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景东县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快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标准化蔬菜示范园,打造蔬菜品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农户科技培训力度等,从而促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关键词 蔬菜产业;问题;发展对策;云南景东;锦屏镇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318-02
锦屏镇地处景东县城中心,是该县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全镇辖15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达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余人,占全镇人口的72%。有耕地面积2 358 hm2,其中水田798.6 hm2,旱地1 559.7 hm2。境内最低海拔1 000 m,最高海拔3 376 m,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全年有效积温6 680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春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旱季界限明显。全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如春。发展大棚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2014年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379.7 hm2,产值达 7.5万元/hm2;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26.6 hm2,产值达30万元/hm2,全镇蔬菜产业产值达3 648万元。
1 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全镇种植蔬菜406.4 hm2,其中露地蔬菜379.7 hm2,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26.6 hm2,主要集中在前所、北屯、斗阁3个坝区村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从1999年开始种植,由于种植技术、种植经验、市场等原因,产值仅为1.5万元/hm2;2000年,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由政府牵头实行补助大棚膜及补偿青苗和竹木棚架,大力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公路沿线的前所、北屯、斗阁等村连片种植大棚蔬菜2.7 hm2,产值达12万元;2001年,发展到3.1 hm2,产值达14.1万元。2002—2007年,由于各方面原因,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锐减到1.7 hm2,但产值已从2000年的4.5万元/hm2发展到6.75万元/hm2,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优胜劣汰;2008—2014年,由于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经济效益明显,锦屏镇的大棚蔬菜种植由当时的政府扶持发展到农户的自发投入种植,种植面积达26.6 hm2,产值超过800万元。大棚结构的类型有竹木塑料大棚、水泥骨架大棚及少量的钢架大棚,棚内有微灌设施;棚内种植的品种根据市场需求,主要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西瓜、黄瓜、芹菜、葱、蒜、西红柿、茄子等20多个品种)。其产品主要销往景东县的大型超市及农贸市场,也有部分销往镇沅县。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锦屏镇的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种植规模较小、田间机耕道配置不力、田块不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当地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农村道路、水利设施老化,基础灌溉设施不配套等导致该镇的蔬菜生产受环境影响非常大。三是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当地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地力水平严重下降。
2.2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锦屏镇的蔬菜生产主要以提高產量获得效益,还没有向依靠质量获得效益的方式转变。该镇蔬菜生产的种类繁多,但蔬菜种类主要集中在大路菜、低档菜,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形成优势的主导产品。县内缺乏保鲜、冷藏和加工企业、蔬菜采后预处理措施、包装、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十分薄弱,使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增值。
2.3 农业信息工作滞后,流通不畅
锦屏镇的蔬菜生产以农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户缺乏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了解,对蔬菜的供求信息把握不准确,蔬菜种植缺乏指导,存在盲目性,导致农户种植蔬菜的效益不高,打击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2.4 蔬菜种植户多而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
锦屏镇蔬菜生产仍然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产品由农户分散销售。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没有统一的施用量和使用时间,产品的质量没有监督和管理,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蔬菜质量的提高,难以形成名牌产品。
2.5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财政资金投放不足
蔬菜生产是一种投入较大的行业,当前麻埠蔬菜生产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农户自筹资金。农户资金投入少,导致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的灾害能力较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近几年,锦屏镇大棚蔬菜生产也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但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蔬菜产业落后的现状。
2.6 蔬菜种植农户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锦屏镇多数蔬菜种植户文化素质偏低,没有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观摩机会,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大多凭自己的经验种植,缺乏预见性,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难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增强领导对蔬菜生产的重视,组织相关的机构是发展锦屏镇蔬菜生产的重要保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镇长为组长,种植蔬菜村的各村主任、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主要成员的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蔬菜的发展进行统筹协调,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推动措施,组织销售工作,做好蔬菜生产工作。
3.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锦屏镇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一是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1]。二是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新建的无公害大棚蔬菜内应安装喷灌设施,节水灌溉。三是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以施农家肥为主,严格按照测土配方的要求施用无机肥。 3.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标准化的蔬菜示范园
当前,毛竹大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当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标准化的蔬菜示范园。通过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广标准钢膜大棚,提高蔬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政府财政的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改造和钢膜大棚的建设。
3.4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培植蔬菜种植大户,实现蔬菜规模化种植
锦屏镇的蔬菜种植长期以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小规模经营,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发展规模经营,就是要按照“平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土地经营权交给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来经营,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从而促进锦屏镇蔬菜产业的发展[2]。
3.5 打造品牌蔬菜
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附加值,能够解决好蔬菜销售的问题,增加蔬菜生产的效益。目前,蔬菜销售处于卖方市场过剩的情况,常常出现卖菜难的问题,导致农民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出现,影响菜农生产的积极性。 要打造蔬菜品牌的生产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树立品牌观念,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已注册品牌和销售网络作用,通过创立品牌,提高蔬菜的品质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6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公用房条件,配备电脑、技术推广车等,同时配置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二是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3]。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和观摩学习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及时对农户开展培训。采取办绿色证书班、短训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种植大棚蔬菜技术。四是以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引导科技示范户用实践经验指导其他种植户,提高生产能力,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五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的供需信息,推广适宜当地种植、比较效益较高的蔬菜新品种。同时推广与新品种相配套的新技术[4]。
4 参考文献
[1] 吴文星.浅析晋江市蔬菜产业化生产基本成效、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J].福建热作科技,2013(3):62-66.
[2] 谢秀菊,刘自珠,汪凤桂,等.广州市蔬菜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模式及绩效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7(6):694-696.
[3] 戴刘涛.平武蔬菜产业化生产中的问题探析与对策[J].四川农场,2014(2):42-44.
[4] 耿福文,李淑芳,丛培军,等.关于那吉村绿色蔬菜产业化生产的调研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1): 111-112.
关键词 蔬菜产业;问题;发展对策;云南景东;锦屏镇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318-02
锦屏镇地处景东县城中心,是该县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全镇辖15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达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余人,占全镇人口的72%。有耕地面积2 358 hm2,其中水田798.6 hm2,旱地1 559.7 hm2。境内最低海拔1 000 m,最高海拔3 376 m,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全年有效积温6 680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春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旱季界限明显。全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如春。发展大棚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2014年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379.7 hm2,产值达 7.5万元/hm2;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26.6 hm2,产值达30万元/hm2,全镇蔬菜产业产值达3 648万元。
1 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全镇种植蔬菜406.4 hm2,其中露地蔬菜379.7 hm2,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26.6 hm2,主要集中在前所、北屯、斗阁3个坝区村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从1999年开始种植,由于种植技术、种植经验、市场等原因,产值仅为1.5万元/hm2;2000年,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由政府牵头实行补助大棚膜及补偿青苗和竹木棚架,大力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公路沿线的前所、北屯、斗阁等村连片种植大棚蔬菜2.7 hm2,产值达12万元;2001年,发展到3.1 hm2,产值达14.1万元。2002—2007年,由于各方面原因,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锐减到1.7 hm2,但产值已从2000年的4.5万元/hm2发展到6.75万元/hm2,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优胜劣汰;2008—2014年,由于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经济效益明显,锦屏镇的大棚蔬菜种植由当时的政府扶持发展到农户的自发投入种植,种植面积达26.6 hm2,产值超过800万元。大棚结构的类型有竹木塑料大棚、水泥骨架大棚及少量的钢架大棚,棚内有微灌设施;棚内种植的品种根据市场需求,主要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西瓜、黄瓜、芹菜、葱、蒜、西红柿、茄子等20多个品种)。其产品主要销往景东县的大型超市及农贸市场,也有部分销往镇沅县。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锦屏镇的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种植规模较小、田间机耕道配置不力、田块不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当地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农村道路、水利设施老化,基础灌溉设施不配套等导致该镇的蔬菜生产受环境影响非常大。三是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当地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地力水平严重下降。
2.2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锦屏镇的蔬菜生产主要以提高產量获得效益,还没有向依靠质量获得效益的方式转变。该镇蔬菜生产的种类繁多,但蔬菜种类主要集中在大路菜、低档菜,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形成优势的主导产品。县内缺乏保鲜、冷藏和加工企业、蔬菜采后预处理措施、包装、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十分薄弱,使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增值。
2.3 农业信息工作滞后,流通不畅
锦屏镇的蔬菜生产以农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户缺乏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了解,对蔬菜的供求信息把握不准确,蔬菜种植缺乏指导,存在盲目性,导致农户种植蔬菜的效益不高,打击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2.4 蔬菜种植户多而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
锦屏镇蔬菜生产仍然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产品由农户分散销售。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没有统一的施用量和使用时间,产品的质量没有监督和管理,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蔬菜质量的提高,难以形成名牌产品。
2.5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财政资金投放不足
蔬菜生产是一种投入较大的行业,当前麻埠蔬菜生产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农户自筹资金。农户资金投入少,导致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的灾害能力较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近几年,锦屏镇大棚蔬菜生产也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但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蔬菜产业落后的现状。
2.6 蔬菜种植农户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锦屏镇多数蔬菜种植户文化素质偏低,没有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观摩机会,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大多凭自己的经验种植,缺乏预见性,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难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增强领导对蔬菜生产的重视,组织相关的机构是发展锦屏镇蔬菜生产的重要保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镇长为组长,种植蔬菜村的各村主任、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主要成员的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蔬菜的发展进行统筹协调,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推动措施,组织销售工作,做好蔬菜生产工作。
3.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锦屏镇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一是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1]。二是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新建的无公害大棚蔬菜内应安装喷灌设施,节水灌溉。三是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以施农家肥为主,严格按照测土配方的要求施用无机肥。 3.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标准化的蔬菜示范园
当前,毛竹大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当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标准化的蔬菜示范园。通过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广标准钢膜大棚,提高蔬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政府财政的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改造和钢膜大棚的建设。
3.4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培植蔬菜种植大户,实现蔬菜规模化种植
锦屏镇的蔬菜种植长期以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小规模经营,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发展规模经营,就是要按照“平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土地经营权交给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来经营,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从而促进锦屏镇蔬菜产业的发展[2]。
3.5 打造品牌蔬菜
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附加值,能够解决好蔬菜销售的问题,增加蔬菜生产的效益。目前,蔬菜销售处于卖方市场过剩的情况,常常出现卖菜难的问题,导致农民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出现,影响菜农生产的积极性。 要打造蔬菜品牌的生产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树立品牌观念,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已注册品牌和销售网络作用,通过创立品牌,提高蔬菜的品质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6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公用房条件,配备电脑、技术推广车等,同时配置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二是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3]。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和观摩学习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及时对农户开展培训。采取办绿色证书班、短训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种植大棚蔬菜技术。四是以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引导科技示范户用实践经验指导其他种植户,提高生产能力,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五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的供需信息,推广适宜当地种植、比较效益较高的蔬菜新品种。同时推广与新品种相配套的新技术[4]。
4 参考文献
[1] 吴文星.浅析晋江市蔬菜产业化生产基本成效、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J].福建热作科技,2013(3):62-66.
[2] 谢秀菊,刘自珠,汪凤桂,等.广州市蔬菜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模式及绩效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7(6):694-696.
[3] 戴刘涛.平武蔬菜产业化生产中的问题探析与对策[J].四川农场,2014(2):42-44.
[4] 耿福文,李淑芳,丛培军,等.关于那吉村绿色蔬菜产业化生产的调研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1):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