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一定要投靠大平台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公司和孵化器、大平台之间从来不缺少故事。近两年来的创业热潮,使得创客团队以及为创业服务的孵化器,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近3000家,众创空间2300多家。而2015年之前,孵化器数量总计还不到1600家。
  创业大潮下,创业者通过孵化器获得支持和培育,再到寻找到更大平台,获得支持和培育,快速实现自我成长,往往是通往成功或者脱颖而出的一条路径,似乎一切天时地利。这其中也不乏成功案例,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海尔集团内部推小微创业,外部打造创客平台……它们的探索之路也走得颇为出彩。
  然而事实上,从2015年年底开始,创业热潮趋于冷静,甚至连炙手可热的“独角兽”公司也被很多业界投资人嫌弃。在北京,中关村创业一条街的咖啡忽然冷了;据说去年获得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已经快倒闭完了。
  现在看来,创业公司和孵化器、大平台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歌手邓紫棋唱的那首《泡沫》:“美丽的泡沫,虽然一刹花火,你所有承诺,都太脆弱……”创业公司,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孵化?怎样避免被大公司“灭掉”的负面效应?这到底是一场互相成就的双赢,还是一场鱼与熊掌的博弈?双方都需要冷静思考。
  共生共赢,靠的是“组合拳”
  纵观国内外很多经典的收购案例,创业公司或者一些小企业被大公司收购之后,要么在沉默中消亡,失去自我的标签而不温不火,类似惠普早年收购一家专攻AR技术的新锐公司,却遭遇团队流失,至今没有成绩;要么就是突出重围、快速成为明星,如被谷歌收购的Youtube、安卓系统。但结果往往是前者占据多数。
  “小公司无论是寻找大平台得到孵化,还是被大平台收购,都是基于双方战略达成的共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大平台和小公司之间的分歧是一定有的,小公司应该在大平台的战略指导下制定自己的策略,坚持共赢并求同存异,这是大家必须要共同达成的合作理念。”曾参与投资乐视体育、大众点评等项目,现任108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商学院教授叶峰,对《中外管理》开门见山。
  在叶峰看来,大平台(或大公司)收购小公司往往是从发展和竞争战略上考虑的。一般而言,小公司被收购后获得一笔财富,在此基础上,沿着彼此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发展,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因为初创公司如果被大公司收购、投资控股,依靠大公司的资金、资源和智慧等实现较快成长,属于成功的战略上的孵化。但从大平台的视角看,还有另外一种战略考虑,就是“市场竞争的规避”,这就不难解释有些小公司被收购后不久,便被大公司“同化”或雪藏,实际是将潜在的竞争对手消灭掉,或防止已经存在的竞争对手先入为主。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大平台收购小公司是出于填补自身技术上空白的需要,如谷歌收购DeepMind团队。
  目前社会上为创业者服务的孵化器很多,包括大平台收购小公司,其实也起到培育支持的孵化作用。但给创业者提供资源、资金和智慧服务的口号,将很多创业公司引进他们的“孵化器”,最后能否实现双方共赢,帮助创业公司成长,不是由“孵化器”决定,而是由两方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包括双方的团队、格局、商业模式的完备性,资本运作等多方面原因。所以企业的发展成长是一个组合拳,任何单方面的努力都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
  “但无论是哪种初衷,创业公司一开始就应该明确自身被并购或收购后的身份和所处的位置,并应该确保自己的核心价值不被取代,坚持团队的独立运营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灭掉的危险。毕竟商场很残酷,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理想化。”叶峰这样总结。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创客“教父”
  业界流传一种说法,得益于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2015年是中国很多孵化器萌芽和火热发展的一年;而经过一年的发酵和发展,2016年到了孵化器集中倒闭的一年。
  为何?
  叶峰解释说:因为经过一年的磨合,双方都发现,很多孵化器并不一定能帮助初创企业茁壮成长。而优秀的企业有自己的渠道找到适合的投资人,同样,优秀的投资人也肯定有独特的嗅觉物色到好的投资对象。所以说,这个市场已经衍生出与自身比较匹配的机制。


  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或组织热衷做孵化器,个中原因主要有:第一,整体市场情绪很浮躁;第二,好为人师的教父情节;第三,出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第四,有些孵化器幻想真的能够孵化出第二个阿里、百度。
  从过去一年的案例数据看,孵化器做得不错的较多在北京,比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在这里小公司或团队在一开始有idea的时候就被重视,被注入资金,早期就给予研发支持,一直到A、B轮融资。
  但这种非常务实的孵化器毕竟是少数,因为好的孵化器取决于创办者的影响力以及政府资源的匹配度。更进一步说,做孵化器帮助企业,更多的是依据名人效应,从某种层面上说,名人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企业整合有利资源。
  孵化器在未来还会持续成长,中国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双创的环境,社会对孵化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需要量力而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孵化器并不容易。孵化器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擅长孵化什么企业,有什么有利资源,都需要在最初就做一个清晰的规划。而创业者自己一定要清楚,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孵化器来和自己所创业的方向进行匹配,只有双方明确需求,才能相处得好,达成合作意愿。
  在叶峰看来,一个合格的孵化器,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提供创业发展的空间。二是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比如企业的合规性、成长性、价值性的梳理。三是能给企业提供对接资本市场的服务。四是能帮助企业优化商业模式。五是辅助创业公司在未来资本市场的路演。
  能做到以上五点,基本上算是一个优秀的孵化器了。其实,单纯意义的孵化器并不会收购企业,但是好的孵化器如果资本实力大,会进行参股初创企业——以服务、技术入股或投入资金参与股权。
  总体来看,孵化器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终究还是一种服务的角色,通过服务帮助创业公司成长,而创业公司也会通过创业的红利来回馈并在未来助推孵化器。
  或许,做商业合伙人更加有益
  如果孵化器帮助创业公司快速成长,发展到一定阶段,被更大的平台收购,继续得到更深层面的“孵化”,从战略上看应该是一件好事。但事实上,“小的创业公司被投资或收购后,99%的被收购方的CEO会想着如何在合适的时间离开。因为小公司被收购后若想保留个性,与大公司平等共生比较难。”有着20多年海外互联网工作经验,号称“创客第一人”的台湾人李大维很坚定地说。
  他的观点是,小公司被大平台收购后,基本就不要再妄想保留自己的个性,或者按照初创愿景实现自我生长,而是定位自己为大公司的一分子,融入大公司的文化中。这是必须的。如果非要借力大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很多时候,选择与大平台做商业合伙人会更加有益。双方成为商业伙伴,以合作的关系做事,这是很多创业公司和大平台都乐意的事情。就像阿里和很多创业公司都是这种关系,而非收购。
  李大维提到,目前国内孵化器、众创空间多得有点不可思议,且各有各的特色。但在美国硅谷,基本上没有这样的现象。那里更多的是合投,与被大家认可的投资人合作,甚至与一些知名大咖合作,效果并不比单纯的收购行为逊色。
  而大部分公司选择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致力于创客孵化和创客空间事业的李大维,亲自参与了众多创业孵化和收购案例,实际结果是,现在大平台并不是很喜欢收购小公司,除非小公司真的有核心竞争力。而大部分赚钱的公司都不愿意被收购。在没办法盈利的公司里,只有极少数能够幸运地被风投看中。《福布斯》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全世界的创业公司只有0.05%是有风投投资的。
  总体来看,创业公司与大平台之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关系里,最大的“孵化器”还是自己,创业者不要一心想着去“傍大款”,求被收购。靠自我奋斗成长或与商业大咖合作,未尝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其他文献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比人们想象中更多。VR同样面临这个境遇。  聚焦VR视频制作的兰亭数字,曾推出了中国第一部VR电影《活到最后》,但在此后市场极速如草莽生长的半年里,却迟迟没有推出第二部。  并不是创造力不足,而恰巧是兰亭数字在一年中将内容发展的所有方向都摸了一遍,最后决定先暂缓电影的拍摄。因为在兰亭数字定期举办的点映会上,他们发现,观众对同一部电影的剧情,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描
缺氧条件是形成和保存优质烃源岩的重要条件。古氧相的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
硬件技术仍不完美,用户群体相对有限,优质内容十分稀缺,都是VR市场的客观存在。火爆的现象级话题引人深思:假若有朝一日VR热潮冷却,失去资本宠溺,那它怎样才能避免沦为鸡肋?  如果《老炮儿》是部VR电影,那么你和你的女朋友很可能看的并不是同一部。李易峰可能是你女友眼中的主角,而许晴才是你这部的主角。至于冯小刚能否还是主角,那得倚仗观众的眼睛了。  这便是VR的魔力。它让电影游戏化,观众可以选择不同的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并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主要为深水浊流沉积。其中,徐家圈组主要由灰绿色、黄绿色轻变质细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
苹果是否已经离核心价值观越来越远?  现任CEO蒂姆·库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是困在了巨人的阴影下?其实,库克每天早上都会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总想着乔布斯会怎么做,而是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刚刚踏入2018年,“降频门”事件令苹果在一开年就陷入尴尬局面。即使公开道歉,降低电池价格,用户却不买账,他们觉得苹果公司已经成为了一部“赚钱机器”,而不再是“创新企业”的代名词。  没有任何一家
苏北盆地是在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箕状断陷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K2t)为东部凹陷发育初期形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地层,自下而上总体构成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区内52口探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