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工程建设市场需求在逐步增大,建筑行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生产活动,包括了施工方法和工艺、资源分配方法以及安全监督等多个方面。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题。本文重点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这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要克服只抓质量和进度而不计市场与成本的现象,形成单纯的进度观和生产观。项目部要认真做好拓展市场、降低成本、精品奉献等方面的工作,同时精打细算各个生产经营要素,努力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与浪费。
(2)科学合理原则。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处理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从而做到科学化的现场管理,以便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要合理,现场设置要安全科学,现场资源利用要有效,从而使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实际上,为了使施工生产活动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现场的各个要素必须服从统一的意志,避免主观随意性。如此一来,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益,从而建立科学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3.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建筑领域已经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多种相关法律法规,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根据本人长期的建筑工作经验,总结出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施工技术管理的主体和责任不明确。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很少成立专门的技术组织机构来分析和考核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和完成质量,也缺乏相关的资源调配和人员管理的措施。因此,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设计、材料供应、技术需求和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常常会出现严重的脱节,而引起人员制度松散、质量不达标和资源浪费等后果。
(2)材料和设备管理松懈。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对各个阶段施工技术规划方面的调整,并没有严密的管理原材料和设备的引进与投入。因此,施工现场常常会出现原材料收回扣和设备引进资金不足的情况,造成了原材料价格过高、设备落后等不良现象,最终导致施工工期过长和质量不达标等严重后果。
(3)建筑施工资料管理不规范,忽视图纸会审工作。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中为了加快工期,通常在尚未完全领会图纸的情况下便进行经验施工,或者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改图纸,从而造成了建筑图纸设计无法实现,更无法达到最终的施工目标。此外,项目负责人很少对图纸进行组织会审,并排斥那些可以简化的施工工艺或方法。因为图纸会审需要多个部门审核和签章,因此通常在施工后补充图纸会审记录,因而无法达到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和优化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4.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一小节分析的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经验,提出以下几条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4.1 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和制度
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得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同时,成立领导小组来定期考核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督促项目负责人员恪尽职守,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制度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1)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此制度用以促进施工人员对设计需求的深入了解,从而确保施工过程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达到目标。
(2)施工资料技术管理交底制度。此制度用来方便施工验收和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打下基础。
(3)施工技术变更审批制度。逐层审批任何不符合设计规定的施工技术或材料,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和会审,并制定相关的技术变更方案,从而避免出现技术不符合建筑要求的现象。
(4)工程质量检验和评级制度。施工完成后,由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制定工程质量检验计划和方案,并根据我国规定的相关标准严格的检验工程的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4.2 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相关职责,认真进行人员的合理调度和管理,并吸引技术扎实且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管理层。同时,明确施工技术管理的主体,从而在施工中统一部署和调配工程各个环节的技術与资源等,避免因技术交底不到位而引起安全或质量问题。此外,依照设计方案和实际施工条件,明确各个工序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和方法,并组织学习和技术交流,从而增强施工技术管理团队的业务素养。4.3 推行材料控制措施,认真进行图纸会审
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成本是决定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的重要因素。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和配件等,倘若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便很难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目标,因此要加强材料的监督管理力度。施工之前,要制定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方案,严格规定材料的规格、品牌、数量、材质等信息,并在采购过程中进行多方询价和相互比较,按照需求购买材料,防止浪费。材料的购入次序和保管工作也非常重要,要根据施工进度确定购入次序,并依据间隔时间来优化材料的进场次序。依据材料的材质对其进行分类保管,易燃易爆品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遵守材料的抽查审核制度,及时把抽查和检验结果汇报给设计单位与业主。同时,加强图纸会审工作的落实力度,确保施工人员能够领会设计意图和完成施工要求。图纸会审的措施是:检查图纸是否与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相符合,图纸的总说明是否与其设计内容相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是否对存疑之处有所明确,设备安装图的标高尺寸是否与土建图相符合等。倘若存在以上的问题且无法解决,要及时沟通联系设计部门。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今城市建设的发展迅猛,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的安全快速发展,如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慧敏.论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科技风,2012(2).
[2]杨宏杰.现代建筑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2(4).
[3]余柳珊,陈绍婷.现代建筑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7).
[4]王石,陈丽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中国住宅设施,2010(12).
[5]李力生.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6]唐庆武.探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7]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煤炭技术,2012(8).
[8]邝树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应对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工程建设市场需求在逐步增大,建筑行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生产活动,包括了施工方法和工艺、资源分配方法以及安全监督等多个方面。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题。本文重点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这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要克服只抓质量和进度而不计市场与成本的现象,形成单纯的进度观和生产观。项目部要认真做好拓展市场、降低成本、精品奉献等方面的工作,同时精打细算各个生产经营要素,努力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与浪费。
(2)科学合理原则。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处理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从而做到科学化的现场管理,以便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要合理,现场设置要安全科学,现场资源利用要有效,从而使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实际上,为了使施工生产活动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现场的各个要素必须服从统一的意志,避免主观随意性。如此一来,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益,从而建立科学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3.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建筑领域已经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多种相关法律法规,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根据本人长期的建筑工作经验,总结出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施工技术管理的主体和责任不明确。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很少成立专门的技术组织机构来分析和考核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和完成质量,也缺乏相关的资源调配和人员管理的措施。因此,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设计、材料供应、技术需求和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常常会出现严重的脱节,而引起人员制度松散、质量不达标和资源浪费等后果。
(2)材料和设备管理松懈。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对各个阶段施工技术规划方面的调整,并没有严密的管理原材料和设备的引进与投入。因此,施工现场常常会出现原材料收回扣和设备引进资金不足的情况,造成了原材料价格过高、设备落后等不良现象,最终导致施工工期过长和质量不达标等严重后果。
(3)建筑施工资料管理不规范,忽视图纸会审工作。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中为了加快工期,通常在尚未完全领会图纸的情况下便进行经验施工,或者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改图纸,从而造成了建筑图纸设计无法实现,更无法达到最终的施工目标。此外,项目负责人很少对图纸进行组织会审,并排斥那些可以简化的施工工艺或方法。因为图纸会审需要多个部门审核和签章,因此通常在施工后补充图纸会审记录,因而无法达到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和优化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4.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一小节分析的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经验,提出以下几条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4.1 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和制度
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得各个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同时,成立领导小组来定期考核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督促项目负责人员恪尽职守,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制度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1)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此制度用以促进施工人员对设计需求的深入了解,从而确保施工过程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达到目标。
(2)施工资料技术管理交底制度。此制度用来方便施工验收和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打下基础。
(3)施工技术变更审批制度。逐层审批任何不符合设计规定的施工技术或材料,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和会审,并制定相关的技术变更方案,从而避免出现技术不符合建筑要求的现象。
(4)工程质量检验和评级制度。施工完成后,由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制定工程质量检验计划和方案,并根据我国规定的相关标准严格的检验工程的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4.2 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相关职责,认真进行人员的合理调度和管理,并吸引技术扎实且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管理层。同时,明确施工技术管理的主体,从而在施工中统一部署和调配工程各个环节的技術与资源等,避免因技术交底不到位而引起安全或质量问题。此外,依照设计方案和实际施工条件,明确各个工序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和方法,并组织学习和技术交流,从而增强施工技术管理团队的业务素养。4.3 推行材料控制措施,认真进行图纸会审
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成本是决定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的重要因素。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和配件等,倘若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便很难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目标,因此要加强材料的监督管理力度。施工之前,要制定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方案,严格规定材料的规格、品牌、数量、材质等信息,并在采购过程中进行多方询价和相互比较,按照需求购买材料,防止浪费。材料的购入次序和保管工作也非常重要,要根据施工进度确定购入次序,并依据间隔时间来优化材料的进场次序。依据材料的材质对其进行分类保管,易燃易爆品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遵守材料的抽查审核制度,及时把抽查和检验结果汇报给设计单位与业主。同时,加强图纸会审工作的落实力度,确保施工人员能够领会设计意图和完成施工要求。图纸会审的措施是:检查图纸是否与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相符合,图纸的总说明是否与其设计内容相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是否对存疑之处有所明确,设备安装图的标高尺寸是否与土建图相符合等。倘若存在以上的问题且无法解决,要及时沟通联系设计部门。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今城市建设的发展迅猛,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的安全快速发展,如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慧敏.论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科技风,2012(2).
[2]杨宏杰.现代建筑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2(4).
[3]余柳珊,陈绍婷.现代建筑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7).
[4]王石,陈丽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中国住宅设施,2010(12).
[5]李力生.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6]唐庆武.探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7]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煤炭技术,2012(8).
[8]邝树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应对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