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悬疑中关照命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北偏北》是希区柯克的经典,它的悬疑设置、冲突建制对后来的电影发展都是很大的影响。《西北偏北》采用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在剧情中找寻悬疑,利用三层认知达到悬疑惊悚的目的,在悬疑中抵达爱情的主题碰触。
  关键词:希区柯克;悬疑;爱情;认知层级
  作者简介:钟伟超(1987.4-),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西北偏北》,单从电影名字来看就足够的悬疑,因为根本不能在大脑中反映出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希区柯克自己对《西北偏北》这个名字也没有很好的界定,可能是来自美国的西北航空公司,也可能是主人公桑希尔逃亡的方向——西北。
  一、悬疑与剧情之争
  就类型来说,希区柯克把它归结为悬疑惊悚片,但也有剧情片的意味。我认为恰是两者的合体,而悬疑要更多一点。这取决于观众的认知程度,观众知道的多了自然就少了悬疑。把它列入剧情片也不无道理,它的悬疑没有那么彻底,而是不断的调整着不同角色的认知程度,观众有时会被给予一个全知视角。到底什么是悬疑片?根据大卫波德维尔的认知层级理论,该片中大致可分为三个认知层级:中情局、桑希尔和观众。从开场到中情局出现的近40分钟时间里,中情局拥有最高的认知,观众其次,桑希尔最低,我们和桑希尔都会疑惑谁是开普兰,后来桑希尔被认为在联合国杀死了唐森而逃亡,此时中情局道出了原委,观众的认知层级和中情局一致了。此后大部分的时间里,只有桑希尔是局中人,其他人都是清醒的,此时的影片主要是剧情的推进。在影片后部,中情局的教授在机场告诉了桑希尔真相,此时三个认知层级一致了,但是导演随后又故意借助机场的轰鸣掩盖了教授和桑希尔的营救计划,让观众再次有了短暂的悬疑感。
  影片中的主人公大部分时间处于低认知状态,他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而观众的认知程度被不断调整,在恰当的时候让观众知道真相,不至于因为过度的等待而离开,而观众即使知道真相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是希区柯克悬疑片的风格。
  二、爱情与抗争的主题宣扬
  《西北偏北》足够的幽默轻松,甚至背上了向流行致敬之嫌。但是,它仍然在不自觉中散放着隐喻的味道。“镜面高楼的长镜头坚持,高楼的玻璃里看到的是楼下的车流”,“街头的涌动的人流,人们抢出租车的场面,人们赶不上公交车的场面”,这两个镜头形成了一种对比,高楼的感觉是高冷、是一种规则,高高在上,不可撼动,人们有点拥挤混乱的生活片段给人的感觉有点无奈和渺小。所以,高楼和人流的对比显示了一种社会层级关系,更直白的说又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导演对小人物的关照,宣扬了一种抗争精神,不接受安排,不听从命运,努力捍卫自己的权利。从影片的故事来看,可以概括为中情局办案子牵扯进了两个无辜民众,并且可能会为了案件而牺牲掉对方。这种故事的讲述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中情局代表着正义,但却以正义为名行使者伤害,桑希尔和肯德尔是两个公民,却成了捍卫正义的牺牲品。
  爱情是希区柯克悬疑片的一个元素,在影片的开头根本不会意识到爱情会被用来构建影片的高潮。桑希尔的逃亡途中遇到了肯德尔,他们的相遇还掺杂着欺骗和利用,但是他们就这么相爱了,故事继而发展为一场爱情保卫战,桑希尔为了救肯德尔不顾一切来到梵丹的住处,开始了他的营救,最终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三、经典与艺术的冲突建制
  《西北偏北》的叙事模式没有脱离经典好莱坞叙事。经典好莱坞叙事长时间影响着电影创作,它讲求的是单一的叙事模式,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来开展剧情,欲望作为目标推动剧情,目标的达成就构成了叙事的发展,就形成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模式。在《西北偏北》中,从影片开始的桑希尔被抓就抛出了一个命题:谁是开普兰?这是主人公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影片围绕这个展开叙事,直接形成了桑希尔与梵丹的冲突。这个冲突的建制过程经历了开始的桑希尔被抓、逃跑、逃亡,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肯德尔,在41号公路差点被杀,此时达到了冲突的一个小高潮。再后来,桑希尔知道了谁是开普兰,故事本该就此结束了,但是导演又给主人公抛出了一个爱情命题,为了营救肯德尔,桑希尔又返回梵丹的住处,他们展开了一场生死对决,最终的结局是梵丹的两个手下惨死,桑希尔和肯德尔获救,冲突的高潮就在此。该片的冲突不是简单的冲突堆叠也不是冲突的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冲突建制过程,最终达到了冲突的高潮。
  “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没有戏剧动机,这场戏抽光了所有的涵义和所有的真实性”特吕弗对41号公路上的暗杀戏作出如此评价。《西北偏北》是希区柯克的经典,它的悬疑设置、冲突建制对后来的电影发展都是很大的影响。希区柯克并不信奉“戏剧性真实”,在他看来有时候需要让一些画面来贡献视觉,不需要真实也不需要动机。这样的个性成就了希区柯克,也是他顽童的性格体现。
其他文献
摘 要:赛珍珠作为一位美国女作家,其对我国的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相当了解,因此其创作了大量丰富的农村题材作品。这一系列作品截至今日,仍焕发着强大的艺术张力和文化扩力。而且作品中对“土地意象”的丰富诠释,展现了其对中国农村“土地”这一主要元素的丰富认知。虽然赛珍珠为外国作家,但其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已经远远突破了其身份界限,实现了对土地主题的深度归纳。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土地”一词的认识入手,结合
项目课题:本文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委托横向课题《大学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5038-965310)研究成果。  摘 要:如果单纯地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分析日语文学,就会发现它的创作背景很复杂,而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让日学文学在创造过程中具备了多种营养,让文学创造者有多种题材可以涉猎,使得文章更具有内涵与深度,而想要深入的分析一部文学作品,就必须要从这部作品的创
摘 要:狄更斯,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现实主义时代。在其作品中都是通过好人或者是受害者来进行描写。为此,本文笔者便从《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关键词:《双城记》;批判现实;浪漫主义  作者简介:门鹏锐(1982.12-),男,陕西咸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在本部作品中,作者主要是以故事情节来开展对于人物人品矛盾进行基本的概况,同时着重分析了男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人品矛盾,尤其是体现在新旧生活以及封建家庭之间的恩怨。而封建家庭的恩怨则是导致男女主人公产生人品矛盾的根源所在。为此,本文笔者便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为例,逐一分析了作品中人品的矛盾根源,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部作品中深刻的人生意义。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人品;矛盾  作
论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虾稻共作”的发展现状,对政策性金融支持“虾稻共作”的对象、环节、期限进行阐述,提出建立“金融转贷”模式和“农发行+政府+担保机构+专业大户(家
随着上海旅游市场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上海旅游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单个旅游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都可能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挑战。产业环境迫切要求上海旅游企业转变传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对皮瓣塌陷综合征(SSFS)患者脑血流、脑电图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颅骨修补术经颅多普勒(TCD)监测的SSFS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术
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是internet与传统外包服务提供商及增值销售商的有机结合体。ASP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它强调以网络为核心,替客户部署主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