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师范学校德育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一是从事德育教育的合格教师不足;二是学校领导对德育教育的冷漠;三是德育教育错误观念的存在;四是德育教育手段的单一性和德育教育评价手段的非科学性。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 德育教育 困境 原因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我国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而地方师范院校德育教育的成效如果,不仅影响着其所培养的未来教师的德育素质,也影响着国家未来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德育素质,从而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德育素质。让人忧虑的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德育教育成效并不显著,地方师范院校德育教育仍陷入困境之中。筆者试图分析地方师范院校德育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从事德育教育的合格教师不足
在国际上,我国高校德育受重视的程度是绝无仅有的。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确定由中央政治局讨论审定,然后颁布全国,遵照执行。高校的其他课程从未受到过如此的重视和优待。这种高度的重视使德育在高校课程中本应享有至高无上的优先地位,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也应该让人羡慕且倍受尊敬,德育教育岗位也应让人趋之若鹜,然而地方师范院校从事德育教育的合格教师仍不足。不足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原来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不断流失
地方师范院校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不断流失主要基于以下事实 (1)德育内容要靠学生的心灵体悟,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预期效果。而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德育教育的成效短期难以凸现。(2)在地方师范院校,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不像从事专业课的教师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学生,可德育教师的课酬却要与学生人数挂钩。
2.仍坚守在德育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师动力不够,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
据笔者调查,地方师范院校中,仍坚守德育教育工作岗位的很多教师,对上德育课根本没有热情,很多教师感言自己并不喜欢此类工作,但由于出于就业难,自己年龄大,或配偶在学校等诸多原因又不能走出去,于是为了“生存”只好坚守原来的岗位。
德育教师动力不够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很多德育教师是兼职教师。这些兼职的德育教师往往挂有教授或研究员的头衔,他们长期位居院系教学单位或学校行政领导岗位或在校外兼有N个职位。这些保持先进性的人物“热衷”于行政工作,“奔忙”于官场或各类应酬之中。很多人压根没有心思从事德育教学。
3.新引进的德育教师须亟待规范和提高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地方师范院校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为了规范办学,教育部定期要对各个地方师范院校进行本科合格评估,于是很多地方师院院校为了凑足本科合格评估的条件,不得不引进博士当教师包括德育教师,称之为所谓的“引贤工程”或“引智工程“。很多高校的博士迫于就业压力,加上“引贤工程”或“引智工程”所设立的“优厚待遇”的引诱,无奈“低就”地方师范院校。院系引进他们就是看上他们的学历或科研水平,就是看上他们能满足本科合格评估的条件。有的博士很少上课,有的则把学校当成跳板。
二、学校领导对德育教育的冷漠。
新时期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四有新人,四有目标中又以德育为先。我想这些道理对于长期位居高端的学校领导们应该是耳熟能详了。他们也应该把德育教育置于学校任何课程之上。连胡锦涛主席都关注两课的改革,地方学校的领导们难道比国家主席还忙?如果说其他的课是肉体,那么毫不夸张的说,德育课是灵魂。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你的外语学的再好、你的计算机学的顶呱呱又有何用?可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师范院校的领导并不重视德育教育,甚至骨子里瞧不起德育教育的教师。主要表现在:(1)他们几乎从不亲自深入到大学生中,搞有关大学生存在的德育状况调研并寻求对策。(2)有的学校领导为了迎接两课课程的改革和上面的检查,亲自挂帅,但是从事德育课的教师,除了学校开会之外,几乎看不到他们的人影,至于在一起备课,想心思如何上好德育课,真正做到周济教育部长所说的“学生喜爱,终身受益”更是痴心妄想。(3)从事德育教育,需要一些经费,如买书、买辅导光碟,学校领导也囊中羞涩,连一个上课用的扩音器似乎也舍不得出钱。(4)学校领导的冷漠(甚至是骨子里的冷漠)导致下面院系的领导也不重视德育教育,院系领导不重视德育教育导致各个院系的学生把德育课压根就不当回事。
三、德育教育的错误观念的存在
长期以来,地方师范院校中存在许多关于德育教育的错误观念,它们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成效的提高。这些错误的观念有:(1)把德育仅仅理解为政治教育,相当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德育课即政治课,而“德育政治化”缩小了德育的视野,其结果一方面不利于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单一强调政治教育,势必影响德育其它部分教育的开展,从而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2)认为德育教育是讲授德育课教师的事,其他教师和学校的后勤部门和德育教育无关。(3)认为德育教育是很简单的事,德育课是所有课程中最为简单的,任何一个教师都能上,都敢上,甚至出现了非思政课老师去给考研的学生搞考研政治辅导,安排不下的老师就安排去上德育课的可笑现象。(4)把上课当作德育教育的手段,认为上完课就德育教育就结束了,而不关注德育教育的后果,除了入党入团有少许考核外,没有任何课后对学生的跟踪考察和德育教育。
四、德育教育的手段单一性和德育教育效果评价的非科学性
在德育教育中,很多教师注重单一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常常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他们很少采取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缺少课堂师生互动,至于实践性教学更是少的可怜。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德育教育中行为效应的缺失。我所说的行为效应是指在课堂之外,学校的教职工的行为举止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党员的举止以及学校所从事的一些政治性的活动等本身对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不注意,都会起到和课堂教学目的相反的效果。在德育教育效果评价方面,很多学校采取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往往有考勤,作业,回答问题、笔记或其他表现组成。其实,这种评价方法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例如,考勤并不能看得出学生的德育素质,它本身也与学分制背道而驰,因为学分制下,只要学生能修满学分就可以了,假如学生对教师所讲的东西无动于衷,甚至学生懂的都比你多,这样的上课岂不是浪费学生的时间7采取试卷考试,通过打分来评价也不科学。一个人德育素质的高低岂是通过考试考的出来的?一个考了90分的人就一定比考了50分的更有涵养、更有境界、更爱国吗?
以上,笔者探讨了地方师范院校德育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我想还应该有其他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假如是将上述陷入困境的原因能真正地逐一解决,我想地方师范院校的德育教育将会有极大的改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会很有希望。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 德育教育 困境 原因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我国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而地方师范院校德育教育的成效如果,不仅影响着其所培养的未来教师的德育素质,也影响着国家未来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德育素质,从而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德育素质。让人忧虑的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德育教育成效并不显著,地方师范院校德育教育仍陷入困境之中。筆者试图分析地方师范院校德育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从事德育教育的合格教师不足
在国际上,我国高校德育受重视的程度是绝无仅有的。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确定由中央政治局讨论审定,然后颁布全国,遵照执行。高校的其他课程从未受到过如此的重视和优待。这种高度的重视使德育在高校课程中本应享有至高无上的优先地位,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也应该让人羡慕且倍受尊敬,德育教育岗位也应让人趋之若鹜,然而地方师范院校从事德育教育的合格教师仍不足。不足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原来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不断流失
地方师范院校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不断流失主要基于以下事实 (1)德育内容要靠学生的心灵体悟,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预期效果。而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德育教育的成效短期难以凸现。(2)在地方师范院校,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不像从事专业课的教师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学生,可德育教师的课酬却要与学生人数挂钩。
2.仍坚守在德育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师动力不够,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
据笔者调查,地方师范院校中,仍坚守德育教育工作岗位的很多教师,对上德育课根本没有热情,很多教师感言自己并不喜欢此类工作,但由于出于就业难,自己年龄大,或配偶在学校等诸多原因又不能走出去,于是为了“生存”只好坚守原来的岗位。
德育教师动力不够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很多德育教师是兼职教师。这些兼职的德育教师往往挂有教授或研究员的头衔,他们长期位居院系教学单位或学校行政领导岗位或在校外兼有N个职位。这些保持先进性的人物“热衷”于行政工作,“奔忙”于官场或各类应酬之中。很多人压根没有心思从事德育教学。
3.新引进的德育教师须亟待规范和提高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地方师范院校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为了规范办学,教育部定期要对各个地方师范院校进行本科合格评估,于是很多地方师院院校为了凑足本科合格评估的条件,不得不引进博士当教师包括德育教师,称之为所谓的“引贤工程”或“引智工程“。很多高校的博士迫于就业压力,加上“引贤工程”或“引智工程”所设立的“优厚待遇”的引诱,无奈“低就”地方师范院校。院系引进他们就是看上他们的学历或科研水平,就是看上他们能满足本科合格评估的条件。有的博士很少上课,有的则把学校当成跳板。
二、学校领导对德育教育的冷漠。
新时期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四有新人,四有目标中又以德育为先。我想这些道理对于长期位居高端的学校领导们应该是耳熟能详了。他们也应该把德育教育置于学校任何课程之上。连胡锦涛主席都关注两课的改革,地方学校的领导们难道比国家主席还忙?如果说其他的课是肉体,那么毫不夸张的说,德育课是灵魂。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你的外语学的再好、你的计算机学的顶呱呱又有何用?可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师范院校的领导并不重视德育教育,甚至骨子里瞧不起德育教育的教师。主要表现在:(1)他们几乎从不亲自深入到大学生中,搞有关大学生存在的德育状况调研并寻求对策。(2)有的学校领导为了迎接两课课程的改革和上面的检查,亲自挂帅,但是从事德育课的教师,除了学校开会之外,几乎看不到他们的人影,至于在一起备课,想心思如何上好德育课,真正做到周济教育部长所说的“学生喜爱,终身受益”更是痴心妄想。(3)从事德育教育,需要一些经费,如买书、买辅导光碟,学校领导也囊中羞涩,连一个上课用的扩音器似乎也舍不得出钱。(4)学校领导的冷漠(甚至是骨子里的冷漠)导致下面院系的领导也不重视德育教育,院系领导不重视德育教育导致各个院系的学生把德育课压根就不当回事。
三、德育教育的错误观念的存在
长期以来,地方师范院校中存在许多关于德育教育的错误观念,它们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成效的提高。这些错误的观念有:(1)把德育仅仅理解为政治教育,相当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德育课即政治课,而“德育政治化”缩小了德育的视野,其结果一方面不利于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单一强调政治教育,势必影响德育其它部分教育的开展,从而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2)认为德育教育是讲授德育课教师的事,其他教师和学校的后勤部门和德育教育无关。(3)认为德育教育是很简单的事,德育课是所有课程中最为简单的,任何一个教师都能上,都敢上,甚至出现了非思政课老师去给考研的学生搞考研政治辅导,安排不下的老师就安排去上德育课的可笑现象。(4)把上课当作德育教育的手段,认为上完课就德育教育就结束了,而不关注德育教育的后果,除了入党入团有少许考核外,没有任何课后对学生的跟踪考察和德育教育。
四、德育教育的手段单一性和德育教育效果评价的非科学性
在德育教育中,很多教师注重单一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常常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他们很少采取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缺少课堂师生互动,至于实践性教学更是少的可怜。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德育教育中行为效应的缺失。我所说的行为效应是指在课堂之外,学校的教职工的行为举止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党员的举止以及学校所从事的一些政治性的活动等本身对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不注意,都会起到和课堂教学目的相反的效果。在德育教育效果评价方面,很多学校采取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往往有考勤,作业,回答问题、笔记或其他表现组成。其实,这种评价方法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例如,考勤并不能看得出学生的德育素质,它本身也与学分制背道而驰,因为学分制下,只要学生能修满学分就可以了,假如学生对教师所讲的东西无动于衷,甚至学生懂的都比你多,这样的上课岂不是浪费学生的时间7采取试卷考试,通过打分来评价也不科学。一个人德育素质的高低岂是通过考试考的出来的?一个考了90分的人就一定比考了50分的更有涵养、更有境界、更爱国吗?
以上,笔者探讨了地方师范院校德育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我想还应该有其他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假如是将上述陷入困境的原因能真正地逐一解决,我想地方师范院校的德育教育将会有极大的改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会很有希望。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