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向CPI传导:直觉与真相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fffffffffffff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中游行业“去产能”或很难显著提速,从而导致PPI从上游向中下游,进而向CPI的传导,将是有限且远慢于直觉的。
  2016年以来,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国内“稳增长”与供给侧改革齐发力的共同驱动下,PPI同比增速从2016年12月的-5.9%一路回升至11月的3.3%。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后,PPI蹿升速度加快,叠加特朗普当选带来的再通胀预期,大大加重了资本市场对明年“通胀”甚至“滞胀”的担忧。11月物价数据出炉后,PPI生活资料分项出现明显上涨,因其与CPI有着较为直接的关联,更增加了PPI开始向CPI传导的猜测。
  直觉上,工业品价格上涨带动终端消费价格上涨,似乎是一条颇为顺畅的产业链逻辑。但如果详细探究CPI与PPI之间关联的真相,无论从过往经验还是从当前企业行为的微观视角来看,PPI向CPI的传导都并不自然、也不畅通。
  2017年,中国通胀前景取决于中游行业去产能的力度,以及终端需求扩张的持续性。

CPI与PPI的主要波动来源不同


  从我国CPI与PPI的统计构成来看,二者的产业口径和主要驱动力均有显著差别,使得CPI与PPI的走势时有分化。
  从产业口径来看,我国CPI构成可划分为食品、非食品消费品和服务品三个大类,涵盖了所有一、二、三产的价格信息。我国PPI的构成则不同于很多发达国家的做法,国家统计局将其划分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两个大类,其中并不直接包含第三产业(服务品)的价格信息。CPI比PPI多出的服务品项目,是导致CPI与PPI走势时常分化的原因之一。
  从主要驱动力来看,我们按照CPI各分项同比增速的历史变化情况估算出食品、非食品消费品和服务的权重。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标准,以各工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类加总,作为上游、中游和下游行业的权重,估算出各分项对CPI和PPI同比的拉动。结果显示:一方面,CPI的波动主要受食品分项驱动(其中鲜菜和猪肉价格是最主要的波动来源),2012年下半年以来,服务品价格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而非食品消费品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一直都较为有限。另一方面,PPI的波动则基本完全受到上游行业的驱动。然而,CPI与PPI的交叠部分,即CPI非食品消费品和PPI下游行业,恰恰对各自的拉动力量最为有限。这是造成CPI与PPI走势时有分化的原因之二。
  2016年以来,服务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推升作用引人关注,其对经济转型期CPI中枢的向上抬升力量较强。2016年以来,代表新兴消费的“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及个人服务”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持续攀升,达到接近0.8个百分点的空前水平。这反映出在经济转型期,消费结构升级,而相关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供不应求的格局对服务品价格产生了显著的推升作用。由于服务品价格并未纳入PPI统计,因此经济转型期CPI与PPI更加容易产生分化。
  


  以上是造成CPI与PPI走势背离的三方面因素。最后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同时直接推升CPI与PPI,这对我国通胀的全局影响较强。原油价格会通过居住分项下的“水电燃料”和交通分项下的“交通工具用燃料”,影响CPI的走势;也会通过上游的“石油工业”,对PPI产生显著冲击。
  OPEC减产协议达成后,原油市场供需失衡加速修复,将对原油价格构成较强支撑。但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2017年尽管原油价格中枢将小幅上行,但对国内通胀的整体抬升作用有顶(根据莫尼塔大宗团队的预测,全年平均价格维持在55美元/桶,且在60美元/桶触顶)。
  一方面,2012年以来,美国页岩油势力迅猛扩张,目前美国原油日产量已超过俄罗斯、沙特等传统产油国。加之页岩油革命带来低成本、高生产弹性优势,近年来美国原油产能变化与油价走势亦步亦趋,已呈现出典型的边际生产商特征。根据莫尼塔研究大宗团队的测算,过去两年的低油价导致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现金扩张成本持续下降,当原油价格回升到60美元/桶以上时,美国四大页岩油产区都能迎来较好的价格条件,从而会触发美国页岩油公司的大面积回归。
  另一方面,在全球原油库存畸高的背景下,本次OPEC减产协议达成,其效果将主要体现在缓解库存压力方面,而进一步推升油价的空间有限。一旦油价上涨触发美国大规模的页岩油产量回归,OPEC减产协议的执行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特别是2017年下半年减产协议终止后,高油价势必会促使主要产油国积极增产。

PPI与CPI并不存在确切的传导关系


  直觉上,工业品价格上涨带动终端消费价格上涨,从而PPI向CPI的传导似乎是一条颇为顺畅的产业链逻辑。特别是,考虑到2016年以来的PPI增速蹿升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煤炭、冶金和石油工业,那么上游工业品涨价依次传导至中、下游,进而通过PPI生活资料价格影响到CPI消费品价格,就是一条可能的传导路径。
  然而,从过往经验来看,PPI上涨并不一定遵循这种“自上而下”的传导路径,工业品价格上涨也可能是“自下而上”或“同步变动”的。
  当需求扩张“自下而上”地带动工业品价格上涨时,传导路径是“CPI/下游→上游→中游”的顺序。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伴随着宏观经济热度上升,CPI价格先行大幅上涨,进而掀起了PPI的一轮上行周期。在此过程中,下游工业价格率先与CPI同步上涨,随后带动上游工业价格从2007年10月开始持续上涨,而价格最后反应的是中游工业。
  之所以中游行业价格最后反应,原因在于:不同于上游企业利润的“价格敏感性”特征,中游行业获取的是中间加工环节的利润,且相比下游来说资本密集度也更高,因此其企业利润更多是“产能利用率敏感性”的。当下游行业需求扩张时,中游行业不必提价,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即可迅速谋得利润改善。最终真正触发中游行业涨价的,是上游行业价格上涨,对中游行业的企业盈利造成挤压,使其被迫提价。   当政策推行强刺激令总需求急剧扩张时,CPI与PPI将“同步变动(上涨)”。2009年7月-2011年7月,“4万亿”需求强刺激下,CPI与PPI同步大幅反弹,且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并未在产业链之间表现出依次传导的过程。可见,如果总需求扩张的脉冲效应较为猛烈,物价上涨也将是全局性且大幅度的。
  反观去年以来的物价上涨,由于叠加了需求侧“弱刺激”与供给侧“去产量”的双重影响,因此物价上涨体现为“CPI/下游行业微弱上涨+上游行业迅猛上涨+中游行业涨价滞后”的格局。去年政府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同时,还依托基建与房地产“适度扩大总需求”。在此背景下,下游工业品价格受终端需求回暖的带动价格有所恢复;上游工业品价格因行政化“去产量”力度较大,伴随着总需求的小幅扩张,出现了明显的供给紧张,价格迅速蹿升并直接带动了整体PPI的迅猛上涨;中游工业品在上游成本提升的挤压下,价格出现了滞后且小幅的回升。
  可见,本轮物价上涨的传导过程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从需求扩张的逻辑来讲,应该是“下游→上游→中游”的顺序。目前上游行业大幅涨价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游价格回升。那么,中游工业品的价格能否大幅上涨?又能否转而传导至下游和CPI?这需要进一步结合当前行业格局和企业行为的微观视角予以辨析。

上游向下游的价格传导尚不畅通


  从企业价格决策角度出发,有助于我们揭开本轮PPI产业链传导的“真相”。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上游行业的企业利润是对产成品价格高度敏感的,中游工业的企业利润则与产成品价格相关性较低,而是对产能利用情况更为敏感。
  2014年8月-2015年12月,上游工业品价格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大幅下跌,由此带动了中游行业的成本节约。但受制于下游需求低迷,中游和下游行业均随之降价,企业利润继续小幅下滑。经过中游和下游企业价格决策的过滤后,“上游→中游→下游”的价格跌幅依次衰减。这是当时PPI大幅下滑而CPI只是略有下降的微观原因。
  2016年以来,上述过程得到逆转,上游工业品价格已反弹超过此前跌幅。在此情况下,中游行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企业仅仅小幅提高产成品价格,导致企业利润继续缓慢下滑。这反映出由于终端需求扩张幅度较弱,中游行业的提价能力依然有限,仍然处于“去产能”的过程中。
  因此,目前“上游→中游→下游”的价格传导尚不畅通,我们所观察到的中游和下游价格小幅上涨,主要是终端需求略有扩张的结果。
  后续上游向中游工业的价格传导能否畅通,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变化:
  第一个因素:中游行业去产能的推进力度。
  本轮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主要源于产能的分散化和低效率,因此,去产能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我们以各行业“资产总额/企业数量”来度量行业集中度,从其同比增速的变动中可大致观察到上游、中游和下游工业的去产能节奏。
  2014年,在上游价格深度下滑的过程中,其产业集中度提升最快;中游行业在成本上升造成的利润挤压下,去产能速度位居其次;而下游行业因价格下跌有限,产业集中度提升相对缓慢。2016年,上游行业价格大幅上涨,上中下游的去产能节奏出现了明显分化:上游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速度明显放缓;中游行业因遭受成本上涨与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开始接力成为去产能的生力军;下游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也明显加快了节奏。
  可以说,中游和下游行业能否实现较为充分的去产能,决定了其成本转嫁能力的强弱。如果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故事能在中游行业再度讲述,那么PPI上涨从上游顺畅传导至中游,进而明显推升CPI就可能成为一条现实路径。
  第二个因素:终端需求扩张的可持续性。
  本轮经济终端需求扩张幅度有限是导致下游和中游难以提价的重要原因,也在宏观上决定了2017年CPI不具有大幅上行的基础。即便是这并不强劲的需求扩张,也主要来自基建和房地产的双轮驱动。
  2015年三季度到2016年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从4个百分点提升到4.8个百分点;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计同比则从6.8%进一步下滑至5.7%。最终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能力之间呈现出明显分化。
  不仅如此,在居民消费能力部分,去年房地产和汽车相关消费的拉动力量功不可没,而二者在2017年均面临显著收缩的压力。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累计同比尽管稳定在10.3%左右,但房地产和汽车相关消费的累计增速(包括电器、家具、建筑装潢和汽车类)由5.7%上升到11.3%。这部分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达到38%左右,对居民消费的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可见,2017年终端需求能否持续扩张,取决于基建和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可持续性,而恰恰对这一点不容太过乐观:
  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失速的风险较大。在政府较为坚决的楼市“抑泡沫”举措下,一二线城市开发商的热情可能随房地产销售而一同转冷,地方政府偏紧的土地供应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一二线城市开发商补库存的空间,三四线城市面临“去库存”的压力,房地产投资上行的空间亦有限。
  另一方面,基建投资对终端需求的拉动能力远不及房地产。房地产投资的产业链条较长,与房地产相关的终端消费(家具、建材、汽车等)范围更广,因此房地产投资下滑需要基建投资更大幅度的对冲才能保持终端需求的稳定(我们此前测算显示,房地产投资下滑1%,需基建投资上行2.4%)。但基建投资经过连续多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长,目前基数已经足够庞大。加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再提及“阶段性上调赤字率”,并强调财政政策的“积极有效”。因此,今年基建投资更可能扮演“拖而不举”的角色,难以大幅上行。
  总之,2017年从终端需求的角度来看,应该难以支撑CPI的显著上行。今年通胀的核心关注点,仍然在于中游行业“去产能”的推进情况。不同于上游行业国企占比较高,中游行业中更多是私营企业,从而去产能进程的市场化程度理应更高。这就意味着,今年中游行业能否实现较为充分的去产能,取决于上游涨价对中游利润的挤压会否持续。而事实上,今年上游行业价格放缓甚至回调的风险不容小觑。在利润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去年上游行业去产能已现疲态。
  考虑到2017年终端需求面临着收缩压力,一旦行政化的产量控制有所松动,上游工业品的供需格局容易出现逆转,进而导致价格放缓甚至回调。我们倾向于认为,今年中游行业去产能或难显著提速,导致PPI从上游向中下游,进而向CPI传导,将是有限且远慢于直觉的。
  (编辑:苏琦)
其他文献
世界大势正发生深刻变化,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事件表明旧格局解体的影响已从国际层面进入国家层面,从边缘进入中心,乱象叠加是必然。在这其中,美国霸权为中心的结构塌陷,反全球化力量登上舞台。  在中国学术界,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经常被称为2016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但欧洲人和美国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这两个政治事件并不是毫无征兆、突如其来发生的,而是有发展过程,也表现出种种迹象的。两次事件投票的结果差距
期刊
本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始于2014年中,并在2015年“8·11”汇改后迅速放大。在汇改过程中,央行主动放弃了中间价管理这一曾经得心应手的工具,而让中间价在更大程度上参考收盘价。由于当时市场上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快速下跌。  由于害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引发金融市场波动,造成其他不利冲击,汇改至今,央行一直致力于缓解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强化了
期刊
被政府公开拍卖开采权引入湿地保护区进行采砂的企业,若干年后在中央“环保风暴”之下又被当地政府低偿强拆,企业损失惨重,政府的公信力也蒙上阴影  2017年4月17日上午9时许,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黄河南岸。2017年4月17日上午9时许,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黄河南岸。一辆电力抢险车推举着几名工人在电线杆上拆除变压器。  挖掘机巨大的铁铲一钩,岸边一间房屋轰然倒下。附近,一辆电力抢险车推举着几名工人在电线
期刊
中国制造业实力辐射东南亚、中亚、西亚乃至中东欧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进行资源再配置,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空间,并实现了国际产能合作双赢  近期发布的官方和市场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明显降温,企业“走出去”渐渐回归理性。  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217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205.4亿美元,同比下降48.8
期刊
近来全国大范围地区困于雾霾,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焦点。雾霾的成因和应对之策也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在目前的舆论场中,关于雾霾的成因和应对之策,人们多从技术和监管层面入手进行探讨,比如能源结构、产业阶段和监管力度,而应对也主要指向提高能效,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监管力度等等。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在技术和监管层面之外,应该更多利用金融和财税杠杆来提供更多的激励让人们更积极有效地应对雾霾。
期刊
实现更快、更富有弹性的增长,需要中国取消使国有企业在市场和金融体系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偏袒、保护和隐性担保。  在美国即将把目光转向内部之际,中国的经济表现对全球变得至关重要。未来几年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将取决于诸多重要因素。  影响中国前景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是其与唐纳德·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的关系。理想的情况是中美两国政府合作协商双赢贸易和投资协定,对双方面临的挑战保持敏感性。但出现相反结果——双
期刊
应该尽量保住手中外储的子弹,而让汇率自由浮动。  2015年“8·11”汇改后,中国外汇市场一度面临大规模资本外流和强烈的贬值预期。2015年8月至12月,外汇储备每月下降接近800亿美元。按照这种速度,即便是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储,也会逐渐消耗殆尽。市场开始怀疑央行依靠外储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能力。一时间,外储下降与人民币贬值形成了恶性循环:外储下降越多,市场对央行捍卫人民币能力的担心越大,人民币贬值
期刊
互相依存是一种具有活性的关系。如果一方改变配合条件,另一方可能以牙还牙。  竞选总统期间,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所谓的为处境艰难的美国中产阶级辩护时,用对外贸易当替罪羊。不论是左翼候选人还是右翼候选人,使用这样的策略并不罕见。反常的是,特朗普在胜选后仍不软化反贸易口风。相反,他变本加厉,多次暗示可能演变为全面全球贸易战的政策,这将给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  以特朗普的重要人事决
期刊
离岸市场人民币大幅领涨,是多种因素触发了市场情绪波动,尤其是近期监管层一系列举动刺激了已经高度敏感的市场神经。  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的领涨下,出现市场意料之外的大反弹。  1月4日、5日两天,CNH大涨1500个基点,兑美元一举升破6.8。两日累计涨幅达到2%,创下2010年来最大两日涨幅。在CNH的领涨下,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在5日午盘后一度涨破6.88关口,
期刊
政府对医药行业几十年来实施了一道又一道管制,却始终无法遏制药价虚高的毒瘤,只有让医疗市场化、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医生才可能获得阳光收入。  央视在2016年末放出大招,连续曝光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回扣黑幕,引发医药行业巨幅震荡。  医生情绪冲天,怨气宣泄为:合法收入太低,体制因素作孽,为了养家糊口,吃回扣实属无奈。当然,医界理性的自省之声亦顺势勃兴:无论环境和体制因素为何,送回扣、吃回扣均属非法的商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