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科院校内的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面临着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生源质量不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就业问题严峻、出国交流比例不高、男女失调、学生干部薄弱等诸多问题。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要深入了解情况,摸清工作困难,理顺工作思路;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努力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学生信心;要开拓思路,争取经费,使活动提档升级;要走出校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要鼓舞学生士气,多角度推进就业工作;要建设学生干部梯队;要推进学生出国交流比例;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要抓好评优评奖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关键词:工科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77-02
工科院校内的外语类专业在学校里有着特殊的位置。外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规模比较小,每届本科学生多在100人以内,每届研究生多在60人以内,并且大多数工科高校内的外国语学院没有博士点。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工作也有与工科专业不同的情况,在党建、团建、心理健康、招生、就业、考勤、评优评奖、资助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是个普遍问题。学校每年有转系、转专业的政策,每年5、6月份转系、转专业报名,约有一半以上的外语类专业学生申请转系、转专业。其中外语类高中的保送生在外国语学院是一个特殊群体,全国有17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高中,每年都有数量不等的语言类保送生自这17所高中保送至高校外国语学院,这些学生多是以外院专业作为跳板,一年之后申请转系、转专业。教育部一直明文不允许外语类保送生转系、转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执行程度不一。外语专业在工科院校通过高考招生时,一般是文理兼收,文理兼收的結果是每年有大量的理科学生被调剂进来,一年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也会申请转系、转专业。
二、生源质量不高
本科的生源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全国17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校保送上来的保送生;第二是提前批次的小语种专业招生;第三是正常本一批次录取的高考考生。本一批次录取的考生,又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本一批次录取的高考考生中,几乎没有以第一专业志愿报考并被录取在外语专业的学生,多是被学校招生时调剂至外语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更不如本科生,每年录取的研究生,除了一部分是本校和“211”以上的高校保送过来的学生之外,其他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绝大部分来自不知名的高校,语言功底较为薄弱,外语表达交流不够流畅,学术写作比较吃力。
三、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文科专业的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表现力强、具有创新意识,但也有着一些专业特点带来的不足,比如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相对工科专业的学生,纪律意识、考勤意识、集体意识、执行力度相对较弱。每次放假期满返校,都有学生以各种理由请假推迟。硕士研究生除了一年级有课之外,二、三年级没有课,且不需要跟着导师做科研项目,也不需要做实验,很多学生就经常在外面的培训机构等公司兼职上课赚钱,学院很多工作需要相关研究生配合时,只能通过电话或者邮件联系。
四、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文科专业的就业一直比较困难。在东南大学这样的“985”工科院校内,各工科专业就业率一直很高,但文科专业的就业是个老大难,文科专业就业具有无固定用人单位、就业渠道分散、就业与专业无关、收入水平较低等特点。因为经济形势的放缓,近三年到高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日益趋少,用人单位明确招聘文科类或者明确招聘外语类的就更少了。
五、出国交流比例不高
工科院校内的校级出国交流项目,多是去国外工科大学进行交流,文科学生只能在项目介绍里有“其他专业”一栏时才能申报该项目出国交流。外语专业学生,申报出国交流项目很困难,且专业对口的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很少,并且能受到csc等资助的出国交流项目更少。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出国交流的不足影响了同学们的发展。
六、学生人数规模小,男、女生比例失调
比如,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985”高校,外语学院是五个文科院系之一。每年本科招生规模约10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60人,无博士研究生。工科类高校一般男生较多,但外语类专业普遍女生比例高,本科生女生比例一般在90%以上,研究生一般在95%以上。
七、学生干部力量薄弱
因为学生人数规模较小,并且女生较多,专业思想又不稳定,因此工作能力强,又热心积极的学生较少,学生干部选拔非常困难。面对种种困难,怎么来应对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落实的。
第一,深入了解情况,摸清工作困难,理顺工作思路。深入了解情况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每一个院系和专业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学生的状况和特征也不尽相同。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人气质、能力表现与工科专业的学生差异较大;外语专业学生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又不一样;不同的领导和教师带出来的学生风格也不一样。
第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度是学生工作的根本,有章可依,有度可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学生工作也就变得顺畅,也就不需要大会小会不停强调。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是否遵守纪律,是否按时上课,是否表现积极,是否考试不作弊,跟我们的规章制度有关。如果我们建立了详细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那学生自然也就依据规章制度来学习工作。相反,如果我们没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或者制度建立了,但不严格执行,学生自然也就我行我素、自由散漫了。
第三,稳定专业思想,鼓励学生信心。文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外语专业。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新生申请转系、转专业,这里面有17所外校的保送生,也有高考被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第一年主要精力在准备转系考试上,语言专业学习和课余学生活动一般都不会投入太多。通过各种方法来稳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思想非常重要,我们尝试了举行新生家长开放日、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举办新老生联欢系列活动、一对一谈话等各种方式,效果显著。几年下来,申请转系的学生人数逐年下降,思想渐趋稳定。 第四,开拓思路,争取经费,活动提档升级。外语专业因为学生规模偏小、女同学较多、经费不足,学生活动一直规格不高,在学校没有太多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要积极争取学院、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首要解决经费瓶颈。一般的工科院校,总体经费是相对充足的,校级相关部门经费是很多的,关键学会怎么申请。要深入了解部门的工作要求、经费申请机制流程,根据相关部门的目标要求,制订相关工作计划,申请相关经费。经费到位后,根据事先拟定的计划,集思广益,举办高层次、高规格、精品化的活动。
第五,走出校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学生的质量跟招生工作密切相关,本科生和研究生情况不同,但同样都需要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本科生的招生,要加大在17所外国语高中的招生宣传力度,尽可能多的招收优秀的外语类保送生。研究生的招生,要加大在周边省份“211”以上高校外语专业的招生宣传力度,并且提高保研学生数在每年研究生招收数中的比例。
第六,鼓舞学生士气,多角度推进就业工作。外语类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不是太理想,就业率的排名在各个高校都比较靠后。但作为一个“985”高校的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找一份工作并没有问题,主要是能不能找到一份地点合适、收入丰厚、家人满意、自己心仪的工作。我在毕业季来临之时,会跟毕业生一个一个谈话,了解情况,鼓舞士气,鼓励他们时刻充满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学生在这个时候对鼓励肯定的需求是亟需又迫切的。
第七,建设学生干部梯队。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各种活动需要他们来奉献付出,各种突发事件也需要我们的学生干部能积极配合学院工作。学生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锤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讲的是部队,高校同样也是,学校一直存在,而学生不停的升学毕业,我们就需要把学生干部的培养形成梯队,保证不会断档,确保学生在做干部之前有充足的锻炼学习机会。
第八,推进学生出国交流比例。外语专业的学生本应是出国交流的主力军,但受制于专业本身,在校生出国交流工作一直不太顺利。外语专业要与工科专业结合,共同参加与国外著名高校的国际合作谈判,尽可能多的创造出国交流机会给在校学生。在校学生也要积极申请出国交流,并通过前期学习和社会活动履历的积累,给自己申请国外名校交流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九,切实加强宣传工作。推进学院网络建设管理和舆论向导,将网络平台打造成思想建设新阵地。院党委在充分发挥《菁英外院》杂志、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院网站设立党建专栏,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技术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各类活动新闻及时挂网,并积极向学校投稿,每年都有数十篇稿件得以征用发表,多次活动被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中新网等各类媒体报道。新闻选择进一步贴近师生、贴近学术、贴近生活,多宣传广大师生的典型事迹,做大做强正能量,鼓舞人心,扩大影响,协同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同时,契合学校国际化战略目标,学院同步建设了英文、日文网站,并依托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将外文网站的更新工作与翻译教学结合,与研究生培养结合,采取学生动笔、导师审核的方式,确保学院外语新闻及时更新。
第十,评优评奖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评优评奖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优秀学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在学生工作中,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优评奖,对学生整体起到了鼓励和促进作用,荣誉感和自豪感会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没有获得评优评奖资格的学生,也會受到触动,自加压力,争取成绩更进一步,表现更加积极突出,以获得肯定。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困难、有问题、有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活力、温婉。
关键词:工科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77-02
工科院校内的外语类专业在学校里有着特殊的位置。外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规模比较小,每届本科学生多在100人以内,每届研究生多在60人以内,并且大多数工科高校内的外国语学院没有博士点。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工作也有与工科专业不同的情况,在党建、团建、心理健康、招生、就业、考勤、评优评奖、资助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是个普遍问题。学校每年有转系、转专业的政策,每年5、6月份转系、转专业报名,约有一半以上的外语类专业学生申请转系、转专业。其中外语类高中的保送生在外国语学院是一个特殊群体,全国有17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高中,每年都有数量不等的语言类保送生自这17所高中保送至高校外国语学院,这些学生多是以外院专业作为跳板,一年之后申请转系、转专业。教育部一直明文不允许外语类保送生转系、转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执行程度不一。外语专业在工科院校通过高考招生时,一般是文理兼收,文理兼收的結果是每年有大量的理科学生被调剂进来,一年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也会申请转系、转专业。
二、生源质量不高
本科的生源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全国17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校保送上来的保送生;第二是提前批次的小语种专业招生;第三是正常本一批次录取的高考考生。本一批次录取的考生,又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本一批次录取的高考考生中,几乎没有以第一专业志愿报考并被录取在外语专业的学生,多是被学校招生时调剂至外语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更不如本科生,每年录取的研究生,除了一部分是本校和“211”以上的高校保送过来的学生之外,其他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绝大部分来自不知名的高校,语言功底较为薄弱,外语表达交流不够流畅,学术写作比较吃力。
三、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文科专业的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表现力强、具有创新意识,但也有着一些专业特点带来的不足,比如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相对工科专业的学生,纪律意识、考勤意识、集体意识、执行力度相对较弱。每次放假期满返校,都有学生以各种理由请假推迟。硕士研究生除了一年级有课之外,二、三年级没有课,且不需要跟着导师做科研项目,也不需要做实验,很多学生就经常在外面的培训机构等公司兼职上课赚钱,学院很多工作需要相关研究生配合时,只能通过电话或者邮件联系。
四、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文科专业的就业一直比较困难。在东南大学这样的“985”工科院校内,各工科专业就业率一直很高,但文科专业的就业是个老大难,文科专业就业具有无固定用人单位、就业渠道分散、就业与专业无关、收入水平较低等特点。因为经济形势的放缓,近三年到高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日益趋少,用人单位明确招聘文科类或者明确招聘外语类的就更少了。
五、出国交流比例不高
工科院校内的校级出国交流项目,多是去国外工科大学进行交流,文科学生只能在项目介绍里有“其他专业”一栏时才能申报该项目出国交流。外语专业学生,申报出国交流项目很困难,且专业对口的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很少,并且能受到csc等资助的出国交流项目更少。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出国交流的不足影响了同学们的发展。
六、学生人数规模小,男、女生比例失调
比如,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985”高校,外语学院是五个文科院系之一。每年本科招生规模约10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60人,无博士研究生。工科类高校一般男生较多,但外语类专业普遍女生比例高,本科生女生比例一般在90%以上,研究生一般在95%以上。
七、学生干部力量薄弱
因为学生人数规模较小,并且女生较多,专业思想又不稳定,因此工作能力强,又热心积极的学生较少,学生干部选拔非常困难。面对种种困难,怎么来应对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落实的。
第一,深入了解情况,摸清工作困难,理顺工作思路。深入了解情况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每一个院系和专业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学生的状况和特征也不尽相同。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人气质、能力表现与工科专业的学生差异较大;外语专业学生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又不一样;不同的领导和教师带出来的学生风格也不一样。
第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度是学生工作的根本,有章可依,有度可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学生工作也就变得顺畅,也就不需要大会小会不停强调。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是否遵守纪律,是否按时上课,是否表现积极,是否考试不作弊,跟我们的规章制度有关。如果我们建立了详细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那学生自然也就依据规章制度来学习工作。相反,如果我们没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或者制度建立了,但不严格执行,学生自然也就我行我素、自由散漫了。
第三,稳定专业思想,鼓励学生信心。文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外语专业。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新生申请转系、转专业,这里面有17所外校的保送生,也有高考被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第一年主要精力在准备转系考试上,语言专业学习和课余学生活动一般都不会投入太多。通过各种方法来稳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思想非常重要,我们尝试了举行新生家长开放日、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举办新老生联欢系列活动、一对一谈话等各种方式,效果显著。几年下来,申请转系的学生人数逐年下降,思想渐趋稳定。 第四,开拓思路,争取经费,活动提档升级。外语专业因为学生规模偏小、女同学较多、经费不足,学生活动一直规格不高,在学校没有太多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要积极争取学院、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首要解决经费瓶颈。一般的工科院校,总体经费是相对充足的,校级相关部门经费是很多的,关键学会怎么申请。要深入了解部门的工作要求、经费申请机制流程,根据相关部门的目标要求,制订相关工作计划,申请相关经费。经费到位后,根据事先拟定的计划,集思广益,举办高层次、高规格、精品化的活动。
第五,走出校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学生的质量跟招生工作密切相关,本科生和研究生情况不同,但同样都需要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本科生的招生,要加大在17所外国语高中的招生宣传力度,尽可能多的招收优秀的外语类保送生。研究生的招生,要加大在周边省份“211”以上高校外语专业的招生宣传力度,并且提高保研学生数在每年研究生招收数中的比例。
第六,鼓舞学生士气,多角度推进就业工作。外语类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不是太理想,就业率的排名在各个高校都比较靠后。但作为一个“985”高校的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找一份工作并没有问题,主要是能不能找到一份地点合适、收入丰厚、家人满意、自己心仪的工作。我在毕业季来临之时,会跟毕业生一个一个谈话,了解情况,鼓舞士气,鼓励他们时刻充满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学生在这个时候对鼓励肯定的需求是亟需又迫切的。
第七,建设学生干部梯队。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各种活动需要他们来奉献付出,各种突发事件也需要我们的学生干部能积极配合学院工作。学生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锤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讲的是部队,高校同样也是,学校一直存在,而学生不停的升学毕业,我们就需要把学生干部的培养形成梯队,保证不会断档,确保学生在做干部之前有充足的锻炼学习机会。
第八,推进学生出国交流比例。外语专业的学生本应是出国交流的主力军,但受制于专业本身,在校生出国交流工作一直不太顺利。外语专业要与工科专业结合,共同参加与国外著名高校的国际合作谈判,尽可能多的创造出国交流机会给在校学生。在校学生也要积极申请出国交流,并通过前期学习和社会活动履历的积累,给自己申请国外名校交流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九,切实加强宣传工作。推进学院网络建设管理和舆论向导,将网络平台打造成思想建设新阵地。院党委在充分发挥《菁英外院》杂志、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院网站设立党建专栏,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技术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各类活动新闻及时挂网,并积极向学校投稿,每年都有数十篇稿件得以征用发表,多次活动被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中新网等各类媒体报道。新闻选择进一步贴近师生、贴近学术、贴近生活,多宣传广大师生的典型事迹,做大做强正能量,鼓舞人心,扩大影响,协同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同时,契合学校国际化战略目标,学院同步建设了英文、日文网站,并依托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将外文网站的更新工作与翻译教学结合,与研究生培养结合,采取学生动笔、导师审核的方式,确保学院外语新闻及时更新。
第十,评优评奖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评优评奖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优秀学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在学生工作中,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优评奖,对学生整体起到了鼓励和促进作用,荣誉感和自豪感会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没有获得评优评奖资格的学生,也會受到触动,自加压力,争取成绩更进一步,表现更加积极突出,以获得肯定。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困难、有问题、有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活力、温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