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建筑结构》课程一直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如何搞好《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做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引言
《建筑结构》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不仅涉及很多的力学知识,而且本身又是一门理论深、内容广、实践性强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习难度大,学习成绩一直难尽如人意,因此急需运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文试图从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1 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但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目标变化不大。很多教师还是在强调构件的设计计算,只是将教学重点由所有构件的计算转向常见构件的计算。近年来,高职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大多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感兴趣。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为突出职教特色,一再压缩理论课时。针对如此的生源,如何在很少课时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只有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由构件的设计计算转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因此,教学过程中计算部分要少讲,甚至不讲,主要介绍结构构造和结构图的表达方法。学生能够识读结构施工图,则基本达到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再加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从事一般施工管理和预决算工作。当然,施工管理工作中可能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多力学和结构知识。但復杂问题毕竟很少,这不能影响我们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
2 整合教材内容
当前的《建筑结构》教材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部分内容,其中 80%左右的篇幅在介绍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只有 20%左右的篇幅介绍了结构构造,而且相对当前的结构标准图集构造规定来说,显得非常杂乱,不便学生记忆和识图。对学生来讲,这样的教材简直是一本“天书”,显然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长远的观点来说,要搞好《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必须搞好教材建设工作。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花大力气,整合教材内容,编写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将力学与结构知识相整合,将必备的力学知识穿插在结构课程中介绍,用到哪些就介绍哪些,学生学习就有目的、有兴趣。而不是先讲力学知识,再讲结构知识。还有,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教学时,可将教学内容分为梁、板、柱、基础、楼梯、剪力墙和结构施工图及平法标注几个模块来进行,并且尽量少讲计算,而是参照结构标准图集[4],主要讲结构构造和表达方法,最后给一简单的工程实例,包括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学生反映良好,学习热情也比较高。
3 改革教学方法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过分注重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却忽视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相继被提出并得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5]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目前已在各专业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当然,这种方法也适合于《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首先,对学生下达课程教学总任务———识读结构施工图,然后下达子任务,对混凝土结构来说,如认识混凝土结构的两种材料、认识梁板柱的构造、认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等。在各级任务驱动下,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势必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采用新型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中如果始终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加粉笔,可能连教师自己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大量的示意图,这在教学中不仅耗费了不少教学时间,还使本来就少的学时更紧张,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半天,常常学生还没有听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辅助工具。如能利用计算机软件 CAD、3DMAX、Pro-e 等绘制结构构造三维图形,或者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工程图片或视频,或者利用扫描仪扫描一些工程图样,然后把它们做成结构教学课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除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的兴趣外,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了采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还可以制作或购买结构模型,例如典型基础配筋模型、楼板配筋模型、伸臂梁配筋模型以及常用节点模型等。将各种各样实际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就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必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高职院校目前的生源状况以及高职教学目标,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我们还应该从考试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将《建筑结构》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整合,不断地探索、总结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形势的《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翔.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山西建筑, 2008, 34(2): 206.
[2]顾艳阳. 论《建筑结构》课程改革[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18.
[3]刘持林《.建筑结构》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 商业文化, 2008, 7: 171.
[4]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S).
[5]刘波.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高职;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引言
《建筑结构》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不仅涉及很多的力学知识,而且本身又是一门理论深、内容广、实践性强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习难度大,学习成绩一直难尽如人意,因此急需运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文试图从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1 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但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目标变化不大。很多教师还是在强调构件的设计计算,只是将教学重点由所有构件的计算转向常见构件的计算。近年来,高职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大多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感兴趣。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为突出职教特色,一再压缩理论课时。针对如此的生源,如何在很少课时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只有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由构件的设计计算转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因此,教学过程中计算部分要少讲,甚至不讲,主要介绍结构构造和结构图的表达方法。学生能够识读结构施工图,则基本达到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再加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从事一般施工管理和预决算工作。当然,施工管理工作中可能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多力学和结构知识。但復杂问题毕竟很少,这不能影响我们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
2 整合教材内容
当前的《建筑结构》教材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部分内容,其中 80%左右的篇幅在介绍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只有 20%左右的篇幅介绍了结构构造,而且相对当前的结构标准图集构造规定来说,显得非常杂乱,不便学生记忆和识图。对学生来讲,这样的教材简直是一本“天书”,显然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长远的观点来说,要搞好《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必须搞好教材建设工作。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花大力气,整合教材内容,编写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将力学与结构知识相整合,将必备的力学知识穿插在结构课程中介绍,用到哪些就介绍哪些,学生学习就有目的、有兴趣。而不是先讲力学知识,再讲结构知识。还有,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教学时,可将教学内容分为梁、板、柱、基础、楼梯、剪力墙和结构施工图及平法标注几个模块来进行,并且尽量少讲计算,而是参照结构标准图集[4],主要讲结构构造和表达方法,最后给一简单的工程实例,包括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学生反映良好,学习热情也比较高。
3 改革教学方法
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过分注重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却忽视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相继被提出并得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5]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目前已在各专业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当然,这种方法也适合于《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首先,对学生下达课程教学总任务———识读结构施工图,然后下达子任务,对混凝土结构来说,如认识混凝土结构的两种材料、认识梁板柱的构造、认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等。在各级任务驱动下,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势必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采用新型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中如果始终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加粉笔,可能连教师自己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大量的示意图,这在教学中不仅耗费了不少教学时间,还使本来就少的学时更紧张,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半天,常常学生还没有听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辅助工具。如能利用计算机软件 CAD、3DMAX、Pro-e 等绘制结构构造三维图形,或者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工程图片或视频,或者利用扫描仪扫描一些工程图样,然后把它们做成结构教学课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除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的兴趣外,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了采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还可以制作或购买结构模型,例如典型基础配筋模型、楼板配筋模型、伸臂梁配筋模型以及常用节点模型等。将各种各样实际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就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必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高职院校目前的生源状况以及高职教学目标,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我们还应该从考试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将《建筑结构》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整合,不断地探索、总结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形势的《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翔.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山西建筑, 2008, 34(2): 206.
[2]顾艳阳. 论《建筑结构》课程改革[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18.
[3]刘持林《.建筑结构》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 商业文化, 2008, 7: 171.
[4]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S).
[5]刘波.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