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利用长春站2011—2013年逐日2次5 m等间距0~1 500 m的温度探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全年以低悬空逆温和高悬空逆温为主;逆温平均底高较低;高悬逆温厚度最大,其次是低悬逆温,贴地逆温厚度最小;贴地逆温的强度最大,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的平均强度差异较小。
关键词 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吉林长春;2011—2013年
中图分类号 P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90-01
一般情况下,气温在低层大气中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有时在各层次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1-2]。逆温层的结构特征及生消变化是影响大气扩散和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因子之一,在有逆温的情况下,层结比较稳定,抑制空气中的水汽和其他污染物质的垂直输送和水平扩散,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3-4]。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2011—2013年逐日2次5 m等间距0~1 500 m的温度探空资料,分别对长春市逆温出现的频率、强度、厚度、生消等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过程中,针对边界层内的逆温,本文根据程水源的统计方法并结合长春市区域特点,将其分为3类:底高<100 m的逆温为贴地逆温,底高介于100~500 m之间的逆温为低悬逆溫,底高介于500~1 500 m的逆温为高悬逆温[5]。
2 逆温的特征分析
2.1 出现频率
长春市逆温出现的频率总体较高,表现出以下特点:①从7:00和19:00逆温出现的高度来看,7:00长春市以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为主;19:00全年则以贴地逆温为主。②从逆温出现的时间分布来看,一年四季均有逆温出现,各季节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冬季和秋季逆温出现的频率较高,夏季和春季较低;无论是7:00还是19:00,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均表现为冬季出现的频率最高,低悬逆温在秋季7:00出现频率最低,夏季19:00出现频率最低;无论是7:00还是19:00,高悬逆温在春季出现的频率最低。③逆温出现频率的日变化明显,7:00贴地逆温出现频率显著低于19:00, 7:00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出现频率均显著高于19:00。
2.2 底高、顶高、厚度
污染物的扩散与逆温的底高、顶高以及厚度的关系十分密切,逆温的厚度越大,则底高高度越低、顶高高度越高,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长春市逆温平均底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逆温平均底高较低;贴地逆温底高的季节变化显著,秋季最高;各类型逆温底高的日变化略有差异,7:00贴地逆温的底高普遍高于19:00(表1)。
从全年逆温的平均顶高来看,贴地逆温的平均顶高最大值出现在冬季的7:00,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的19:00;高悬逆温全年7:00和19:00的平均顶高差异不大。逆温平均顶高的日变化明显,7:00贴地逆温和低悬逆温的平均顶高显著高于19:00,而7:00高悬逆温的平均顶高低于19:00。
分析全年逆温的平均厚度,高悬逆温厚度最大。7:00贴地逆温平均厚度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季;低悬逆温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7:00高悬逆温平均厚度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大,19:00差异较小。
2.3 强度
逆温强度是指每上升100 m所增加的温度,是表征大气层结稳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表2可知,就全年7:00和19:00各类逆温平均强度的对比而言,贴地逆温的强度最大,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的平均强度差异较小。从季节变化来看,7:00贴地逆温平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19:00秋季贴地逆温的平均强度最大,夏季最小。
3 结论
(1)从7:00和19:00逆温出现的高度来看,7:00以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为主,19:00全年则以贴地逆温为主。
(2)一年四季均有逆温出现,各季节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冬季和秋季逆温出现的频率较高,夏季和春季较低。
(3)逆温平均底高较低;贴地逆温底高的季节变化显著;逆温平均顶高的日变化明显,7:00贴地逆温和低悬逆温的平均顶高显著高于19:00,而7:00高悬逆温的平均顶高普遍低于19:00。
(4)无论是7:00还是19:00,高悬逆温厚度最大,其次是低悬逆温,贴地逆温最小。
(5)就全年7:00和19:00各类逆温平均强度的对比而言,贴地逆温的强度最大,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的平均强度差异较小。
4 参考文献
[1] 刘焕彬,冯俊杰,王恒明.济南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5,25(1):27-28.
[2] 张继红,徐盛荣,赵淑敏.逆温天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2):24-25.
[3] 赵海江,周彦丽,刘建勇,等.张家口市低空逆温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5):171-175.
[4] 黄景,徐伟萍,金小城.台州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39(2):113-118.
[5] 郭丽娜,黄容,马艳.青岛逆温层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J].海岸工程,2014,33(4):14-25.
关键词 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吉林长春;2011—2013年
中图分类号 P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90-01
一般情况下,气温在低层大气中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有时在各层次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1-2]。逆温层的结构特征及生消变化是影响大气扩散和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因子之一,在有逆温的情况下,层结比较稳定,抑制空气中的水汽和其他污染物质的垂直输送和水平扩散,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3-4]。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2011—2013年逐日2次5 m等间距0~1 500 m的温度探空资料,分别对长春市逆温出现的频率、强度、厚度、生消等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过程中,针对边界层内的逆温,本文根据程水源的统计方法并结合长春市区域特点,将其分为3类:底高<100 m的逆温为贴地逆温,底高介于100~500 m之间的逆温为低悬逆溫,底高介于500~1 500 m的逆温为高悬逆温[5]。
2 逆温的特征分析
2.1 出现频率
长春市逆温出现的频率总体较高,表现出以下特点:①从7:00和19:00逆温出现的高度来看,7:00长春市以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为主;19:00全年则以贴地逆温为主。②从逆温出现的时间分布来看,一年四季均有逆温出现,各季节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冬季和秋季逆温出现的频率较高,夏季和春季较低;无论是7:00还是19:00,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均表现为冬季出现的频率最高,低悬逆温在秋季7:00出现频率最低,夏季19:00出现频率最低;无论是7:00还是19:00,高悬逆温在春季出现的频率最低。③逆温出现频率的日变化明显,7:00贴地逆温出现频率显著低于19:00, 7:00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出现频率均显著高于19:00。
2.2 底高、顶高、厚度
污染物的扩散与逆温的底高、顶高以及厚度的关系十分密切,逆温的厚度越大,则底高高度越低、顶高高度越高,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长春市逆温平均底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逆温平均底高较低;贴地逆温底高的季节变化显著,秋季最高;各类型逆温底高的日变化略有差异,7:00贴地逆温的底高普遍高于19:00(表1)。
从全年逆温的平均顶高来看,贴地逆温的平均顶高最大值出现在冬季的7:00,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的19:00;高悬逆温全年7:00和19:00的平均顶高差异不大。逆温平均顶高的日变化明显,7:00贴地逆温和低悬逆温的平均顶高显著高于19:00,而7:00高悬逆温的平均顶高低于19:00。
分析全年逆温的平均厚度,高悬逆温厚度最大。7:00贴地逆温平均厚度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季;低悬逆温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7:00高悬逆温平均厚度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大,19:00差异较小。
2.3 强度
逆温强度是指每上升100 m所增加的温度,是表征大气层结稳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表2可知,就全年7:00和19:00各类逆温平均强度的对比而言,贴地逆温的强度最大,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的平均强度差异较小。从季节变化来看,7:00贴地逆温平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19:00秋季贴地逆温的平均强度最大,夏季最小。
3 结论
(1)从7:00和19:00逆温出现的高度来看,7:00以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为主,19:00全年则以贴地逆温为主。
(2)一年四季均有逆温出现,各季节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冬季和秋季逆温出现的频率较高,夏季和春季较低。
(3)逆温平均底高较低;贴地逆温底高的季节变化显著;逆温平均顶高的日变化明显,7:00贴地逆温和低悬逆温的平均顶高显著高于19:00,而7:00高悬逆温的平均顶高普遍低于19:00。
(4)无论是7:00还是19:00,高悬逆温厚度最大,其次是低悬逆温,贴地逆温最小。
(5)就全年7:00和19:00各类逆温平均强度的对比而言,贴地逆温的强度最大,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的平均强度差异较小。
4 参考文献
[1] 刘焕彬,冯俊杰,王恒明.济南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5,25(1):27-28.
[2] 张继红,徐盛荣,赵淑敏.逆温天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2):24-25.
[3] 赵海江,周彦丽,刘建勇,等.张家口市低空逆温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5):171-175.
[4] 黄景,徐伟萍,金小城.台州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39(2):113-118.
[5] 郭丽娜,黄容,马艳.青岛逆温层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J].海岸工程,2014,33(4):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