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特色化、高水平发展,对教育部公布的197个“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分布特点、专业群布局特征及其集聚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从区域上看,双高院校省域间分布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在数量和建设水平上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从类型上看,双高院校以工科类院校为主,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是双高院校的主力军;从专业群布局上看,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布局具有多元化特征,大多数专业群建设能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从空间集聚上看,双高院校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主要集中分布在苏浙鲁粤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后,提出
【机 构】
:
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8;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特色化、高水平发展,对教育部公布的197个“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分布特点、专业群布局特征及其集聚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从区域上看,双高院校省域间分布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在数量和建设水平上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从类型上看,双高院校以工科类院校为主,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是双高院校的主力军;从专业群布局上看,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布局具有多元化特征,大多数专业群建设能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从空间集聚上看,双高院校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主要集中分布在苏浙鲁粤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后,提出未来我国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专业群布局建设及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对于落实办学自主权、增强办学活力,破除教师交流障碍、推进城乡教育均衡,激活教师主动性、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政策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权利未得到充分体现,职业吸引力下降;教育生态破坏,校际差距进一步拉大;教师归属感降低,专业发展受阻;行政协调难度大,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因此,应当明确责任边界,建立联动机制;采取自愿原则,鼓励为主;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健全补偿机制,增强流动意愿;提升校长领导力,营造和谐氛围,不断推进“县管校聘”政策实施,从而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由“基
协同机制是影响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构建与运行的一个理论问题,但相关研究缺乏.基于经验性认知及研究基础,将协同学理论要点与区县教师教育协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协同学对这一研究问题有良好适切性.按这一视角,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协同机制可表述为“序参量-控制参量”框架.该框架主要解释内外部动因与区县教师教育机构协同行动之间的关系,即:如果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等控制参量的外部干预与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等序参量的内部主导有效结合,区县教师教育相关机构就能够按互利互惠原则采取协同行动,推动区县教师教育旧体系转型发展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当今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完善成熟,我国社会已经步入到“全媒体时代”.与之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伴随的是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碎片化、移动化、多样化的虚拟生活环境正在悄然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维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高校必须遵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根据全媒体时代特点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五微\'项目”,优化高校网络思
基于证据的教育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政策改进思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运行机制,即提出问题、获取证据、应用证据和评估证据.在实施过程中,呈现以国家为主导力量、以技术为支撑动力以及以干预为实施手段的特征.同时基于证据的教育改革促进各级教育协调发展,使教育政策的制定更加合理与科学.但也受到了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性”、证据是否具有“可推广性”、证据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的“分野”等质疑.未来,应加强对国家证据平台和研究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展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确保证据干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实现教育研究—决策一实践的相互转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农民教育的目标历经了建国初期的扫盲教育到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变化,农民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也随之演变.利用CiteSpace和SATI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农民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教育研究的话语演变的过程,发现我国农民教育研究以农民教育政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创业教育、农民比较教育为主要内容.未来应该加强研究力度,完善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框架结构;拓宽研究视野,增强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活力;推动学术合作,整合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学术资源
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下的中小学治理面临着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整、治理方式难以激发办学活力等难题.为了破解编制困局、教师“入与出”困局以及绩效困局,成都市武侯区政府创新学校管理和发展方式,在区内部分公办中小学实施“两自一包”改革,地方政府将“人权”“事权”“财权”下放给学校,鼓励学校进行改革发展,同时明确赋予学校多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以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以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推动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共同治理提高办学质量.
在为教师减负的背景下,教师时间成为探讨教师工作负担的独特视域.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T市5区(县)15所中学的626名教师进行量化与质性调查发现,教师的时间困境表现为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且构成分配不合理;教师工作时间的主观体验感较差,时间紧迫感强、工作负担感重;教师对于学科教学、专业发展时间的认同度最高,学校事务时间的认同度最低,但其学校事务时间过长,学科教学时间不足,专业发展时间短缺;教师认为影响其工作时间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管理与教师个人因素.教师的显性与隐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时间的边界模糊,教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呼吁创业课程质量改进和提升的诉求日趋强烈,然而国内尚缺乏成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课程测量和效果评价工具.“课程层面学生投入调查问卷”(CLASSE)体现了“学生投入”视角,关注课程实施中的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和学业挑战度,用以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及其对课程的评价,这些与“金课”的意涵相契合.文章将该问卷引入我国创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中,进行了本土文化改造和信效度检验.基于4所高校70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改造后的测量工具效度和信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明晰问题解决的心理学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转换,形成教育学层面的以“理解问题—探求方法—实施计划—作出结论—讨论反思”五阶段为标志的学生问题解决一般过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是多种知识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情境融合、多种能力共促的过程.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既要重视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和学科知识的储备,也要注重思维过程的表征和元认知能力的形成.
从校长、中层管理者、教师视角研究了我国大学校长胜任力的潜在类别,以厘清我国大学校长胜任力现状,从而提高我国大学校长的胜任力,进而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使用大学校长自评胜任力问卷、中层管理者评价大学校长胜任力问卷、教师评价大学校长胜任力问卷分别调查66名校长、105名中层管理者、431名教师,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三组被试对校长胜任力评价存在着差异,自我视角中的校长胜任力潜在剖面分析结果与中层管理者视角、教师视角中的校长胜任力潜在剖面分析结果相比而言,在类别上缺少了一个低胜任力类型,而且在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