一袭黑色的长袍马褂,胸前系着一朵大红花在迎亲队伍前走着。听说当时郭大奶的婚礼办的相当体会,其风光度在当时的十里八乡都是数一数二的。
  1972年,T村的郭大奶的第四个儿子胡小宝24岁,在家中排行老六,是家中最小一位,这一年胡小宝准备与相距不到十里路Q镇姓高家一位长女秋菊结婚。在采访这位胡家儿媳妇时才知道,当年她的父亲是Q镇的干部,一次他父亲下乡来到T村时,正好是胡大爷接待的(胡大爷是T村的村长),在高大爷走的时候正巧碰上了前来找他爹的胡小宝,高大爷一眼便看上眼前这个精神的小伙子,觉的为人厚道,于是就跟胡大爷提及自己家中有一长女,到了待嫁年龄,胡大爷很高兴的应下了,但时隔好久,并没什么动静。转眼半年过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大爷第二次到了T村又一次偶遇小宝,想起了半年前的事。于是双方便迅速开始张罗他们的事。当年秋菊是有名的美人坯子,白皮肤,大眼睛,扎着辫子,平时喜欢打扮。在相亲的时候,个性高傲的秋菊说:当时并没有看上这个男人,心里有点不情愿。但是小宝第一眼就相中秋菊。以后他时不时偷偷来找秋菊,每次还捎带礼物,秋菊渐渐心软了。没过多久,他们就结婚了,在结婚的当天,秋菊并没有跟着迎亲队伍回来,她怕闹腾,而是骑着娘家配送的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来的,最终让接亲的队伍扑了个空。秋菊当天身穿着红色碎花小袄,围着红色长条围巾,扎着马尾辫子,黑色的尼绒裤配上小红皮鞋,很显洋气,而这一身打扮在当时算是流行的婚服了。
  从上述的两个案例中发现,1945年正处于民国时期与农村改革开放前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旧的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新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起来。此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西式文化入侵并发生改变的时期,作为我国婚礼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婚礼服,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尽管此时期,社會婚礼习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此时乡村几乎还是停留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半封闭的状态,其乡村传统的婚姻习俗仍有很大的势力。故此时的乡村婚礼几乎沿袭了传统方式,从上述个案中郭大奶在婚礼中所穿戴服饰上证明了这一论断。1972年,此时期已是“除旧存新”新中国时期,封建旧势力彻底被推翻了,农村正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项新政策鼓励人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而秋菊的婚礼正是在这时期举行的。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如从新娘秋菊婚礼当天所穿的黑色尼绒裤搭配红皮鞋的婚礼服饰中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了现代化的气息。由郭大奶“传统婚礼服饰”到秋菊“含有现代元素”新式婚礼服饰的演变正是乡村婚礼服饰变迁的真实写照。
   三、改革开放后T村婚礼服饰状况
   2000年,T村的秋菊、小宝的女儿二丫也到了待嫁年龄,这次婚事省事,不用媒婆,不用相亲。从她叙述中得知,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婚,双方父母也都赞同,二丫母亲秋菊说:“孩子们大了,现在不是旧社会了,做父母尊重他们的选择”。男女双方父母见了面,算是定下这门亲事了,接下来便商量结婚的日子。婚礼当天,二丫穿着一身白色婚纱,脚穿白色高跟鞋,头戴披纱,手捧鲜花,迎亲队伍是六辆小轿车,新郎一身西服领带,脚穿黑色皮鞋,与新娘子的洁白婚纱交相辉映。她认为,如今女孩结婚穿白婚纱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现在年轻姑娘结婚都是这样打扮。到了男方家,饭店酒宴时陪客人敬酒时,新娘会换上红色旗袍,配上一双红色高跟鞋……。
  从上述案例中得出: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变迁下,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农民在思想上得以解放,人们逐渐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传统的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乡村的婚礼服饰的演变正是体现人们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真实写照。在二丫婚礼上,新娘子在外迎接宾客和婚礼庆典的时候穿婚纱,而在饭店向客人敬酒时却换上传统中国红的旗袍与红色高跟鞋。从二丫的婚礼服饰的演变历程发现,此时期西方婚礼服饰对乡村婚礼服饰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的新人是洁白的婚纱与黑色西服。我们发现,婚礼服饰上中西并存日趋流行——象征纯洁的白色婚纱,以及保留着传统婚礼服饰元素——象征吉祥、喜庆之意中国旗袍。在保存了传统特色文化基础上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婚礼特色,将中西方文化融合,最终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中西合璧的婚礼礼仪。   四、乡村婚礼服饰演变历程的阐述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婚礼习俗,每一时代婚礼习俗的变迁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代乡村婚礼习俗较之前发生了许多变化。[①]这一变化从乡村婚礼服饰的变迁中充分体现。自农村兴起的改革运动之后,城乡文化的融合,人们开始追求品位、个性的婚礼服饰,在保留地方习俗基础上, 逐渐融入了西式浪漫婚礼元素。从上述的案例中,1945年,郭大奶结婚正是民国初期,腐朽的封建制度刚推翻不久,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当时大城市已经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西式婚礼服饰已经开始普及。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之风”并没有刮到乡村,乡村文化受到西式文化的影响微乎其微,故传统婚礼仍旧是广大乡村的主流方式。婚服仍旧传统为主。1972年,郭大奶小儿子胡小宝结婚娶媳妇,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推翻旧制度、旧军阀专制。各项新政策、新思想不断涌入,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文化思想的熏陶,开展各项新文化宣传活动。虽说此时期以传统婚礼为主,新式的婚俗较传统婚俗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增进,乡村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传统婚礼服饰已经融入新的元素有所改变,新的婚姻价值观念也逐步建立,创造出一套中国式的“文明婚礼”。
  到了2000年,社会的变迁,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人们逐渐意识到西方文化先进性,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文化,逐渐接受西式文化的熏陶,人们思想意识发生改观。中国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而西方也形成
  自己特色的文化,随着中西方文华交流日益加强,中西方习俗差异日渐明显 。[②]这一差异在中西方婚礼服饰上有所体现:西方的婚礼服饰表现为华丽、高贵、开放的特征,突出其浪漫庄重;中国婚礼服饰表现传统、保守、内向的特征,突现喜庆的特色。新社会成长下的青年,思想前卫,追求自由恋爱方式,而西式婚礼正是他们释放自我情感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将西式婚礼注入传统婚礼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新式婚礼。白色婚纱是西方女性宠爱的礼服形式,一身洁白无瑕的婚纱是纯洁与神圣的象征。旗袍是中国传统婚礼服形式,一身中国红是喜庆、祥和与美满的象征。这一新的文化形式在二丫婚礼服饰上充分体现,新娘子已经抛弃纯传统婚礼服饰取而代之是一袭白婚纱加上传统的红色旗袍。我们发现人们抛弃的不单单是凤冠霞帔,而是陈腐的旧思想,接受的不单单是白色的婚纱,而是社会变迁场景下的新思想、新文化。从上述一家祖孙三代的婚礼服饰的变迁比较发现,在新潮流、新风尚的趨势下,中国的传统婚俗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婚礼服饰融入了西方元素,西式婚礼走进了乡村社会中。使乡村婚礼出现了一种新旧杂糅的婚礼仪式,展现了一幅“中西合璧”的乡村婚礼场景。
  五、乡村婚礼服饰的人类学思考
  1.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合”的民族,长期以来差别中求统一,对立中求和谐,矛盾中求协调,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发展。[③]面对现代化的入侵、多元文化的交融,我们应以儒家思想“和”观念待之;一方面不可能轻易地抛弃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应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越之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盲目地排斥或崇拜西方文化,我们应以审视的眼光对外来文化分析、甄别,取其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将其融入传统文化中。[④]坚决做到吸收对我们有利的,坚决排斥对我们不利的,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件的接受、吸纳外来文化。
  2.文化自尊的满足是文化融合与创新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变迁,在传统文化模式主导下,存在多元化的文化模式,在多元文化交融过程中,一种和谐文化融合创新,一方面体现新旧文化间的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体现如今农村在面对新文化来袭的时候,他们以新的视角审视并尊重新文化。文化自尊的满足是实现文化和谐的基础,也是开启中西方文化融合、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将传统文化与西式文化融合创新,创造出一种两元或多元化融合的场景。如在现代乡村婚礼习俗中,出现个性新颖中西合璧乡村婚礼,婚礼服饰将两者交融于一身,例如新娘子洁白的婚纱上会别着一朵红花,新郎同样也是,一方面给现代婚礼增添了传统元素,同时也体现了传统与西式文化结合创新的过程,可谓是“中西合璧恰到好处”。
  六、结束语
  不同民族有特定的婚礼服装,是人们生活方式积累、沉淀的结果。婚礼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而婚礼服饰的变迁更是从微观角度对这一变迁过程的展开。乡村婚礼习俗的变迁实际是传统婚与现代婚礼习俗两者间文化理念互动与融合的过程,互动结果并不是哪一方完全击败对方,而是由冲突而融合再到创新的过程。农民正是对乡村婚礼服和现代婚礼服文化同时进行扬弃,使两种文化相互适应融合,从而创造了一种包含两者因素却又不同于任何一方的新式的婚礼服饰。从这个意义说,中国乡村婚礼服演变实质是在经历了从传统文化到接受西方文化再到中西合璧的演变历程。
  作者简介:胡晓艳(1988— ),女,安徽宿州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文化人类学。
  注释:
  [①] 李曼曼,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立足于中西婚礼习俗的考察[J].中南财 经政法大学.2013(6).
  [②] 吴国华,蒲军 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2006(12).
  [③] 曾祥慧 一场乡村婚礼的人类学启示[J]. 西西南民族大学、人类学高级论坛秘   书处,2007(7).
  [④] 李曼曼,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立足于中西婚礼习俗的考察[J].中南财 经政法大学.2013(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突显城市风貌中的“千篇一律”。本文重点结合城市风貌规划设计问题,对城市风貌规划设计的问题,浅析城市风貌规划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风貌;编制问题;设计方法  导言: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城市风貌规划设计是当务之急。由于规划单位要求起点高、落实点低,基本按照传统城市规划设计进行建设,出现了“千
期刊
摘 要:为使我国煤层气资源合理有效开釆获得理论指导和依据,文章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多口煤层气井产出水进行连续长期的水化学场监测,总结了煤层气井产出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化学场动态演化规律。由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场的动态变化,可将煤层水的排采过程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为排污阶段;阶段Ⅱ为过渡阶段;阶段Ⅲ为稳定阶段。初期的排污阶段产出水矿化度以及各离子浓度较高,除碳酸氢根离子之外,其余各离子均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增
期刊
摘 要:主动柔性防护网系统具有布置灵活、防护强度高、施工便捷环保、后期养护费低等优点,在崩塌隐患和危岩治理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支挡工程,成为一种主要的防治措施,现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办法中,对主动防护网施工没有明确的质量检查方法与验收标准。在介绍主动防护网的基本构成与防护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其防护特点结合相关规范,从工程监理角度分析了主动柔性防护网构件质量控制要点与施工安装质量控制要点及监理措施,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宏观地获取地物信息的能力,为快速高效获取土壤重金属含量开展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手段。本文总结了基于土壤光谱分析和植被光谱分析的两类土壤重金属污染高光谱遥感监测的方法及原理,介绍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建模过程及建模方法。土壤光谱分析法预测重金属含量主要基于实验室土壤光譜展开,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很难实
期刊
摘 要:关于岩溶塌陷的研究常见于50m以浅,而事实表明,在钻孔施工及岩溶水大量抽取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具有发生深层隐伏岩溶塌陷的风险。结合地质背景,参考岩溶塌陷调查规范,提出深部岩溶塌陷的控制性因素为4大类5种影响因子,分别是碳酸盐岩地层条件(顶板破碎程度)、第四系条件(覆盖层厚度与底部土层性质)、构造条件(断裂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水位变幅)。在系统调查分析各因子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层次分析的模
期刊
摘要:当今国际国内旅游需求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渗透性日益增强。我国现行的旅游线路在开发与实践模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城市内部的旅游线路多是以景点为核心,彼此缺乏互通,而城市则缺乏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线路。本文将从旅游线路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模式入手,结合美国波士顿著名的历史步行线路——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的设计与开发做实例,为城市内部在依
期刊
摘 要:“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创业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创业实践对专业教育比较低依存度、创业实践对你专业能力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创业动机以实现学生兴趣为主,期望社会能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机率。  关键词:高职;创业;大学生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通过对我校正在创业的
期刊
摘 要: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密怀隆起已被我国地学者所关注。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京地质学院区调队1:5万填图确认,组成该隆起的古老变质片麻岩是火山-沉积岩,属于太古界。80-9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变质岩理论,区测过程,产生严重对立。持新观点者认为,隆起的绝大部分片麻岩是块状无序的变质侵入岩。持传统观点者认为,这些片麻岩是变质的表壳岩。认识陷入世界性难题的争议之中。90年代初,全国开展地层清理
期刊
摘要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国的绿道发展逐步从单纯的经验介绍和理论引入转向了综合性的绿道规划和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各具特色的“绿道运动”,绿道驿站的建设也随之展开。但目前我国绿道驿站的建设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整体的规划设计,很多的绿道驿站在建成之后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利用效率低下。目前的村庄整治规划没有对村庄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没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走向致富之路。而绿道驿站的建设
期刊
2009年上映的纪录片《海豚湾》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在内的8个提名和21个奖项。在获得了奥斯卡的承认后,纪录片《海豚湾》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关注,但很多人在观影之后,却得出了一个与其类型特点截然相反的结论,不少观众认为《海豚湾》不像一部纪录片,更仿佛某种意义上的电影大片,给观众赋予视觉冲击的刺激及极度故事性的感受。这样,一个关于纪录片定性方面久远的争论就因此也再度出场,那就是纪录片的真实性的判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