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基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任何适龄青少年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学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转化差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面谈谈笔者从教十多年来在工作中对待学困生的一些看法。
一、情感交流,以心换心,缩短心理距离
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情感交互作用的最佳机遇,教师要以对学困生的真挚爱心去组织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堂教学、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应用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尤其要偏爱学困生,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教师时刻都在重视他、关爱他。为了促进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多与学困生谈话。学困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谈话时不能板着面孔,不能讽刺,应态度随和,放松学生心理。平时,应多找机会与学困生同行,可以进行随意询问,从他们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谈起,也可用手轻抚其头部,在广阔的情感领域内与他们交流,使其感到教师的亲切、温柔,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主动扬起前进的风帆,激起上进的热情。
二、热情期待,适度期望,培养并保护自信
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留给教师的印象都不会怎么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换一个角度,留心捕捉各种机会,向学困生传递自己对他们的热情期待,学困生会从教师对他们多次期待的眼神或微小细节中受到鼓舞,从而尊重自己,并有信心实现自我超越。学困生刚萌发的自信心是稚嫩脆弱的,教师要悉心保护,对他们的期望要适度。期望值偏低,则导致他们没有压力或失去内驱力;偏高则致使他们觉得目标不可企及,压力过大而会泯灭自信。因此,笔者平时对学困生的要求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什么程度,只要今天能超越昨天、现在已好于过去就行。
三、加强引导,培养学困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对学困生来说,挫折“光临”他们的机会更多,他们容易陷入苦恼、悲观、失望之中,在挫折面前表现出种种缺乏理智的消极心理反应,如迁怒于人、畏缩不前等。如何帮助学困生度过艰难时期?首先,教师要设计适合他们的目标,使这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样既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有能减少挫折的压力。其次,教师要向他们宣传能在困难中奋起的人和事,教育他们在挫折面前需要有进取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同时更需要有理智,要能自控。最后,教师要教育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目标和坚强的信念,不断养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抓住契机,迎合需要,适时鼓励
学困生很少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对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亮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平时的作业、书画展活动,笔者也让他们选出自己进步显著的作业等参加展览,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快情感。在作业批改或试卷批阅时,笔者发现了他们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就在该题旁写上鼓励的批语。如:“这一题有难度,你还是做对了,多加把劲儿,再难一点的题,你也能做好的!”“你真棒,用这种方法做的只有你一人啊!”“你已多次超越自己了,真行!”等。
五、寻找机会,促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子女成绩越好,家长期望值越高,与子女的情感越亲近,到学校与教师交换的几率也越高;子女成绩越差,表现越不好,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越差,情感距离也越大。他们大多因为子女的不争气而不好意思到学校与教师互通“情报”,平时与子女交谈也少,偶尔交谈,也没有好脸色。子女在学校往往受教师鼓励、有信心,回家遭父母训斥、冷落就灰心泄气。作为教师,一要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二要替学生易位思考,否则,学校培养的几分工就会毁于几分钟。教师要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与家长交换教育意见,让他们了解孩子一段时期的进步,并教给家长与孩子谈话的方式方法,要多鼓励、少训斥,多关爱、少冷漠,使家长与子女间多进行情感交流、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拍,让学困生始终处于师爱、亲情交织的关爱之中,不断培养自信、增强自信,使其成长、成人、成才。
一、情感交流,以心换心,缩短心理距离
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情感交互作用的最佳机遇,教师要以对学困生的真挚爱心去组织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堂教学、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应用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尤其要偏爱学困生,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教师时刻都在重视他、关爱他。为了促进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多与学困生谈话。学困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谈话时不能板着面孔,不能讽刺,应态度随和,放松学生心理。平时,应多找机会与学困生同行,可以进行随意询问,从他们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谈起,也可用手轻抚其头部,在广阔的情感领域内与他们交流,使其感到教师的亲切、温柔,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主动扬起前进的风帆,激起上进的热情。
二、热情期待,适度期望,培养并保护自信
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留给教师的印象都不会怎么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换一个角度,留心捕捉各种机会,向学困生传递自己对他们的热情期待,学困生会从教师对他们多次期待的眼神或微小细节中受到鼓舞,从而尊重自己,并有信心实现自我超越。学困生刚萌发的自信心是稚嫩脆弱的,教师要悉心保护,对他们的期望要适度。期望值偏低,则导致他们没有压力或失去内驱力;偏高则致使他们觉得目标不可企及,压力过大而会泯灭自信。因此,笔者平时对学困生的要求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什么程度,只要今天能超越昨天、现在已好于过去就行。
三、加强引导,培养学困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对学困生来说,挫折“光临”他们的机会更多,他们容易陷入苦恼、悲观、失望之中,在挫折面前表现出种种缺乏理智的消极心理反应,如迁怒于人、畏缩不前等。如何帮助学困生度过艰难时期?首先,教师要设计适合他们的目标,使这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样既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有能减少挫折的压力。其次,教师要向他们宣传能在困难中奋起的人和事,教育他们在挫折面前需要有进取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同时更需要有理智,要能自控。最后,教师要教育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目标和坚强的信念,不断养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抓住契机,迎合需要,适时鼓励
学困生很少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对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亮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平时的作业、书画展活动,笔者也让他们选出自己进步显著的作业等参加展览,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快情感。在作业批改或试卷批阅时,笔者发现了他们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就在该题旁写上鼓励的批语。如:“这一题有难度,你还是做对了,多加把劲儿,再难一点的题,你也能做好的!”“你真棒,用这种方法做的只有你一人啊!”“你已多次超越自己了,真行!”等。
五、寻找机会,促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子女成绩越好,家长期望值越高,与子女的情感越亲近,到学校与教师交换的几率也越高;子女成绩越差,表现越不好,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越差,情感距离也越大。他们大多因为子女的不争气而不好意思到学校与教师互通“情报”,平时与子女交谈也少,偶尔交谈,也没有好脸色。子女在学校往往受教师鼓励、有信心,回家遭父母训斥、冷落就灰心泄气。作为教师,一要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二要替学生易位思考,否则,学校培养的几分工就会毁于几分钟。教师要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与家长交换教育意见,让他们了解孩子一段时期的进步,并教给家长与孩子谈话的方式方法,要多鼓励、少训斥,多关爱、少冷漠,使家长与子女间多进行情感交流、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拍,让学困生始终处于师爱、亲情交织的关爱之中,不断培养自信、增强自信,使其成长、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