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什么是习惯?《辞海》解释为: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导向性活动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有效途径。
导向,即引导方向。导向性活动教学以“活动教学”为基本教学模式,强调以预期目标为导向,设计安排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习惯加以导向,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从学习的“奴隶”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有效的课堂导向,能充分发挥活动单在教学中的引领、调控和激活功能;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学有动力;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使课堂成为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笔者在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以下一些方面的尝试:
一、恒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习惯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素质。教育上所讲的素质实质上就是一种学习的基本习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学会随时随地学本领、随时随地练技能,养成善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行为定势,坏习惯的形成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好习惯的形成则常常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主观努力。试验表明,如果一个人坚持训炼,最少要三个月后才能有点习惯,如果坚持一年,则可以形成较为牢固的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想方设法在语文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给出明确而具体的行为导向要求,并持之以恒。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以着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活动单中将“给加点的字注音”改为“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将“解释下列词语”改为“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等,利用字、词、句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
又如,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茶馆》的写作背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活动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并逐步形成习惯。
再如,经常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②雾气充满天空。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以此,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并让学生知道语文不仅仅是读读背背。
二、放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习惯
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不自觉的外露。如果你胸无点墨,那你不管怎么装饰,也是毫无气质可言的,反而给别人以肤浅的感觉。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气质,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学生的“文人气质”体现于浓厚的书卷气息中,体现于幽默风趣的言谈中。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得多、读物限制多。教师讲得。多,学生没有时间看书,没有自己思考的余暇,学得枯燥;读物限制多。很难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来说,“放手”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放手”绝不等于“放羊”,需要充分发挥导向性活动教学的优势,利用高质量的活动单去引导学生。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研究、主动放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习惯。
一方面,在课堂上把读书的时间大胆放还给学生。对照目标精心设计,建构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导向性的活动单,示之以范。授之以渔,让他们在活动单的引领下,去切切实实地接触、揣摩、玩味、体验文本,形成用生活、心灵感悟作品的习惯。
另一方面,在课堂外把读书的权利大胆放还给学生。常有一些教师,一看到学生们读点课外书,总是采取各种方式阻止,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是严重影响学业成绩之书……其实,没有大量的阅读,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导我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当然,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我会利用活动单正面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如通过作文《读(智慧背囊)中(生命的价值)一文有感》暗示和引导学生阅读《智慧背囊》;又如在鲁迅的《故乡》一文活动单的后面给出“链接——阅读中国现代小说名家名作原版库《呐喊》”;给学生开出我精心统计的一些建议书目,如《读者》、《青年文摘》、《小说选刊》、《故事会》、《时文选粹》以及新课标建议的相关书目等,促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再一方面,在教学中把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大胆放还给学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灌输,更多的是学生自我的一种探究、体验、思考和感悟。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懂得放手,让学生在活动单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主感悟和自我提升。教师只要相信学生,把课堂真正交给他们,自己做个引导者,相信语文课堂气氛会更轻松、更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更强、更积极,学生的思维会更敏捷、更灵活、更深刻,课堂的效率会更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关注和关爱——成就学生的语文特质习惯
特质是一个人特有的内在素质。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不同,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不同,智力与能力不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素质有差异,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差异。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打造学生积极的个性特质。
导向性活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个性品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加强引导,成就学生的语文特质习惯,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如:我发现我们班一位同学平时就喜欢看一些古诗词、《古文观止》之类的书,但语文成绩一直很一般,同学都说他虚伪,装博学。为此,我与他进行了专门的交流,感觉他对古文很感兴趣,并且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就指导他对照《古汉语常用字典》阅读一些古文典籍,得到了我的支持和鼓励,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干劲足了,一学期下来,不仅古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的上升。
还有一位同学,平时喜欢写一些短文,以此寄托情感,我发现他写的文章极具真情实感,但稍显粗糙。我一方面鼓励他坚持写作,每周送一篇文章给我帮他修改,另一方面指导他静下心来多读书、多积累,并形成记读书卡片的习惯,渐浙地他的文章变得细腻而有深度了,不久,就有两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愿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行动起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上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真正地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导向,即引导方向。导向性活动教学以“活动教学”为基本教学模式,强调以预期目标为导向,设计安排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习惯加以导向,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从学习的“奴隶”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有效的课堂导向,能充分发挥活动单在教学中的引领、调控和激活功能;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学有动力;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使课堂成为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笔者在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以下一些方面的尝试:
一、恒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习惯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素质。教育上所讲的素质实质上就是一种学习的基本习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学会随时随地学本领、随时随地练技能,养成善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行为定势,坏习惯的形成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好习惯的形成则常常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主观努力。试验表明,如果一个人坚持训炼,最少要三个月后才能有点习惯,如果坚持一年,则可以形成较为牢固的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想方设法在语文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给出明确而具体的行为导向要求,并持之以恒。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以着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活动单中将“给加点的字注音”改为“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将“解释下列词语”改为“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等,利用字、词、句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
又如,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茶馆》的写作背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活动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并逐步形成习惯。
再如,经常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②雾气充满天空。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以此,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并让学生知道语文不仅仅是读读背背。
二、放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习惯
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不自觉的外露。如果你胸无点墨,那你不管怎么装饰,也是毫无气质可言的,反而给别人以肤浅的感觉。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气质,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学生的“文人气质”体现于浓厚的书卷气息中,体现于幽默风趣的言谈中。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得多、读物限制多。教师讲得。多,学生没有时间看书,没有自己思考的余暇,学得枯燥;读物限制多。很难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来说,“放手”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放手”绝不等于“放羊”,需要充分发挥导向性活动教学的优势,利用高质量的活动单去引导学生。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研究、主动放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习惯。
一方面,在课堂上把读书的时间大胆放还给学生。对照目标精心设计,建构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导向性的活动单,示之以范。授之以渔,让他们在活动单的引领下,去切切实实地接触、揣摩、玩味、体验文本,形成用生活、心灵感悟作品的习惯。
另一方面,在课堂外把读书的权利大胆放还给学生。常有一些教师,一看到学生们读点课外书,总是采取各种方式阻止,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是严重影响学业成绩之书……其实,没有大量的阅读,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导我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当然,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我会利用活动单正面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如通过作文《读(智慧背囊)中(生命的价值)一文有感》暗示和引导学生阅读《智慧背囊》;又如在鲁迅的《故乡》一文活动单的后面给出“链接——阅读中国现代小说名家名作原版库《呐喊》”;给学生开出我精心统计的一些建议书目,如《读者》、《青年文摘》、《小说选刊》、《故事会》、《时文选粹》以及新课标建议的相关书目等,促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再一方面,在教学中把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大胆放还给学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灌输,更多的是学生自我的一种探究、体验、思考和感悟。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懂得放手,让学生在活动单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主感悟和自我提升。教师只要相信学生,把课堂真正交给他们,自己做个引导者,相信语文课堂气氛会更轻松、更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更强、更积极,学生的思维会更敏捷、更灵活、更深刻,课堂的效率会更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关注和关爱——成就学生的语文特质习惯
特质是一个人特有的内在素质。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不同,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不同,智力与能力不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素质有差异,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差异。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打造学生积极的个性特质。
导向性活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个性品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加强引导,成就学生的语文特质习惯,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如:我发现我们班一位同学平时就喜欢看一些古诗词、《古文观止》之类的书,但语文成绩一直很一般,同学都说他虚伪,装博学。为此,我与他进行了专门的交流,感觉他对古文很感兴趣,并且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就指导他对照《古汉语常用字典》阅读一些古文典籍,得到了我的支持和鼓励,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干劲足了,一学期下来,不仅古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的上升。
还有一位同学,平时喜欢写一些短文,以此寄托情感,我发现他写的文章极具真情实感,但稍显粗糙。我一方面鼓励他坚持写作,每周送一篇文章给我帮他修改,另一方面指导他静下心来多读书、多积累,并形成记读书卡片的习惯,渐浙地他的文章变得细腻而有深度了,不久,就有两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愿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行动起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上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真正地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