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审美维度与和谐社会的审美化构建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审美维度涉及两条路径。一种是批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审美贫困,另一种是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缺乏和谐与美丽。马克思认为,只有消除私有制和消除边缘化的劳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状况。马克思的审美批判启发了人们,和谐社会的审美构成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资本主义;审美维度;审美化构建;和谐社会
  众所周知,马克思一生都在批评资本主义。长期以来,马克思的批判性话语通常被理解为对经济,政治或人类方面的批评,而对美学方面的批评则很少涉及。系统地结合并提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美学维度,不仅有助于充分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而且将激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审美维度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审美贫困
  在马克思的视角下,人与动物之间最基本的区别是人类将生活活动作为其意志和意识的对象,而动物仅根据物种的大小和需求来行动,人类则知道如何根据每种物种的规模进行生产,并且他们知道如何将内部比例应用于所有对象。因此,人类也试着依照美的规律建设生活。人们的对象性活动可以根据美学目的和实际目的进行生产,因为内部标尺可以自由和有意识地获得。
  但是,马克思时代的现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马克思使工人自己改造得越完善,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本身越野蛮。众所周知,工人工作的项目强度越高,工人本身能力越弱,供热练,劳动者就越无聊,他们就成为自然的奴隶。工人仅在进行动物的原始行为(饮食行为,生活等)时才感到自由。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疏远表现为具有审美意识,贫穷,低落,丑陋,野蛮,无助,迟钝的厌弃,对原始,自由和有意识的活动的向往。人类活动远离了对美的向往。
  马克思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自由而有意识的人必须首先具有健康,自由和充实的感觉。充满生机和知觉的人应该将现实和知觉的对象视为生活中表达的对象。主要批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审美贫困,但他认为资产阶级也面临审美贫困这一事实。资本的本质是扩散。作为资本特征的体现,资本家将物质利润置于任何价值之上。由于资本的扩散,许多美学要求被故意压制。
  (二)资本主义社会和谐的缺失
  与前资本主义社会相比,马克思并不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但是,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前提下,劳动的产物与工人相对,这必然导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同时,按照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博弈规则,例如竞争和交换,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参与,强者将变得强而弱者将变得弱。所有这些都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缺乏和谐与美丽。
  马克思批评的第一件事是资本主义社会格局的极端和谐。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美,但是这种美只能在局部感受到,一旦目光转向,那是另一种情况。因此,这种美丽并不代表整个社会的状况。社会格局中的不和谐实际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工作条件,工人文化权利的保护,城市景观规划等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一些西方学者宣扬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点”,但实际上现代资本主义并不能完全治愈马克思指出的弊端,而马克思的审美批评仍然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强烈警告。
  二、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审美化的推动
  當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对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的综合吸收。如何在避免资本主义弊端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赋予人民自己的美,使整个社会和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美学批判无疑为我国提供了一些经验、启示与参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
  从前面提到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不美的主要原因是它没有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和尊严置于适当位置。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以人为本的坚实制度基础。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第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以物为本的思想仍然很少。一些私营公司没有为工人提供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且缺乏对工人的充分尊重和考虑。这些不适当的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们对美感和精神生活的压迫,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社会冲突。
  从和谐社会的审美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下: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工人的主导地位,保护公众的文化权益,也要切实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因此,应努力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已成为现代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如果人民群众过上务实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改善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就可以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交流的方式塑造和谐社会。
  (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人与人交流之美的至关重要的在于人民。公司确定了社会主义公共道路,为人类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然而,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发展和新形式,整个社会的利益正在逐步多样化。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很明显,如果社会彼此不信任,就会缺乏同理心和理解力。一个利欲熏心,互相憎恶的社会,无论风景园林设计多么美丽,仍然不是一个美丽的社会。
  为此,首先需要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通过平衡每个阶级的利益来平衡人们的利益。第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谐必须通过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来实现。只有这样,这样的社会才能被说成是具有人文意义和道德境界的内在美丽的社会。
  三、总结
  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两个基本方面:批评和治理,并且必须有两个相互支持的话语系统。在这两种话语系统中,马克思主义美学首先发展了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之后,治理意识形态是一个需要引起更多重视的基本问题。因此,审美治理是文化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另一个增长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应将审美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并通过审美治理促进民族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它也加强和发展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维度。目前仅有深入研究美学治理,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实现的两条道路,这有助于构建完整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薛晋锡.文化分裂、文化矛盾与文化想象——基于对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分析[J].兰州学刊,2017,(8):92-99.DOI:10.3969/j.issn.1005-3492.2017.08.009.
  [2]刘军林,裴萱.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与当代美学话语反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4):77-85.DOI:10.3969/j.issn.1000-5110.2017.04.010.
  [3]岳凤.社会理想建构的感性之维——马克思、马尔库塞与朗西埃的政治美学谱系[J].理论探讨,2018,(3):83-87.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沿海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气候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研究弱大气环流背景下的海陆风与城市热场的分布关系,对于确定海陆风是否能够改善沿海城市的城市热场环境,并以此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晋江市为例,首先利用站点风要素观测数据,结合海陆风判别条件,提取并分析了多个典型海陆风日海陆风的基本特征;之后利用站点温度要素观测数据,选取了典型日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气象数据,分析
期刊
摘 要: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对于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解析,所谓的自然资源,就是指一些天然存在的、有使用价值的、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在实际生活中,自然资源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并完善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其与空间规划和经济发展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的中小微企业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各企业之间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也直接造成了中小微企业在筹资中常常陷入困境。对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来说,单靠自有资金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通常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如何制定筹资预算、如何达到筹资目标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小微企业筹资难、资金链不畅通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对此,本文将结合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为中小微企业达到筹资目标提供一种新的双向解
期刊
摘 要: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与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合作,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进行物资采购才能更好的进行经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物资采购一直是一项重要而敏感的工作,如果采购环节出现问题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更容易滋生各类腐败现象,因此,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应当构建“不能腐”机制,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与合作商精诚合作,严格遵守相关规范,避免各类
期刊
摘 要:党委中心组学习是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紧抓严抓中心组学习,完善组织管理,强化集中学习,丰富内容形式,注重成果转化,能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能更好的发挥学理论、强信念,把方向、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提素质、强班子的重要作用,能推动中心工作的有序推进。  关键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实践;思考  一、做法探究  1. 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公路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加强公路工程招投标阶段管理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降低工程投资,促进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招投标;问题;措施  1 公路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  1.1 招投标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来讲,公路工程招投标运行机制之所以在运转时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市场的监督约束机制与价格的形成机制也不太完善,另外,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农村的经济建设。随着现代科技在中国的持续发展,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目前一项亟需完成的任务。在当今社会,“三农”问题联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向农村推广农业技术,将有利于我国农村向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转型。然而,由于国家大力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这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对此,本文在分析农业技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空心村”治理问题,包括加强行政管理、强化行政管理、开展行政村合并等。  关键词:空心村;战略;治理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针,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以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振兴?“空心村”治理将对实现以上目标起到基础性作用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家庭财富管理这一问题。婚姻以及继承是家庭财富流传的主要平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影响着家庭财富的增值、传承以及风险防御等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将从关于婚姻以及继承的相关法律法规入手分析财富管理问题。  关键词:婚姻;继承;家庭财富管理  前言:  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也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很多家庭拥有大量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在家庭关系中如何管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正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针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优化行业环境。本文主要从改善行业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创新三个角度探究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性提出相关市场化改革措施。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市场化改革;资源配置  0引言  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