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为了吸引眼球进行炒作还是为利益集团代言,这些头戴各种光环和学术头衔的权威人士的“权威话语”都着实难以让民众心暖。
最近,经济学家茅于轼的“廉租房不设厕论”和房地产专家董藩的“未婚同居刺激房市需求论”引起了网络上的激烈讨论。这些奇谈怪论在原本就波涛汹涌的房地产市场上又激起了新的波浪,无论是逻辑的、正义的,还是无聊的、盲目的,有关房地产的言论都纠合了,太多民众的情感。而当我们面对这些“砖家”时,不禁想问的是:他们究竟代表着谁的利益?
茅于轼:廉租房不设厕所
近日,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赞成发展廉租房,但他认为,廉租房应该是低标准的。以前的经济适用房就曾盖成了180平方米的大公寓,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侵占中低收入者的利益,以经济适用房为名图个人私利,为了防止在廉租房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廉租房必须低标准,其中廉租房不设厕所就是—种使富人远离廉租房的手段。
茅先生称,这种低标准的廉租房改善了穷人的生活条件,且一旦他们收入提高后,就会有意愿主动退出廉租房,寻找条件更好的住房,这也有利于整个房市的发展。这位自称“替富^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经济学家解释自己的观点绝不是在“为富人说话”,相反是出于对社会最困难人群的关心。
茅于轼的“廉租房无厕论”立即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茅于轼的建议是杜绝富人人住廉租房的最佳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穷人的住房难问题。也有网友认为,穷人也有享受独立厕所的权利,茅于轼的观点把社会对穷人的歧视物质化了。
事实上,与其说茅于轼在谈“廉租房该不该要私用厕所”,不如说茅先生在谈“要经济适用房,还是要廉租房”。所谓廉租房,就是社会保障型住房,住户对象是买不起房、也不能按照市场价格租房的住户群,是要满足他们的居住需求,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去保障尽量多的人的居住要求,而不是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建廉租房而非经济适用房确实有助于解决那些最困难人群的住房问题,不设厕所的办法在某种意义上也确实能让富人不选择^住廉租房,但同时也给住在廉租房的人带来了不便,有失公平。
然而,廉租房不设厕所就真的能使富人远离廉租房么?只要腐败、特权依然存在,富人获得廉租房就仍然可以买卖,仍然可以在穷^手里赚取利益,仍然可以在将来的拆迁过程中获得暴利。这样看来,以廉租房不设厕所为代价防止富人购买廉租房,就像是设立了一个用棉花做成的盾牌,是挡不住少部分富人来以此逐利的。有人批评茅先生不从制度上去禁止富人与穷人争夺资源,而寄希望于通过降低标准使富人主动放弃与穷人争夺资源,这貌似是在“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却似乎只是一种站在富人的立场上来救济穷人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毫无疑问,以廉租房不设厕所为代价既不能防止富人购买廉租房,也使入住的穷人生活不便。只有—方面使廉租房的建设尽量简洁,严格控制面积和造价,另—方面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财产,并动员全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才是真正的为穷人办事。
董藩:未婚同居刺激购房需求
3月底,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论证“楼市没有泡沫,百姓的购房需求仍很大”时说,“我们发现同居的人在大量增加,同居是需要房子的”。
董教授认为,现在离婚率比以前高了很多,理论上,离婚就需要两套房子住人。另外,同居的人现在大量增加,同居也是需要房子的。过去很多大龄青年和父母住在一起,现在大龄青年都搬到外面住了,也是需要房子的。还有的人有两个、三个“家庭”,也都需要房子。董教授认为,现在中国出现了全民性的错误认识,从高层领导到老百姓都认为房地产有泡沫,这是错误的,他表示“房地产泡沫论除了有的学者出名外没有其他好处”。
董教授的观点抛出后,炮轰声一片。有人惊呼从未想过中国的房地产业居然跟中国的未婚同居有关系,也有人批评董教授的观点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同居、离婚的人是有购房愿望却不—定具备购买力,没有购买力的需求只能是空想,更有人指责董教授为了迎合房地产商,不仅不想办法帮助解决同居、离婚、包二奶等社会问题,反而攻击其他专家,实质是为了自己出名。
对于网络和媒体的炮轰,董教授发文解释说,中国正在经历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住房市场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到房地产的价格走势,而人们恰恰忽视了这一力量,从而导致对房地产形势判断的偏差,特别是对存在“泡沫”的错误认识。他认为,也许是他的观点与传统的行为准则或道德理念不太相符,大家都不乐意在难堪中认识真相。董教授称自己作为房地产领域的专家,关注的是影响房地产供求和价格变化的所有因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在他的研究范围内,但他不是社会学家,对这些新的生活方式的好坏以及引起这些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没有研究,也不能给出评价,而网上说他变相鼓励人们离婚、未婚同居、包二奶等都是对他的污蔑。
所谓房地产泡沫是指由虚拟需求的过度膨胀导致价格水平相对于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上涨。中国究竟有没有地产泡沫,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和不同利益者的立场,答案见仁见智。中国的房产需求确实很大,或许人人都想买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房。董教授把离婚、未婚同居等对住房的需求置入可刺激购房需求的行列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然而,这只能作为房产需求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关键的问题不是讨论是否存在足够的购房需求,而是这种需求能否在房地产市场中形成实际的购买力,如果房价—直处在高位,恐怕大部分人的购房需求也就—直不会得到释放。董教授作为房产专家认定“房地产有泡沫是错误的”,着实有代房产商立言之嫌。
最近,经济学家茅于轼的“廉租房不设厕论”和房地产专家董藩的“未婚同居刺激房市需求论”引起了网络上的激烈讨论。这些奇谈怪论在原本就波涛汹涌的房地产市场上又激起了新的波浪,无论是逻辑的、正义的,还是无聊的、盲目的,有关房地产的言论都纠合了,太多民众的情感。而当我们面对这些“砖家”时,不禁想问的是:他们究竟代表着谁的利益?
茅于轼:廉租房不设厕所
近日,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赞成发展廉租房,但他认为,廉租房应该是低标准的。以前的经济适用房就曾盖成了180平方米的大公寓,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侵占中低收入者的利益,以经济适用房为名图个人私利,为了防止在廉租房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廉租房必须低标准,其中廉租房不设厕所就是—种使富人远离廉租房的手段。
茅先生称,这种低标准的廉租房改善了穷人的生活条件,且一旦他们收入提高后,就会有意愿主动退出廉租房,寻找条件更好的住房,这也有利于整个房市的发展。这位自称“替富^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经济学家解释自己的观点绝不是在“为富人说话”,相反是出于对社会最困难人群的关心。
茅于轼的“廉租房无厕论”立即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茅于轼的建议是杜绝富人人住廉租房的最佳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穷人的住房难问题。也有网友认为,穷人也有享受独立厕所的权利,茅于轼的观点把社会对穷人的歧视物质化了。
事实上,与其说茅于轼在谈“廉租房该不该要私用厕所”,不如说茅先生在谈“要经济适用房,还是要廉租房”。所谓廉租房,就是社会保障型住房,住户对象是买不起房、也不能按照市场价格租房的住户群,是要满足他们的居住需求,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去保障尽量多的人的居住要求,而不是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建廉租房而非经济适用房确实有助于解决那些最困难人群的住房问题,不设厕所的办法在某种意义上也确实能让富人不选择^住廉租房,但同时也给住在廉租房的人带来了不便,有失公平。
然而,廉租房不设厕所就真的能使富人远离廉租房么?只要腐败、特权依然存在,富人获得廉租房就仍然可以买卖,仍然可以在穷^手里赚取利益,仍然可以在将来的拆迁过程中获得暴利。这样看来,以廉租房不设厕所为代价防止富人购买廉租房,就像是设立了一个用棉花做成的盾牌,是挡不住少部分富人来以此逐利的。有人批评茅先生不从制度上去禁止富人与穷人争夺资源,而寄希望于通过降低标准使富人主动放弃与穷人争夺资源,这貌似是在“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却似乎只是一种站在富人的立场上来救济穷人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毫无疑问,以廉租房不设厕所为代价既不能防止富人购买廉租房,也使入住的穷人生活不便。只有—方面使廉租房的建设尽量简洁,严格控制面积和造价,另—方面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财产,并动员全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才是真正的为穷人办事。
董藩:未婚同居刺激购房需求
3月底,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论证“楼市没有泡沫,百姓的购房需求仍很大”时说,“我们发现同居的人在大量增加,同居是需要房子的”。
董教授认为,现在离婚率比以前高了很多,理论上,离婚就需要两套房子住人。另外,同居的人现在大量增加,同居也是需要房子的。过去很多大龄青年和父母住在一起,现在大龄青年都搬到外面住了,也是需要房子的。还有的人有两个、三个“家庭”,也都需要房子。董教授认为,现在中国出现了全民性的错误认识,从高层领导到老百姓都认为房地产有泡沫,这是错误的,他表示“房地产泡沫论除了有的学者出名外没有其他好处”。
董教授的观点抛出后,炮轰声一片。有人惊呼从未想过中国的房地产业居然跟中国的未婚同居有关系,也有人批评董教授的观点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同居、离婚的人是有购房愿望却不—定具备购买力,没有购买力的需求只能是空想,更有人指责董教授为了迎合房地产商,不仅不想办法帮助解决同居、离婚、包二奶等社会问题,反而攻击其他专家,实质是为了自己出名。
对于网络和媒体的炮轰,董教授发文解释说,中国正在经历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住房市场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到房地产的价格走势,而人们恰恰忽视了这一力量,从而导致对房地产形势判断的偏差,特别是对存在“泡沫”的错误认识。他认为,也许是他的观点与传统的行为准则或道德理念不太相符,大家都不乐意在难堪中认识真相。董教授称自己作为房地产领域的专家,关注的是影响房地产供求和价格变化的所有因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在他的研究范围内,但他不是社会学家,对这些新的生活方式的好坏以及引起这些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没有研究,也不能给出评价,而网上说他变相鼓励人们离婚、未婚同居、包二奶等都是对他的污蔑。
所谓房地产泡沫是指由虚拟需求的过度膨胀导致价格水平相对于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上涨。中国究竟有没有地产泡沫,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和不同利益者的立场,答案见仁见智。中国的房产需求确实很大,或许人人都想买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房。董教授把离婚、未婚同居等对住房的需求置入可刺激购房需求的行列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然而,这只能作为房产需求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关键的问题不是讨论是否存在足够的购房需求,而是这种需求能否在房地产市场中形成实际的购买力,如果房价—直处在高位,恐怕大部分人的购房需求也就—直不会得到释放。董教授作为房产专家认定“房地产有泡沫是错误的”,着实有代房产商立言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