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也需饶人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的事大多是复杂的,奥运比赛也不例外。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可能看法和观点就完全不一样。如果非要把一件事割裂成非黑即白,只会让人无所适从。
  任何一种观点,可以用来研究,用来启发心智,却不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如何能认识到事物复杂的一面,能关注事实本身而不是急着站队,能用求同存异的方法而不是非此则彼地看待某一现象,无论是在赛场外还是赛场内,都值得我们深思。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胡适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们所有努力的目标,就是希望无限度地抵近真相,接近真理。
  (编辑 蓝 忆)
  西汉时候,山东薛县(在今藤县南)有一个给别人喂猪的猪倌,名叫公孙弘。公孙弘40岁开始读书,60岁才被举荐为翰林院博士。虽然公孙弘入学晚,入仕晚,但是公孙弘因具有谦虚谨慎的美德而备受汉武帝赏识。
  这天,公孙弘与汲黯针对同一件事达成了相同意见,并商量一同上奏汉武帝。可是,见了汉武帝,公孙弘发现自己原来了解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于是公孙弘马上改变意见,站到了汲黯的对立面。更让汲黯生气的是:汉武帝竟然采纳了公孙弘的意见。
  本来,公孙弘的做法并没有错。因为,随着对事情的深入了解,公孙弘完全有改变自己主意的权利。再说,公孙弘也不能因为提前商量好了就去做错误的事情呀。可是,汲黯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公孙弘在欺骗自己。于是,他当着汉武帝的面,大骂公孙弘内怀奸诈,不讲信义,并且上升到对汉武帝不忠的高度。公孙弘说:“汲黯说的一点也没有错,批评得也很在理,希望圣上治我的罪!”可是,汉武帝不仅没有治公孙弘的罪,反而更加信任公孙弘。时隔不久,汉武帝力排众议,破格提拔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公孙弘廉洁自律,生活非常俭朴。他不仅从来不接受下属的礼物,还把自己的俸禄送给身边有困难的工作人员,而自己却盖粗布被子,每顿的菜也不超过两个。公孙弘的廉洁与勤俭在朝堂上下是出了名的,而汲黯却认为公孙弘是在沽名钓誉。
  汲黯对汉武帝说:“公孙弘身为御史大夫,俸禄很多。而他却盖粗布被子,这分明是沽名钓誉。这样奸诈的小人,圣上一定要特别小心呀!”汲黯也真是太损了,人家公孙弘勤俭廉洁有什么错?纵然是沽名钓誉,那也营造了一种好的导向呀。
  公孙弘心中的委屈别提有多大。这事儿要是放在别人身上,一定会说明真实情况,反驳汲黯,给汲黯迎头一棒。可是,公孙弘没有。公孙弘说:“汲黯批评得很好。我确实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小人,我承认自己没有汲黯对圣上忠心,希望圣上惩罚我!”汉武帝是一代有为之君,哪里不知道廉洁和勤俭是治国之本?所以,汉武帝不仅没有惩罚公孙弘,反而被公孙弘的谦让品德所感动。不久,汉武帝提拔公孙弘当了西汉的丞相。
  得理也需饶人。因为,谦虚谨慎是成功的关键。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你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编辑 牙 子)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