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明月,诗意情怀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fa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艺术的创造源于自然生活,也终将回归自然生活,从而给人以共鸣。据目前史料记载的第一把紫砂壶便是以银杏树瘿为素材的供春款“树瘿壶”,因此紫砂壶与大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制壶艺人在创作时都开始重视造型的创新和内涵的升华,使紫砂壶不仅具有独到的视觉造型之美,更富有内涵意境之美。陈曼生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文人和金石篆刻家,他与宜兴制壶艺人共同设计制作的“曼生壶”系列真正将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成为文人紫砂壶的一个巅峰,而“曼生壶”的款式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世人的喜爱。
  “曼生十八式”最大的特点是将自然界的景物和文人情愫结合,加上独到的构思设计,从而极具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曼生十八式”中的“却月壶”和“瓦当半月壶”均以天际之明月为原型素材,加之巧妙的创意制作而成,意趣清远、寓意深刻,不仅展现出作者寄情于壶的直观情感,更留给世人丰富的想象和感悟。从此之后。制壶艺人便与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月一方面流露出一种中国文士所崇尚的含蓄之美,另一方面寄托了人们的思想情怀。以明月为题材的紫砂壶艺作品层出不穷,或基于“曼生壶”款型、或别出新意,丰富了这一题材的生命力。
  “江南明月套壶”(见图1)顾名思义也是以明月为题材而进行创作的,该作品得自然天趣,结合“曼生壶”的艺术内涵,同时融入了古雅的诗文情怀,独具其美,而创新理念也始终贯穿作品,在形象设计和组合搭配上不囿于传统风格,把江南明月这一具体化的自然美景转变成富于艺术和人文语言的情感载体。使之流露出一种深厚的人文魅力。令人浮想联翩而又颇具内心共鸣。该作品由一壶、一杯两件个体组成,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别具情调,现主要谈一谈这件作品的审美和创新。
  1.“江南明月套壶”的造型视觉之美
  紫砂陶艺作品的造型设计是形成其具体风格和审美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遵循传统,还是大胆创新。其视觉之美始终是审核标准,一件作品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包括视觉和心灵的舒适体验,因此,极为考验其艺术修养。“江南明月套壶”在形体构造上虽仅以一壶一杯构成,但其主体造型始终围绕“明月”这一物象展开,并且富于更多创新的意味。壶身呈半球形,如半月状,肩颈一体,呈平面形,圆形平盖内嵌壶口,与肩颈保持同一水平面,半圆弧线从壶肩向下收缩至壶底交点。并形成圆形壶底,而恰到好处的平衡处理。使之不仅能够保证平面置放,更显得厚而不重、稳而不笨、轻盈可人;与壶身形成巧妙对应的是盖顶独设的圈形壶钮,其线条流畅而柔和,似桥又似一道彩虹,轻巧地横跨在盖面两侧,形成一个极大的弧度,其与壶身之间所形成的虚空间,恰好构成虚实对应,使壶型整体好似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三弯壶嘴丰润而短促,从壶肩部位蓄势流出,精美而不失力度,犹如天边的云朵,又似水面的涟漪;壶身两侧,镶嵌两片秦砖造型的雕塑装饰,其紫红色调与壶体的鹅黄色调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而吉祥纹饰雕刻出的犹如浮雕般的质感,又与壶身素面圆润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与此同时,茶杯造型也与主壶一致。半月形杯身。素面朝天,线条婉转,简约却不失稳重端庄。“江南明月套壶”通过深入的造型设计,自然流露出视觉之美。使明月之美深入人心。
  2.“江南明月套壶”的人文意境之美
  当代壶艺大师顾景舟在其《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曾指出“抽象地讲紫砂陶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因此,“江南明月套壶”在表现出造型视觉之美的基础上,注重人文意境之美的刻画,并且于细节之处体现出不平凡的情怀。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十分亲睐的创作素材,它不仅能在黑夜中带给人明亮而清净,更寓意着爱情、纯洁、思念等情愫,吟咏明月的诗词佳句甚多,使之本身就带有一种人文情怀。“江南明月套壶”一壶一杯的形态将天上、水中的虚实明月刻画得惟妙惟肖。而紫砂壶本就因茶而生,有着江南水乡独有的情感滋润,由此江南明月之人文意境之美便被充分诠释出来,不仅给人以美的意境享受。更给人以丰富的人文体会。
  3.总结
  “江南明月套壶”从天上的明月这一素材出发,汲古壶之韵,充分创新,造型颇具新意。同时融入了丰富的人文题材和意境内涵,使之具有一定的审美情怀,实现了形、神、气、态合一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 紫砂壶是集书画、陶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艺品,自诞生以来历时数百年经久不衰,这与其良好的艺术包容性密不可分,现以紫砂“竹节壶”为例,探讨紫砂壶艺术作品中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 紫砂;文化魅力;竹节壶  北宋著名大文豪苏轼曾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可见,竹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的非凡地位,事实上,对于竹的崇拜并非始于宋代,还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先秦时期,而受众面也非局限于文人
期刊
紫砂壶的世界充满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一把把壶就是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以不同的造型、装饰、色泽等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时融入生活和自然的固有本色。提炼出一定的思想内涵。使之有形、有神、有情。据目前史料所载,历史上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是供春款的“树瘿壶”,该壶以自然界的银杏树瘿为塑造原型,整体温雅天然、素色泥胎、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而这把取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
期刊
摘要 宜兴紫砂作为传统手工艺制品,性能优越,实用与赏玩俱佳,是不可多得的饮茶名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经久不衰,并在历代制壶艺人的共同努力下,艺术审美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在当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关键词 紫砂壶;造型;人文  中国人饮茶、嗜茶的习惯古来有之,文人墨客更是将之作为一种雅事,茶具的选择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紫砂茶壶性能优越、外观优雅,水到渠成地成为了首选的饮茶佳具。并在历代文人
期刊
宜兴紫砂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呈现给世人绚烂的艺术风采,时至今日,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艺术已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中的佼佼者,深受世人亲睐。紫砂壶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这其中更离不开一代代制壶艺人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明、清至今的紫砂制壶名家层出不穷,他们不凡的艺术功力和人格魅力,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促进了宜兴紫砂事业的繁荣兴盛。  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的当代紫砂壶艺杰出代表——顾
期刊
紫砂壶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沏茶工具,其制作工艺、性能特点虽经百年风雨,却一直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宜兴紫砂壶以其独一无二的泥料材质、丰富多变的造型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根据造型特征,紫砂壶主要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三大类。其中花货主要是以各种动物、器皿、花草树木等为基本原型而进行具象化或抽象化的艺术再表现,是最具有表现力度的一种造型。自古以来,花货紫砂壶精品不胜枚举,而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自然界的梅树为
期刊
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人所创造的以艺术形象为载体的精神财富。宜兴紫砂壶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具有艺术的普遍性,更具有紫砂的独特性,紫砂泥料天然的可塑性使紫砂壶富于无穷的造型变化,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品位需求。紫砂壶的艺术形象既表现于生动的外形美感,也同样表现于趣味的人文内涵,现以紫砂壶作品“马到成功”(见图1)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艺术形象,以期共勉。 
期刊
紫砂壶以实用性为基础,寻常而又不平凡,它既人得了普通人家。也登得了大雅之堂。可谓雅俗共赏,且经久不衰。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当之无愧的精华。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精品佳作与杰出艺人层出不穷,赋予这门艺术不断创新和升华的动力,  在灿若银河的紫砂壶艺作品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玉文化为题材主旨的紫砂壶堪称经典,从古至今,无数紫砂艺人都创作或改进过玉元素紫砂壶。使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期刊
宜兴的紫砂壶制作技艺是举世公认的优秀传统手工艺术,并于2005年人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世人对宜兴紫砂壶的肯定,也是宜兴人民的骄傲。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胎质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得益于饮茶的风气,以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日久使用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有着“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誉。
期刊
月亮,一直是人类十分钟情的物象存在,一轮圆月悬挂天际,清寂素雅,无限情怀自在不言中,人们喜爱赏月、画月,自古以来,无数文学艺术作品都将月亮作为素材加以人文升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同时,月亮也是人们表达思乡、念故、团圆等情感的独特载体,比如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月抒发思乡之情;中秋团圆佳节之际,更以赏月作为一道重要仪式。可以说,月亮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
期刊
在中国陶瓷的历史长河中,宜兴紫砂陶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枝奇葩,以独特的风格蜚声中外。根据对古窑址的发掘,紫砂陶的起源可追溯到北宋中叶,距今约有一千年的历史,而其中最为盛名的紫砂茗壶亦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发展过程从未间断,时至今日已成为紫砂陶和中华茗具的杰出代表。  关于紫砂茗壶的特征和审美,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曾在他的文章《壶艺说》中提及,即“一件精美作品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