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跳出“重硬轻软”思维模式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認为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普遍呈“重硬轻软”的态势,要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跳出“重硬轻软”的建设思维模式,寻找软硬建设平衡点,出台软硬评价指标平衡的评估方案。
  【关键词】高校 教育信息化 重硬轻软 软环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58-02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其建设可以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设备的铺设等,其关注的是物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软环境建设是相对于硬环境提出来的,是指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具有物质性的物理环境外的非物质性的软环境方面的建设。它包括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信息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信息化政策、人员信息素养、学校信息化应用和管理制度规范等要素。目前,国家、地方及高校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信息化软环境理论和实践方面目前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理论更是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很多问题都还没有解决,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普遍呈“重硬轻软”态势。

一、重硬轻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硬轻软”的建设思维模式。从信息化建设开始,很多人就已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中国的信息产业应先把硬件搞好,再慢慢考虑信息资源开发等软方面的建设问题。此认识是错误的,“重硬轻软”的思维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导致我国后来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落后的。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前期重点铺设通信网络、教育信息化设备等,后期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网络门户及应用系统的建设,其发挥的最大作用是宣传推广、通知公告作用,以及各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如教务系统、师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的使用。而教育教学的资源以外来资源为主,比如大多数学校所购买的“知网”“维普”“万方”等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还有一些开放获取的资源。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起来,少数建立起来的资源库在维护和更新方面滞后,比如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更新慢,内容陈旧或者没有建设等。学校方面也有意识地向教育信息化硬环境建设倾斜,信息化人培养机制、信息化政策、人员信息素养、学校信息化应用和管理制度规范等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这是对信息化产业“重硬轻软”错误建设思维模式的延续。
  (二)偏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高校基础项目建设,其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设备的安装等硬环境建设属于“看得见”的显性工程,建设周期短、成果见效快,还可拍摄现场照片、整理工程数据来反映。而人员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化设备及资源的应用、管理能力建设、政策环境建设等这些看不见的、隐性的软环境基础工程建设见效慢、耗时耗力,还缺乏直接的数据来反映,被选择性忽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政绩评价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重显轻隐”,是软环境建设乏力的原因之一。
  (三)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偏差。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现实中,存在着高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偏差,甚至有人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有的专家甚至直言教育信息化就是一阵风,风过云散,教育还是老样子。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实践上的偏差,造成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在实践上“偏硬轻软”。“偏硬”表现为普遍将通信网络的铺设、计算机及多媒体设施的配备等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评判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指标。“轻软”表现为忽视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忽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忽视安全使用及维护保障机制的建设、忽视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等。高校在进行具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前,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建设的内容、建设的方案、建设进程中的监督保障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问题要进行整体的思考。对教育信息化能否正确认识到位,决定着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否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软硬平衡”: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然之道


  (一)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寻找软硬建设平衡点。高校在展开教育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打破“重硬轻软”的思维模式,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寻找软硬环境建设的平衡点。通过研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软硬并进的建设发展模式。在每进行一个项目建设时,根据实际需求,对建设的内容、路径、监督评价等问题进行全面思考与规划,根据需要和信息资源开发回收的效益,计算应如何对硬、软建设进行投资,寻找软硬建设平衡点。此种“软硬平衡”的投资法则,不仅能使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也能够使教育信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要充分发挥独立办学自主权,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要有意识地倾斜于校本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完善教师信息化培训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应用、管理、安全及维护制度等软环境的建设,遵循《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
  (二)出台软硬评价指标平衡的绩效评估方案。具体如下:
  1.摒弃“重硬轻软”的评估方案。“重硬轻软”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方案制约了教育信息化软环境的建设。虽然众多学者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涵盖教育信息化软、硬环境建设的各个指标体系。如张进宝等人研究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包含了软硬建设的六大方面。但是在运用到具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时,往往被选择性应用,硬环境建设评价指标远多于软环境建设评价指标。在以硬环境建设为主的评价方案导向之下,高校教育信息化软环境建设乏力。因此,必须改变这种“重硬轻软”“重显轻隐”的评估方案,出台具体而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方案,增加软环境建设评价指标,引导教育信息化建设跳出“重硬轻软”的思维模式。我们应学习国外“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原则,以学校自身对信息化设备、资源的应用效果为评价依据,以政府及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作为参考和补充来评价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劣。摒弃以硬环境建设指标为主的评估方案,改变高校教育信息化“重硬轻软”的建设方向。
  2.出台软硬评价指标平衡的绩效评估方案。根据教育信息化软环境的组成要素,在教育信息化评估方案中增加软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从软环境的以下六大构成要素进行考虑。具体见表1。


  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方案,势必是软硬评价指标平衡的方案,能引导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根据软硬环境构成要素,构建学校、政府社会多主体参与、客观而公正的、软硬评价指标均衡的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机制。在评价主体方面,发挥高校办学自主权,坚持高校的主导地位,以政府及社会机构为监督辅助之委托体,发挥“诊断”和“开方”功效,不可产生高校被“越俎代庖”的现象。如学校的评价主体地位被转至政府层面,则会造成学校为应付政府评估而不得不弄虚作假。在评价指标构建上,遵循软硬评价指标均衡的原则,将师生信息素养、信息化应用管理、信息化政策建设等软环境指标作为重点考察的内容。如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停留在硬件建设阶段,则无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王运武.论创立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
  [2]舒炜.政绩“难”关[J].廉政瞭望,2011(9)
  [3]王亚南,石伟平.歧途与省思: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6(4)
  [4]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5]张进宝.从“六要素模型”到“CIPO模型”:教育信息化研究思路的再审视[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
  【作者简介】张佳华(1983— ),男,湖北天门人,博士,博士后,讲师,湖南科技大学南方煤矿瓦斯与顶板灾害预防控制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和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采矿工程、高等教育教学等。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课程教学存在幼儿英语教育方法不科学、幼儿英语教师语言表达不标准、教材体系不统一和内容陈旧等问题,论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师英语课程
修正了RBA-P算法和RBA-C算法中的错误,提出了一种分析网络可靠性的新方法。这种算法通过构造树的方法产生不交和。
新媒体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促进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优势因素,高校党员理论学习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更应积极引入相关因素,促进党务工作的建设,增强党员的党性觉悟。笔者
【摘要】本文论述当前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割裂状态以及影响中小学英语阅读衔接的因素,从衔接的角度提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基础积累、调整教学形式、培养自读能力、注重习惯养成等。  【关键词】发展 中小学 英语阅读 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117-03  义务教育阶段的六年级到七年级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时期,二者是否衔接得当对学
本文阐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论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创建问题支架和构建实验支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促进高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目前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与工程认证标准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培养需求,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优化教学方法、根据毕业标准优化教纲、丰富实践内容、依据指标完成度持续改进课程等对策,培养学生在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单片机课程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