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壁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ekccxea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拆线缝合与皮内缝合这两种不同的缝合方法对腹壁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剖宫产术患者分为拆线缝合与皮内缝合两组,按关腹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前有无陈旧瘢痕、肥胖者等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考虑各种并发症、切口种类分别对愈合的影响。结果:行拆线缝合者平均关腹时间12分,行皮内缝合者平均关腹时间15分。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求得的P值<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愈合情况:130例试验组其中128例切口一期愈合,仅有2例延期愈合。对照组中125例一期愈合,5例延期愈合。进行χ2检验,P<0.001。肥胖者及术前有陈旧瘢痕:对照组55例,切口愈合不良40例;试验组61例,切口愈合不良10例。通过χ2检验求得P值<0.001。结论:拆线缝合操作方便,关腹时间明显缩短。无论年龄、脂肪厚度、切口种类、腹壁陈旧瘢痕、合并有并发症者都可以采用拆线缝合皮肤。从心理上减轻切口愈合不良及长期换药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线结反应。
  关键词 剖宫产 腹壁切口 拆线缝合 皮内缝合 关腹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镇痛剂 切口种类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年轻孕产妇的增多,不能耐受分娩的痛苦,惧怕试产过程中出现难产因素再需剖宫产,剖宫产率上升,再次剖宫产者逐年增多。年轻孕产妇的增多,孕期活动少,营养过剩,肥胖者增多,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造成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6月收治剖宫产术患者13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拆线缝合腹壁皮肤,平均年龄28岁,体重指数16.0~48.1kg/m2。其中合并贫血38例,高血压10例,腹壁陈旧瘢痕33例。130例中纵切口120例,横切口10例,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术后平均住院4.5天,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0例。2012年1-6月剖宫产术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皮内缝合腹壁皮肤,平均年龄28.5岁,体重指数16.0~35.6kg/m2。其中合并贫血28例,高血压5例,腹壁陈旧瘢痕35例。130例中纵切口115例,横切口15例,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术后平均住院5.5天,术后切口愈合不良40例。
  研究方法:①对照组以4号丝线按常规连续缝合腹膜后,再7号丝线间断缝合前鞘,严密止血,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但用酒精消毒切口周围皮肤,2/0或4/0号带针可吸收肠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②试验组腹膜和前鞘的缝合同对照组,对皮下脂肪层≤2.5cm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用酒精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最后用4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对皮下脂肪层>2.5cm者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切口周围皮肤消毒,最后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腹壁。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贫血、高血压、体质指数、腹壁陈旧瘢痕、切口种类及方向对产科腹壁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及两组间术后住院时间、关腹时间、镇痛剂使用情况的差异。以上资料来源于患者病历记录。
  统计学处理:用Epidata3.0数据录入,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资料的比较根据数据资料的不同条件运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的χ2检验,以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设定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两组资料基本特征分析:2012年1-6月剖宫产手术患者260例,其中130例采用拆线缝合法,另外130例则采用皮内缝合法。测量260例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中国成人肥胖划分标准,按照计算得到的BMI值将患者分为4组:BMI≤18.5为偏瘦组,18.5  两组资料关腹时间比较:试验组平均关腹时间12分钟(8~15分钟)。对照组平均关腹时间15分钟(10~20分钟)。
  两组资料术后切口愈合情况:130例试验组病例无1例出现切口延期愈合,130例均一期愈合。对照组130例病例中,有125例一期愈合,5例延期愈合。χ2检验,P值<0.001,说明两组之间在切口的愈合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4。
  两组切口方向及腹部陈旧疤痕切口的分布情况,见表5。
  各类因素在试验组中对切口愈合的影响,见表6、7。
  各类因素在对照组中对切口预合的影响,见表8、9。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现代女性对于形体美的观念也在逐渐的改变,对剖宫产手术不仅要求术后的切口愈合要美观,而且要求切口能达到一期愈合,并且能够尽可能减少近远期并发症。
  皮下组织可分为深浅两层,即Canoer’s和Scarpa’s筋膜。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是构成皮下组织的主要组织成分,而血管分布较少,腹壁浅动脉和外侧的旋髂浅动脉是较大的两条皮下动脉,在皮下组织浅筋膜的深、浅两层间走行,相吻合形成血管网[2]。因此针对其解剖特点可知,腹壁切缘进行皮下组织缝合时,无论从任何方向进行缝合都会阻断血管网,组织血供不足以及静脉及淋巴的回流受阻而造成组织水肿。
  本次研究选择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BMI的分布之间均衡可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探讨。
  关腹时间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因为对照组皮内缝合需要丝线结节缝合腹直肌前鞘及皮下组织,对个别肥胖患者皮下双层缝合,因此平均关腹时间长于实验组。试验组采用的拆线缝合法,对瘦者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因此拆线缝合法与皮内缝合法相比平均关腹时间缩短了3分钟。关腹时间缩短减少伤口的暴露时间,降低伤口感染的机会,并且缩短麻醉时间,降低麻药对患者的影响。   切口延期愈合在两组之间有差异:130例患者采用拆线缝合的腹壁缝合方法中均为一期愈合。拆线缝合可以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减少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血液及淋巴循环影响,降低伤口暴露和组织反应时间,有利于预防伤口感染[3]。理论上讲,即使感染,皮下无线结也更有利于清创引流。减少线结反应及皮下硬结发生。130例剖宫产患者采用皮内缝合法中有5例术后切口延期愈合患者。研究显示影响对照组切口延期愈合的因素有切口类型、肥胖、合并症、腹壁陈旧瘢痕等。切口愈合不良按照是否感染分成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裂开两类。溶血性链球菌、革兰阴性肠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细菌。切口感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切口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以及患者的抵抗力。细菌感染的来源主要包括患者自身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两类,自身感染包括患者局部皮肤消毒不彻底或患有生殖道感及呼吸道染等。手术室空气及手术器械受污染或术者消毒不严格等导致医源性感染。其次缝合技术欠佳使血肿形成、脂肪坏死及异物残留,也为感染创造了条件[4]。另外患者愈合力差、切口张力性增大或者缝合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可以造成切口的非感染性裂开。如手术后患者出现剧烈咳嗽、严重腹胀、恶心呕吐、突然改变体位或排便困难等,腹压增加导致切口不稳定则影响切口的愈合[5]。尽管腹部切口裂开发生率0.5%~1.0%,但切口裂开的病死率有报道认为可达到10%甚至高达35%左右[6]。感染是外科常见并发症,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给患者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加重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防止外科感染发生是关键[7]。影响各类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的因素很多,首先手术时机要合适,术前应查体及全面常规辅助检查,对于患有并发症者,应先治疗后手术。其次严格规范无菌操作,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所有术中人员均须戴灭菌口罩、帽子,对手臂严格消毒后穿手术衣,戴手套前先检查是否漏气;使用有效期内的灭菌器械及包裹;术中人数应尽可能少,在手术室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出入。手术过程中要做到动作精细轻巧以减少术中的组织创伤,彻底止血以避免血肿形成,不留死腔;缝合时要松紧适宜,尽量减少缝线和线结。最后也不能忽略了术后治疗和护理:包括切口局部的护理,应及时进行切口换药,必要时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切口愈合不良在肥胖患者出现的风险高于非肥胖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过于肥胖:肥胖者手术切开后易导致脂肪组织变性坏死 甚至发生脂肪液化,因为肥胖者的皮下脂肪层相对血液循环差,手术切开后血液供应进一步降低,血液渗出增多等因素所导致[8]。②术中的机械刺激:肥胖者脂肪层厚使得切开或缝合的时间延长,增加切口暴露时间,再加上如果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手术中一些器械造成的机械刺激易造成脂肪氧化分解及液化。③酒精刺激:术中或术后消毒均需使用酒精清洗切口,酒精也可以破坏脂肪组织使其发生液化[9]。④腹壁皮下脂肪组织较厚。肥胖者皮下脂肪堆积,血管及疏松结缔组织含量比例减少,组织再生及伤口修复困难。⑤腹壁皮下脂肪细胞结构特殊,呈多边形,并且多而密集,细胞内含有一个大的脂肪滴,因此脂肪细胞的术中易损伤[10]。⑥缝合方法:目前我院使用皮内缝合法进行腹壁缝合。肥胖患者采用该缝合法存在不足:由于脂肪层较厚,肥胖者缝合时多采用的是分层缝合,这就造成患者缝合针数多,缝合后皮下组织内残留较多缝线,线结异物刺激影响局部血循环;缝合的深浅也不容易把握,缝合过浅会残留腔隙,过深又会造成过大的操作损伤。打结后切口基底部易留死腔,形成硬结、红肿、脂肪液化、感染发生率高。如果缝扎的过紧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影响组织供氧,导致新生血管的生成及上皮化速度受影响。如能彻底止血,脂肪可自然黏合,静脉和淋巴回流通畅,减少渗出,这一特性由皮下组织的解剖特点决定。如果腹壁拆线缝合,皮下脂肪层可以不进行缝合,这能降低缝线造成的脂肪组织损伤以及组织对缝线的排异反应。减少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液及淋巴循环造成的影响。本次我们研究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愈合率较高。有高血压、贫血并发症的患者容易发生切口的愈合不良,如高血压患者通常出现细胞供氧不足现象,阻碍胶原蛋白对开放性创面的覆盖,伤口愈合增生期延长。贫血患者由于术中或术后出血造成贫血加剧,患者术后的免疫力下降。怀孕妇女脂肪积贮,尤其在下腹部,生育第2胎时更明显。皮下脂肪切开后局部血运循环破坏[11],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运进一步发生障碍。皮下脂肪过多,影响手术操作和术野的暴露,延长了手术时间,脂肪组织被手术及缝线异物刺激易引起液化,采用拆线缝合减少了异物刺激。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缝合具有切口炎性反应明显,组织变脆抗张力性弱,不易切割[12],皮下脂肪易液化,术后线结反应严重等特点,拆线缝合既有抗张力性,又减少了线结反应。
  两组之间在预后切口美观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希望腹壁切口能够美观,尤其是女性患者。但拆线缝合法缝线穿透皮肤,出针点距切口缘有一定距离,切口愈合后会在腹部遗留蜈蚣状或蚯蚓状手术疤痕。而皮内缝合法缝线不穿透皮肤,能较好保留皮肤完整性,对血液循环的干扰少,外貌上明显优于拆线缝合法。
  总结拆线缝合法的特点:⑴操作方便,关腹时间明显缩短。⑵无论年龄、脂肪厚度、切口长度,腹部陈旧疤痕、切口种类、是否有并发症者都可以采用拆线缝合法。⑶从心理上减轻切口愈合不良及长期换药对患者带来的痛苦。⑷缺点:①切口美观性差。②需要忍受拆线的痛苦。⑸满足医患双重需要,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2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S].1999,修订本.
  3 岳天孚,刘晓玫.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1):709-710.
  4 刘新民,等.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6.
  5 姜洪池,许评.手术操作中的无菌技术[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1995,15(1):55.
  6 胡建美.外科无菌伤口与感染伤口的处理[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3):67-68.
  7 崔兆清,苗瑞政,姜言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与治疗[J].腹部外科,2004,17(2):101.
  8 康新年.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对策[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4):356-357.
  9 高英茂,等.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49.
  10 刘立业,周斌,李艳,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调查[J].西南军医,2005,7(2):9-10.
  11 阎汉荣.普通外科临床借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560-561.
  12 彭开勤.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9):588.
其他文献
基于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文化复兴的要求,文章对有形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以邯郸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其文化景观设施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问题进行
为了分析聚合物驱油藏压力动态特征,根据聚合物驱油过程,建立牛顿-非牛顿双区复合直井压裂井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基于点源函数基本理论,利用Laplace积分变换和有限余弦傅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