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率作为经济领域中一个关键的金融变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中衡量成本和收益最为敏感的指标,是一种经济杠杆,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一个体现。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目前,利率不仅在微观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居民个人和企业,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世界各个国家利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已成常态,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作为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与理论由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利率的作用浅谈,并对中国现行经济运行态势做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利率 央行降准 利率市场化
正文:
众所周知,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称为利率,它對影响企业资金成本高低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它体现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是市场经济活动中衡量成本和收益最为敏感的指标,是一种经济杠杆,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一个体现。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和影响的因素广泛,作用复杂,利率水平最终是由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首先,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3)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高
(4)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5)借贷双方是讲求经济效益的理性人。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结合经济理论及实际浅谈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在微观经济层面的作用:
(1)对企业投资活动及经营管理的影响:影响企业的借贷资金成本,利率调整会改变企业的利息支出,随着贷款额度以及贷款利率的增加,企业财务费用中的贷款利息支出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高,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受到利率调整的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将随着利率调整发生变化,但总体来说对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变化影响不大。在利率上升时,会增加企业贷款的成本,一方面增加企业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反之则会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会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投资成本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但从总体上来看对企业产品价格形成影响不大;利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资金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
(2)对居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影响个人的消费和储蓄,以及居民的金融资产持有结构,在较高利率水平下,居民个人倾向于减少消费并且选择储蓄,而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能力也更强;在较低利率水平下,居民个人倾向于选择诸如购买证券、期货等收益较高的投资方式,同时增加个人消费,从而使得个人效用提高,资金资源向更加有效的方向进行配置。
二、利率在宏观经济层面的作用:
(1)影响货币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调整利率进而影响存贷款规模,通过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利率与投资率成反比,利率降低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利率升高又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利率与储蓄率成正比,利率升高有利于集中社会国民的闲散资金,而利率的降低,则可增加资金的供给,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
(2)调整经济结构:对不同行业或企业实行区别利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资金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
(3)影响市场的物价水平:提高存贷款利率,影响货币需求,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4)影响汇率和资本的国际的流动:利率升高将会吸引投资者持有本国货币,则汇率将会上升,该国货币随之升值,但是这样将会抑制该国的出口。相反,利率降低会使持有该国货币收益下降,投资者将选择抛出该国货币,则汇率下降,该国货币贬值,这样会刺激改过的出口,由此,利率影响着汇率、国家的进出口以及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
(5)影响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通过合理的利率调整,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
我国自1984年起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这代表着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进行货币政策调控,从而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利率作为重要的中介目标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和发挥效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指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资本的边际效率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经济也并非时时自动达到平衡,需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促使经济的稳定运行,同时,凯恩斯还提出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市场利率来影响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行为,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物价产生影响。可机制可表述为:
其中,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利率的变化;表明利率的变动会通过资本的边际效率影响投资;表明投资的增减影响到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变化。在该传导机制中,利率的变动是最重要的环节,例如,当失业率较高时,中央银行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降低利率,使企业的投资成本下降,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促使就业增加,引起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增加;如果中央银行面临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则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于此相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货币——经济增长的原理,一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而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势,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层面,我国2019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已不容忽视。消费方面,伴随这国家经济下行压力,消费需求将会受到抑制,同时国家对地产行业实施调控政策,地产相关消费品会有一定压力,但通过个人所得税修正,起征点调整的累积效应,部分增加的消费者收入会进入消费,将一定程度对冲消费增速的下行,消费方面总体来看相对稳定,存在收缩压力;同时,受外需下降、内需偏弱影响,明年进出口增速均将出现明显回落,净出口贡献进一步下降;加上国内投资消费欲振乏力,企业居民信心整体偏弱,银行信用扩张意愿不足。面对该情况,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央行同时宣布,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将不再续做。降准是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笔者依据1984年至2018年部分宏观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进行考察,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效果较好,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但 GDP 增速一直处于下滑趋势,预计2019年GDP增速将回落到6.3%左右,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有待提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缓慢,货币金融资产与非货币金融资产的关系不是十分紧密,各个层次的行为主体与运行环节的关联较为松懈,尤其是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非市场化(如部分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借款主体存在预算软约束),对货币政策的传导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中,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于利率市场化,不可照搬照抄完全复制,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来一步步进行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的原则和步骤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循序推进;其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市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即将金融资产的定价权交给金融市场主体,存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自己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率水平,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2018年4月,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货币政策等正常化”分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2项具体措施及时间表。易纲在谈到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时称,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对于银行体系来说,国家会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并让“双轨制”利率逐渐统一,这就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存贷利息差将缩小差距,这将会大大减少整个银行业的利润;对于地产来说,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发展并不充分,因此造成地产泡沫的出现。央行在2013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也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但是实际上是只有贷款利率实现了基本市场化,存款利率依然被高度管制,依然存在着官方定价的窗口指导或者定价联盟。监管当局这样做除了是对银行体系的保护,也是为了防范金融业出现风险而影响整体国民经济。不过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事实上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是负的,这种情况下居民出于保值增值或投机的目的,将资金都投入了地产行业,购买地产相关消费品,进而刺激地产泡沫的产生,实际上资金已被“锁定”,很难再进入流通领域。总结来说,存款利率由于管制政策的存在,表面上是放开浮动,但实际上被压低,这便使得居民储蓄实际上在补贴银行。而银行发展了表外的影子银行来适应利率市场化,又把资金导向了房地产,所以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旺。之后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居民的实际存款利率将由负转正,个人存钱的意愿将会有相当程度的提高,出于保值增值或投机的目的购买地产消费品的意愿也会降低,地产泡沫将会遭到压制,资金会流向更加有效率的方向,如实体经济;同时,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存款利率上浮,疊加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存贷利息差将继续缩小差距,收益存在下降的压力,因此银行业将会更加注重表外创新业务,同时,实体经济将拥有更多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整体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率。
总而言之,在经济周期不断变化的进程中,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应结合实际国情和目标利用对利率的调整来稳定经济,促进发展,控制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维持社会整体平稳和谐。如萧条时期,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提振经济。同时需要结合中国特色国情来推动利率市场化,不照搬照抄一蹴而成,阶段和总体目标相配合,发挥利率对居民生活、企业和国家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杨雪琼(1998.02-),女,汉族,福建莆田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016级本科生,专业:金融学。
关键词:利率 央行降准 利率市场化
正文:
众所周知,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称为利率,它對影响企业资金成本高低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它体现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是市场经济活动中衡量成本和收益最为敏感的指标,是一种经济杠杆,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一个体现。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和影响的因素广泛,作用复杂,利率水平最终是由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首先,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3)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高
(4)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5)借贷双方是讲求经济效益的理性人。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结合经济理论及实际浅谈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在微观经济层面的作用:
(1)对企业投资活动及经营管理的影响:影响企业的借贷资金成本,利率调整会改变企业的利息支出,随着贷款额度以及贷款利率的增加,企业财务费用中的贷款利息支出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高,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受到利率调整的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将随着利率调整发生变化,但总体来说对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变化影响不大。在利率上升时,会增加企业贷款的成本,一方面增加企业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反之则会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会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投资成本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但从总体上来看对企业产品价格形成影响不大;利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资金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
(2)对居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影响个人的消费和储蓄,以及居民的金融资产持有结构,在较高利率水平下,居民个人倾向于减少消费并且选择储蓄,而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能力也更强;在较低利率水平下,居民个人倾向于选择诸如购买证券、期货等收益较高的投资方式,同时增加个人消费,从而使得个人效用提高,资金资源向更加有效的方向进行配置。
二、利率在宏观经济层面的作用:
(1)影响货币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调整利率进而影响存贷款规模,通过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利率与投资率成反比,利率降低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利率升高又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利率与储蓄率成正比,利率升高有利于集中社会国民的闲散资金,而利率的降低,则可增加资金的供给,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
(2)调整经济结构:对不同行业或企业实行区别利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资金向效益好的企业流动。
(3)影响市场的物价水平:提高存贷款利率,影响货币需求,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4)影响汇率和资本的国际的流动:利率升高将会吸引投资者持有本国货币,则汇率将会上升,该国货币随之升值,但是这样将会抑制该国的出口。相反,利率降低会使持有该国货币收益下降,投资者将选择抛出该国货币,则汇率下降,该国货币贬值,这样会刺激改过的出口,由此,利率影响着汇率、国家的进出口以及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
(5)影响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通过合理的利率调整,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
我国自1984年起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这代表着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进行货币政策调控,从而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利率作为重要的中介目标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和发挥效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指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资本的边际效率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经济也并非时时自动达到平衡,需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促使经济的稳定运行,同时,凯恩斯还提出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市场利率来影响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行为,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物价产生影响。可机制可表述为:
其中,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利率的变化;表明利率的变动会通过资本的边际效率影响投资;表明投资的增减影响到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变化。在该传导机制中,利率的变动是最重要的环节,例如,当失业率较高时,中央银行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降低利率,使企业的投资成本下降,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促使就业增加,引起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增加;如果中央银行面临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则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于此相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货币——经济增长的原理,一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而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势,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层面,我国2019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已不容忽视。消费方面,伴随这国家经济下行压力,消费需求将会受到抑制,同时国家对地产行业实施调控政策,地产相关消费品会有一定压力,但通过个人所得税修正,起征点调整的累积效应,部分增加的消费者收入会进入消费,将一定程度对冲消费增速的下行,消费方面总体来看相对稳定,存在收缩压力;同时,受外需下降、内需偏弱影响,明年进出口增速均将出现明显回落,净出口贡献进一步下降;加上国内投资消费欲振乏力,企业居民信心整体偏弱,银行信用扩张意愿不足。面对该情况,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央行同时宣布,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将不再续做。降准是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笔者依据1984年至2018年部分宏观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进行考察,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效果较好,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但 GDP 增速一直处于下滑趋势,预计2019年GDP增速将回落到6.3%左右,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有待提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缓慢,货币金融资产与非货币金融资产的关系不是十分紧密,各个层次的行为主体与运行环节的关联较为松懈,尤其是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非市场化(如部分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借款主体存在预算软约束),对货币政策的传导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中,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于利率市场化,不可照搬照抄完全复制,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来一步步进行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的原则和步骤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循序推进;其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市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即将金融资产的定价权交给金融市场主体,存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自己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率水平,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2018年4月,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货币政策等正常化”分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2项具体措施及时间表。易纲在谈到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时称,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对于银行体系来说,国家会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并让“双轨制”利率逐渐统一,这就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存贷利息差将缩小差距,这将会大大减少整个银行业的利润;对于地产来说,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发展并不充分,因此造成地产泡沫的出现。央行在2013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也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但是实际上是只有贷款利率实现了基本市场化,存款利率依然被高度管制,依然存在着官方定价的窗口指导或者定价联盟。监管当局这样做除了是对银行体系的保护,也是为了防范金融业出现风险而影响整体国民经济。不过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事实上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是负的,这种情况下居民出于保值增值或投机的目的,将资金都投入了地产行业,购买地产相关消费品,进而刺激地产泡沫的产生,实际上资金已被“锁定”,很难再进入流通领域。总结来说,存款利率由于管制政策的存在,表面上是放开浮动,但实际上被压低,这便使得居民储蓄实际上在补贴银行。而银行发展了表外的影子银行来适应利率市场化,又把资金导向了房地产,所以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旺。之后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居民的实际存款利率将由负转正,个人存钱的意愿将会有相当程度的提高,出于保值增值或投机的目的购买地产消费品的意愿也会降低,地产泡沫将会遭到压制,资金会流向更加有效率的方向,如实体经济;同时,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存款利率上浮,疊加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存贷利息差将继续缩小差距,收益存在下降的压力,因此银行业将会更加注重表外创新业务,同时,实体经济将拥有更多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整体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率。
总而言之,在经济周期不断变化的进程中,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应结合实际国情和目标利用对利率的调整来稳定经济,促进发展,控制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维持社会整体平稳和谐。如萧条时期,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提振经济。同时需要结合中国特色国情来推动利率市场化,不照搬照抄一蹴而成,阶段和总体目标相配合,发挥利率对居民生活、企业和国家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杨雪琼(1998.02-),女,汉族,福建莆田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016级本科生,专业: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