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头戏,它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最佳再现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写作素质的培养有目的地渗透,学生在练笔写作中不仅提高了写作的水平,也提高了自身的写作素质。培养写作能力,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训练,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在一篇篇的写作中提升其写作的素质,这种写作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具备写作能力的核心品质。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质;培养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一直是畏难自卑、索然寡味,这可谓是多年来学生写作文时学生的普遍心态。学生在作文中的畏难心态首先是一个写作心理上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问题首先应该从心理上去解决。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畏难心态的存在,许多学生对教师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指导往往置若罔闻,因而老师指导是指导,学生作文是作文,学生作文时懒于思考、胡乱编凑、不修能不改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因此,在作文指导中,心理引导应先于方法指导,也就是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再来解决技巧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就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心理引导方面亟须做的工作就是加强学生写作毅力的培养。
毅力,也就是意志,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并根据这以个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活动的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说:“毅力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必备的心理品质。”写作同样需要毅力,写作毅力是整个写作中的心理支柱,这个支柱坚韧与否,关系着作文教学成效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毅力,是扭转学生不良作文心态,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解铃”之策。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实施作文教学渗透写作素质的培养:
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设计相应的作文教学计划:
(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设计相应的作文教学计划
现在部分教師作文教学随意性较大往往不顾学生的年龄持点,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随心所欲,临阵拟题。学生写时,只能“横眉冷对方格纸,低头怒视钢笔头”,毫无兴趣可言。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有系统性,应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性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如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阶段性教学计划;由人物、场面描写等的单项训练到各种体裁的综合训练。如此有计划的系统训练,有的放矢,有分有合,有序有格,让学生感到自己作文命题超味性因斯组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重要,而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因此我提趣味性命题。
1.联系实际命题。作文命题要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才可以激起学生创作的冲动。如2017年高考作文,在万众瞩目中闪亮登场,它带给广大考生的是一种亲切的熟悉感,材料提供的关键词,与日常生活多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考生都将有话可说、言之有物。
近三年的全国卷命题,2015年的“小陈举报开车打电话的父亲”“大国工匠”,2016年的“掌痕与吻印”“语文素养”“小羽创业”,到2017年的“选择关键词”。不难看出,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多是贴近社会热点问题,更侧重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
2.结合课文命题。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篇目多是古今中外之佳作。若学后再进行有关的作文训练,不仅能加深对原作的认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如学了《祝福》、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后,可以分别以《祥林嫂的姑娘》、《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吗?》《别里科夫真的消失了吗》为题进行作文训练。
3.诗情画意命题。学生对老生常谈或抽象笼统的题目,往往感到厌烦或望而生畏。教师可利用一些名言警句、诗句歌词或影视剧目命题,学生会觉得耳目一新,别有情趣。如《一枝红杏出墙来)、《英雄无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都是较好的作文命题。
4.转换角色命题。教师命题不一定都合乎学生口味,且学生会感到象被人牵着鼻子走。若转换出题人的角色,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如新年来临,出个什么题目好呢?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下出了《新年寄语)、《向新年献礼)、《假如我是联欢会主持人)、《说“新”》、《除旧迎新》、《起点》等题目,不但出题兴致高,而且写出的文章好,可谓“发自肺腑之言,点石成金之笔”。
(二)作文立意新颖性
平庸立意索然无味,新颖立意别有韵味
1.逆向思维立意;即非顺着常人的一般意念思考,而是反其道而思。如:人们总是欣赏“小草”默默无闻地点缀大地,而我们不妨联想一下墙头上的草随风倒”的俗语,并由此立意指斥它的骑墙主义。再加“雪”的洁白无瑕向来为人称道,而它那见不得阳光却被人嗤之以鼻,我们可以后者立意,写篇《也谈“雪”》,批评那些徒有虚名而经不起考验的哗众取宠者。
2.标新立异立意。即与众不同的立意。如世人皆呼唤“伯乐”的到来,我们何不另辟蹊径,来个“不待扬鞭自奋瞬”呢?再如:“忠言逆耳利不行”是良训,可“忠言顺耳利于行“岂不更好?以此立意,岂不更妙?
(三)作文训练灵活性
作文训练应由单一的课堂封闭式训练转向车富多样的灵活性训练。课堂与课外,口头与书面结合训练效果甚佳①每周一次3分钟的口头训练,每周一次5分的新同发布。②每周一次一课时的小作文训练;每2一次两课时的大作文训练。③每月一次诗歌朗诵会或演讲会,④积极开辟第二课盒,成立板报组、道讯社文学社,创办《新月快讯》周报,介绍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歌颂好人好事;创办《春芽文学》半月刊,刊登学生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优秀作品。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四)作文批改多样性
1.教师示范性批改。教师的批改既有权威性,又有示范性。因此,教师下批语既要准确全面,又要有鼓励使这批语如习习春风拨学生心怀,成为写作动力的源泉,如烟发光的航标灯,给学生指明作文的方向
2.学生合作性批改。教师若总是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批改作文。既不现实,也不理想,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批改。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能提高学生修改及写作能力,可谓利大于弊。
3.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性批改
作者的写作意向、章法是否让读者感悟到了,是否有不妥之处,这就需要二者的问题。我曾多次运用沟通式批改方法,效果皆很好。具体做法是:先由作者朗读原文,后由教师提问写作意图、构思及章法方面的问题让作者回答,再由学生评析,指出成功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总评。这种批改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评改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欢迎。
4.角色转换,在语文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考评别人。让学生选择“我们都是老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出作文题,对文题进行讲解分析,习作由学生评价,给出评分依据。学生们都会很认真地精心设计了各种形式的作文题目,互做、互评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倾听不同思路,学会与不同人分享快乐,教师发展学生的多元写作智能,达成了所教的写作目标。学生会体验到各种写作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思路和宽泛深广的教学内涵中,由浅入深地不断精深的去实践,通过学生的练笔和随感,一定会在一个个段落和一篇篇文章中收获新的有创意的文字,在思想的陶冶和文字的锤炼中坚定学生的写作品质。
参考文献:
[1]丁鸿儒.《好作文从何来?》教育科学论坛. 2008(08).
[2] 许有涛.《作文教学应加强写作毅力的培养》天津教育. 2007(07).
[3] 王爱国.《作文素质训练浅谈》 考试周刊. 2008(52) .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质;培养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一直是畏难自卑、索然寡味,这可谓是多年来学生写作文时学生的普遍心态。学生在作文中的畏难心态首先是一个写作心理上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问题首先应该从心理上去解决。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畏难心态的存在,许多学生对教师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指导往往置若罔闻,因而老师指导是指导,学生作文是作文,学生作文时懒于思考、胡乱编凑、不修能不改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因此,在作文指导中,心理引导应先于方法指导,也就是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再来解决技巧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就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心理引导方面亟须做的工作就是加强学生写作毅力的培养。
毅力,也就是意志,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并根据这以个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活动的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说:“毅力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必备的心理品质。”写作同样需要毅力,写作毅力是整个写作中的心理支柱,这个支柱坚韧与否,关系着作文教学成效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毅力,是扭转学生不良作文心态,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解铃”之策。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实施作文教学渗透写作素质的培养:
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设计相应的作文教学计划:
(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设计相应的作文教学计划
现在部分教師作文教学随意性较大往往不顾学生的年龄持点,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随心所欲,临阵拟题。学生写时,只能“横眉冷对方格纸,低头怒视钢笔头”,毫无兴趣可言。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有系统性,应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性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如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阶段性教学计划;由人物、场面描写等的单项训练到各种体裁的综合训练。如此有计划的系统训练,有的放矢,有分有合,有序有格,让学生感到自己作文命题超味性因斯组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重要,而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因此我提趣味性命题。
1.联系实际命题。作文命题要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才可以激起学生创作的冲动。如2017年高考作文,在万众瞩目中闪亮登场,它带给广大考生的是一种亲切的熟悉感,材料提供的关键词,与日常生活多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考生都将有话可说、言之有物。
近三年的全国卷命题,2015年的“小陈举报开车打电话的父亲”“大国工匠”,2016年的“掌痕与吻印”“语文素养”“小羽创业”,到2017年的“选择关键词”。不难看出,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多是贴近社会热点问题,更侧重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
2.结合课文命题。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篇目多是古今中外之佳作。若学后再进行有关的作文训练,不仅能加深对原作的认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如学了《祝福》、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后,可以分别以《祥林嫂的姑娘》、《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吗?》《别里科夫真的消失了吗》为题进行作文训练。
3.诗情画意命题。学生对老生常谈或抽象笼统的题目,往往感到厌烦或望而生畏。教师可利用一些名言警句、诗句歌词或影视剧目命题,学生会觉得耳目一新,别有情趣。如《一枝红杏出墙来)、《英雄无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都是较好的作文命题。
4.转换角色命题。教师命题不一定都合乎学生口味,且学生会感到象被人牵着鼻子走。若转换出题人的角色,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如新年来临,出个什么题目好呢?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下出了《新年寄语)、《向新年献礼)、《假如我是联欢会主持人)、《说“新”》、《除旧迎新》、《起点》等题目,不但出题兴致高,而且写出的文章好,可谓“发自肺腑之言,点石成金之笔”。
(二)作文立意新颖性
平庸立意索然无味,新颖立意别有韵味
1.逆向思维立意;即非顺着常人的一般意念思考,而是反其道而思。如:人们总是欣赏“小草”默默无闻地点缀大地,而我们不妨联想一下墙头上的草随风倒”的俗语,并由此立意指斥它的骑墙主义。再加“雪”的洁白无瑕向来为人称道,而它那见不得阳光却被人嗤之以鼻,我们可以后者立意,写篇《也谈“雪”》,批评那些徒有虚名而经不起考验的哗众取宠者。
2.标新立异立意。即与众不同的立意。如世人皆呼唤“伯乐”的到来,我们何不另辟蹊径,来个“不待扬鞭自奋瞬”呢?再如:“忠言逆耳利不行”是良训,可“忠言顺耳利于行“岂不更好?以此立意,岂不更妙?
(三)作文训练灵活性
作文训练应由单一的课堂封闭式训练转向车富多样的灵活性训练。课堂与课外,口头与书面结合训练效果甚佳①每周一次3分钟的口头训练,每周一次5分的新同发布。②每周一次一课时的小作文训练;每2一次两课时的大作文训练。③每月一次诗歌朗诵会或演讲会,④积极开辟第二课盒,成立板报组、道讯社文学社,创办《新月快讯》周报,介绍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歌颂好人好事;创办《春芽文学》半月刊,刊登学生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优秀作品。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四)作文批改多样性
1.教师示范性批改。教师的批改既有权威性,又有示范性。因此,教师下批语既要准确全面,又要有鼓励使这批语如习习春风拨学生心怀,成为写作动力的源泉,如烟发光的航标灯,给学生指明作文的方向
2.学生合作性批改。教师若总是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批改作文。既不现实,也不理想,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批改。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能提高学生修改及写作能力,可谓利大于弊。
3.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性批改
作者的写作意向、章法是否让读者感悟到了,是否有不妥之处,这就需要二者的问题。我曾多次运用沟通式批改方法,效果皆很好。具体做法是:先由作者朗读原文,后由教师提问写作意图、构思及章法方面的问题让作者回答,再由学生评析,指出成功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总评。这种批改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评改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欢迎。
4.角色转换,在语文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考评别人。让学生选择“我们都是老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出作文题,对文题进行讲解分析,习作由学生评价,给出评分依据。学生们都会很认真地精心设计了各种形式的作文题目,互做、互评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倾听不同思路,学会与不同人分享快乐,教师发展学生的多元写作智能,达成了所教的写作目标。学生会体验到各种写作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思路和宽泛深广的教学内涵中,由浅入深地不断精深的去实践,通过学生的练笔和随感,一定会在一个个段落和一篇篇文章中收获新的有创意的文字,在思想的陶冶和文字的锤炼中坚定学生的写作品质。
参考文献:
[1]丁鸿儒.《好作文从何来?》教育科学论坛. 2008(08).
[2] 许有涛.《作文教学应加强写作毅力的培养》天津教育. 2007(07).
[3] 王爱国.《作文素质训练浅谈》 考试周刊. 200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