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历史课堂具有吸引力。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不把历史学习视为畏途,才会在一生中去亲近历史,学习历史。历史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育 吸引力 课堂教学
由于现在的初中历史处于“副科”的不利地位和学生主科学习负担沉重,历史老师就不能奢望学生会在历史学科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奢望学生有丰富的历史课外知识。鉴于这种情况,历史老师把历史课上得精彩、有趣就显得非常迫切。如果历史课味同嚼蜡,学生对历史毫无兴趣,那么他可能终生都不再亲近历史。这样,无疑宣告了历史教育的失败。避免失败的方法就是要让历史课变得有吸引力。
怎样才能让历史课堂有吸引力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尽量避免那些毫无意义或预设了答案而学生又很难接受的问题。如有的老师喜欢这样提问:我们应不应该学习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应该”。老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似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这样的问题有用吗?学生回答了“应该”难道就真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吗?未必!这样的答案是学生根本不用经过大脑思考就能得出的答案,他们知道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就投其所好,而不是真正去思考五四青年身上有什么精神,不是觉得自己真的应该学习什么精神。换句话说,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敷衍老师而已。甚至学生在多次回答这样的问题后,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原来老师讲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并没有多少有意思的知识。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要想再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就困难了。所以,历史老师应该尽量避免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个提问的方式:你怎样看待五四青年的行为?对于这样的提问,老师可能得不到统一的答案,甚至会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但正是答案的多样化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纠正一些学生很偏激的观点。老师纠正学生的观点,学生会认为老师在和他们进行交流,而不是惟我独尊。学生总是喜欢愿意和他们交流的老师。
二、历史课本上多数讲述的是宏观知识,而往往学生对微观的知识更有体会。比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很多老师着重强调日军杀害我南京同胞人数达30万以上。当然,学生会对这样的数字义愤填膺,记忆深刻。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冰冷的数据远没有具体的事例有感染力。在讲述这一课时,如果不仅强调30万这个数字,还向学生朗读东史郎或拉贝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学生会表现得更专注,更容易受到感染,对大屠杀有更深刻的印象。所以,笔者认为,历史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多讲一些具体的例子,同时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历史教学课堂,如观看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材料,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高效、逼真的学习环境。使枯燥抽象的历史学习内容变得富于趣味和吸引力,使历史课堂形式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总之多重视一点微观教学,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会更直接,更愿意去了解历史。
三、现在的教材力图简洁,往往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个历史事件。这虽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又容易把历史分割的支离破碎。学生看了教材之后,经常连历史事件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事件中有趣的部分。如果老师在讲述的时候,拘泥于教材,面面俱到,而每一点又着墨不多,那么学生就无法了解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不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结果是无法衍生出对历史的兴趣。所以,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大胆删减教材内容,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值得告诉学生的内容比较完整的讲述出来。学生因为了解了历史的细节而喜欢历史,喜欢探询更多的历史细节。只要他们有了这种渴望,那么历史课就已经吸引他们了。
四、历史是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体现其学科特点,好好把握历史学科的优越性。历史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的内容,一旦歷史教材中涉及到相关的知识,那么历史教师就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比如讲《九章算术》,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看看有多少内容在两千多年前的书中已有记载;讲《齐民要术》,可以联系生物课的内容;讲长征,可以和学生一起背诵长征诗歌;讲辛亥革命,可以和中山本地的地名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会因为老师讲述的知识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而生出亲近感,就不会因为历史是遥远的而倍感困难。另外,历史还要和当今时事紧密联系。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体育甚至娱乐新闻都能成为历史联系的对象。历史老师讲课的原则应该是让学生由熟悉的事物开始,去接触不熟悉的历史。
学史明智,历史教育应该在国民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只有在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才会去亲近历史,从而打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接纳历史知识的大门。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历史中找到乐趣,是每个历史教师应有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高国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11):72-74.
[2] 赵彦芳.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J]. 学周刊. 2013(06-15).
[3] 杨红.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J]. 才智. 2010(06-20).
[4] 张曙光.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特点[J]. 新课程(下). 2012(09-28).
关键词:历史教育 吸引力 课堂教学
由于现在的初中历史处于“副科”的不利地位和学生主科学习负担沉重,历史老师就不能奢望学生会在历史学科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奢望学生有丰富的历史课外知识。鉴于这种情况,历史老师把历史课上得精彩、有趣就显得非常迫切。如果历史课味同嚼蜡,学生对历史毫无兴趣,那么他可能终生都不再亲近历史。这样,无疑宣告了历史教育的失败。避免失败的方法就是要让历史课变得有吸引力。
怎样才能让历史课堂有吸引力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尽量避免那些毫无意义或预设了答案而学生又很难接受的问题。如有的老师喜欢这样提问:我们应不应该学习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应该”。老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似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这样的问题有用吗?学生回答了“应该”难道就真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吗?未必!这样的答案是学生根本不用经过大脑思考就能得出的答案,他们知道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就投其所好,而不是真正去思考五四青年身上有什么精神,不是觉得自己真的应该学习什么精神。换句话说,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敷衍老师而已。甚至学生在多次回答这样的问题后,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原来老师讲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并没有多少有意思的知识。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要想再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就困难了。所以,历史老师应该尽量避免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个提问的方式:你怎样看待五四青年的行为?对于这样的提问,老师可能得不到统一的答案,甚至会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但正是答案的多样化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纠正一些学生很偏激的观点。老师纠正学生的观点,学生会认为老师在和他们进行交流,而不是惟我独尊。学生总是喜欢愿意和他们交流的老师。
二、历史课本上多数讲述的是宏观知识,而往往学生对微观的知识更有体会。比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很多老师着重强调日军杀害我南京同胞人数达30万以上。当然,学生会对这样的数字义愤填膺,记忆深刻。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冰冷的数据远没有具体的事例有感染力。在讲述这一课时,如果不仅强调30万这个数字,还向学生朗读东史郎或拉贝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学生会表现得更专注,更容易受到感染,对大屠杀有更深刻的印象。所以,笔者认为,历史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多讲一些具体的例子,同时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历史教学课堂,如观看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材料,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高效、逼真的学习环境。使枯燥抽象的历史学习内容变得富于趣味和吸引力,使历史课堂形式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总之多重视一点微观教学,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会更直接,更愿意去了解历史。
三、现在的教材力图简洁,往往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个历史事件。这虽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又容易把历史分割的支离破碎。学生看了教材之后,经常连历史事件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事件中有趣的部分。如果老师在讲述的时候,拘泥于教材,面面俱到,而每一点又着墨不多,那么学生就无法了解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不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结果是无法衍生出对历史的兴趣。所以,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大胆删减教材内容,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值得告诉学生的内容比较完整的讲述出来。学生因为了解了历史的细节而喜欢历史,喜欢探询更多的历史细节。只要他们有了这种渴望,那么历史课就已经吸引他们了。
四、历史是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体现其学科特点,好好把握历史学科的优越性。历史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的内容,一旦歷史教材中涉及到相关的知识,那么历史教师就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比如讲《九章算术》,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看看有多少内容在两千多年前的书中已有记载;讲《齐民要术》,可以联系生物课的内容;讲长征,可以和学生一起背诵长征诗歌;讲辛亥革命,可以和中山本地的地名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会因为老师讲述的知识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而生出亲近感,就不会因为历史是遥远的而倍感困难。另外,历史还要和当今时事紧密联系。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体育甚至娱乐新闻都能成为历史联系的对象。历史老师讲课的原则应该是让学生由熟悉的事物开始,去接触不熟悉的历史。
学史明智,历史教育应该在国民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只有在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才会去亲近历史,从而打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接纳历史知识的大门。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历史中找到乐趣,是每个历史教师应有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高国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11):72-74.
[2] 赵彦芳.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J]. 学周刊. 2013(06-15).
[3] 杨红.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J]. 才智. 2010(06-20).
[4] 张曙光.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特点[J]. 新课程(下). 201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