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主要渠道,可以优化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思维能力
  一、抓好课堂提问的“点”,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1.在课文的难点处提问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有学习的难点,语文教师要在课文的难点处提问,以课文难点为中心进行展开,帮助学习理清学习的思路,巧妙的将教学难点渗透到课堂提问中,为学生独立探究奠定基础。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果提问的问题恰到好处,不仅能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和思考的方向,向学生传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提问内容会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应该学会以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作为思维的航标,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在课文的转折处提问
  要想提高课堂提问效率,语文教师首先要善于提问,将课堂提问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不能存在“教学时间充足就提问,教学时间不充足就不提问”的错误思想,否则将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负担。在课文的转折处提问是一个技巧,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课文的转折点,深入浅出地予以突破。比如,有的课文一直在平铺直叙,但是突然话锋一转,作者将课文提升了一个高度,去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全程都集中精神,保持饱满的学习态度,就要抓住课文转折处的有利契机,做好课文的前后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设计富有思考性的提问,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在课文的首尾处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提问。要知道,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并不会从一开始就感兴趣,这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引导和刺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常一篇课文的首尾处都是作者详细书写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会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需要师生高度重视。首先,不要小看课文的题目,题目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耐人思考的问题,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其次,文章的首段和结尾段大多前后呼应,教师要仔细钻研课文,给学生设计“重重障碍”,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当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和回答时,也就自然而然的显示出课堂提问的作用了。
  二、抓好课堂提问的“度”,让课堂焕发出活力
  1.注重课堂提问的难度
  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不考虑学情,将备课时设计的课堂提问一股脑地全部抛向学生,给学生造成思维困扰,找不到回答问题的重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提问要注重提问的难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设计有针对性和层次化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对于语文尖子生,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设计开放和探究式的问题,旨在优化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对于语文后进生,语文教师应该设计基础性的提问内容,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2.注重课堂提问的密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日益凸显,如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太大,有时候在课堂提问时坚持“满堂问”的原则,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进行提问,使学生应接不暇,表面看上去课堂氛围很高,其实学生根本没有完全融入课堂中,只是被语文教师牵着鼻子走罢了。有时候,一堂课都不进行几次提问,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注重课堂提问的密度,给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时间,避免让学生出现疲于应付的情况。在课堂提问时,不能直来直去的,要善于进行逆向提问,从课文现成结论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重课堂提问的广度
  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广度,能够从教材中提出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要抓住课文内容的关键点,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当讲完一篇课文以后,我会给学生介绍一些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课后去查阅资料和阅读,然后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这位作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便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语文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还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心理接受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可以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还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要灵活掌握,巧妙运用,以加强提问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于广会.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新课程,2014,(05):80-81.
  [2]宫沐露.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现代语文,2013,(04):83-84.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教学大纲及现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通过加强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总结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实用型护理人才需求的培养。所以情境教学法对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实用型护理人才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病人病情及所处环境,给予具体的护理检查及措
各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特定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深入民族地区的大型资源类企业,大量本地民族员工及外部民俗环境等因素使
目的:分析心复宁 V 号联合西医药物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血黏度、脂质代谢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地方高校在参与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还存在明显
文章介绍了广西罗城那冷侗语的音系,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从古希腊早期哲学家话语研究欧洲思想的起源是不够的,那是传统大树上的枝杈而非根脉.荷马史诗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最早的希腊人的真实历史样貌,其中充满着后世文明人难以理解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县域的地域有限性决定了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征。文章以广西8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通过
目的: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减速力与心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86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儿童的心率减速力、心肌损伤程度指标差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