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ng1987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仅是课程的必要目标,而且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教材、社会等因素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关健词: 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
  
  2008年秋,河南迈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行列。新课程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仅是课程的必要目标,而且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因为学生在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后,最终都要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片面关注学生是否在高考中拿到了“高分”,却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尽管大家都知道放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符合教书育人的宗旨,但事实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处在很尴尬的境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是一个缓慢融合的过程,其效果往往是隐性的。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要实现一种情感认知,最佳的途径就是将教学过程构建成师生共建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所以,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教材、社会等因素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1.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尤其是高一的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比较少,但同时却又具有很强的叛逆个性。如果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一味说教,极容易造成学生对化学课、化学老师的反感,从而失去“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在学生一进入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就着力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的独到之处。“鲁科版”《化学1(必修)》一改过去“空洞的绪言后就直接切入难点很大的氧化还原内容”的做法,将第一章设置为“认识化学科学”。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机会来提升学生的兴趣。这一点,下文会有具体案例论述。还有“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这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如何在高一新生的“不太健全”的知识体系中,牢固树立“氧化还原”的概念呢?此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初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具体反应如“CuO的还原、氢气的燃烧、钢铁生锈……”逐步引导学生找出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继而深入剖析“电子得失(偏移)”的实质。由感性到理性,由典型到普遍,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的殿堂。教师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发展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在情境与活动中交流,避免空洞说教
  
  新课程强调“情境”与“活动”。新课程《化学》苏大版主编王云生说过:“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主动的交互作用,借助他人的指导、启发,通过协作、会话、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获得体验、得到领悟;学习者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机会、有可能进行学习活动,去阅读、思考、实验、练习、发问、倾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协作、交流。”这正是对过去说教式的情感教育的一种否定,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就是将那些隐于社会、生活中的无法用书本表达不易传授的知识与情感用实践活动来感受、习得。例如“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三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初中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上,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物分子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利用必要的工具在同学间互助协同下去获得新体验、新知识,以提高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在“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复合材料”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分组调查、网络查阅资料的手段对“复合材料及其发展趋势”作一个小结。这样一来,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都将大大提高。
  
  3.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情感交流
  
  加强师生互动,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独具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当学生面对一个能熟练驾驭教材、语言风趣幽默、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情感互动其实也就自在其中了。教师有了正确的价值观、热情的生活态度、执著的科学精神,就很容易影响到学生。此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是一块比较枯燥的内容,这时教师应该在部分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在互动中学习。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卢瑟福实验”和“周期表的演化”;在“周期表应用”中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设疑、教师实验、学生选择有价值现象”的模式推出“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这样可避免原本空洞的说教、讲解,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从内心产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他文献
旨在分析高、低繁殖力川中黑山羊卵巢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谱,探讨lncRNA与山羊生殖调控的关系,为解释lncRNA在山羊繁殖调控中的分子机制
摘要: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在新课程下地理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共情技术是心理辅导的精粹,地理教学在实施中应重视心理辅导方法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重视共情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切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乐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本文针对职高物理教学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职高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职高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改进    新的职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已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
摘要: 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学这门自然学科的主要特征,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实验技能、实验手段等方面加以改进与强化。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在众多的学科中,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范围极其广泛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物理学在
在历年高考与平时的大小考试中,学生失分最多的往往是实验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实验原理不明白,实验装置不熟悉,仪器用途搞不清,语言表述不准确,考虑不周全,书写不规范,创新性问题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等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的考查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强化,在试卷中的赋分也只能有增无减。因此,学生要想决胜高考,必须在实验复习上狠下功夫,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抓好落实,逐步提高解决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