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推广旨在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村居民,增进其知识,提高其技能,改变其态度,使其自愿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农业技术和知识,增强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衬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一、农业推广模式的现状
(1)项目推广型。项目推广是以推广项目的形式来推广技术。每年国家和各省(市、区)有关部门都要审定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各级农业推广部门从中编列一些重点项目组织推广,推广中对项目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在这种传递服务模式下,政府根据农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经济状况及对农业技术的偏好,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予以财政支持、并由推广部门将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以实现政府的农业计划目标。项目推广运行的特征表现为强制性和无偿性,即农业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取决于政府的偏好,技术推广是强制进行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费来自财政拨款,技术服务是无偿提供的;因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了背离传递服务这一传统模式的多种具体推广模式。
(2)示范辐射型。示范辐射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利用实施各类项目的机会,集中应用各项高新技术与适用增产技术,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试验区、示范区、技术园,通过项目自身所体现的科技进步威力与经济效益,调动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加速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扩大推广应用面。例如,我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推广日光温室高效节能新技术,由于冬季生产不必烧煤,既节支又增收,经济效益显著,不少农民闻讯赶来参观、学习,由示范效应推动着新技术的扩散,形成以项目区为辐射源传播技术,带动了全局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格局。
我们认为,形成这种项目辐射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需具备三个要素:第一,要拥有切实可行的节本增效技术:第二,要有适宜的项目为依托,因为有了项目,也就有了经费,同时为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第三,技术与项目结合后必须产生冠著的经济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决定辐射力的大小。
(3)技、物结合型。我们认为,技、物结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以技术为核心,物资必须为技术服务;二是技术推广部门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技、物结合效果才好;三是物资的使用必须配合实用技术的指导;四是农民对物资的价格能够承受;五是所推广的技术应是易物化的技术。
(4)技术转让型。应当认识到,农业科技成果作为一种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它除具有一般商品所具有的鼠性外。还具有特殊的性质。在我国农业技术市场不发达的现实情况下,农业技术在进行转让时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一是信息不够灵,供需双方很难找到理想的伙伴;二是农业技术成果的权属争议问题较严重;三是农业技术的风险责任不够明确;四是农业技术成果的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有待重新确定。因此,技术转让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应用,应当具备的条件至少应包括:一是有较完善的农业技术市场及其管理规范;二是对技术受让方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包括价格、效益等方面,要能激起其购买意愿和购买力;三是技术受让方对技术要有适当的吸收消化能力;四是要有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成果信息网络。
二、由传统模式向优化模式转变的若干政策建议
优化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反映了模式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有待于在实践中根据各地区目标团体类型的情况具体化,因此,传统模式过渡到优化模式需要一个过程。为加速这一进程,同时使模式实施过程尽量少出偏差,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应运行机制。
(1)及时解决农业推广中的体制、政策和投入等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业推广部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这就需要从政策上引导推广部门转变观念,使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不断向农业推广综合咨询服务过渡。对于社会公益性的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稳定的经费保障。现在,有些省份已经出台了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具体办法,例如我省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所有这些说明,农业推广的投入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必须进一步落到实处。
(2)促进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和教育的紧密结合。从现代大农业角度看,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补充。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学科、信息、技术与设备以及进行综合分析的优势,但缺乏行政和组织手段,专业研究机构在专业上比较熟悉,但学科面窄,也缺乏行政和组织能力,而农业推广部门在行使行政权力与组织工作上具有优势,但缺乏研究和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和手段。三者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更富有成效。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的建设,改变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目前农业推广人员不仅数量少,素质也不高,而且数量及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基层单位的情况更是如此,这种状况绝对不能适应农业推广综合咨询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政、事分开的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以职定岗,以岗定责,责、权、利结合,以业绩为主评聘技术职务、晋级和奖励,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 和责任感。当前,稳定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参与农业推广的单位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多元化的组织模式,这是改革的成就。然而也应该看到,各种组织之间常缺乏必要的协作,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其经营的内容、规模及方式,以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因而表现为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造成资源浪费及利益冲突。如果这种自发倾向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损害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律,对各类组织的话动进行调控,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发挥多元主体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一、农业推广模式的现状
(1)项目推广型。项目推广是以推广项目的形式来推广技术。每年国家和各省(市、区)有关部门都要审定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各级农业推广部门从中编列一些重点项目组织推广,推广中对项目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在这种传递服务模式下,政府根据农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经济状况及对农业技术的偏好,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予以财政支持、并由推广部门将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以实现政府的农业计划目标。项目推广运行的特征表现为强制性和无偿性,即农业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取决于政府的偏好,技术推广是强制进行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费来自财政拨款,技术服务是无偿提供的;因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了背离传递服务这一传统模式的多种具体推广模式。
(2)示范辐射型。示范辐射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利用实施各类项目的机会,集中应用各项高新技术与适用增产技术,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试验区、示范区、技术园,通过项目自身所体现的科技进步威力与经济效益,调动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加速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扩大推广应用面。例如,我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推广日光温室高效节能新技术,由于冬季生产不必烧煤,既节支又增收,经济效益显著,不少农民闻讯赶来参观、学习,由示范效应推动着新技术的扩散,形成以项目区为辐射源传播技术,带动了全局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格局。
我们认为,形成这种项目辐射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需具备三个要素:第一,要拥有切实可行的节本增效技术:第二,要有适宜的项目为依托,因为有了项目,也就有了经费,同时为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第三,技术与项目结合后必须产生冠著的经济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决定辐射力的大小。
(3)技、物结合型。我们认为,技、物结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以技术为核心,物资必须为技术服务;二是技术推广部门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技、物结合效果才好;三是物资的使用必须配合实用技术的指导;四是农民对物资的价格能够承受;五是所推广的技术应是易物化的技术。
(4)技术转让型。应当认识到,农业科技成果作为一种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它除具有一般商品所具有的鼠性外。还具有特殊的性质。在我国农业技术市场不发达的现实情况下,农业技术在进行转让时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一是信息不够灵,供需双方很难找到理想的伙伴;二是农业技术成果的权属争议问题较严重;三是农业技术的风险责任不够明确;四是农业技术成果的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有待重新确定。因此,技术转让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应用,应当具备的条件至少应包括:一是有较完善的农业技术市场及其管理规范;二是对技术受让方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包括价格、效益等方面,要能激起其购买意愿和购买力;三是技术受让方对技术要有适当的吸收消化能力;四是要有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成果信息网络。
二、由传统模式向优化模式转变的若干政策建议
优化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反映了模式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有待于在实践中根据各地区目标团体类型的情况具体化,因此,传统模式过渡到优化模式需要一个过程。为加速这一进程,同时使模式实施过程尽量少出偏差,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应运行机制。
(1)及时解决农业推广中的体制、政策和投入等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业推广部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这就需要从政策上引导推广部门转变观念,使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不断向农业推广综合咨询服务过渡。对于社会公益性的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稳定的经费保障。现在,有些省份已经出台了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具体办法,例如我省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所有这些说明,农业推广的投入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必须进一步落到实处。
(2)促进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和教育的紧密结合。从现代大农业角度看,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补充。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学科、信息、技术与设备以及进行综合分析的优势,但缺乏行政和组织手段,专业研究机构在专业上比较熟悉,但学科面窄,也缺乏行政和组织能力,而农业推广部门在行使行政权力与组织工作上具有优势,但缺乏研究和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和手段。三者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更富有成效。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的建设,改变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目前农业推广人员不仅数量少,素质也不高,而且数量及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基层单位的情况更是如此,这种状况绝对不能适应农业推广综合咨询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政、事分开的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以职定岗,以岗定责,责、权、利结合,以业绩为主评聘技术职务、晋级和奖励,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 和责任感。当前,稳定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参与农业推广的单位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多元化的组织模式,这是改革的成就。然而也应该看到,各种组织之间常缺乏必要的协作,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其经营的内容、规模及方式,以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因而表现为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造成资源浪费及利益冲突。如果这种自发倾向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损害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律,对各类组织的话动进行调控,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发挥多元主体的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