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樟树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其中香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是我国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选择纯杉(松)或杉松混交的中幼林分套种樟树,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基于此,探析套种的方式以及在套种后,提高樟树成活成林率的技术措施或手段。
关键词 樟树;培育;套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8.02
樟树既是我国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珍贵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它能在我国大部分区域生长,四季常绿、树形秀丽、并且可以滞留烟尘、涵养水源、防沙固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防护林和风景林建设。樟树木质致密、防虫、耐腐蚀,并伴随着樟树特有的香气,是日常工业生产必备良材。
1 育苗技术
1.1 种子处理
1.1.1 采种
樟树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结果,采果时要选择树态良好,枝叶茂盛,病虫害少,结果多的优良树体作为母树,果实为浆果,多汁易腐烂,采集后要求用清水浸泡2~3 d,待果肉充分吸收水分后,脱皮除肉,清洗种子,再参入草木灰对种子进行12~24 h除蜡处理,最后晾干贮藏,以备待用。
1.1.2 种子贮藏
由于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所以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种子对水分的要求也较高,贮藏的代字不要,严防其过早发芽或霉变,并且要严格控制贮藏环境的湿度、温度,如在室外贮藏,还要注意日照以及动物侵食的影响。
1.2 播种育苗
1.2.1 育苗地的选择
樟树的可适种范围很广,北纬10°~30°,海拔在600 m以下的丘陵、平原、山地均可种植。育苗地选择应考虑运输方便、水源充足、日照充分、温度适宜和地形平缓的地方,切忌选择日照不足、水源缺乏或易积水、土地贫瘠、寒流频袭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1]。
1.2.2 育苗地的修整
育苗地选择确定后,应对其修整。运用现在技术,对土壤进行除草、翻土、碎土等处理,整理出宽1.1~1.2 m的苗床,长是宽的3~5倍,尽量控制在12 m以内为佳,具体视场地而定,高度为20~30 cm,至于苗床与苗床之间的宽度,以人方便操作为宜。苗沟一般低于周边地面60~70 cm,也可以作适当调整,深浅视场地而定,具体以方便操作和排灌良好为佳。一切准备就绪后,要彻底地消毒苗床,一般采用50%多菌灵可湿行粉剂 2 g/L,外加50%乐果乳油1 g/L混合喷洒土壤,之后放入营养袋[2]。
1.2.3 营养袋的规格与土壤配置
营养袋一般采用10 cm(口径)×15 cm(袋高)×7 c m
(膜壁)的黑色塑料薄膜带为宜。营养土一般采用70%的黄心土,27%火烧土,3%过磷酸钙混合而成,黄心土和火烧土均可以按对方比例而相应调整,混合而成的营养土壤,必须堆放15 d以上使其充分汇合、发酵后备用。
1.2.4 营养土入袋
用上述备用的营养土壤将营养袋填满,不能内翻外膜,切忌人为挤压和翻滚,平躺摆放在苗床上,合理保持营养袋之间的间距。营养袋必须在每年3月前摆放好备用。
1.2.5 播种
为了保障成活率,播种前要再一次甄选所选的种子。将甄选好培育种子置于0.5%高锰酸钾溶液中不少于2 h,进行杀毒处理,然后再用清水反复浸泡,种子稍微开口即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播在长1.2 m、深0.03 m的苗床小沟中,具体视现场为准。植株之间应保持约20 cm的行距,以两粒种子间不重叠为佳。种子着床后,应用2 cm湿沙或泥沙混合物(50%,50%)覆盖,然后在其表面盖上干燥的稻草,适时在表面喷水,控制好溫度与湿度,根据各地方的气候特点,做到适时播种,有效地保障成活率[3]。
1.2.6 植株的移植
播种30 d后可以移植植株。符合移植的植株高约5 cm,长势良好,植株结实的移植到营养袋上继续培养,及时灌溉保持润湿,并盖上黑色遮光薄膜,依然阳光的强烈照射导致植株烧毁。
1.2.7 出圃
经过约1 a的营养袋苗精心培育,苗高约40 cm以上的可以出圃移至山上种植。
2 育苗期管理
2.1 除草与施肥管理
植株移植到营养袋后,进入育苗期的管理。育苗期间密切注意营养袋的水分,适时喷灌,保证土壤的湿度;杂草的丛生影响植株生长和病虫危害,因此必须及时除草,但不能使用除草剂类的化学用剂,否则会对植株造成污染。
每年5—9月是樟树植株的生长高峰期,通过勤施薄施含氮量高的复合肥料,既可以加快植株的生长,又可以促进植株粗壮、根系发达。
2.2 病虫害防治
在樟树幼苗时期,同样会遭受病虫侵袭。为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促进樟树小苗的生长,减少经济损失,现将几种樟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归纳如下。
2.2.1 白粉病
幼苗期最常见病,如发生时,可用波美度0.3~0.5的石硫合剂,每10 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0 d,基本可以药到病除。
2.2.2 黑斑病
此病常见于植株的发芽期。发病时,应先剥除已经发病的幼芽,为了杜绝蔓延,可以使用5 g/L高锰酸钾溶液,每周喷洒一两次,直到停止发病为止。
2.2.3 樟叶蜂
作为樟树幼苗期最为常见的害虫,发病时,可用20%乐果4~5 g/L混合药液喷洒,每周2次。
2.2.4 樟梢卷叶娥
此害虫发病常见于樟树出梢后,可喷洒90%敌百虫、50%的二臭磷乳剂、马拉松乳剂1 g/L混合溶液,每 5 d喷洒一次,为期30 d,即可把幼虫彻底杀死。
2.2.5 樟果螟
该虫危害比较广,能威胁到20 a以下树龄的植株。可用90%敌百虫0.3~0.4 g/L混合溶液喷洒,一般一次见效即可杀死。
2.2.6 樟天牛
此害虫危害常见于虫卵期,一般喷洒幼虫专用杀虫剂,或者人工捕捉方式。
3 套种技术
3.1 套种林地选择
樟树对土壤的厚度、湿度和温度要求相对较高,北纬10°~30°,海拔在600 m以下的丘陵、平原、山地均可种植。樟树套种林分选择纯杉(松)或杉松混交且每667 m2株数少于100株的中、幼林分为宜。
3.2 林地清理
将选择套种的林分内的杂灌用镰刀砍掉并堆放在不影响套种樟树的地方堆放,但不能损坏(伤)杉木或松木。
3.3 套种密度
按40 cm×40 cm×深33 cm的穴规格进行定点打穴,并回表土,按照套种每667 m2株数60~80株均匀分布打穴,套种樟树后每667 m2株数达160株左右。
3.4 苗木选择与种植
选取没有病虫害、根系粗壮发达的营养袋苗上山种植,种植时间选择天气湿润时,种植时要求脱袋,开明土将樟树压实,堆土扶正。
3.5 植后管理
种植后应抚育、补苗、施追肥。抚育后如有枯死的苗木要及时补苗。抚育要求:将以樟树植株为中心的1 m2范围内用锄头铲草,在植株上方约30 cm处挖小沟,施放每株0.15 kg复合肥后覆土。每年抚育两次,时间为每年6—8月,连续抚育3 a。施复合追肥为套种后的头两年,结合抚育时进行施肥一次,促进樟树幼苗快速生长。
4 结语
采用现代林业科学管理,樟木的生长有了科学依据,也为人们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提供了物质保障。
樟树可谓周身都是宝,樟树的种植是今后林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樟树资源比较匮乏,营养袋培育技术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樟树的数目和质量,培育出更好的樟树苗木。合理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使樟树更加速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參考文献
[1]黄松涛.樟树苗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5(12):46-47.
[2]蒋竹荣.樟树营养袋苗培育及造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3):90-92.
[3]陈敬明.绿化树种樟树的苗木培育与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99.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樟树;培育;套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8.02
樟树既是我国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珍贵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它能在我国大部分区域生长,四季常绿、树形秀丽、并且可以滞留烟尘、涵养水源、防沙固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防护林和风景林建设。樟树木质致密、防虫、耐腐蚀,并伴随着樟树特有的香气,是日常工业生产必备良材。
1 育苗技术
1.1 种子处理
1.1.1 采种
樟树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结果,采果时要选择树态良好,枝叶茂盛,病虫害少,结果多的优良树体作为母树,果实为浆果,多汁易腐烂,采集后要求用清水浸泡2~3 d,待果肉充分吸收水分后,脱皮除肉,清洗种子,再参入草木灰对种子进行12~24 h除蜡处理,最后晾干贮藏,以备待用。
1.1.2 种子贮藏
由于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所以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种子对水分的要求也较高,贮藏的代字不要,严防其过早发芽或霉变,并且要严格控制贮藏环境的湿度、温度,如在室外贮藏,还要注意日照以及动物侵食的影响。
1.2 播种育苗
1.2.1 育苗地的选择
樟树的可适种范围很广,北纬10°~30°,海拔在600 m以下的丘陵、平原、山地均可种植。育苗地选择应考虑运输方便、水源充足、日照充分、温度适宜和地形平缓的地方,切忌选择日照不足、水源缺乏或易积水、土地贫瘠、寒流频袭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1]。
1.2.2 育苗地的修整
育苗地选择确定后,应对其修整。运用现在技术,对土壤进行除草、翻土、碎土等处理,整理出宽1.1~1.2 m的苗床,长是宽的3~5倍,尽量控制在12 m以内为佳,具体视场地而定,高度为20~30 cm,至于苗床与苗床之间的宽度,以人方便操作为宜。苗沟一般低于周边地面60~70 cm,也可以作适当调整,深浅视场地而定,具体以方便操作和排灌良好为佳。一切准备就绪后,要彻底地消毒苗床,一般采用50%多菌灵可湿行粉剂 2 g/L,外加50%乐果乳油1 g/L混合喷洒土壤,之后放入营养袋[2]。
1.2.3 营养袋的规格与土壤配置
营养袋一般采用10 cm(口径)×15 cm(袋高)×7 c m
(膜壁)的黑色塑料薄膜带为宜。营养土一般采用70%的黄心土,27%火烧土,3%过磷酸钙混合而成,黄心土和火烧土均可以按对方比例而相应调整,混合而成的营养土壤,必须堆放15 d以上使其充分汇合、发酵后备用。
1.2.4 营养土入袋
用上述备用的营养土壤将营养袋填满,不能内翻外膜,切忌人为挤压和翻滚,平躺摆放在苗床上,合理保持营养袋之间的间距。营养袋必须在每年3月前摆放好备用。
1.2.5 播种
为了保障成活率,播种前要再一次甄选所选的种子。将甄选好培育种子置于0.5%高锰酸钾溶液中不少于2 h,进行杀毒处理,然后再用清水反复浸泡,种子稍微开口即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播在长1.2 m、深0.03 m的苗床小沟中,具体视现场为准。植株之间应保持约20 cm的行距,以两粒种子间不重叠为佳。种子着床后,应用2 cm湿沙或泥沙混合物(50%,50%)覆盖,然后在其表面盖上干燥的稻草,适时在表面喷水,控制好溫度与湿度,根据各地方的气候特点,做到适时播种,有效地保障成活率[3]。
1.2.6 植株的移植
播种30 d后可以移植植株。符合移植的植株高约5 cm,长势良好,植株结实的移植到营养袋上继续培养,及时灌溉保持润湿,并盖上黑色遮光薄膜,依然阳光的强烈照射导致植株烧毁。
1.2.7 出圃
经过约1 a的营养袋苗精心培育,苗高约40 cm以上的可以出圃移至山上种植。
2 育苗期管理
2.1 除草与施肥管理
植株移植到营养袋后,进入育苗期的管理。育苗期间密切注意营养袋的水分,适时喷灌,保证土壤的湿度;杂草的丛生影响植株生长和病虫危害,因此必须及时除草,但不能使用除草剂类的化学用剂,否则会对植株造成污染。
每年5—9月是樟树植株的生长高峰期,通过勤施薄施含氮量高的复合肥料,既可以加快植株的生长,又可以促进植株粗壮、根系发达。
2.2 病虫害防治
在樟树幼苗时期,同样会遭受病虫侵袭。为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促进樟树小苗的生长,减少经济损失,现将几种樟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归纳如下。
2.2.1 白粉病
幼苗期最常见病,如发生时,可用波美度0.3~0.5的石硫合剂,每10 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0 d,基本可以药到病除。
2.2.2 黑斑病
此病常见于植株的发芽期。发病时,应先剥除已经发病的幼芽,为了杜绝蔓延,可以使用5 g/L高锰酸钾溶液,每周喷洒一两次,直到停止发病为止。
2.2.3 樟叶蜂
作为樟树幼苗期最为常见的害虫,发病时,可用20%乐果4~5 g/L混合药液喷洒,每周2次。
2.2.4 樟梢卷叶娥
此害虫发病常见于樟树出梢后,可喷洒90%敌百虫、50%的二臭磷乳剂、马拉松乳剂1 g/L混合溶液,每 5 d喷洒一次,为期30 d,即可把幼虫彻底杀死。
2.2.5 樟果螟
该虫危害比较广,能威胁到20 a以下树龄的植株。可用90%敌百虫0.3~0.4 g/L混合溶液喷洒,一般一次见效即可杀死。
2.2.6 樟天牛
此害虫危害常见于虫卵期,一般喷洒幼虫专用杀虫剂,或者人工捕捉方式。
3 套种技术
3.1 套种林地选择
樟树对土壤的厚度、湿度和温度要求相对较高,北纬10°~30°,海拔在600 m以下的丘陵、平原、山地均可种植。樟树套种林分选择纯杉(松)或杉松混交且每667 m2株数少于100株的中、幼林分为宜。
3.2 林地清理
将选择套种的林分内的杂灌用镰刀砍掉并堆放在不影响套种樟树的地方堆放,但不能损坏(伤)杉木或松木。
3.3 套种密度
按40 cm×40 cm×深33 cm的穴规格进行定点打穴,并回表土,按照套种每667 m2株数60~80株均匀分布打穴,套种樟树后每667 m2株数达160株左右。
3.4 苗木选择与种植
选取没有病虫害、根系粗壮发达的营养袋苗上山种植,种植时间选择天气湿润时,种植时要求脱袋,开明土将樟树压实,堆土扶正。
3.5 植后管理
种植后应抚育、补苗、施追肥。抚育后如有枯死的苗木要及时补苗。抚育要求:将以樟树植株为中心的1 m2范围内用锄头铲草,在植株上方约30 cm处挖小沟,施放每株0.15 kg复合肥后覆土。每年抚育两次,时间为每年6—8月,连续抚育3 a。施复合追肥为套种后的头两年,结合抚育时进行施肥一次,促进樟树幼苗快速生长。
4 结语
采用现代林业科学管理,樟木的生长有了科学依据,也为人们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提供了物质保障。
樟树可谓周身都是宝,樟树的种植是今后林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樟树资源比较匮乏,营养袋培育技术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樟树的数目和质量,培育出更好的樟树苗木。合理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使樟树更加速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參考文献
[1]黄松涛.樟树苗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5(12):46-47.
[2]蒋竹荣.樟树营养袋苗培育及造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3):90-92.
[3]陈敬明.绿化树种樟树的苗木培育与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9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