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比较全面地解读了档案工作“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制度并提出了如何贯彻落实的措施。
【关键词】档案工作;制度;贯彻落实
全程管理已成为现代文件、档案管理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但全程管理“什么”“怎么管”到全程,这就要构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合同管理、培训指导、检查监督和绩效考核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档案人员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核查、验收把关等多环节控制;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对各类档案实施动态管理,保障文件、档案的全过程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经考察与研讨,“344”制度可以建构起这样的体系。
一、什么是“344”制度
“344”制度是笔者对档案工作“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等制度的一种简单、概括的说法,是改善单位文档控制系统的突破口,是加强单位档案工作制度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更是文件、档案工作全程管理机制化建设的总抓手。下面,笔者对“344”制度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
(一)对档案工作“三纳入”制度具体内容的解读。一是纳入单位各项工作计划;二是纳入单位领导工作议程;三是纳入单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有关人员岗位责任制。
单位(这里指各级各类单位,以下简称单位)档案工作要纳入全年总的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之中,开展重大活动时档案工作要纳入工作方案之中,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形成、积累与归档必须纳入制度或合同之中,目的是加强对文件、档案工作的超前控制、全程管理。纳入计划的档案工作事项通过考核来评介优劣并对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奖惩。这是第一个纳入。
第二个纳入是指纳入单位分管档案工作领导的议事日程。根据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每个单位都有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但分管领导不能是个摆设,要通过认真贯彻《档案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条例》以及上级对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熟悉档案工作,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分管领导还要热心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关心档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毋庸讳言,还有不少单位的领导有“分而不管”的现象,他既不去了解档案管理具体事务,也不想方设法为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在档案事业的发展上,既要靠法治又离不开人治,所以,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领导重视是关键。档案部门或档案人员要学会(并善于)争取领导的重视,与领导有良好的工作沟通和互动,主动地订阅档案报刊、及时呈送本地档案简报,经常向分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经常把工作情况、计划思路形成材料上报领导;档案部门的重要会议、工作和活动,要争取分管领导参与,让分管领导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自身的历史责任,更多地解决档案部门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切实改善档案工作各方面环境与条件。
第三个纳入即纳入分管领导的岗位责任制、纳入办公室负责人的岗位责任制、纳入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之中,并最好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在年终考核时,办公部门负责人和档案人員组成考核组对单位各职能部门或下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考核或开展年检。当然,这种考核若能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认真实行奖优罚劣,那就会促进单位档案工作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各级各类单位都制订了各项工作制度或工作流程,档案工作的有关细节有必要作为一项重要条款纳入工作制度或工作流程之中。
(二)对档案部门或人员“四参加”制度具体内容的解读。一是档案部门或人员参加单位会议或重要活动;二是参加科研课题审定会;三是参加基建项目验收会;四是参加设备开箱验收活动。
关于第一个参加,有人会说,档案员哪有这么大的权力?是的,某个局的局务会议、班子会议或某某公司的董事会、班子会议等好多会议,档案人员是不能参加的,但我们说档案工作归口办公部门管理,办公室主任(或行政部经理)参加了会议,同样能起到对文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一般说来,单位办公部门负责人会参与单位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于是,办公部门负责人会将掌握的情况与档案人员沟通,档案人员在其领导下跟踪事情发展的全过程,这同样可以做到了解情况、全程关注、超前控制,履行好档案工作之职权。
其它三个参加,档案人员必须到场并行使职权,对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进行把关、验收;科研档案工作者不仅限于参加课题审定会,他应当把科研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和成果管理紧密结合。科研档案也应当实行四同步制度;生产性企业的档案部门和人员要参加新产品鉴定会。
单位引进或购置设备,开箱时,有关部门应当通知单位档案室及本部门兼职档案员参加设备随机资料验收,并准确填写开箱验收单,将收集到的开箱材料进行登记造册,及时向档案部门办理移交手续。开箱材料完成移交归档后,设备部门需要利用时,需向综合档案室办理借用手续。
(三)对档案工作“四同步”制度具体内容的解读。一是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二是检查项目计划进度与检查项目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三是验收与鉴定项目文件材料同步;四是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项目与档案部门出具项目文件材料归档情况同步。
“四同步”制度总的目的也是为了确保文件材料在每一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文件、档案材料失控、断档或散失。因此,各单位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工作时,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做到保证档案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保密性,确保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如何贯彻执行“344”制度
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也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存环境。于是,档案管理法制化成为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
要确保“344”制度的执行,第一件事是要把这些要求纳入单位关于档案工作的总章程,如在《某某单位档案管理规定(或办法)》的总则中列入“344”各项条款。第二件事是把文件、档案管理要求纳入合同管理。 (一)纳入有关项目档案要求的条款。在各部门签订的合同中,必须要结合合同内容,编写具体条款,明确合同执行完毕时合同乙方应向甲方提交的项目档案的范围、内容、版本、套数、时间以及对所提交的项目档案的整理、归档责任;同时,为便于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避免重复投入,合同乙方应向甲方在提交纸质文本的同时提交数字信息。这项条款使合同乙方单位在签署合同时,就对档案要求有了概念,明确了档案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避免了合同结束时,就合同执行中产生的文件材料的归档问题发生扯皮现象。
(二)纳入有关档案保证金的条款。在合同中设立有关档案保证金的条款,预留项目档案质量保证金。这笔预留款的多少,由制定合同的各有关部门来确定。施工合同中,档案保证金可与工程质量保证金捆绑在一起,通常在合同价款的10%左右。这项条款加入了经济制约手段,把项目档案的编制和移交作为工程实施的一项内容,不完成就无法拿到完整的工程款,强制合同乙方单位及时认真完成。通过合同会审流程中加入档案审核的环节,强化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合同签订环节控制文件和档案管理,避免合同文件材料归档时的扯皮现象,促进工程档案归档工作。说到这里,笔者认为,为了简化程序、强化合同管理,制定“项目”合同范本,单位签订的每一份合同,都有关于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和归档要求的不可省略的专用条款,省去了档案部门的审核过程,在简化合同会审流程的同时,达到了通过合同签订环节强化文件、档案管理的目的。
(三)严把合同付款关。财务部门在修订合同付款程序时,把档案部门加入合同付款审核流程,明确在每一份合同执行完毕支付每一笔款项时,必须经过档案部门审核。档案部门经清点、验收合同文件资料完整归档后,签字确认,再进入下一个付款审批环节。这样,所有合同每次付款都经过档案部门,使得档案部门能够及时催交应归档文件资料,督促文件资料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件事是要把文件、档案管理要求纳入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如,会计档案工作要纳入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纳入财务工作计划,纳入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财务工作的同时,要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财务档案工作。又如声像、电子档案工作必须纳入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中,与各项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实行文件制作工作和建档工作同步管理,即文档制作人员接受任务与认可声像、电子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进行。总之,单位工作制度有很多、单位各项工作流程不一样,但要把文件、档案管理要求纳入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做法是一样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文件、档案收集得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可靠。
第四件事是要建好台账,加强考核。档案人员要专门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记“344”制度是如何执行的。最好是在工作的每一个步骤之后或在每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就立即将已产生或形成的材料收集起来,做到及时取证,形成档案工作考核台账,保证有据可查,免得日久忘记遗漏。档案工作不到位,档案员有权行使否决权,可借助年终考核、项目验收、经济责任制兑现等手段确保档案工作担当起崇高而光荣的使命。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较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单位档案的拥有量和利用率高速增长,因此,机关、企事业单位檔案管理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突出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不断提高单位各类档案质量和不断深化各类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档案局.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
[2]刘海波.合同管理强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做法.中国档案.2010(9).
【关键词】档案工作;制度;贯彻落实
全程管理已成为现代文件、档案管理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但全程管理“什么”“怎么管”到全程,这就要构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合同管理、培训指导、检查监督和绩效考核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档案人员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核查、验收把关等多环节控制;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对各类档案实施动态管理,保障文件、档案的全过程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经考察与研讨,“344”制度可以建构起这样的体系。
一、什么是“344”制度
“344”制度是笔者对档案工作“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等制度的一种简单、概括的说法,是改善单位文档控制系统的突破口,是加强单位档案工作制度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更是文件、档案工作全程管理机制化建设的总抓手。下面,笔者对“344”制度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
(一)对档案工作“三纳入”制度具体内容的解读。一是纳入单位各项工作计划;二是纳入单位领导工作议程;三是纳入单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有关人员岗位责任制。
单位(这里指各级各类单位,以下简称单位)档案工作要纳入全年总的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之中,开展重大活动时档案工作要纳入工作方案之中,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形成、积累与归档必须纳入制度或合同之中,目的是加强对文件、档案工作的超前控制、全程管理。纳入计划的档案工作事项通过考核来评介优劣并对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奖惩。这是第一个纳入。
第二个纳入是指纳入单位分管档案工作领导的议事日程。根据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每个单位都有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但分管领导不能是个摆设,要通过认真贯彻《档案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条例》以及上级对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熟悉档案工作,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分管领导还要热心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关心档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毋庸讳言,还有不少单位的领导有“分而不管”的现象,他既不去了解档案管理具体事务,也不想方设法为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在档案事业的发展上,既要靠法治又离不开人治,所以,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领导重视是关键。档案部门或档案人员要学会(并善于)争取领导的重视,与领导有良好的工作沟通和互动,主动地订阅档案报刊、及时呈送本地档案简报,经常向分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经常把工作情况、计划思路形成材料上报领导;档案部门的重要会议、工作和活动,要争取分管领导参与,让分管领导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自身的历史责任,更多地解决档案部门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切实改善档案工作各方面环境与条件。
第三个纳入即纳入分管领导的岗位责任制、纳入办公室负责人的岗位责任制、纳入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之中,并最好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在年终考核时,办公部门负责人和档案人員组成考核组对单位各职能部门或下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考核或开展年检。当然,这种考核若能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认真实行奖优罚劣,那就会促进单位档案工作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各级各类单位都制订了各项工作制度或工作流程,档案工作的有关细节有必要作为一项重要条款纳入工作制度或工作流程之中。
(二)对档案部门或人员“四参加”制度具体内容的解读。一是档案部门或人员参加单位会议或重要活动;二是参加科研课题审定会;三是参加基建项目验收会;四是参加设备开箱验收活动。
关于第一个参加,有人会说,档案员哪有这么大的权力?是的,某个局的局务会议、班子会议或某某公司的董事会、班子会议等好多会议,档案人员是不能参加的,但我们说档案工作归口办公部门管理,办公室主任(或行政部经理)参加了会议,同样能起到对文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一般说来,单位办公部门负责人会参与单位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于是,办公部门负责人会将掌握的情况与档案人员沟通,档案人员在其领导下跟踪事情发展的全过程,这同样可以做到了解情况、全程关注、超前控制,履行好档案工作之职权。
其它三个参加,档案人员必须到场并行使职权,对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进行把关、验收;科研档案工作者不仅限于参加课题审定会,他应当把科研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和成果管理紧密结合。科研档案也应当实行四同步制度;生产性企业的档案部门和人员要参加新产品鉴定会。
单位引进或购置设备,开箱时,有关部门应当通知单位档案室及本部门兼职档案员参加设备随机资料验收,并准确填写开箱验收单,将收集到的开箱材料进行登记造册,及时向档案部门办理移交手续。开箱材料完成移交归档后,设备部门需要利用时,需向综合档案室办理借用手续。
(三)对档案工作“四同步”制度具体内容的解读。一是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二是检查项目计划进度与检查项目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三是验收与鉴定项目文件材料同步;四是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项目与档案部门出具项目文件材料归档情况同步。
“四同步”制度总的目的也是为了确保文件材料在每一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文件、档案材料失控、断档或散失。因此,各单位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工作时,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做到保证档案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保密性,确保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如何贯彻执行“344”制度
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也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存环境。于是,档案管理法制化成为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
要确保“344”制度的执行,第一件事是要把这些要求纳入单位关于档案工作的总章程,如在《某某单位档案管理规定(或办法)》的总则中列入“344”各项条款。第二件事是把文件、档案管理要求纳入合同管理。 (一)纳入有关项目档案要求的条款。在各部门签订的合同中,必须要结合合同内容,编写具体条款,明确合同执行完毕时合同乙方应向甲方提交的项目档案的范围、内容、版本、套数、时间以及对所提交的项目档案的整理、归档责任;同时,为便于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避免重复投入,合同乙方应向甲方在提交纸质文本的同时提交数字信息。这项条款使合同乙方单位在签署合同时,就对档案要求有了概念,明确了档案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避免了合同结束时,就合同执行中产生的文件材料的归档问题发生扯皮现象。
(二)纳入有关档案保证金的条款。在合同中设立有关档案保证金的条款,预留项目档案质量保证金。这笔预留款的多少,由制定合同的各有关部门来确定。施工合同中,档案保证金可与工程质量保证金捆绑在一起,通常在合同价款的10%左右。这项条款加入了经济制约手段,把项目档案的编制和移交作为工程实施的一项内容,不完成就无法拿到完整的工程款,强制合同乙方单位及时认真完成。通过合同会审流程中加入档案审核的环节,强化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合同签订环节控制文件和档案管理,避免合同文件材料归档时的扯皮现象,促进工程档案归档工作。说到这里,笔者认为,为了简化程序、强化合同管理,制定“项目”合同范本,单位签订的每一份合同,都有关于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和归档要求的不可省略的专用条款,省去了档案部门的审核过程,在简化合同会审流程的同时,达到了通过合同签订环节强化文件、档案管理的目的。
(三)严把合同付款关。财务部门在修订合同付款程序时,把档案部门加入合同付款审核流程,明确在每一份合同执行完毕支付每一笔款项时,必须经过档案部门审核。档案部门经清点、验收合同文件资料完整归档后,签字确认,再进入下一个付款审批环节。这样,所有合同每次付款都经过档案部门,使得档案部门能够及时催交应归档文件资料,督促文件资料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件事是要把文件、档案管理要求纳入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如,会计档案工作要纳入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纳入财务工作计划,纳入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财务工作的同时,要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财务档案工作。又如声像、电子档案工作必须纳入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中,与各项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实行文件制作工作和建档工作同步管理,即文档制作人员接受任务与认可声像、电子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进行。总之,单位工作制度有很多、单位各项工作流程不一样,但要把文件、档案管理要求纳入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做法是一样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文件、档案收集得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可靠。
第四件事是要建好台账,加强考核。档案人员要专门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记“344”制度是如何执行的。最好是在工作的每一个步骤之后或在每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就立即将已产生或形成的材料收集起来,做到及时取证,形成档案工作考核台账,保证有据可查,免得日久忘记遗漏。档案工作不到位,档案员有权行使否决权,可借助年终考核、项目验收、经济责任制兑现等手段确保档案工作担当起崇高而光荣的使命。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较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单位档案的拥有量和利用率高速增长,因此,机关、企事业单位檔案管理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突出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不断提高单位各类档案质量和不断深化各类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档案局.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
[2]刘海波.合同管理强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做法.中国档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