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合作——展示”三段式教学在美术课堂的应用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是目前兴起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体现着三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而自主学习则分为三个模块,即“预习——合作——展示”。我认为,美术课程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应该重视“预习——合作——展示”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下面谈谈认识与做法。
  一、预习——美术课堂导学的前奏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预习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一般不会给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只是告诉大家下一课要学什么,学生课后是否预习,完全凭自觉性。而在导学模式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预习不过关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对导学案上所提问题的讨论、思考和研究,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初步掌握新知识技能。就美术课上而言,教师可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1.下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2.作业的材料、造型、色彩有什么特点?
  3.课本范例用了什么技法?
  4.作业的基本步骤包括哪几环?
  5.自己的作业构思与想法?需要准备什么工具材料?
  6.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
  在参与学生的预习活动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小组之间观察、答疑、询问,根据有共性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或提醒一些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在《新颖的电脑))和《会响的玩具》(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6课、第18课)两课的教学中,我就充分体会到预习的积极作用。
  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前一节课简单地告诉大家下一课的内容,让大家准备材料,结果肯定是下周上课按要求准备的同学寥寥无几,精心准备的教学环节也变得毫无意义,于是批评学生,致使师生关系恶化,于事无补。鉴于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题,确定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制作课;接下来阅读教材范例,通过几个范例的材料说说自己的想法,联系自己的准备、能力谈谈自己要选什么材料及大体的制作步骤。这样几个学生谈过之后,所有同学的思路都被打开,大家纷纷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也确定了小组任务分工,为课下的材料准备扫清了障碍。而且,第二课时的制作活动中学生们易于以往的主动、活泼,课堂成效显著。
  二、合作——美术课堂导学的过程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已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合理分组,并选取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属非主体表现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表现者。在《珍爱国宝一一古代的陶瓷艺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一课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所散发出的主体能动性的蓬勃魅力。
  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以往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时间完全让给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结果是自觉学习的学生或许有一定的收获,但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自由、散漫地度过了四十分钟。而如果让教师主讲,看起来有条理、有深度,但是限于理解力、情感共鸣等多方面的制约,学生真正的收获甚微。鉴于以上,这次在执教《珍爱国宝一一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时,首先,我提前一课布置预习任务:超越教材限制,利用多种媒介,搜集整理一切关于“陶瓷”的信息,包括古今陶瓷作品、陶瓷艺术大师、陶瓷产地、生产方式、制作流程……然后,在第二课时引导各学习小组参照教材进行信息汇报交流活动:每个小组先汇总材料,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选至少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做介绍,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在发言结束后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把问题反馈给大家,每个同学都可以针对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包括老师在内都不能比较满意地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备案,成为大家课余学习的课题。这样,课堂学习便得以自然地向课外延伸。
  实践证明,这样做让美术欣赏课陡然间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各学习小组发言踊跃、热情高涨,以往常见的学生厌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不再重现。
  三、展示——美术课堂导学的尾声
  在导学教学模式中,展示反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通过互相点评,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积极互教互学,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提高。通过展示反馈,学生们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还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我认为利用投影来展示作品是个非常不错的形式,展示过程全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并且作品的细节也可用放大的方法看得更为清晰。与此同时,我还尝试让作者在介绍完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技法之后,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与询问,并一一作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专门拿出来,供大家讨论。起初,学生们多不懂得如何提问,提出的问题较为肤浅或搞怪,不利于展示过程中讨论与交流的深入,不利于新知识的生成。为此,我们在这一环节上加大了指导力度,引导学生:首先从作品的涵义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再在技法、常识上展开分析。如,学生在展示时可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讲述: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意图?观者的感受如何?作品的构图、线条的质量怎样?色彩对主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展示与交流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他文献
白墙蓝瓦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中医特色的国医堂、便民利民的就医流程、送医下乡惠民义诊……沙洋县沈集镇中心卫生院围绕“服务人性化、医疗规范化、创新持续化、品牌特色化”
人的腰背痛有时并非来自于腰部肌肉,而是其他意想不到的部位。张俊,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副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骨科康复工30余年,近两年从事肿瘤康复中国模式研究。  肌肉骨骼的酸痛和疼痛是一种常见病,但腰背痛的成因很复杂。腰背痛幕后到底潜伏着什么隐情?让我们跟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教授张俊一探究竟。  张
期刊
10月19日上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汽笛长鸣、铁臂高扬.随着省委书记车俊一声令下,总投资达8130亿元的56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再次吹响了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
期刊
【摘要】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
通过对明清小说中“贴肉揌”一些用例的分析,指出“向负责处理某项事务并能决定处理结果的关键官员行贿”是其确诂。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use cases in the novel
电网的规模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进行扩大,与此同时,社会对于可靠供电的要求也逐渐变高.电网的稳定运行,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电具有紧密的联系,而要想提
亚当·斯密是苏格兰伟大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著作《国富论》集中体现了他的经济学思想。文章从其论述的高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试图找寻
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但是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还存在着基本体制、社会结构以及模式三座大山的阻碍。  基本体制就是土地制度,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社会结构是指户籍和社会体系等结构性组织形式。这包括城乡二元户籍结构、工业和服务业的多元结构,以及各个阶层的多元化结构。这一类结构是基于我国的文化传统、社会格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的推广应用,基层国库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按照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第十六条规定的要求,如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