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小楷天真烂漫稚气 归魏晋大智若愚风度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g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道兵,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马鞍山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马鞍山市花山区书画家协会书记。
  吾习书三十载,近于小楷研习揣摩间,终有细微突破,于心甚慰,且不嫌粗粝简陋,于此为诸君浅言之。
  一、顿悟禅机
  幸甚至哉!吾习书始于一九八八年之大学时代,研习时间格外充裕。初,于小楷之道,径途唐楷柳公权之《玄秘塔碑》,常以四尺整宣作两厘米见方之线格,每夜一通,每日不下于十小时;后渐至大王《乐毅论》、北碑《张黑女》,又习北碑《张猛龙》、大令《玉版十三行》;再至曹魏钟太傅《荐季直表》。行书兼习陆柬之《文赋》,再至米南宫《苕溪诗帖》《蜀素帖》。小草专攻大王《十七帖》。近十载,辗转于“钟王”《荐季直表》《乐毅论》《十七帖》,然难有质变性领悟。
  二0一九年,少有挥毫,偶有感想方掭毫试纸,近乎不曾触碰笔墨几日。常冥想苦思于无数书家同人注力之所在——如何从数十载苦修中求得顿悟与精进?
  二0二0年二月五日晚,执笔一念忽如席地狂风,急理笔墨纸张,以案前之《稼轩长短句》尝试,在数小时细枝末节中忽有所悟:吾得焉!
  (一)遒劲
  过去无法真实体验用笔道劲为何意,今妄论一二。汲汲经年,下笔唯恐孱弱,点画唯恐不清不楚,然外貌终归呈板结状。点画似乎酷似“钟王”,单字似乎尚且可观,而整篇却难有活气。
  今执笔依然谨慎,然点画塑造一变前规,高度强化弧线点画的视觉感,使结字顿生盎然生机。字中无弧形点画,则强化結字之呼应笔势。
  (二)连绵
  太极走功法口诀中有如下描述:“迈步如猫行,轻捷似鹤立,灵脚神鹿意,起步莫抬高,行如风逍遥。以神驭气,神气混凝,循环呼应,血脉流通。”(有少数语句删减)以此等太极功法描述小楷之法,甚为恰当。
  点画遒劲,必然要求每一点画真正如生命体中各组织器官,浑然一体而又充满活力,由外观之,结字自在舒适,灵活不呆板,而其中宫则气息连绵、神完气足;最终使得整体结字如运气行拳之太极高手,身姿较日常站立时略低(方圆),而气息圆满、融会贯通的劲道,看似尚未发出,实则遍行全身、一触即发!此谓之连绵。
  二、理念与技法
  (一)小字宽之贵大
  大王于《笔势论十二章》之《视形章第三》云:“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此中语义,历代多有解读。米南宫《海岳名言》云:“……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吾不以为然。大王言论,兼以《乐毅论》为例示教大令诸子,窃以为侧重于小楷书写。米南宫又云:“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此言虽落眼大字榜书,却也论及小字核心——“锋势备全”。
  吾更有偏解如此:小字贵大,方寸之小楷,难拥有大字之气势。将书家小字放大若干倍,则丑俊立现,即便是书史名家,也大半尽废。
  细细揣摩其间原理,往往令人豁然开朗。
  小字于气势多有不足乃其一,点画线条力量不足更为其二。追求表象之齐平、平稳,往往是多数小楷少活气、无生机之根源。唯有于动势中追求平稳,方可龙骧虎步,气势逼人。因此,每一字皆须处于设险化险过程之中。正所谓:“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点画线条力度不足,便无以放大若干,否则,单薄伶仃身姿必将崩溃。何以应对此中不足?唯有使线条富有弹性与张力,令其适险而无虞。弹性,弹簧,皆可令吾联想至弧线形物体。倘若令每一字都具有弹性,自然需要塑造富有张力之点画线条。钟太傅《荐季直表》点画足可借鉴。
  (二)阴阳相生,精致、模糊同在
  小楷点画塑造与结字布白,虽不同于行草墨色大起大落之变幻,而阴阳相生同样为其先天基因,断不会少。
  线条柔性即刚性。千斤铁胎硬弓,不可缺承担巨力之弓弦。铁胎、弓弦,足显阳阴。一字之中,有点画为弓,就有点画为弦,其中隐含之力即为待发未发之箭矢!
  小楷之点画形态,既要表达准确、到位,又要有所保留、含蓄。限于墨色变化不足,小楷须于细微线条之间有自身禀性。点画塑造之中,需要对部分线条予以虚化,甚至于以草、行、隶笔法活用其间。
  遥想北碑诸作,何种书体笔法不在其中?李可染曾有佳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北碑神气,正在于凡吾所需,尽可取用。遍观北碑诸家,世间几人言之为草、为行?以此观之,小楷原可取法传统大千世界,岂可固于名家训条?
  于此,窃以为,楷法正如同佛法禅机,是端庄宝相,是浑然天成,是“吹尽狂沙始见金”,而绝非芸芸众生心中不可撼动的唐人法典。——唐楷并非从来如此。
  曾经多人难以理解吾偏爱《荐季直表》而不喜《宣示表》。于太傅一代,《宣示表》或许是接近定型的杰作,而回溯历史,《荐季直表》却正如人类孩童时代,赤子之心尽显,童稚之气扑面。
  《荐季直表》中使用的点画、结体语言,如今看来,尚处垂髫,却又如同得道高僧,心中已然放下一切,唯有天真烂漫,仿佛平淡无奇的流水缓缓溢出,却完完全全浸染终生。
  正因由点画皆未定型,故而丰富的可塑性赋予了《荐季直表》无限拓展性。它的点画,又真切又精到,又模糊又遥远,此乃艺术之真谛也!
  2020年春于江南剑斋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其他文献
中国美术馆  20世纪初,在北京地区的画会组织中,松风画会是—个特殊的艺术群体,其主要成员不仅有相似的艺术趣味,更有特殊的社会身份:清室贵胄、清廷遗老、遗臣、宫廷画家。特殊社会经历和背景,为松风画会成员的作品增添了别样的气质。在他们作品中,宫廷藏画的古雅气韵、清丽笔墨和严谨法度成为大多数画家追求的笔墨气质。此外,郎世宁式的翎毛走兽描画技法与风格,也成为松风画会画家择取的对象。所以,虽然同样是以古为
期刊
雷维  1981年生于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结业于原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全国画院首届高级研修班,现任职于湖北省美术院。  一  “中体西用”是晚清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清王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历史时期,由—部分师宗汉代儒学,重天文、舆地、兵刑、盐铁、河漕等实学,以经世致用为本的知识分子提出的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
期刊
咸阳师范学院  内容提要:宋代绘画中的渔钓题材,大多脱离了渔事之本义,赋予渔钓以深远的人文想象和思想内涵。“渔钓”是中国宋代和其后文人画家的一个精神图腾和意象符号。本文以王诜的《渔村小雪图》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试图从绘画的图式构造和意象喻指进行分析,图解作者的精神表述和理想家园。  关键词:宋画;渔钓;王诜;《渔村小雪图》  一、王诜与《渔村小雪图》概览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渔村小雪图》卷,绢本
期刊
内容提要:巫成金将人物画与山水画融会贯通,以其凝练的“用笔”和丰润的“色彩”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丘陵风情彩墨绘画。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古典诗词的审美元素,进而将其巧妙地转化为诗情画意的山水意象。他没有沉醉于物象的具体刻画,而是主张“以形写神”。巫成金的山水画既是自然风貌的写生,又是传统诗景的阐明。从其近年来井喷式的绘画创作不难看出,其艺术价值和审美精神将持续积淀而不可估量。  关键词:巫成金;丘陵绘
期刊
段文君,1987年生于山西太原,畢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居北京。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香港职业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女子书画会签约画家、广州国家“青苗计划”签约画家、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院聘画家。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多家美术馆、艺术机构收藏。  栏目主持人陈林推介词  技法对于画家的意义自不必言。掌握了基本技法后,如何脱开束
期刊
魏治明,2012年硕士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师从陈林教授。2016年研修于“当代新工笔创作人才绘学计划”高研班,师从张见教授。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现任教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作品曾参加2018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获奖)、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中国画展(获奖)、青春心印——2019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对岸·新工笔又十年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
期刊
李宝权  李宝权,字志衡,号砚农。辽宁沈阳新民市人。曾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结业于中国美术报名家书法专业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沈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曾任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李宝权书法作品集》《李宝权书作评论集》。曾在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举办李宝权书法作品个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
期刊
“层次分明点画工,启人心事见毫锋。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这是1926年64岁的齐白石为35岁的胡佩衡所题的诗句,诗中齐白石对这位忘年交的山水画成就赞赏有加。作为民国初期北京画坛重要的传统派画家,胡佩衡的山水画渊源弥正,气息古雅,加之其社会交游广泛,艺术活动丰富,在京城画坛享有较高声誉,与当时的另外两位山水画家萧俊贤、萧谦中并称“二萧一胡”。尽管现在这位似乎被遗忘的画家远没有同时期其他画
期刊
内容提要:取法的“精”与“博”是古代书论中经常谈及的问题。对清代书家曾国藩与康有为的学书取法观进行探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取法“专精”与“广博”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书法;取法;曾国藩;康有为  古人十分重視取法,“取法乎上”几乎是书家们的不二选择。无论学习何种书体,都应择上等墨迹或碑刻学之。而古人在取法“专精”还是“广博”的问题上,却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笔者试以曾国藩、康有为二人的学书取法观为
期刊
袁学君,1967年生于广东惠州,又名袁学军。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山水画创作与研究方向博士,师从龙瑞先生。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第二届“中华文化大家讲习班”山水画班助理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学术秘书兼办公室主任,中国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