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中南部,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素有“东北粮仓”的美誉。多年来,四平市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放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全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和严重干旱的双重压力,采取措施,调整力量,克难攻坚,全力拼搏,取得了喜人成绩。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3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450元,比上年增长8%。
——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集成推广应用,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抗灾自救,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仍获得较好收成,总产实现111.1亿斤,居全省第二,继续保持110亿斤较高阶段性水平。
——牧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面实施“打造牧业大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战略,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畜禽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新建牧业小区379个,标准化养殖水平同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7万吨、60万吨和30万吨,同比增长17.1%、13.7%和30.6%。
——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粮食实际加工量达到500万吨,占粮食总量的83%,畜禽屠宰加工量达到4929万头(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81.17亿元,利润7.55亿元,税金8.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6%和9.4%。
——特色产业取得新成效。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园艺特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市新增棚模蔬菜面积9615亩,建立9个100亩棚模蔬菜园区,培育建设蔬菜生产、花生生产、葡萄生产、林果生产、梅花鹿养殖等30个特色村。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争取国家和省水利建设资金1.45亿元,兴修水利工程24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新打抗旱水源井5100眼,新增抗旱坐水种面积47.5万亩。购置各类拖拉机及配套机具5487台(件),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9万千瓦。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5万亩。
——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启动实施新农村整体推进县建设,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2亿元,修建乡村公路1218公里,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里程达到88%。解决了16.3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村级卫生所47个,图书室29个,乡镇文化站15个,进一步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绿化美化村屯502个,绿化植树68.9万棵,新建垃圾站点599个,公厕123个,卫生厕所5982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稳步推进,化解农村“普九”债务2.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113个,有34个被评为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社。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谋划和承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央和省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再次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新的一年里,四平市农业农村工作将紧紧围绕全省农村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项目建设为统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全面落实各项增粮增收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增产30亿斤商品粮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集成项目,加快推进公主岭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打好牧业攻坚战。加大牧业小区建设力度,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改良畜禽品种品质,加快建设牧业经济强市。全年新建牧业小区470个、规模养殖户1万个、牧业经济合作组织120个,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水平达到60%。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粮食和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基地规模,打造产业特色。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广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实现方式,落实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档升级工作,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抓好棚膜经济园区建设,推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依托城郊农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绿色环保农业、精品设施农业。切实抓好鹿业、花生等产业发展,巩固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抓好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100个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目标,1000个村人居环境改善目标,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引松供水、大中型灌区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等水利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黑土区治理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档次上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探索实践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土地集约经营。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年内基本完成林改任务。
——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集成推广应用,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抗灾自救,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仍获得较好收成,总产实现111.1亿斤,居全省第二,继续保持110亿斤较高阶段性水平。
——牧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面实施“打造牧业大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战略,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畜禽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新建牧业小区379个,标准化养殖水平同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7万吨、60万吨和30万吨,同比增长17.1%、13.7%和30.6%。
——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粮食实际加工量达到500万吨,占粮食总量的83%,畜禽屠宰加工量达到4929万头(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81.17亿元,利润7.55亿元,税金8.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6%和9.4%。
——特色产业取得新成效。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园艺特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市新增棚模蔬菜面积9615亩,建立9个100亩棚模蔬菜园区,培育建设蔬菜生产、花生生产、葡萄生产、林果生产、梅花鹿养殖等30个特色村。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争取国家和省水利建设资金1.45亿元,兴修水利工程24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新打抗旱水源井5100眼,新增抗旱坐水种面积47.5万亩。购置各类拖拉机及配套机具5487台(件),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9万千瓦。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5万亩。
——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启动实施新农村整体推进县建设,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2亿元,修建乡村公路1218公里,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里程达到88%。解决了16.3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村级卫生所47个,图书室29个,乡镇文化站15个,进一步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绿化美化村屯502个,绿化植树68.9万棵,新建垃圾站点599个,公厕123个,卫生厕所5982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稳步推进,化解农村“普九”债务2.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113个,有34个被评为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社。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谋划和承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央和省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再次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新的一年里,四平市农业农村工作将紧紧围绕全省农村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项目建设为统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全面落实各项增粮增收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增产30亿斤商品粮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集成项目,加快推进公主岭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打好牧业攻坚战。加大牧业小区建设力度,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改良畜禽品种品质,加快建设牧业经济强市。全年新建牧业小区470个、规模养殖户1万个、牧业经济合作组织120个,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水平达到60%。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粮食和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基地规模,打造产业特色。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广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实现方式,落实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档升级工作,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抓好棚膜经济园区建设,推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依托城郊农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绿色环保农业、精品设施农业。切实抓好鹿业、花生等产业发展,巩固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抓好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100个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目标,1000个村人居环境改善目标,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引松供水、大中型灌区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等水利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黑土区治理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档次上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探索实践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土地集约经营。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年内基本完成林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