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的微笑是最美的力量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主题:最美的力量——含泪的微笑
  【阅读内容】
  《夏洛的网》(节选)、《最后一片叶子》《穷人》《小抄写员》《小丑的眼泪》《一碗清汤荞麦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六篇课文,理解词语。
  2.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作者抓住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洛和威尔伯之间纯真的友情,感悟最后一片叶子给琼珊带来的力量,体会桑娜、渔夫的善良和叙利奥的体贴懂事,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浓浓真情。
  【教学重点】
  阅读《穷人》《小抄写员》,品味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含泪的微笑”这组课文。
  2.字词过关。
  (1)老师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一些陌生的“拦路虎”,这些字你认识吗?
  黧 搔 涮 赘 盹 啜 稽 攘 烊 荞 奢 侈
  除了这些,你还遇到了哪些不认识的字?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哆嗦 啜泣 熙攘 嗫嚅 荏苒 凄风苦雨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妙趣横生 无济于事 束手无策面面相觑 心神不宁 一如既往
  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除了这些,你还积累了哪些词语?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思考:六篇课文讲了六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二、品读重点,走近《穷人》
  1.过渡:《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虽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能用一句话说说桑娜和渔夫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小结:他们是穷人,生活极端贫困,他们又不是穷人,他们精神上却是如此富有!
  2.出示要求,圈画感悟。
  (1)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作者是怎样写的?
  (2)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作者又是怎样写的?
  3.全班交流,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从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描写中感悟人物品质。
  (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读读这两个片段,桑娜此时是怎样复杂的心情?
  小结:这两个句段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激动,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却坚定了收养两个孩子的决心。心理活动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忧虑,使读者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走近《小抄写员》,品味心理描写
  1.穷人之间无私的帮助感人肺腑,亲人之间的相濡以沫同样带给我们感动的泪水。《小抄写员》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父亲对叙利奥的态度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快速找一找,是怎样的变化?
  2.《小抄写员》的故事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叙利奥因为帮父亲抄签条而影响了学习,多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和误解,但他并没有退缩。他是怎样想的?画出描写叙利奥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心读一读,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阅读交流。
  小结: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叙利奥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作者通过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地写出了叙利奥复杂的心情,烘托出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父亲的关心。
  3.练笔:故事的结果如何?看故事的最后一个温馨的镜头。
  (出示句段,齐读:叙利奥疲劳到极点了……)
  (1)当叙利奥醒来的时候,他发现“床沿上靠近自己胸口的地方……这时睡得正熟哩”,这时他又会想些什么?请你为叙利奥写一段心理描写。
  (2)学生交流。
  小结:是的,生活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艰辛和痛苦,还有真情的欢笑和感动,还有人生的真谛——爱。它让我想到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
  四、略读《最后一片叶子》《夏洛的网》
  1. 最后一片叶子使琼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故事的最后一段既含蓄又耐人寻味,打开到141页,细细读读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楼下自己那间房里病得动弹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小结:其实原文中贝尔曼是个很平凡的人,一个绘画水平一般的老画家,其貌不扬,说话粗俗,嗜酒如命,穷困潦倒,年过六十却还一事无成。然而贝尔曼平凡一生中的最后一片人生叶子却是永存的。
  2.《夏洛的网》里,夏洛挽救了小猪威尔伯的生命,虽然自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夏洛无怨无悔。
  (出示:“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对此,谈谈你的独到见解。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生命不是平淡地活着,或者自然地离去,而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爱的温暖和友情的快乐。生活带给人们的也不单单是艰辛和痛苦,更多的是真情的欢笑与感动,人生的真谛——爱。它告诉我们要在幸福的岁月中享受人生,在艰难的岁月中笑对人生。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爱的教育》。课文《小抄写员》选自《爱的教育》,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成长故事,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
  2.《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短篇小说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的结局”,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其他文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事纷繁,变幻莫测。移步换形,亦峰亦岭。语文教学诚然应该求其真,但何者为语文之“真”,又何以达到语文之“真”?  康德说,人不能认识物自体。最近物理学界的狂欢,不仅是广义相对论被直接验证,更是因为看待宇宙有了崭新的方式。曾经,人们以为物理学的大厦已完整建立,后世物理学家只需修修补补。如今,因为引力波的发现,天文学或起革命性的变化。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存在着根本性
期刊
为了上好《诺贝尔》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上网查资料、做课件等,可课堂上的我仍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某个环节岔开去,影响下一个教学环节,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内心渴望将一节行云流水、完美无瑕的课展示给听课老师,以至于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一节课上完了,发现学生仍在原地踏步。  当听完周雨明老师那淡定自若、风度儒雅的《诺贝尔》一课时,才知道自己的课堂少了一份从容、一份淡定
期刊
2015年11月21日上午,我听了来自台湾的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瑞华老师的专题讲座《穿越〈大鼠〉细思辨——听说读写的美好遇合》。在这个专题讲座中,张老师以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课《大鼠》为案例,向与会者谈到了台湾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张老师教学《大鼠》一课,共用四个课时,前三课时张老师主要解决读、译文言现象归纳、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关键句等问题。第四课时,是在前三个课时基础上的一节面向台北市的展
期刊
古今中外的教育著作及教育家,都强调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熏陶和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语文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人文科学,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载体,不仅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同时更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审美教化功能的重要途径。
期刊
记叙文,简而言之“记人写景叙事”,“记人写景”作为回忆性心理过程,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叙事”则是一项艺术活,“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究一个“巧”字,列叙、评叙、倒叙、补叙……都需要潜心揣摩构思。高三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搜集素材、去粗取精、积淀情感是拔尖的关键。  一、具体,记叙文写作定要“情真意切”  1.细致观察,写作深处的“根”  天下文章都是因事而生、有感而发,特别是写作具有
期刊
我校提出打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引领全校师生形成“人人多读书,个个读好书”的求学新风,让经典诵读伴随书香校园的创建走进了校本课堂。学《三字经》、读《弟子规》、背《千字文》、诵唐诗宋词、赏《论语》已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此举也开启了清水亭人读诗、学诗、写诗的新路程。  一、诗韵润行,走特色办学之路  1.理念引领,明确诗教工作方向。我们认为:诗教的意义,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大量以导学案为基础的课堂拓展材料应运而生。这种重视思维训练、鼓励质疑、提倡反思的导学案模式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有价值的、全面的、系统的思辨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和体悟。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自助式”活动单导学模式顺应这一要求,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该模式可以从合理定位、智慧引领、共享课堂
期刊
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巧品妙析,才能促成学生的有效感悟,从而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使课堂精彩纷呈。然而在小语人呼唤追求语文“本真”的今天,我们依然发现在“品读”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剖析“品读感悟”的几个问题  (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教师的备课缺少对文本的先期阅读,只是“拿来主义”地看看教学参考用书的文本解读。由于自己没能深入研读文本,
期刊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教材仅仅是“范例”,是可供人们解读的“文本”,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二度开发”“深加工”。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看法。  一、精准的提炼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哪些地方是需要提炼出来进行精读的,在课堂上,只教“有用的部分”,其他地方略过即可,也就是“长文短教”。  要做到精准的提炼,也就是“长文短教”,就要设计高质量的
期刊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教材的篇目有限,若仅就课内资源来学习语文,学生们就变成了被束缚在鸟笼里的小鸟,亦或是蹲在温水里的青蛙,纵有高飞远跳的本事,也翻不出语文书这座“五指山”。此时,老师应该做个铺路人,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将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