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摆在提升国力的重要位置,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我的做法和感受作以论述。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提问技巧水平,激发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设计中应有重点、有意识地给学生发表观点和想法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新的问题。且提问后应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提问的类型和性质应从记忆性转向推理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堂提问应集中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以点带面,全面展开。语文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基础科学,课堂提问应当“难题浅问”或“浅题深问”。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大胆创新。
二、强化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必须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以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①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主体。②注意个别差异,热情鼓励主动参与意识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改进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③从多方面培养参与意识,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低头。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与见解。
三、改进作文评讲方式,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教师讲评作文的观念要更新。我排除了挑选平时语文成绩拔尖的学生的作文来评议的观念,有意识地选取有真情实感的中等生的作文讲评。例如,我曾选了一个叫韩涛的学生的一篇文章进行点评。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要求对“真正的美国口味,我们都爱吃”这则广告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自命题为《中国也在赶时髦》,恰当而诙谐。接着文章从“现在美国货在市场上很时髦,人们认为美国货比中国货好”说起,很快亮出观点:“我们承认现在美国比中国富强,但中国并没有停止她前进的脚步。”然后分析“几个小孩嚼着饼干,喜滋滋地舔着嘴唇说,‘真正的美国口味,我们都爱吃’!”文章虽有病句别字,但思路开阔清晰,有理有据,论证有力。这类讲评加强了各个层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四、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程序,教会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中常用的如“一字多音”“一词多义”“一题多问”“一问多答”,应给学生大胆探索和猜想的机会。不要总给明确清晰的答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给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想的机会;在作业时无须要求学生每次都写出详细的步骤,鼓励学生用巧妙而简洁的方法解题,只要思维方法正确,都给予肯定。
五、重视学生个性,塑造创新型人格
在学生个性独立的培养上,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给学生较大的可自由发挥的空间。树立“无个性即无人才”的观念,充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在学习《发问的精神》时,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创新事例——牛顿创立“万有引力说”、瓦特发明蒸汽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孔子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等。
六、改革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实践创造能力
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增强其探索性和发现性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由学生侯课改为课前两分钟演讲;由教师分析文章结构转变为学生研列结构提纲;由教师串讲文言文转变为学生试讲试译;由教师向学生提问转变为学生向教师质疑;由教师评讲学生作文转变为学生评讲教师的“下水作文”。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了学生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
七、多样化教法并用,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杨振宁曾经说过:“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此评价一语中的,我国教育自古以来重灌输轻启发,造成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创造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感受到学科特有的魅力,收获理性思辨的成功与欢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
——陶行知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摆在提升国力的重要位置,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我的做法和感受作以论述。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提问技巧水平,激发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设计中应有重点、有意识地给学生发表观点和想法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新的问题。且提问后应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提问的类型和性质应从记忆性转向推理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堂提问应集中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以点带面,全面展开。语文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基础科学,课堂提问应当“难题浅问”或“浅题深问”。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大胆创新。
二、强化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必须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以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①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主体。②注意个别差异,热情鼓励主动参与意识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改进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③从多方面培养参与意识,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低头。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与见解。
三、改进作文评讲方式,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教师讲评作文的观念要更新。我排除了挑选平时语文成绩拔尖的学生的作文来评议的观念,有意识地选取有真情实感的中等生的作文讲评。例如,我曾选了一个叫韩涛的学生的一篇文章进行点评。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要求对“真正的美国口味,我们都爱吃”这则广告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自命题为《中国也在赶时髦》,恰当而诙谐。接着文章从“现在美国货在市场上很时髦,人们认为美国货比中国货好”说起,很快亮出观点:“我们承认现在美国比中国富强,但中国并没有停止她前进的脚步。”然后分析“几个小孩嚼着饼干,喜滋滋地舔着嘴唇说,‘真正的美国口味,我们都爱吃’!”文章虽有病句别字,但思路开阔清晰,有理有据,论证有力。这类讲评加强了各个层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四、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程序,教会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中常用的如“一字多音”“一词多义”“一题多问”“一问多答”,应给学生大胆探索和猜想的机会。不要总给明确清晰的答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给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想的机会;在作业时无须要求学生每次都写出详细的步骤,鼓励学生用巧妙而简洁的方法解题,只要思维方法正确,都给予肯定。
五、重视学生个性,塑造创新型人格
在学生个性独立的培养上,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给学生较大的可自由发挥的空间。树立“无个性即无人才”的观念,充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在学习《发问的精神》时,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创新事例——牛顿创立“万有引力说”、瓦特发明蒸汽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孔子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等。
六、改革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实践创造能力
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增强其探索性和发现性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由学生侯课改为课前两分钟演讲;由教师分析文章结构转变为学生研列结构提纲;由教师串讲文言文转变为学生试讲试译;由教师向学生提问转变为学生向教师质疑;由教师评讲学生作文转变为学生评讲教师的“下水作文”。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了学生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
七、多样化教法并用,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杨振宁曾经说过:“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此评价一语中的,我国教育自古以来重灌输轻启发,造成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创造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感受到学科特有的魅力,收获理性思辨的成功与欢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