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予以中药汤剂及生脉饮口服治疗,疗程3周,疗程结束后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降低AST、CK、CK-MB、LDH、a-HBD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4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病房住院患儿,其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年9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心血管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脏病学术会修订的最新诊断标准[1]。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岁以下7例,5~10岁21例,11~14岁12例;平均病程16.6 d,心电图示:ST-T段改变27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房性早搏12例,室性早搏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岁以下8例,5~10岁22例,11~14岁10例,平均病程16.7 d,心电图示:ST-T段改变26例,房室传导阻滞10例,房性早搏11例,室性早搏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 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病情分型属轻、中型者;②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肝郁证辨证标准者;③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④年龄1~14岁;⑤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辨证标准;②合并有肝、肾、脑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年龄1岁以下,14岁以上。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自拟汤剂(党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5 g,柴胡9 g,白芍9 g,川芎6 g,合欢皮6 g,连翘9 g,瓜蒌6 g,甘草3 g)水煎服,日1剂,疗程3周。对照组:予以生脉饮(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Z11020372 10 mL/支)口服,每次1~3岁5 mL、3~7岁8 mL、7~14岁10 mL,每日3次,疗程3周。
  1.5 观察指标 ①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心律等),血、粪、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和不良反应;②疗效性观察: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
  1.6 统计学方法 资料使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Ax-G ±s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显效:用药7~21 d后主要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用药7~21 d后主要症状部分消失,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有明显改善;无效:用药7~21 d后未达到疗效标准或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3 安全性评价 疗程结束后未发现患者对药物有过敏反应及不耐受现象,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4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呈增多趋势,该病疗程长、病情易反复,治疗不及时可迁延成慢性甚至发展成心肌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主要表现病毒直接损害心肌,后期主要以免疫损伤为主[3]。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无特效治疗方法[4]。祖国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属“心悸”、“胸痹”等证范畴。笔者认为气阴两虚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内在条件,又是疾病发展的必然结果,贯穿与本病全过程,故益气养阴法当贯穿治疗的始  终。方中党参、麦冬补气养阴为君药治其本;臣药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柴胡祛除在表外邪,又调畅气机;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祛瘀;合欢皮解郁安神;佐药连翘与瓜蒌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使药调和诸药。纵观全方具有益气养阴、疏肝理气之功。本研究显示自拟中药汤剂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而且能够降低AST、CK、CK-MB、LDH、a-HBDB水平,调节免疫,改善心功能,提示其作用可能与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代谢,营养受损心肌,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等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铁吉.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315.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66.
  [3]彭拥军.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30.
  [4]冀建华.黄芪注射液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09,7(8):1007~1008.
  (收稿日期:2011-10-18)
其他文献
(1昆明贵研药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106;2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摘 要:通过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的测定对7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然后确定诃子多酚分离富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具有好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效果。最适吸附条件为:上柱料液浓度
期刊
关键词:沈家骥;痹证;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01-02    沈家骥主任医师是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云南省首批及全国第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50年。精于歧黄,擅于《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论》等著名经典方剂之应用和创新,临床学验俱丰。导师治疗痹证,颇具特色,疗效显著,现将导
期刊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曾升平;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06-03  曾升平主任医师是四川省名老中医,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会主任委员。曾老师致力于中医药免疫调节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至曾老师门诊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学无干燥综合征这一
期刊
关键词:瘀血;活血化瘀;心血管疾病;血府逐瘀汤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16-02  心血管疾病大多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真心痛、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血脉。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从而致使心主血脉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脉瘀阻而出现心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簇花清风藤醇提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以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簇花清风藤的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簇花清风藤的抗炎作用。结果:簇花清风藤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P<0.05);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P<0.05)。结论:簇花清风藤醇提物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关键词:簇花清风藤醇提物;镇痛;抗炎;药理实验 
期刊
关键词:眼病;脏腑辨证;苏藩;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02-04    苏藩主任为全国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导师从医50年,从事中医眼科临床40余年,通过体悟《内经》等古籍对眼与五脏六腑密切关系的阐述,在眼病治疗中重视脏腑辨证,认为眼与肝脾肾关系尤为密切,眼底病变多见脾虚失运、肝脾不调、
期刊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马蹄香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应用国家标准GB/T5009124-2003高效液相法测定马蹄香散剂和5种治疗胃肠病药物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谷氨酸和精氨酸在5种治疗胃肠病药物中的含量均较高,谷氨酸的含量: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复方谷氨酰胺>蒙脱石散>马蹄香>盐酸小檗碱片>参苓健脾胃颗粒。精氨酸的含量:复方谷氨酰胺>马蹄香>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参苓健
期刊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综述;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75-0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其症状与中医学“胸痛”、“噎膈”、“胃痛”、“吐酸”、“呕胆”、“反胃”、“嘈杂”等相当。可表现为多
期刊
摘 要:经筋理论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经筋理论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发现在经筋辨证分型与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疼痛点相关性研究方面值得进一步科学总结性探讨,对今后较好运用经筋辨证分型理论指导中医临床诊治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经筋理论;诊治  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关键词:癌性发热;清热化瘀法;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22-02  癌性发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复杂,临床上患者的发热程度表现也不一样,有低热、中度发热,也有39℃以上的高热,其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多见。目前临床上中医、西医治疗癌性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