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综合改革是我党十八大、十九大先后提出和强调的重大战略问题,几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就,而作为重要保障的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状况更是与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相去甚远。文章先指出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继而就深化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综合改革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持续升温,国务院2010年推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谓指导我国“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期间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相继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国家和各省、市教育部门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对教育改革进行具体指导。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自然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按照国家的规划部署,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現代治理体系以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在诸多保障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保障则是经费投入。如何取得足够的教育经费来完成教育改革任务,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可以说是每所高校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现代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浪潮中,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内控管理、财务信息化建设等都渐次发挥起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高职院校,其财务管理改革仍然存在着改革进展缓慢、改革力度不大等诸多不足,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落后于本科院校,不能满足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
纵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下列突出问题:
(一)办学收入来源单一,资源分配不合理
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能获得的项目拨款非常少,组织其他来源收入的能力也很有限,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常规拨款,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性非常大,而不同地区的财力状况、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一样,导致高职院校之间出现“贫富悬殊”的现象。
在校内资源分配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打破“大锅饭”模式,效益好和效益差的院系、成绩多和成绩少的部门,资金分配差别不大,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拿的工资都一样,资源分配不能体现绩效导向。
(二)预算管理不完善,精细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管理基础较弱,全面预算起步较晚,预算编制缺乏客观依据,往往简单的根据上年基数来确定,预算执行中约束力不强,普遍存在重预算编制,轻执行监控的现象,预算过程就是争夺资源的过程,很少认真进行预算绩效考评,预算工作未能完成编制、执行、控制、考核的闭环管理。
(三)内部控制环节薄弱,覆盖面不全
自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但具体到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是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很少有高职院真正进行了全面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从单位层面开始按要求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内部控制程序。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虽然有部分,但大多残缺不全,不成体系。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和业务融合较差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财务软件还是功能相对单一的核算软件,与学院的教务、学籍、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其他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很多高职院还没有实行网上报销,即使有网上报销系统也没有与预算系统连通,从而实现用款管理的自动控制。总之,财务数据仍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没有与业务系统相互融合,缺乏现代信息化手段。
(五)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风险意识不强
在高校扩张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扩张也成为常态。但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等现实情况又使高职院校的扩张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撑,银行贷款几乎成了唯一的依靠。“公办学校姓‘公’,债务有财政兜底”的思想使得银行、高校和当地政府都没有风险意识,高校债务一路高歌猛进,呈现无序增长态势。
三、深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建议
笔者认为,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相适应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应着重从以下几点突破:
(一)拓宽经费渠道,完善经费分配机制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学院的办学资源环境,完善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1.保障办学经费投入。一是财政常规拨款方面,依靠国家对职业院校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紧密响应生均拨款标准的动态调整,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足额落实到位。二是项目拨款方面,要深入了解政策,即时搜集信息,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三是积极探索教育资源多元化投入,合理开拓校企合作企业投入、社会力量捐赠投入、社会服务创收收入等收入渠道,多方面保障办学需要。
2.完善校内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校内二级分配制度,参考财政部门对高校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探索建立校内的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进一步扩大二级院系经费自主权,实现财权和事权的高度统一。在工资福利方面,大力推行绩效工资制改革。
3.建立“全成本核算”体系。借政府会计改革的东风,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实行“全成本核算”。按照“作业成本法”原理,以“学生”这一产出成果为出发点,根据产出特点划分成本计算对象,按成本动因核算直接成本、归集和分配间接成本,分院系、分专业准确计算生均培养成本,逐步建立起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全成本核算体系,为完善校内资源分配机制、推行校内生均经费拨款制度提供依据。 4.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在办学经费紧张、财政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将学院内涵建设作为重点领域给予经费保障,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财力安排到推动学院内涵发展的重点项目上,从严从紧安排行政运行经费。
(二)强化财务监督,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规定,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对学院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全程控制。下属二级机构财务管理薄弱的部分院校,要重点将二级机构经济活动纳入学院财务监督范围内。
2.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财务部门要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支出管理的合规性等进行重点稽核,对基建、采购、项目资金、三公经费等重点领域支出长期保持警惕性。充分发挥审计的再监督作用,建立财务监督与审计、纪检监督的有效协调机制。学院年度财务报告、预决算、基建项目和内部控制等情况每年须经学院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有条件时委托外部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3.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以预算管理委员会牵头,对学院的预、决算报告和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融资项目以及大额资金使用等“__重一大”事项,严格实行专家论证,集体决策。
4.严密防范债务风险。财务管理工作坚持“量人为出”的原则,协调好投入、产出平衡,妥善处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树立贷款主体责任意识,自觉控制贷款规模,制定有效的还贷计划和还贷措施,严格实行贷款管理制度,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三)严格预算管理。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1.进一步扩大预算管理的范畴,建立涵盖学院全部经济活动的“全口径预算”,真正做到“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加大学院预算资金的统筹力度。在做好学院基本支出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项目支出预算、基本建设预算、二级单位创收预算等。
2.优化预算编制流程,改进预算编制方法。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行战略导向的绩效预算,使资源分配紧扣学院的战略发展。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做到学院各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均细化到经济分类未级科目,准确对应财政部门预算,切实改变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做到学院内部预算与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相一致,预算与决算相一致。
3.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逐步建立科学完整的、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学院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分层推进、逐步实施的方式,将学院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从项目支出逐步扩大到基本支出及至部门整体支出,最终形成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四)推进业务和财务系统融合,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要全力推进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预算管理、网上报销、会计核算和薪资管理、资产管理、科研及其他收入管理、收费管理、自助缴费平台等业务模块的整合,并与人事、学工、教务等其他业务部门数据实现高度的共享与实时交互,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入智慧时代。通过信息化建设,至少实现以下功能:
1.预算编报、用款管理与网上报销系统连接,促进预算执行过程的规范化。全部预算项目分解为具体用款指标,报销业务以录入系统的指标为依据,审核时,业务事项、报销票据、预算项目、经济科目四者必须合理一致方可报销,既可大大减少虚构业务套取资金、突击报账等行为发生,也可使劳务费、三公经费等得到有效控制。预算控制环节前置,校内各级预算使用主体增强了经费管理的意识,真正做到按计划用钱。经费使用人可随时登录查看本部门(本人)预算项目资金使用明细和余额情况,财务处也可方便快捷的按预算类别、经济科目等不同维度统计出全院预算执行情况,便于分析、评价、考核、决策。
2.用款管理、网上报销与会计账务系统连接,促进会计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网上报销单与人员经费发放表单由业务部门生成,传达到财务系统后经简单调整后即可批量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可根据不同的统计需要自动取数生成不同的报表,大大解放了会计核算人员的双手,可使财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稽核、监督和管理、分析工作。
3.网上报销系统的远程客户端可实现网上填报,网上审核和网上审批,使报账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日常财务报销的便捷化。预算全部进系统,报销人员可以在网上填制报销单,审批人员可以在网上审批,营造方便快捷友好的报销环境,真正实现让教职工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大大节约报销人员的时间,提高报账工作的效率。
4.在线缴费平台与收费管理系统连接,实现收费工作的智能化。自助缴费平台為师生员工提供微信、支付宝、银联转账等多种支付方式,实现所有收入纳入统一的缴费平台管理,汇入统一的账户,大大提高学杂费收取和其他零星小额收费的效率,并能有效杜绝小金库现象,减少人工收费过程中出现差错甚至贪污舞弊的风险。收费管理系统与教务系统、学籍系统、毕业生系统和校园网综合查询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学杂费应收金额与实收金额的自动比对,自动生成欠费、退费清单,自动推送,智能催缴,批量退费。
四、结语
如前所述,在教育综合改革浪潮中,高职院校若要立于潮头不败之地,就一定要趁势而为,正视和克服自身的不足,以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为抓手,切实做好财务管理改革这篇文章,补齐内部治理的短板,切实建立起符合现代大学治理理念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只有练好了内部治理的内功,才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里大有可为,才能与本科院校一起携手奏响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华美篇章。
关键词:教育综合改革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持续升温,国务院2010年推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谓指导我国“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期间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相继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国家和各省、市教育部门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对教育改革进行具体指导。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自然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按照国家的规划部署,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現代治理体系以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在诸多保障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保障则是经费投入。如何取得足够的教育经费来完成教育改革任务,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可以说是每所高校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现代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浪潮中,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内控管理、财务信息化建设等都渐次发挥起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高职院校,其财务管理改革仍然存在着改革进展缓慢、改革力度不大等诸多不足,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落后于本科院校,不能满足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
纵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下列突出问题:
(一)办学收入来源单一,资源分配不合理
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能获得的项目拨款非常少,组织其他来源收入的能力也很有限,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常规拨款,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性非常大,而不同地区的财力状况、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一样,导致高职院校之间出现“贫富悬殊”的现象。
在校内资源分配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打破“大锅饭”模式,效益好和效益差的院系、成绩多和成绩少的部门,资金分配差别不大,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拿的工资都一样,资源分配不能体现绩效导向。
(二)预算管理不完善,精细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管理基础较弱,全面预算起步较晚,预算编制缺乏客观依据,往往简单的根据上年基数来确定,预算执行中约束力不强,普遍存在重预算编制,轻执行监控的现象,预算过程就是争夺资源的过程,很少认真进行预算绩效考评,预算工作未能完成编制、执行、控制、考核的闭环管理。
(三)内部控制环节薄弱,覆盖面不全
自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但具体到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是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很少有高职院真正进行了全面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从单位层面开始按要求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内部控制程序。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虽然有部分,但大多残缺不全,不成体系。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和业务融合较差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财务软件还是功能相对单一的核算软件,与学院的教务、学籍、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其他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很多高职院还没有实行网上报销,即使有网上报销系统也没有与预算系统连通,从而实现用款管理的自动控制。总之,财务数据仍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没有与业务系统相互融合,缺乏现代信息化手段。
(五)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风险意识不强
在高校扩张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扩张也成为常态。但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等现实情况又使高职院校的扩张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撑,银行贷款几乎成了唯一的依靠。“公办学校姓‘公’,债务有财政兜底”的思想使得银行、高校和当地政府都没有风险意识,高校债务一路高歌猛进,呈现无序增长态势。
三、深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建议
笔者认为,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相适应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改革应着重从以下几点突破:
(一)拓宽经费渠道,完善经费分配机制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学院的办学资源环境,完善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1.保障办学经费投入。一是财政常规拨款方面,依靠国家对职业院校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紧密响应生均拨款标准的动态调整,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足额落实到位。二是项目拨款方面,要深入了解政策,即时搜集信息,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三是积极探索教育资源多元化投入,合理开拓校企合作企业投入、社会力量捐赠投入、社会服务创收收入等收入渠道,多方面保障办学需要。
2.完善校内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校内二级分配制度,参考财政部门对高校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探索建立校内的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进一步扩大二级院系经费自主权,实现财权和事权的高度统一。在工资福利方面,大力推行绩效工资制改革。
3.建立“全成本核算”体系。借政府会计改革的东风,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实行“全成本核算”。按照“作业成本法”原理,以“学生”这一产出成果为出发点,根据产出特点划分成本计算对象,按成本动因核算直接成本、归集和分配间接成本,分院系、分专业准确计算生均培养成本,逐步建立起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全成本核算体系,为完善校内资源分配机制、推行校内生均经费拨款制度提供依据。 4.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在办学经费紧张、财政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将学院内涵建设作为重点领域给予经费保障,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财力安排到推动学院内涵发展的重点项目上,从严从紧安排行政运行经费。
(二)强化财务监督,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规定,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对学院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全程控制。下属二级机构财务管理薄弱的部分院校,要重点将二级机构经济活动纳入学院财务监督范围内。
2.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财务部门要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支出管理的合规性等进行重点稽核,对基建、采购、项目资金、三公经费等重点领域支出长期保持警惕性。充分发挥审计的再监督作用,建立财务监督与审计、纪检监督的有效协调机制。学院年度财务报告、预决算、基建项目和内部控制等情况每年须经学院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有条件时委托外部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3.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以预算管理委员会牵头,对学院的预、决算报告和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融资项目以及大额资金使用等“__重一大”事项,严格实行专家论证,集体决策。
4.严密防范债务风险。财务管理工作坚持“量人为出”的原则,协调好投入、产出平衡,妥善处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树立贷款主体责任意识,自觉控制贷款规模,制定有效的还贷计划和还贷措施,严格实行贷款管理制度,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三)严格预算管理。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1.进一步扩大预算管理的范畴,建立涵盖学院全部经济活动的“全口径预算”,真正做到“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加大学院预算资金的统筹力度。在做好学院基本支出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项目支出预算、基本建设预算、二级单位创收预算等。
2.优化预算编制流程,改进预算编制方法。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行战略导向的绩效预算,使资源分配紧扣学院的战略发展。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做到学院各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均细化到经济分类未级科目,准确对应财政部门预算,切实改变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做到学院内部预算与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相一致,预算与决算相一致。
3.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逐步建立科学完整的、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学院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分层推进、逐步实施的方式,将学院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从项目支出逐步扩大到基本支出及至部门整体支出,最终形成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四)推进业务和财务系统融合,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要全力推进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预算管理、网上报销、会计核算和薪资管理、资产管理、科研及其他收入管理、收费管理、自助缴费平台等业务模块的整合,并与人事、学工、教务等其他业务部门数据实现高度的共享与实时交互,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入智慧时代。通过信息化建设,至少实现以下功能:
1.预算编报、用款管理与网上报销系统连接,促进预算执行过程的规范化。全部预算项目分解为具体用款指标,报销业务以录入系统的指标为依据,审核时,业务事项、报销票据、预算项目、经济科目四者必须合理一致方可报销,既可大大减少虚构业务套取资金、突击报账等行为发生,也可使劳务费、三公经费等得到有效控制。预算控制环节前置,校内各级预算使用主体增强了经费管理的意识,真正做到按计划用钱。经费使用人可随时登录查看本部门(本人)预算项目资金使用明细和余额情况,财务处也可方便快捷的按预算类别、经济科目等不同维度统计出全院预算执行情况,便于分析、评价、考核、决策。
2.用款管理、网上报销与会计账务系统连接,促进会计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网上报销单与人员经费发放表单由业务部门生成,传达到财务系统后经简单调整后即可批量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可根据不同的统计需要自动取数生成不同的报表,大大解放了会计核算人员的双手,可使财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稽核、监督和管理、分析工作。
3.网上报销系统的远程客户端可实现网上填报,网上审核和网上审批,使报账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日常财务报销的便捷化。预算全部进系统,报销人员可以在网上填制报销单,审批人员可以在网上审批,营造方便快捷友好的报销环境,真正实现让教职工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大大节约报销人员的时间,提高报账工作的效率。
4.在线缴费平台与收费管理系统连接,实现收费工作的智能化。自助缴费平台為师生员工提供微信、支付宝、银联转账等多种支付方式,实现所有收入纳入统一的缴费平台管理,汇入统一的账户,大大提高学杂费收取和其他零星小额收费的效率,并能有效杜绝小金库现象,减少人工收费过程中出现差错甚至贪污舞弊的风险。收费管理系统与教务系统、学籍系统、毕业生系统和校园网综合查询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学杂费应收金额与实收金额的自动比对,自动生成欠费、退费清单,自动推送,智能催缴,批量退费。
四、结语
如前所述,在教育综合改革浪潮中,高职院校若要立于潮头不败之地,就一定要趁势而为,正视和克服自身的不足,以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为抓手,切实做好财务管理改革这篇文章,补齐内部治理的短板,切实建立起符合现代大学治理理念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只有练好了内部治理的内功,才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里大有可为,才能与本科院校一起携手奏响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