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地牯牛为什么这么牛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xiao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月的一天,黔江区石会镇,仙山玉珠食品有限公司厂房里,每条生产线都是一派繁忙。
  “我们要抢抓春节前的销售旺季。”公司董事长陈钧笑着说。
  2015年,这家主营地牯牛生产加工的企业,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亿元,拥有员工上百人。
  谁能想到,仅仅3年前,公司还一片冷清——仅有20余名员工,年销售收入仅100万元。
  困境
  2010年的一天,黔江区石会镇。
  “唉!”望着堆积了一地的地牯牛泡菜,陈钧频频叹气。
  因为地牯牛包装袋胀袋,这批才运出去的泡菜又被退了回来。
  “每批货有近20%的胀袋率。”陈钧叹气道。
  陈钧也深知其中缘由:生产工艺水平有限。
  地牯牛又名草石蚕、螺狮菜,在黔江的种植历史悠久。
  早在2006年,黔江便成为全国地牯牛标准化示范区,是国内地牯牛种植较集中的地区。
  因为地牯牛色白如玉、香脆可口,当地群众素来喜欢把它加工腌制成泡菜,销往全国各地。
  因此,一批地牯牛泡菜加工厂在黔江发展起来。
  它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工艺粗糙、产品单一。
  而陈钧担忧的事,还远不止于此。
  因为地牯牛食品加工厂都是手工小作坊式的生产,导致泡菜产量十分有限。
  同时,黔江当地地牯牛加工厂各自为政,价格战此起彼伏。
  “地牯牛的收购价格甚至一度被压到几毛钱一斤。”陈钧说。
  各种因素影响下,种植地牯牛的农户日渐减少。
  直到2012年,黔江地牯牛产业仍旧不温不火。
  其间,陈钧经常都能听到“某某作坊倒闭了”的消息。
  陈钧心里明白:长此以往不是办法。
  攻关
  有了危机感后,陈钧开始发力——专注攻关地牯牛加工工艺。
  “味道和品质才是产品最重要的保障。”陈钧说。
  为寻找外援,陈钧到某高校“五顾茅庐”,请来了从事泡菜加工工艺研究的专家。
  “改变制作工艺,开发多种口味!”调研一番后,专家给出了建议。
  此后,陈钧每天都泡在加工厂,不断研究地牯牛加工秘方。
  艰苦研究一年后,秘方终于调试成功。
  新品一出,立即占领了市场。
  2012年9月,陈钧顺势成立黔江区仙山玉珠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旋即推出“仙山玉珠”地牯牛系列泡菜、泡辣椒等产品,并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先后研发了山椒味、甜酸味、微辣味的地牯牛泡菜新品。
  在此之前,黔江地牯牛泡菜仅有一种口味。
  “不胀袋了,口感好了,产品多样了!”陈钧笑着说。
  同时,陈钧又与重庆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了产学研联动机制。
  随着市场需求扩大,陈钧扩大生产规模,在石会镇圈地35亩扩建厂房,新增泡菜加工设备200余台。
  2013年3月,仙山玉珠公司正式投产。
  仅2013年一年,公司销售收入就突破1500万元。
  营销
  2015年10月的一天,陈再发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随着“仙山玉珠”地牯牛系列泡菜热销,公司销售部经理陈再发也忙碌起来。
  “经常接到订购电话。”陈再发笑着说。
  “陈经理,我想订一批你们的山椒味地牯牛。”打来电话的人开门见山。
  打电话来的是刘群尧。
  刘群尧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老家在黔江。
  一次,刘群尧无意中吃到了朋友从家乡带到新疆的地牯牛泡菜。
  刘群尧觉得口味甚好,便打电话找到陈再发。
  两人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合作意向,敲定了第一批产品的口味和数量。
  其实,刘群尧并不是第一个主动寻求合作的人。
  陈钧以前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地牯牛开袋即食,价廉且方便携带和食用,深受农民工欢迎。
  同时,黔江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奔赴全国各大城市。
  于是,陈钧打起了他们的主意——针对农民工开展精准营销,让他们成为“仙山玉珠”地牯牛的“代言人”。
  于是,地牯牛随着农民工的迁移而广泛传播,产品很快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产品知名度也随之提高。
  这只是仙山玉珠公司营销网络中的一环。
  公司建立了“大区管理 分销商 经销商”的销售体系,刘群尧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总经销商。
  目前,仙山玉珠公司在全国已有2000多家分销商。
  与此同时,公司进军电子商务,建立六家网络官方旗舰店,面对市场直销。
  虽然网络销售刚起步,但公司网络销售额已接近公司总销售额的10%。
  基地
  2014年的冬天,石会镇黎明村。
  村民姚华芳早早地拿着锄头、背着背篓出门了,她要去地里挖地牯牛。
  “今年至少要收500公斤!”姚华芳说。
  以前,姚华芳一家并没有种植地牯牛,因为地牯牛产量不高,价格也低。
  不止是姚华芳,黔江不少村民都不爱种植“费力不挣钱”的地牯牛。
  地牯牛泡菜日益走红,公司对地牯牛的需求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如何是好呢?
  在黔江区科协、区农学会的支持下,仙山玉珠公司成立地牯牛种植基地,通过给订单、给技术、提供优质种苗等方式,引导村民种植地牯牛。
  同时,公司为村民们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引导帮助农户种植地牯牛,提高产量。
  每年,公司以不低于5元1公斤的价格收购地牯牛。
  这些举措,让姚华芳一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看到姚华芳一家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主动种植地牯牛。
  渐渐地,公司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地牯牛原料经营模式。
  2015年冬天,又是一个地牯牛收获的季节。
  石会镇,村民们拉着今年的收成,来到仙山玉珠公司地牯牛收购点。
  小南海镇,村民杨再学也卖掉了刚挖的地牯牛。
  “差不多有3万元的进账!”杨再学笑着说。
  …………
  截至2015年底,仙山玉珠公司已在黔江区石会镇、沙坝乡、小南海镇等6个乡镇建立了地牯牛原料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
  “再不愁没地牯牛收了!”陈钧喜上眉梢。
其他文献
10月19日,陈雍代表参加重庆市代表团讨论时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集全党智慧,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举旗帜、指方向、明方略、绘蓝图的好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完全赞成、坚决拥护。  陈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設和反腐败斗争,挽狂澜于既倒,书写了“自我革命”的
一些地方在考核干部时,对干部的缺点往往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最常见的有这么几种:一是“胆小病”,工作上不够大胆;二是“急性病”,在工作中“有时比较急躁”;三是“粗心病”,一般的说法是“有时处理问题方法比较简单”。这几种毛病不但成了干部的常见病,而且也是多发病。  这样的常见病、多发病,搁在谁身上,谁都不会在意,因为胆小点、性急点、粗心点,都是一些无关大局的“小毛病”。说者语重心长,听者心领神会,于是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是享受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的市民化、生活质量的市民化、居住条件的市民化、政治参与和社会关系的市民化等,完成这些“市民化”又必然面临“巨额成本消化难、生存与发展能力支撑难、进城安居难和融入城市难”。  要破解这“四大难题”,需创新以下政策。  政策思路创新,明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线图。一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多种方式探索相结合,既要进行全局性战略谋划,以统领改革方向
近年来,重庆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不断推进“品战略”,党刊的政治品格、市场品质、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彰显喉舌功能。全面准确深入传达中央和市委的精神。通过阅读党刊的系列评论、解读文章和深度报道,读者能准确了解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机关刊物的喉舌功能。  推动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指导和推动工作。名牌栏目“特别策划”的选题,紧扣中
2014年5月4日,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社区居民、老党员李新琴正在家看电视。  突然,电话响了。  “你好,我们受区委委托,想针对街道党政工作进行一次电话调查……”  “您感觉街道干部对困难群众关不关心?”  “您对社区服务满不满意?”  …………  李新琴一一作答。  “听说过电话调查销售的,没听说过电话调查干部的。”握着电话听筒,李新琴心里直乐。  在这个“评议电话”背后,“民评官”的热潮正
利用“互联网 ”开展教育扶贫,推动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创新教育扶贫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  完善教育扶贫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确保教育扶贫更加精准、更有成效。  2015年3月24日,重庆市大足区城南远见爱心小学。
放松供给约束  ——减少税收、降低融资成本、放松垄断和行政管制,减少对劳动、土地、资金、管理、技术等各生产要素的供给抑制,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競争优势。  过去四五年里,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建生有个梦想——让公司启动技术改造。  作为电子行业配套商,盟讯电子经过十年的迅猛成长,形成以寻呼机为主营业务的生产布局。  但近几年,盟讯的日子不好过了——产品单一,又处于产业
2013年3月5日,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王豪举刚从大足回到家里,就接到一个电话。  “王教授!我终于把债还清了,全靠你呀!”梁平县蟠龙镇聚水村村民李本乾在话筒里大声说。  年过六旬的李本乾曾经欠了一屁股债。在王豪举的帮助下,通过养殖山羊和生猪,他一年就还清了债务。  从2004年起,众多像王豪举这样的科技特派员,走进农村,成为农民的“CTO”——首席技术官。  服务隐忧  1989年夏天,作
2011年9月的一天,江北区鸿恩寺公园。  立特环保公司总经理刘娅驱车经过此地,一个高级住宅小区已经拔地而起。刘娅心中充满成就感。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污染严重的废地——曾是某化工厂所在地。  立洋科技孵化园里的四家企业联手把这块废地变成了开发商觊觎的风水宝地,成为国内土地环保治理的经典案例。  立洋科技孵化园是一个由“重庆科技企业孵化器摇篮行动”孕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2009年,重庆启动“
綦江区打通镇出台《预备党员“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切实解决预备党员管理缺位的问题。  “百分制”考核内容由日常表现量化积分、民意测评得分和奖惩分三部分组成。该镇将预备党员分为“在职”和“无职”两类,并分别设置20分、30分的基础分,再根据“学习情况、思想表现、履行职责、服务群众、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六个大类24个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加分。  预备党员自预备之日开始,每季度对照《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