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可预见的将来,当REACH制度以欧盟法规的形式确立之后,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对以化学工业为起点、延伸到各个工业部门的产业界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并对全世界的货物贸易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
欧盟以其2001年2月《关于未来化学品策略战略白皮书》制定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经2002年5月完成对《白皮书》中提出的化学品新政策的商业影响评估,于2003年5月7日推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制度)的咨询文件(法规草案),供社会公众进行网上评议。这表明欧盟的化学品新政策已经进入到法规制定的实质性阶段。在可预见的将来,当REACH制度以欧盟法规的形式确立之后,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对以化学工业为起点、延伸到各个工业部门的产业界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并对全世界的货物贸易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2003年4月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关于REACH制度的研讨会上,欧盟企业总司司长Jean-Paul Mingasson先生也承认,“新化学品管理体制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和贸易水平的全面下降”。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欧盟化学品新法规中隐含的贸易壁垒。
REACH制度将引发欧盟技术法规体系的大地震
欧盟委员会在《白皮书》中历数了欧盟现行化学品管理制度的缺点,这个制度由一系列的指令(Directive)和法规(Regulation)构成。拟议中的新法规将取代40余种现行指令和法规,包括:《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危险配制品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现有物质风险评价和控制法规》和《关于限制某些危险物质与配制品营销和使用的指令》,以及欧盟新指令中的《关于协调各成员国有关民用爆炸物投放市场和监管法规的指令》等等。而新制度的实施又将辅以一系列新的指令和法规。新指令、新法规在市场准入条件方面必然会有新的要求。这与以往的法规修订、增补不同,是一套全新的体制。新制度将引发欧盟技术法规体系的大地震,房倒屋塌之后,在旧体制的瓦砾堆上矗立起新制度的大厦。其他国家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REACH制度对欧盟技术法规体系带来的重大变革。如此规模巨大的法规体系的变化,对于已经熟悉欧盟现行法规、并按现行法规组织生产、出口的各国企业而言,无异于背负一座大山,步履维艰,徘徊在欧盟市场之外。利用技术法规的变化来形成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常用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欧盟将达到其保持和增强在化学工业领域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的目的。
在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各成员在制、修订其技术法规时要做到对贸易影响的最小化,而欧盟化学品新政策的出台显然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
高额注册费用带来高生产成本
在欧盟的现行化学品管理制度中,将1981年以前上市的化学品称之为“现有化学品”,而1981年9月以后进入市场的化学品是“新化学品”,要按要求进行通报并进行安全使用的评估。根据拟议中新法规的要求,10万种现有化学品中约有3万余种要进入REACH制度,其中80%只需注册,其余20%在注册之后还要经过各成员国主管部门根据注册文件进行的评估和提交附加信息、进入许可程序。根据2002年5月欧盟企业总司聘请瑞典一家独立咨询公司所做的新政策商务影响评估报告,仅仅注册的直接费用就达26亿欧元。平均每种化学品用于注册的直接费用高达8.5万欧元!这些费用用于准备注册申请文件,包括该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毒性、生态毒性等性质的测定和报告、生产和进口该化学物质的预期用途、在预期使用中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量、预计产量或进口量、对该物质的分类及标识建议、对安全使用的初步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等。商务影响评估报告还预计4亿欧元用于约7万种中间体的“简化注册”,平均每种注册费用约为6000欧元。对于7万种左右的聚合物,工业界估计约有55%将在新制度下豁免任何要求,其余3.2万种聚合物需“简化注册”,预测费用为6亿欧元,平均每种注册费用达到1.88万欧元。加上拟成立专门的机构(Agency)管理REACH制度的实施,商务影响评估报告的估算费用为4亿欧元。这样,总计直接费用为40亿欧元。由于新制度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对化学品的安全负责并承担相关费用,所以这些高额费用必将摊入化学品的生产成本中并对下游用户造成直接负担。特别是对那些依赖从欧盟进口化学品为原料的企业,这无疑直接增加了他们的生产成本,压缩了他们产品的利润空间,削弱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生产成本的上升,抑制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新产品的热情。
REACH制度内含的连锁反应
REACH制度的主要要求直接适用于化学物质的生产商和进口商。他们要提供其生产或进口的化学品性质的资料、进行安全评估并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这是因为化学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暴露在化学品的环境中。如车载芳香剂、定型发胶就是人们直接接触或暴露在化学品环境中的典型例子。除这种直接接触外,更多的是间接接触和暴露。如造纸工业在制浆、脱色、漂白等工序中都要用到化学制剂。而人们则通过纸张的消费接触到化学品。再如纺织工业在印染、后整理等工序也要用到大量的化学制剂。而衣物更是人们须臾不离的朋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带来了REACH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游用户(Downstream User)”。除要求化工产业负责产品安全外,拟议中的新法规将这一责任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生产链。包括生产商和进口商在内的化学品下游用户应对其产品各方面的安全性负责,并提供有关化学品使用和暴露量方面的信息。化学制剂(即化学品半成品)生产商和其他的下游用户也有义务对其生产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因为其生产的产品延长了有关化学品的生命周期。相关评估工作应包括有关产品的处理和废料管理。此外,产业还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证明使用有关化学物质的效益大于为消除该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引发的成本。实际上,只要一种商品在正常使用或处置中释放大量化学物质,如果该物质尚未注册,该商品的生产商或进口商就要向REACH制度注册该物质。例如,木制地板中的甲醛。对于已经注册的化学品,下游用户要支付相关费用。另外,下游用户须确保其客户(即其他产业部门和消费者)能安全地使用其产品。当一种化学品以最初注册时未曾预料到的方式使用时,应向REACH制度的管理机构报告新的用途或降低风险的措施。由此可见,REACH制度不仅影响到化学工业本身,而且还延伸到制造业的各个角落。这种大面积的注册要求,对于所有工业部门而言,都是一个严重的壁垒。
“首注永享”制下的信息费用
为实施REACH制度而建立的“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管理一个中央数据库。所有化学品的注册信息都将录入这个数据库。REACH制度的特点之一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对申报的化学品进行格式化的“标准”安全性评估,目的是尽量减少试验、特别是动物试验。这个制度维护了首次信息生成者、首次动物试验完成者的知识产权和信息产权。其后,当任何企业注册同样的化学品或其同样的用途时,信息系统首先进行搜索,只要有“先注”信息存在,即使提供的申请材料中的数据是申报企业自行完成的,仍要交纳“信息费”,否则就不可能完成注册程序。REACH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将试验费用降到最低限度。然而,这种强制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得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均占优势的欧盟化学产业在化学品注册上独占先机,甚至处于垄断地位。REACH制度鼓励共享试验数据,但是“共享”是要付费的。REACH制度鼓励联合申请注册,但是“联合”是用钱买来的。正如英语国家的人常说的那样,No free lunch(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抢先注册,谁就永远享有首次信息生成的知识产权。而且,所有下游用户都要向中心数据库购买关于其所用化学品安全性的非机密信息,否则在新制度下因未完成注册而使其产品不能进入欧盟市场。对所有向欧盟出口的企业而言,特别是有多种产品的企业或产品中用到多种化学物质的企业,为完成REACH制度下的注册,信息费将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以上我们初步分析了欧盟化学品新政策中隐含的部分贸易壁垒。但是面对其庞大的新制度而言,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在对现有资料的研究中意识到,在欧盟化学品新政策中有许多隐含的技术壁垒。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抛砖引玉,使得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都能意识到欧盟化学品新政策的深远影响和对贸易的壁垒作用,一方面在其尚可吸收社会公众意见做出修正的期间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针对其拟议的新制度做好预案,拟订出应对措施,特别要使企业能够适应欧盟技术法规体系的这种重大变化。
欧盟以其2001年2月《关于未来化学品策略战略白皮书》制定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经2002年5月完成对《白皮书》中提出的化学品新政策的商业影响评估,于2003年5月7日推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制度)的咨询文件(法规草案),供社会公众进行网上评议。这表明欧盟的化学品新政策已经进入到法规制定的实质性阶段。在可预见的将来,当REACH制度以欧盟法规的形式确立之后,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对以化学工业为起点、延伸到各个工业部门的产业界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并对全世界的货物贸易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2003年4月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关于REACH制度的研讨会上,欧盟企业总司司长Jean-Paul Mingasson先生也承认,“新化学品管理体制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和贸易水平的全面下降”。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欧盟化学品新法规中隐含的贸易壁垒。
REACH制度将引发欧盟技术法规体系的大地震
欧盟委员会在《白皮书》中历数了欧盟现行化学品管理制度的缺点,这个制度由一系列的指令(Directive)和法规(Regulation)构成。拟议中的新法规将取代40余种现行指令和法规,包括:《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危险配制品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现有物质风险评价和控制法规》和《关于限制某些危险物质与配制品营销和使用的指令》,以及欧盟新指令中的《关于协调各成员国有关民用爆炸物投放市场和监管法规的指令》等等。而新制度的实施又将辅以一系列新的指令和法规。新指令、新法规在市场准入条件方面必然会有新的要求。这与以往的法规修订、增补不同,是一套全新的体制。新制度将引发欧盟技术法规体系的大地震,房倒屋塌之后,在旧体制的瓦砾堆上矗立起新制度的大厦。其他国家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REACH制度对欧盟技术法规体系带来的重大变革。如此规模巨大的法规体系的变化,对于已经熟悉欧盟现行法规、并按现行法规组织生产、出口的各国企业而言,无异于背负一座大山,步履维艰,徘徊在欧盟市场之外。利用技术法规的变化来形成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常用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欧盟将达到其保持和增强在化学工业领域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的目的。
在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各成员在制、修订其技术法规时要做到对贸易影响的最小化,而欧盟化学品新政策的出台显然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
高额注册费用带来高生产成本
在欧盟的现行化学品管理制度中,将1981年以前上市的化学品称之为“现有化学品”,而1981年9月以后进入市场的化学品是“新化学品”,要按要求进行通报并进行安全使用的评估。根据拟议中新法规的要求,10万种现有化学品中约有3万余种要进入REACH制度,其中80%只需注册,其余20%在注册之后还要经过各成员国主管部门根据注册文件进行的评估和提交附加信息、进入许可程序。根据2002年5月欧盟企业总司聘请瑞典一家独立咨询公司所做的新政策商务影响评估报告,仅仅注册的直接费用就达26亿欧元。平均每种化学品用于注册的直接费用高达8.5万欧元!这些费用用于准备注册申请文件,包括该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毒性、生态毒性等性质的测定和报告、生产和进口该化学物质的预期用途、在预期使用中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量、预计产量或进口量、对该物质的分类及标识建议、对安全使用的初步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等。商务影响评估报告还预计4亿欧元用于约7万种中间体的“简化注册”,平均每种注册费用约为6000欧元。对于7万种左右的聚合物,工业界估计约有55%将在新制度下豁免任何要求,其余3.2万种聚合物需“简化注册”,预测费用为6亿欧元,平均每种注册费用达到1.88万欧元。加上拟成立专门的机构(Agency)管理REACH制度的实施,商务影响评估报告的估算费用为4亿欧元。这样,总计直接费用为40亿欧元。由于新制度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对化学品的安全负责并承担相关费用,所以这些高额费用必将摊入化学品的生产成本中并对下游用户造成直接负担。特别是对那些依赖从欧盟进口化学品为原料的企业,这无疑直接增加了他们的生产成本,压缩了他们产品的利润空间,削弱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生产成本的上升,抑制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新产品的热情。
REACH制度内含的连锁反应
REACH制度的主要要求直接适用于化学物质的生产商和进口商。他们要提供其生产或进口的化学品性质的资料、进行安全评估并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这是因为化学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暴露在化学品的环境中。如车载芳香剂、定型发胶就是人们直接接触或暴露在化学品环境中的典型例子。除这种直接接触外,更多的是间接接触和暴露。如造纸工业在制浆、脱色、漂白等工序中都要用到化学制剂。而人们则通过纸张的消费接触到化学品。再如纺织工业在印染、后整理等工序也要用到大量的化学制剂。而衣物更是人们须臾不离的朋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带来了REACH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游用户(Downstream User)”。除要求化工产业负责产品安全外,拟议中的新法规将这一责任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生产链。包括生产商和进口商在内的化学品下游用户应对其产品各方面的安全性负责,并提供有关化学品使用和暴露量方面的信息。化学制剂(即化学品半成品)生产商和其他的下游用户也有义务对其生产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因为其生产的产品延长了有关化学品的生命周期。相关评估工作应包括有关产品的处理和废料管理。此外,产业还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证明使用有关化学物质的效益大于为消除该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引发的成本。实际上,只要一种商品在正常使用或处置中释放大量化学物质,如果该物质尚未注册,该商品的生产商或进口商就要向REACH制度注册该物质。例如,木制地板中的甲醛。对于已经注册的化学品,下游用户要支付相关费用。另外,下游用户须确保其客户(即其他产业部门和消费者)能安全地使用其产品。当一种化学品以最初注册时未曾预料到的方式使用时,应向REACH制度的管理机构报告新的用途或降低风险的措施。由此可见,REACH制度不仅影响到化学工业本身,而且还延伸到制造业的各个角落。这种大面积的注册要求,对于所有工业部门而言,都是一个严重的壁垒。
“首注永享”制下的信息费用
为实施REACH制度而建立的“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管理一个中央数据库。所有化学品的注册信息都将录入这个数据库。REACH制度的特点之一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对申报的化学品进行格式化的“标准”安全性评估,目的是尽量减少试验、特别是动物试验。这个制度维护了首次信息生成者、首次动物试验完成者的知识产权和信息产权。其后,当任何企业注册同样的化学品或其同样的用途时,信息系统首先进行搜索,只要有“先注”信息存在,即使提供的申请材料中的数据是申报企业自行完成的,仍要交纳“信息费”,否则就不可能完成注册程序。REACH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将试验费用降到最低限度。然而,这种强制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得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均占优势的欧盟化学产业在化学品注册上独占先机,甚至处于垄断地位。REACH制度鼓励共享试验数据,但是“共享”是要付费的。REACH制度鼓励联合申请注册,但是“联合”是用钱买来的。正如英语国家的人常说的那样,No free lunch(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抢先注册,谁就永远享有首次信息生成的知识产权。而且,所有下游用户都要向中心数据库购买关于其所用化学品安全性的非机密信息,否则在新制度下因未完成注册而使其产品不能进入欧盟市场。对所有向欧盟出口的企业而言,特别是有多种产品的企业或产品中用到多种化学物质的企业,为完成REACH制度下的注册,信息费将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以上我们初步分析了欧盟化学品新政策中隐含的部分贸易壁垒。但是面对其庞大的新制度而言,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在对现有资料的研究中意识到,在欧盟化学品新政策中有许多隐含的技术壁垒。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抛砖引玉,使得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都能意识到欧盟化学品新政策的深远影响和对贸易的壁垒作用,一方面在其尚可吸收社会公众意见做出修正的期间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针对其拟议的新制度做好预案,拟订出应对措施,特别要使企业能够适应欧盟技术法规体系的这种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