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及防治措施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在我国得了快速发展,其路面结构形式主要为半刚性基层加上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于近年来道路客货流量的迅猛增加,车辆实行分道行驶,再加上超载、超限车辆越来越多,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养护工作经验,论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特点、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防治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受雨水和车轮辗压的作用,容易出现表面层松散、坑洞、拥包、纵横向裂缝以及雨水沿缝下渗形成的啃边、局部沉陷、翻浆等现象。这些病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基本上都与水有关。
  1.水损坏特点及原因
  1.1高速公路水损坏具有以下特点
  (1)损坏多发生在雨季。
  (2)行车道比超车道破坏严重。
  (3)发生水损害的地方一般透水较为严重,排水不畅通,挖开路面面层,可见下面有积水或浮浆。
  (4)破坏之初一般先有小块的网裂,冒白浆(唧浆),然后松散成坑洞。
  1.2水损坏原因
  1.2.1表面产生坑洞
  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首先在局部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处产生。通常采用半开式(Ⅱ型)沥青混凝土表层时,产生的水损破坏更为严重。事实表明,只要有自由水侵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不管是传统纯沥青混凝土,还是改性沥青或加抗剥落剂的SMA,在大量行车作用下,都会产生沥青剥落现象。
  1.2.2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网裂和变形
  当表面层和中面层都是空隙率较大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凝土,而底面层为空隙率较小的密实沥青混凝土时,降水过程中,自由水较易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当表面层是半开级配、中面层为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时,在较长时间的降水过程中,自由水透入表面层后较长时间从中面层的薄弱处浸入中面层,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大量快速行车使此两层沥青混凝土中部分碎石上的沥青剥落,导致表面产生网裂、形变和向外侧推挤或产生坑洞。
  1.2.3网裂、坑洞
  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在大量快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浆。灰浆通过各种形状裂缝被行车压唧到路表面,可使路面产生网裂、变形或坑洞。
  1.2.4桥面唧浆或坑洞
  桥梁构造物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上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相对于路基上的面层更容易产生坑洞。桥面产生坑洞也往往是先产生唧浆(白浆),接着形变、网裂和坑洞。
  2.水损坏防治措施
  2.1路面排水
  2.1.1路面微表处处理
  微表处即由改性乳化沥青、集料、矿粉、水和添加剂等材料按设计配合比拌合并摊铺在原有沥青路面上形成的薄层罩面。由于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路面性能恢复好、开放交通快、防水性和抗滑性好等明显优点,因而近年来在国内高速公路养护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2.1.2设置路面柔性基层
  根据沥青路面病害发展情况,在大修时在路面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加铺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具有以下优点:A、具有很强的柔性和变形能力;B、可以作为应力消散层,有效减少路面结构中的应力集中现象,大大延缓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C、可以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粘结牢固使得路面结构受力更均匀;D、维修工程不需要太长的养生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2.1.3路面结构渗水
  在高速公路中,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基层及底基层为半刚性路面结构时,面层为了能够提供较大摩擦力而采用孔隙率较大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少量的路面雨水不可避免地通过结构孔隙下渗,浸湿路面基层及土基,将导致路面强度降低。为了迅速排除下渗水分,在基层顶面加铺一层沥青封层,并延伸至路肩排水相连接。
  2.1.4路槽排水
  在石灰岩挖方路段,为防止裂隙水浸湿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导致石灰岩本身裂隙加剧,应设置路槽排水。在路面结构设计时,底基层采用20cm级配碎石,兼作调平层与排水层。在路两侧土路肩部位设置40×50cm碎石盲沟,盲沟沿路肩布置,在填方路段合适的位置通过横向硬塑料排水管將水排出。
  2.1.5路肩排水
  路基附近的地面积水及高的地下水是形成翻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及时排除春融期间路基中的自由水,达到疏干路基上部土体的目的,可以在路肩上设置横向盲沟。土路肩下面设置20cm的纵向碎石盲沟,接触面上涂抹沥青并铺设防渗土工布。在路肩边缘的石砌镶边中,按3~4m的间距横向埋设¢5cm硬塑料排水管,排除路肩部分的碎石盲沟积水。
  2.2中央分隔带排水
  2.2.1设置中央分隔带防渗墙
  为防止中央分隔带降雨或者浇灌水横向渗入路面层,可在中央分隔带两侧设置防渗墙。一般在中央分隔带路缘石内5cm左右开槽,成槽宽度约2.5-3.5cm,深度不小于60cm,居中插入塑料膜,沿膜两侧均匀灌注防裂水泥浆密封即可。
  2.2.2设置纵向碎石盲沟
  采用凸型中央分隔带使大部分雨水自行排至路面外,但仍有部分水会渗入中央分隔带内。为防止这部分水渗入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土基,在中央分隔带内的路面两端部分及中央分隔带底部用水泥沙浆抹2cm,涂上沥青, 然后再铺防渗土工布,中央分隔带底部采用纵向碎石盲沟和设横向排水管的排水系统。在纵向碎石盲沟内埋设软式透水管,每隔50~70m设置一个集水槽,再经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外。
  2.3把好施工质量
  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是防止或减少沥青路面出现水害的重要因素。目前,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多为三层摊铺。多雨地区,下两层应为Ⅰ型沥青混凝土,减少其空隙率;面层可为Ⅱ型沥青混凝土或抗滑表层,增大其透水性,改善雨天行车条件。
  2.4做好下封层设计施工
  下封层是多雨地区防止沥青路面渗水病害的最主要的措施,下封层质量不好,引起路面水下渗。即使路面质量好,短期不出现水损害,但路面的耐久性将大大缩短。在有些设计中多雨地区沥青路面只设计了沥青透层,而没有设计下封层;而有的设计了下封层,施工时却为透层。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大多采用二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顶面往往存积粉尘,很难清扫干净至完全露出碎石,沥青透层可以渗入碎石的间隙,但在粉尘上无法牢固粘结,施工车辆行驶时会出现起皮和卷带,致使透层不完整,起不到防水作用。
  多雨地区基层顶面必须设计下封层。下封层的形式应综合考虑基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情况,确保下封层有效防水。中央分隔带的防水封层应与下封层同时施工,使封层覆盖路基全断面,施工时应将中央分隔带内多余松散的底基层和基层予以清除。
  2.5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为了满足表面层抗滑性能对集料质量的要求,有些地区不得不采用与沥青粘附性能不好的酸性集料,致使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能力严重不足。有的即使采用了抗剥落剂,但质量甚差,尤其是许多胺类抗剥落剂,一般在温度100℃以上就会遇热分解、挥发,在拌和、(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28页)贮存、运输、铺筑过程中都在分解,使用效果不好,导致水损害破坏。为此建议采用与沥青粘附性不好的酸性集料时,首先应考虑采用消石灰为作为改善粘附性的措施。如果采用抗剥落剂,必须使用确实长期有效的抗剥落剂。
  2.6加强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的粘结
  许多工程的施工顺序不当,各层之间施工间隔太长,甚至在沥青面层铺筑过程中或铺筑后,再开挖中央分隔带,埋设管道,挖出的土污染了沥青面层;有的甚至不洒粘层油,尘土影响了上下层的粘结力。施工规范对粘层油的规定要求不严格也是缺陷之一。为此建议强化施工计划安排,所有开挖埋设、绿化等工序应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同步完成,最后铺筑沥青面层。
  2.7提高压实标准,增加现场空隙率指数
  摊铺沥青混凝土时,洒入改性沥青,同时提高压实度,使高温混合料进入碎石的空隙中,使沥青膜融化。碾压密实后,使沥青膜上撤的白碎石全部变成沥青碎石,并嵌入面层底部形成一个整体。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在95%以上,现场空隙率接近8%。
其他文献
[文题创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刘德华1982年入无线艺员训练班学习,毕业后任无线电视台演员,时至今日,刘德华仍然是歌坛影视界的一级巨星。他对工作孜孜不倦,至今仍能大红大紫,成为娱乐圈当红偶像,可谓魅力无边。可是上次因杨丽娟事件惹非议,最近又因“结婚事件”被推至风口浪尖。  请评议偶像人物刘德华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可褒可贬。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刘德华近几年
0.前言  近几年,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的功能材料,其作用已广泛得到人们的重视,正广泛应用于水利、道路、建筑、铁路、电力、机场等。这些材料大部分是有机纤维及高性能纤维,这些材料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质量与功能,降低了成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上述材料某些方面性能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及工程要求,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无机纤维,由于它的耐温性能、耐化学侵蚀性能、高弹
对于一种外国语言,因为少了本土语言贴地气的原生性,又多了本土语言少有的新奇感.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就出现了英语学习水平层次分明的不同学生. 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山区的义务
1.乳化沥青的优良特性  1.1节能  稀釋沥青中的煤油或汽油含量可达到45%~55%,而乳化沥青中则只含0~2%。这就大大节约了燃油资源。  现将乳化沥青和具有同样固体的稀释沥青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①稀释沥青(轻制沥青):加工1L摊铺用的轻制沥青大约需要能量700KJ,再加上切削器等增加的能量,即16 000KJ/L,生产这样1L60%的轻制沥青乳液设整个能量需求是:16 700 KJ。  
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必须言之宽广、言之有趣、言之有力、言之启智,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
【摘要】我国城市道路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快速发展也随之带来了相关的质量问题,市政道路项目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为使工程顺利有序地进行,保证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创造优质精品工程,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部门在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城市道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施工质量;质量控制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事关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教者父母心”,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使学生对语文乐学、会学、学会,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培养高尚情操,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论述了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切实保障路面质量和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防治  0.引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进步和文明的具体表现,要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始终保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重点分析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质量问题及分析  1.1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的原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填土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回填土杂质太多、土壤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道路建设中,桥梁占据相当大的工作量,然而随之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增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首先阐述提出了桥梁施工中的一些问题,结阐述了改善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问题;对策  道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道路建设又是国家最主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