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乔治·奥威尔的写作风格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拟从语言、题材、修辞三方面探讨奥威尔的写作风格,旨在让文学爱好者对乔治·奥威尔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希望本文对文学研究者关于英国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乔治·奥威尔 创作思想 写作风格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风格”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乔治·奥威尔的文字通俗易懂,其简单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大量的信息和豐富的情感,同时在题材的选择和修辞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以当时社会和乔治·奥威尔的人生经历为背景,通过对乔治·奥威尔的作品《马拉喀什》《一九八四》《射象》《巴黎伦敦落魄记》等分析,探索他在语言、题材、修辞这三方面的风格特点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和效果。
  一、语言方面
  奥威尔的语言行文朴素,通俗易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用词精准
  奥威尔用词精准,尤其对动词的准确把握让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如在《马拉喀什》中,“当朋友们到达墓地时,他们挖了(hack)一个一两英尺深的椭圆形洞,把尸体扔(dump)进去,然后在上面撒上(fling)一点干掉的、块状的土,就像断砖一样。”①这句话中“hack(粗暴草率地挖)”“dump(扔、丢)”“fling(扔、撒)”三个动词把穷人去世后简单粗暴的埋葬方式描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展示了殖民统治下的人们贫穷悲惨的生活现状。
  (二)句子简短
  在《马拉喀什》《一九八四》《巴黎伦敦落魄记》《射象》等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很少用冗长的从句,相反,作品中大多是简单句,且多有铿锵有力的设问句和感叹句。如在《马拉喀什》中,作者写道:“我们还能骗这些人多久?他们要多久才能把枪对准另一个方向?”②这两个简单的反问句隐藏着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不管是殖民地的统治者还是走在街上的所谓“白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次,人人都清楚这样残酷的统治终有一天会被推翻,人们终有一天会幡然醒悟进行反抗。最后,虽然人人都明白,但是却还在继续着这样残酷的统治。由此可知,奥威尔作品的出彩不仅在于句式简单让人一看就懂,更是在于简单的句子背后隐藏着大量的信息和深刻的含义。
  (三)直接描述
  在奥威尔的作品中,很少见到表达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句子,大多是直接对场景和事件的描述。如在作品《马拉喀什》中,作者在开篇就用一句话描述出了一幅有声音、有味道的画面——“当尸体经过餐厅时,苍蝇飞离餐桌,云雾缭绕,它们追了上去,但几分钟后又飞了回来。”③这句话中没有一个表示情感色彩的词,但是在读完之后一个肮脏贫穷的马拉喀什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二、题材方面
  (一)刻画底层,真实动人
  乔治·奥威尔的写作风格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生于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境,求学于一个私立寄宿学校,他在学校不仅见识到了鞭子教育、等级制、规范化等极权暴行,而且感受到了世人对穷学生的蔑视。缅甸的五年殖民警察经历,让他得以近距离观察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看到了人性中残暴的一面。四年的流浪生活,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整体对于个人的压力和普遍的社会不公。以上种种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并在他们的种种遭遇中产生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马拉喀什》中,奥威尔选用穷人简单的葬礼,乞讨的阿拉伯苦力,以及受虐待的黑人士兵等来刻画殖民统治下马拉喀什人民的悲惨境遇。在《一九八四》中,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让我们随着温斯顿看到了一个个时刻受着监控的食不果腹的穷人。在《巴黎伦敦落魄记》中,奥威尔这样描述饥饿:“饥饿使人丧失骨气,脑中空空,很像流感后遗症,就好像变成了水母,或是血液被抽走换成温水。”④读到这些文字,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联想,悲悯之情便油然而生。
  邓拓说:真实的创作灵感,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奥威尔这种对贫苦人民深刻细致的刻画,源于其少年时的求学经历,并在成长过程中,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步深化,直到后来,通过文字在一部部作品中展现出来,对贫苦人民的描写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奉行人道主义的政治主张,在时间的沉淀下,形成了善于刻画底层人民的独特写作风格。
  (二)善用动物,回味无穷
  在文学作品中见到有关动物的词汇是不足为奇的,运用动物当喻体在文学作品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但是能以人为本体,以动物为喻体,且运用得如此之多的作品却屈指可数,而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就是一个典型。在小说《一九八四》中,乔治·奥威尔把善用动物这一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如他用鱼离开水之后想要求生的样子比喻温斯顿的女同事——“……嘴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上,就像一条离开了水的鱼。”⑤又如:他用全身散发着膻味儿的山羊比喻经受多重折磨后,没有机会打理自己的温斯顿——“……你知道自己臭得像山羊吗?”⑥在《马拉喀什》中,作者用成群的苍蝇比喻成群结队的孩子。作品《射象》更是以一头横冲直撞的大象为切入点,让读者透过一头象的命运看到了极权主义的本质。在《动物庄园》中,作者将猪、鸡、鸟等动物拟人化,运用童话故事般的情节讽刺地展现出了人性黑暗的一面。
  鱼、鸭、羊、苍蝇、鸡等动物,与狮子、猎豹、熊猫相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用他们来做喻体,一方面可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运用人们所能亲眼见到的、日常熟知的动物作为喻体,可以使读者在头脑中产生更加强烈的画面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且意味深长,让人久久无法忘怀。另外,与作者个人阅历和写作目的有关。
  乔治·奥威尔出生于一个政府下级官员家庭,家境并不富裕,自称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偏下,即没有钱的中产家庭”。上学期间,学校对穷学生的歧视对他日后的性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奥威尔后来长达四年的流浪生活,以及他辗转英国本岛和欧洲大陆,深入底层做洗碗工、码头工人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地生活让他看清了极权主义的丑恶嘴脸,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了底层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所以,用动物做喻体是他认为当时的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显示出了人民不幸的人生境遇和低下的社会地位。   三、修辞方面
  乔治·奥威尔在其作品中多用对比,重点突出。对比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指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在乔治·奥威尔的众多作品中,对比都被有效地運用于突出主题。
  在《马拉喀什》中对比手法尤为明显。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对比:“那干巴巴的土地、仙人掌、棕榈树和远方的山岭被尽收眼底,但在地里耕作的农民却往往没人看见。”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由于战争、饥饿、过度劳累,身体是干瘪的,但令人寒心的是人们能够注意到干巴巴的土地,却无法注意到骨瘦如柴的穷人。这种反差成功激起了读者对马拉喀什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其次,是人与驴的对比:“人人都会同情一头脊背磨伤的驴子,而如果人们注意到那些驮着大捆木柴的老妇人,则通常会认为这纯属偶然。”同样是忠心耿耿地为主人效力,驴子能得到人们的同情,而人却得不到殖民者的怜悯。
  再者,是人与苍蝇的对比,马拉喀什地区的苍蝇比人要幸福,因为苍蝇不愁吃穿,有餐馆的美食,还有死者的尸体,更重要的是它们是自由的;而人却受着殖民者的统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身不由己。
  这三处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了马拉喀什人民的悲惨境遇。不仅如此,这些对比的应用,更是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残酷和罪恶这一主题,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殖民者的强烈愤慨之情和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结语
  乔治·奥威尔的多部作品被贴上了“经典”的标签,就是因为他创作的独特视角和风格。本文就乔治·奥威尔的写作风格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借此引导读者更全面、更立体地深入了解作者,进而更加深入地剖析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时代和精神价值。
  注释:
  ①②③张汉熙:《高级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版,第18页、第23页。
  ④[英]乔治·奥威尔:《巴黎伦敦落魄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0页。
  ⑤⑥[英]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年版,第23页、第403页。
  参考文献:
  [1]黄芳芳.动物理想的幻灭之路:用陌生化理论解读《动物庄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S1):147-149.
  [2]张静波.乔治·奥威尔的永恒影响力[J].名作欣赏,2016,(08):159-161.
  [3]郑曦临.《马拉喀什》的写作特点分析[J].文教资料,2009,(12):3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2020年大学生科研项目“乔治·奥威尔的创作思想及写作风格研究”(项目编号:DK202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洁,女,本科在读,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通讯作者>赵艺红,女,湖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庚子寒露读王右丞  那松林中的夜色  越来越萧索了,秋雨中的  钟声,也越来越疏远了  当北窗桃李之上的浮云  流进唯美的画卷  斑白的禅思,映照在  尘世的烛火中  我仿佛又看见故乡的  清泉危石,泉声里的月色  也随着空谷幽远的鸟鸣  一起涌进我游离的梦中  庚子中秋雨夜读李易安  那些穿过斜风细雨  与迢迢星河的万千心事  只是藤床纸帐上的  一场空梦吧,在清浅的河汉  与闲窗淡月之间  有
期刊
我累了  有那么一刻  我想变成一株湖中的水草  终日,被湖水温柔地拥抱  我也想变成一条湖中的游鱼  可以上下左右任意游走整个湖  我还想变成一只彩蝶  在湖面上高高低低地飞  我又想变成一朵浅白的云  身影,懒懒地投射在湖中  或者,做湖边的一棵树吧  安安静静,看来去的人们  又或者,作为一滴水  融入这湖中,也会是体验的一种  我唯独不敢变成翩翩起舞的仙鹤  我对自己,尚有自知之明  仙玉
期刊
一阵阵风儿刮起,喇叭声响,表示着这辆大巴车马上就要进山了。  游客们先老后少,攀扶门把手依次而上。我呢,最后一个上的车,却见第一排还有个位置空着。  是给导游留的。我心里嘟哝着那么一句。  一想不对呀,导游是不会迟到的。这是靠门侧面的座,人们上下车必定经过你面前,显得有点不太安宁,车窗是不能紧闭的。一位端庄、秀丽的靓女守在那里,她发现我想坐,大眼珠子忽闪了两下,那意思是坐吧,这个位置没有人。  嘀
期刊
伫立在清川小学的操场  一件白衬衣  漂白了风尘的心灵  党徽骄傲地挺在胸前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冉冉升起的红旗  丈量着祖国的高度  猎猎地在空中飘扬  庄严的国歌声  从心底穿越时空  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在孩子们稚嫩的口中娓娓道来  烙在我骨子里发芽  然后茁壮地长出  祖国是我的  我是祖国的  庆中秋  一个月饼挂在天上  发着诱人的光芒  月饼用的馅  由叉烧、蛋黄、植物油、面粉等
期刊
摘要:勃拉姆斯的作品一直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而浪漫主义是他本身作品创作的成熟时期,不管是题材还是体裁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作为“十九世纪室内乐作曲家中的巨匠”,《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是他晚期最为成熟的室内乐作品,整部作品主要由四个乐章构成,结构规整,既有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特点,又有浪漫主义时期含蓄的音乐特征。笔者对这部作品进行演奏分析,主要目的是分享这部优秀的作品,同时也为自身的演奏学习
期刊
一年期满,辩论社最后团聚的时候,一大堆人围在一起玩着“真心话大冒险”,薛薇选择了真心话,她看着身边的乔洋小心翼翼地问道:“高中的时候,有注意过的女生吗?”  乔洋思索了一阵说:“我高中的时候在奶茶店遇到一个女生,傻傻地站在门口快半个钟头了才敢挤进来。我实在过意不去就替她说要一杯奶茶。”  薛薇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乔洋,突然感到心中一股暖意。  那还是薛薇刚上高中的时候,余萧想趁着中午打球,委托薛薇中午
期刊
(作者简介:钟萍萍,女,本科,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文体旅游局,中级,研究方向:声乐)  (責任编辑 葛星星)
期刊
摘要:在中华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提到“归隐”一词,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历史长河中那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他不仅用自己的诗作填补了当时文坛的荒芜,更为世人带来了标新立异、更为透彻的归隐思想。本文围绕陶渊明的归隐思想,采用比较分析法、诗文和文献阅读法探讨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的原因,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深刻内涵以及陶渊明归隐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三个问题。  关键词:陶渊明 归隐思想 原因 内涵 影响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自其登上历史舞台后,以大众文化的姿态迎合了当代学生的品位,迅速在学生群体流行开来。本文根据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以当代音乐人许嵩创作的流行音乐为例,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流行音乐 校园音乐 许嵩 影响  流行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节奏鲜明,富含真挚的情感,尤其受到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同时,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的语言,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期刊
摘要:屠格涅夫素有“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之美誉,普里什文也堪称苏联“自然随笔”的第一人。可以说,两位作家的创作都可以归为特殊体裁类型,且有着继承性的关联。本文主要从普里什文对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诗的继承性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介于诗与散文之间,同时得出抒情性是二者共有的主要特征却又带有不同抒情风格的结论。  关键词:普里什文 小说 体裁  一、对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