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华:归零再来的戏剧人生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121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他而言,始终坚守在舞台上,创作出反映现代人社会、心理与思想的艺术作品,永远是属于自己的舞台梦。
  
  艺术是什么?当坐在霓虹灯闪烁的街边,看着便捷的交通工具从眼前呼啸而过,这个词汇在现代城市中与人们引起的共鸣似乎越来越薄弱,但是仍有许多人去追寻它,让它与时代并行,不再遥远。
  从事文化行业几十年的林奕华是香港文化圈的知名人士,也是著名舞台剧导演,一路走来,颇为不易,但无论苦涩酸甜,对于他来说都是收获。今年是“非常林奕华”三十周年,也是他的作品广为内地观众所知的第八个年头。八年来,从《包法利夫人们》到《生活与生存》,从《贾宝玉》到《红楼梦》,这些剧作形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却始终带有强烈的林奕华风格,为人所熟知。如果说《恨嫁家族》是一部家庭剧,那么《红楼梦》就近似一种浮世绘,通过横向的观赏寻找纵向的脉络;而相比之下,《梁祝》就是一部结合议论与歌唱的音乐剧。但是不管形式与内容如何变化,其中都无一例外地包含着需要观众去思考的东西。也正因此,在两岸三地华人戏剧舞台上,林奕华都获得了很多属于他的支持者,当然,也遭遇了许多的不解或质疑。尽管如此,对他而言,始终坚守在舞台上,创作出反映现代人社会、心理与思想的艺术作品,永远是属于自己的舞台梦。
  戏如其人,林奕华说自己从小打开电视机,中英文的节目都会看,从三四岁开始就养成这种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双轨道思维模式,当看到别人在怎么进步的时候,他也会思考自己的文化到底处在哪一个点上,该怎么发展。他鼓励大家走出去看看,共同为当代华人戏剧文化的发展合作争取共赢。
  
  思考的意义
  正如林奕华本人所说的那样:“资讯的发达和节奏的加快,让年轻人变得不那么喜欢独立思考,于是思考才更加重要。”他的《梁祝》很多在谈成长,还有一部分在谈教育,在国人耳熟能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书院是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景。而时代转变到现在,女性已经不需要“女扮男装”获得读书的机会,可是现在人人都在“扮演”,都在假装成是一个什么角色或标签。而对于“女”这个字,更少人愿意去触碰,因为这个字仿佛代表弱势。因此敏感、牺牲、忠于自己等等代表女性的东西全部被打压。林奕华说:“从创排《三国》开始,我发现很多女性,特别是‘80后’,她们害怕去碰‘女性化’,尤其是还没有结婚的女性。”在他看来,这与从小到大的教育有一定的关联,女孩可以爱漂亮,但是教育在爱美的程度上划定了一条界线,告诉女性不要越过界线。很多时候她们想要主动,可是道德让女性害怕被别人认为太主动,在这一方面,她们依然是受到压抑的。
  而在即将来到内地巡演的《红楼梦》里,林奕华试图谈论很多现代人的困境,“这部戏有很多元素适合现代年轻人,他们可以从中看到成长需要勇气、分辨真正的朋友、女性的自我认同,以及通过看戏结交朋友等等。”其实在林奕华心中,曹雪芹本人已经给了人们很多信息,但作为一部文学名著,《红楼梦》在今天可以有多种解读、延伸与发挥。比如,最终薛宝钗和贾宝玉获得了婚姻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薛宝钗“赢”了,于是林奕华把林黛玉比喻为拍艺术片的演员,把薛宝钗比喻为拍商业片的演员,如果说要提名影后,必然是商业片演员薛宝钗胜过林黛玉得到这个提名,古代的大观园无疑正是今天的名利场。
  
  还有主人公贾宝玉,他在任何女人身上都能够看到“性”,唯独除了林黛玉,因为黛玉就像贾宝玉自恋的反射,而不是一个可以跟他发生性行为的人。于是,在《红楼梦》中设置了这样一段情节,贾宝玉总是对林黛玉说:“你放心。”林黛玉却这样回答他:“你放心,你放心,不是放不放心的问题,是放得对不对位置的问题。”她一直认为在贾宝玉的人生中没有办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宝黛之情可以转换成林黛玉在询问贾宝玉:为什么只说心灵,而对她没有性的欲望、性的感情?这也是现代人的一个悖论——人们会爱上一个和他们很像的人,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想和这个很像的人发生关系。现在许多女文青就像是林黛玉的雏形,她们很焦虑,找不到对她的性感兴趣的对象。但是无论怎么样,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到世上,应该想办法面对、解决。
  一以贯之的精神,也成就了另一部新作《恨嫁家族》。尽管剧名通俗易懂,但事实上,这部舞台剧讲的并非大龄剩女的问题,这部剧的英文名是I hate therefore I marry,直译过来叫做《我恨故我嫁》,走进剧场的观众可以从舞台上看到自己被隐藏、被否定的另一面,在现实中的逃避和在观赏戏剧时候的面对,最终与自己的内心完成一次交流——愿意打开心扉的冲动和完成自我交流的时间都是弥足珍贵的。观察近年来林奕华的舞台剧成绩,不难发现,《恨嫁家族》未必是票房卖得最好的,但它却是林奕华越来越喜欢的一部作品,一部严格意义上说十分“林奕华”、可同时又并没有以往常见的以娱乐明星参演作为票房卖点的林奕华舞台剧作品。因此,尽管观众对新剧目观赏的欲望低于他们熟悉的剧目,但该剧上演至今,基本上反响都是积极的,当然,评论界也有不同的声音,但这在被“骂惯了”的林奕华看来,没有一面倒的评价也是文化行业里健康的情况。
  剧评的价值
  走过三十年历程,林奕华坦言,在香港,一部剧倘若观众不喜欢,剧评人也不喜欢,那就会被贬得很低了。流行和殿堂的矛盾由来已久,用流行的方式来表达制作人想要表达的意图,似乎总让人难以将其与殿堂艺术联系起来,从而忽略它有别于庸俗的部分。而林奕华希望通过戏剧把自己观看事物、了解社会乃至认识自我的方法传达给更多的人,能让大家看到比表面现象更深层的东西。《恨嫁家族》中很多话语都是直白的,但是多品味几遍就会发现,这个表面的直白下面掩藏了很多曲折、隐晦与深意。甚至还有很多用舞台走位引导观众思索的地方,这是语言,又不完全是语言,有些观众能看到,而有些人则完全看不到。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大量生产使用的深井潜水电动机(简称潜水电动机)按电动机内腔充何种介质来分,有充水式和充油式两种。充油式潜水电动机由于采用比充水式潜水电机较薄的绝缘层耐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