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已经将职业教育列为发展的重点。目前,中职教育也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其中,德育教育更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確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将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已经成为改善教学方式的重要措施,并成为教学的主流趋势。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德育;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中职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必须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即为德育教育生活化。将中职的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丰富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
  一、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内涵
  (一)何为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就是情感的培养,将实际生活作为教学的载体,结合书本中的教学理论,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将书本中复杂、抽象的概念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开展后续教育工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实现生活学习良性循环。
  (二)生活化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生活化德育教育,是将德育教育与生活二者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部分中职德育教育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德育教学更多重视知识与理论的传授,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理论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而将德育教育生活化,能够将复杂、抽象的理论,通过实际生活变得简单易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德育教学内在联系
  (一)生活化教学是德育教学的起点
  德育教学的内容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总结与归纳。中职德育教学,是通过教师、学生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是展现思想道德的行为,因此很多德育教学的知识理论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将德育教学生活化,从学生身边寻找德育教育榜样,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德育教学的起点。
  (二)生活化教学是德育教学的归宿
  德育教学,不仅要从生活出发,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将生活作为德育教学的归宿,就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感悟与总结,让文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另外,德育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关注生活、认识生活,并且能够适应、学习生活,逐渐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以及思想道德标准。根据上述内容,德育教学要将书本中的理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将生活化作为德育教学的归宿,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中职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德育教育生活化体现在观念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以“以人为本”为教育思想的。因此,要想将德育教育生活化,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以人为本”落实在德育教学工作之中,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刺激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可以适当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堂主体,然后由学生代表进行讲解。一旦讲解中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记录,并作出正确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一个和谐、自主的德育教学课堂。
  (二)德育教育生活化体现在教学过程生活化
  1.新课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德育教学的课堂之中,提高注意力。在选择新课程内容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然后结合课程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或者教师将备选的几个议题让学生表决决定,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将新课的内容生活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实现生活化德育教育的开端。
  2.情境创设。通常情况下,课堂都是在教室之中,受到了地点的限制,无法将教学转移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因此需要在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将生活中的片段应用到德育教育课堂之中,可以选择几个学生进行情境再现,然后教师再进行课程讲解,最后将书本中的理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再进行一次情境表演。教师和学生需要对比先后表演的内容、主旨之间存在的差别,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够在课程中提升自我的思想层次。
  (三)德育教育生活化体现在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支撑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将内容生活化,能够将教学贴近生活,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连接。上文说道,德育教育是对生活的分析与总结,因此将德育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德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在选择生活片段时,教师应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结合书本中的知识内容,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与针对性的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触手可及。如以家庭为主题,通过父母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讲解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尊敬、孝敬父母的思想,将德育教学落实在实际生活之中,拉近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德育课堂生活化,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拉近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德育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归生活中去的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丹霞.走向生活世界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2]李露露.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正>"白话现代主义"(vernacular modernism)的概念,特别是其中"白话"的要素,可以通过米莲姆·汉森(Miriam Hansen)提供的一系列重要的同义词——习语、方言、话语、可译性—
<正>近几年来,无论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还是电影院线,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不断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热点话题,成为业界和社会持续关注的领域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以下几方面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