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洲,摇曳的风景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艇在湛蓝的海水中急速穿梭,激起的浪花如同飞雪般洒落,我们就在这雪花的簇拥下登上了这如梦似幻的小岛——分界洲岛。
  天气明媚,阳光刚好,海豚湾的入口处,一个沿着岛屿海岸、依靠礁石而建的珊瑚馆映入眼帘,哦,这就是据说占地12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上千人参观的中国最大的珊瑚馆了,想到珊瑚那耀眼的斑斓,毫不犹豫的走了进去。
  哇,不得不发出一声惊呼,琳琅满目的珊瑚标本热闹的在展馆的礁石上展示着自己漂亮的身姿,那团白色的,如同一座微型的雪山,纯洁而耀眼;那团红色的,又如同凝固的火焰,炽烈而绚烂。众多的游客都拿着相机拍拍停停,看来都不愿错过这别样的风景。
  沿着栈桥向前走,越来越多种类的珊瑚不停出现,导游介绍着,那个是管状珊瑚、那个是黑珊瑚、那个是鹿角珊瑚……我的脑海不禁闪过一串串问号,神奇的海洋究竟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它们是如何在海底和谐共处的?当然这些也是很多专家研究多年尚无完整答案的问题,大自然又岂会让人们那么轻易的揭开全部的面纱。
  思绪很快被更奇特的景象拉了回来,原来从栈道的另一侧俯视下去,可以看到清澈的海水里自然生长的活体珊瑚、海参、热带鱼、海龟。畅游着的小家伙可不介意人类的打扰,悠哉悠哉的游动着,任凭人们露出惊奇的眼神和呼声。
  咦,那片海水里若隐若现的似乎是人类居住的房屋,正好奇着,导游及时的讲解到那是一处模拟罕见的灾害遗址奇观——因为地震湮没于海里的海底村庄。这个村庄中有过去农家的石磨、房屋柱础、飞檐、砖块、舂米石、碑坊等。看着这置身于鱼群、珊瑚礁中的残垣断壁,我不由感叹大自然的力量,既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也成就了惊人的奇观。
  继续向前走,珊瑚馆里怎么还有木船啊?还有那个是铁锚吗?原来这些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遗物,这些神秘的古老器物仿佛带我穿越回几百年前的波澜壮阔的海面,历史赐予它们的沧桑已经转变为令人惊叹的传奇,在此毫无保留的向人们传递着曾经丝绸之路的辉煌和现在海底世界的绚丽。
  登上二楼,更多种类的珊瑚出现在眼前,蓝珊瑚、红珊瑚、黑管珊瑚、各种鱼类标本、形态各异的贝壳在蓝色灯光的衬托下散发出一种迷离的色彩,让人真的徜徉于海底一般,迫不及待想要探访它们的神秘世界。
  很多与珊瑚礁连成一体的瓷器静静的摆列着,这就是海捞瓷了。沉船中打捞出来的它们时间跨越北宋、元、明、清初等历史年代,水下几百年的光阴将每件瓷器都打造成了独一无二的珍品,它们在这里尽情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经历的时代巨变,毫不旮潜的告诉人们中国古代海上对外贸易运输文化的灿烂多姿。
  走出珊瑚馆,阳光依旧,微咸的海风轻柔的吹来,兴致盎然的人们讨论着接下来去玩哪个项目,我的心还停留在那些绚丽的珊瑚身上,也许有一天,我会将它们请到家中做客,让这些来自大海的美丽生灵告诉我更多海洋的秘密。
其他文献
静静地欣赏一朵花绽放  静静地欣赏一朵花绽放  耳边响起绿叶的问候  成片成片的温情  在屋后的玉米地里生长  拎起安放在故乡的童年  朴素的田野笑语欢腾  眼看着鸟声蜂涌而入  满手的白云咬住了山尖  审视枝叶活泼的主题  目光刹那间迷失了方向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撑开的“天堂”坠入爱河  绕开人群中尖锐的身影  所有的路灯沉沉入睡  一屋略显寂寞的玩具  被茂盛的年岁日渐疏远  一片情天
期刊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描述了当时处于保守封闭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本分析作品中四对主人公人物性格以及对待婚姻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从小说中窥探到当时社会地位、经济、利益、文化修养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进而剖析当时社会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同时也对于现代社会男女在爱情婚姻的取舍抉择上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傲慢与偏见
期刊
在清早的那些时光  我打开车帘,看见云朵  堆积遮住了月亮  靠得更近一点  叫蓝天自愿低下头来  把你仰视,孤独的你把可怜的  陌生人放进来  与孤独它们待在一起  而阳光,空气,零星的草和  牵骆驼的人,对你来说都是陌生人  你坦然面对你喜爱的  由衷地轻松,温柔  因为风的缘故,你会从舒服地  休息中唤醒,改变自己臃肿的身材  隔着黄昏怅怅地看你,巴丹吉林  你会擦去我的足迹,我会  把你烙
期刊
所有作品被排练的  都十分陈旧  在你的眼中  却希望是崭新的面容  所有的作品都被修改的  精美绝伦  在你的眼中  却还是想显得自然纯真  不要高雅的写法  不要精美的语句  看起来要像,一个  一无所有的孩子  不用紧张的聆听  不用焦急的思考  偶尔看看,只像  刺破黑夜的星星在灼烧  神的作品在我眼中多美妙  河流,山川与简单的天空  还有污秽的沼泽  走近观看时,这些景色  却总是被其
期刊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的传递是诗歌翻译的核心。由于中俄文化背景的差异,唐诗意象翻译存在许多难点。 本文通过分析АИГитович和C.A.Tоропцев的《长干行》俄译本,总结出诗歌意象翻译常用的几大策略,为唐诗的俄译实践提供参考。  一、意象的研究  (一)中国学界的“意象”研究  “意象”一词最早出现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1986,50)中,他认为“意象”即事物在头脑中映现的形象,并指
期刊
把希望和幻想  都留给静度的时光  我只想乘着瓢泼的船儿  静静的在春天的河畔  流向远方  时光慢慢  从黎明走向黄昏  岁月无言苍老  寂寞了河沿的绿柳  杜鹃朵朵独放  我似无名的鹰鸟  于高空盘旋  白云搅乱,涟漪阵阵  横断虚空的时间长河  阻隔今世和来世  我在岁月彷徨  时光埋葬  沙哑  空空如也的房子里  烛光点亮曙光  希望  化作了逆风的巨鹰  破窗斩疾而去  我要自由的高唱
期刊
银河  披星戴月,我飞到月宫  银河依然原地流动  玉兔看着桂花树一次次死去  吴刚的斧头已经卷口  可我还在广寒宫垂钓  浮浮沉沉的缠绵  众星捧月,我却成为一颗流星  璀璨的夜空不属于我  朦胧的月亮也不属于我  我只能找一个无人之地  用孤独把自己安置角落  凝视遥远而苍茫的银河  然后独立寒冬  在密密麻麻的群山中  矗立为一尊高耸的雪峰  如果雪峰追赶银河,那我只能  选择躲避。如果月宫
期刊
乡村的庭院,夏季是不同于春季的春季的院子,多是的花,红的黄的白的粉的,掩映着院子,还有小青瓦,还有粉墙。  此时,人走进院子,就走进花丛里。  夏季的院子,一片翠色,人走进去,就淹没在翠色里,淹没在一片绿意荡漾中,人的衣襟沁绿,眉眼沁绿,甚至人的每一句话都沁着绿意。  1  春天,一切都是疏落的,是零零散散的,包括虫鸣,包括鸟叫,都是偶尔的一声两声响起,在窗前,在庭院里,就如竹叶上的露珠一般滴落。
期刊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基础,认为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提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可以利用认知和体验,依靠其主體性,选择翻译文本,理解源语文本,并且用目的语来传达源语文本的风采。但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也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比如译者会受到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范围以及译文读者认知水平和层次的制约。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翻译观研究具体翻译实践实例——中国7
期刊
开涮性质的《河北诗坛点将录》网络走俏,诗人杨松霖位列第十,谓之“小旋风柴进”。而诗坛大头领,则是“诗篇过处,万籁都是悲响”英年早逝的大鳄陈超。  柴进,《水浒传》中的柴进,在水泊梁山排名第十。其武艺精湛,且仗义疏财广揽门客,尤喜结交天下落难好汉。“柴大官人”出身显赫,亦为北宋时期的“富N代”。不仅穿着考究,生活方式亦时尚和超前。受招安后,不愿为官。就秉性来说,柴进永远不会抛弃自由和放达的日子。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