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春节效应带来的数据波动影响了宏观数据的解读,但仍难掩经济增长的明显疲软态势。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连续数周停留在近些年的低位。发电厂的日度耗煤量也跌破了去年春节时的低点。
更让人担心的是地产复苏势头在年初以来明显减弱,除销量大幅低于去年12月之外,房价跌幅也在今年1月重新扩大。由于今年基建投资的增速会明显受到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的约束,难以有太好的表现,所以地产投资的复苏就是今年稳增长的关键。而今年年初地产销售的走弱给接下来的经济走势蒙上了阴影。
此外,通缩压力还在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压力。从春节期间的物价走势来看,在1月CPI跌破1%之后,2月CPI数字难以明显回升。而PPI深度通缩的状态还将延续。这样一来,真实利率进一步上升,给实体经济带来紧缩效应。
我们看到,货币政策在宏观数据空窗期进一步放松,这反映出决策者对经济增长的忧虑。春节前后,央行进行了全面的降准和降息,而并没有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观望。很显然,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度的警惕,因而在1-2月数据尚未发布的时候就推出了宽松的举措。降准和降息,再加上信贷投放的加速(1月信贷增长迅猛,超出预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企稳。从2月PMI数据来看,经济增长下滑的风险已经受到一定程度控制。
当前,政策正处在“走一步、看一步”的宽松通道中。增长和通胀数字的疲弱意味着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仍然处在放松过程中。不过,政策放松的迟疑态势也非常明显。接下来政策的放松节奏仍然会高度依赖于经济数据的变化。在央行2月末再次降息之后,今年剩下的时间内利率很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根据以往的经验,经济低迷的时候通过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托底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惯常做法。次贷危机以来,我国曾数次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带动经济增长复苏(“四万亿”是其中最有力的一次)。
要判断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与否,不要看其基调究竟定的是“积极”还是“稳健”,而要看财政赤字和信贷的数据。财政赤字的放大,以及信贷投放的加快,分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宽松的证据。
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这段时间,偏紧的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极不协调。一方面,财政赤字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同比减少——月度财政赤字小于前一年同月数值——表明财政政策其实相当不积极。另一方面,信贷投放明显加快,显示货币政策实质上放松。这一局面为过去几年所未见,与次贷危机以来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放同收的局面形成很大反差。本应同步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变成了跛脚而行,自然在稳增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今年财政赤字预算数是很重要的看点。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正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而受到挤压,急需要财政扩大支出来加以对冲。这样一来,财政政策宽松与否就变得更加重要。
如果今年财政赤字目标定得较低,将会弱化经济增长前景,并让货币政策面临更大放松压力。这显然会利好债券市场,并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强的流动性推动。较低的财政赤字还意味着基建投资增长会更乏力,从而提升地产投资在稳增长方面的重要性。相应的,地产政策就会更加宽松。
2014年我国财政赤字目标是1.35万亿元。从财政收支的实际数来看,最后全年实际完成财政赤字1.13万亿元,占去年GDP的比重为1.8%。2015年财政赤字预算至少要达到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至2.5%。这是观察今年财政政策的基准。
国泰君安表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是稳增长和促改革。主要看点是下调GDP增速目标,上调赤字率,稳增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改革关键之年落地攻坚。
2015年目标设定:GDP为7%左右,比2014年下调0.5个百分点;CPI为3%左右,比2014年下调0.5个百分点(预计实际为2%左右,定高旨在稳定预期);M2为12%,比2014年下调1个百分点(有定语,强调“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货币政策取向中性偏松);赤字率为2.3%,比2014年上调0.2个百分点。
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将下滑到5%左右,因此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以对冲。预计2015年底到2016年前后随着房地产投资探底,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中长期底部可能接近探明,剔除水分后大致5%-6%,能否在新增长平台上稳得住,关键取决于改革放活和降低融资成本能否取得实效。
此外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上年的2.1%提高到2.3%。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核电重启。预计“两会”前后将财政政策加码宽松,以应对稳增长和通缩。
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强调“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预计2015年至少还有1次降息,2次降准。
改革关键之年落地攻坚,主要表现在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推动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完善消费税政策,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推进一路一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战略。
川财证券表示,宏观经济有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超出市场预期。
首先,政策高估经济下行压力,存“超调”的可能。在通缩担忧加剧的背景下,政策已经舍弃去年定向调控的方针,转而全面放松,发改委不断加快基建项目审批,货币政策三个月二次降息和一次降准力度可见一斑。反观经济数据2月汇丰PMI回升幅度较大,虽有春节存货扰动,有一定程度失真,但确没有继续恶化;中观商品期货先行指标甲醇、PVC等已经出现了为期1个多月的反弹;我们认为虽然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但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受益“低利率,低油价,低汇率”的“三低”红利。如果政策按当前的节奏继续加码,叠加上述红利延续,经济运行有可能从现在二阶拐点演变为一阶拐点,即经济在二季度轻微反弹的概率加大。
其次,水利投资超预期的概率上升。水利有望接替高铁、核电成为新的基建投资增长点。从之前政策对水利行业的重视程度看,预期政府工作报告亦会对水利有所提及,结合“水十条”政策发布处在窗口期,政策利好助推实际投资超预期的可能性加大。
最后,房地产投资悲观预期或将修正。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已做好相关政策储备应对房地产投资下滑,同时地产投资也受益低利率环境,总之政府对通缩环境的担忧会减轻刺破地产泡沫的决心。预计在销量回暖和价格止跌下,投资下滑幅度也会减轻。
华泰证券指出,从供给角度入手,“新常态”经济描绘了一个新的增长图景,围绕全要素生产率的改革将对传统增长要素进行渗透。
第一,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契合点大概率将被关注,具体来看区域协同化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环保以及三农等问题将成为重点讨论对象。调结构与保增长的契合点将是短期经济的新动力,以应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的需要。
第二,关乎到生产效率和投融资效率提升的国企改革、财税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相关政策也有可能在两会期间被提及,即使不被提及,在会议之后也会以独立的重大政策逐渐落地,这些政策将重构中国经济的增长效率。
第三,面对国际经济的纷繁复杂形势,短期经济在下跌的压力中逐渐推进宽松,降准和降息操作均已在2月份实现,为应对通缩压力、投资下滑和流动性缺口的压力,未来政策仍有继续宽松的空间,预计三月末仍有降准的需要;同时财政政策将会逐渐发力,力度值得期待。
更让人担心的是地产复苏势头在年初以来明显减弱,除销量大幅低于去年12月之外,房价跌幅也在今年1月重新扩大。由于今年基建投资的增速会明显受到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的约束,难以有太好的表现,所以地产投资的复苏就是今年稳增长的关键。而今年年初地产销售的走弱给接下来的经济走势蒙上了阴影。
此外,通缩压力还在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压力。从春节期间的物价走势来看,在1月CPI跌破1%之后,2月CPI数字难以明显回升。而PPI深度通缩的状态还将延续。这样一来,真实利率进一步上升,给实体经济带来紧缩效应。
我们看到,货币政策在宏观数据空窗期进一步放松,这反映出决策者对经济增长的忧虑。春节前后,央行进行了全面的降准和降息,而并没有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观望。很显然,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度的警惕,因而在1-2月数据尚未发布的时候就推出了宽松的举措。降准和降息,再加上信贷投放的加速(1月信贷增长迅猛,超出预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企稳。从2月PMI数据来看,经济增长下滑的风险已经受到一定程度控制。
当前,政策正处在“走一步、看一步”的宽松通道中。增长和通胀数字的疲弱意味着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仍然处在放松过程中。不过,政策放松的迟疑态势也非常明显。接下来政策的放松节奏仍然会高度依赖于经济数据的变化。在央行2月末再次降息之后,今年剩下的时间内利率很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根据以往的经验,经济低迷的时候通过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托底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惯常做法。次贷危机以来,我国曾数次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带动经济增长复苏(“四万亿”是其中最有力的一次)。
要判断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与否,不要看其基调究竟定的是“积极”还是“稳健”,而要看财政赤字和信贷的数据。财政赤字的放大,以及信贷投放的加快,分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宽松的证据。
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这段时间,偏紧的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极不协调。一方面,财政赤字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同比减少——月度财政赤字小于前一年同月数值——表明财政政策其实相当不积极。另一方面,信贷投放明显加快,显示货币政策实质上放松。这一局面为过去几年所未见,与次贷危机以来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放同收的局面形成很大反差。本应同步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变成了跛脚而行,自然在稳增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今年财政赤字预算数是很重要的看点。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正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而受到挤压,急需要财政扩大支出来加以对冲。这样一来,财政政策宽松与否就变得更加重要。
如果今年财政赤字目标定得较低,将会弱化经济增长前景,并让货币政策面临更大放松压力。这显然会利好债券市场,并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强的流动性推动。较低的财政赤字还意味着基建投资增长会更乏力,从而提升地产投资在稳增长方面的重要性。相应的,地产政策就会更加宽松。
2014年我国财政赤字目标是1.35万亿元。从财政收支的实际数来看,最后全年实际完成财政赤字1.13万亿元,占去年GDP的比重为1.8%。2015年财政赤字预算至少要达到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至2.5%。这是观察今年财政政策的基准。
国泰君安表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是稳增长和促改革。主要看点是下调GDP增速目标,上调赤字率,稳增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改革关键之年落地攻坚。
2015年目标设定:GDP为7%左右,比2014年下调0.5个百分点;CPI为3%左右,比2014年下调0.5个百分点(预计实际为2%左右,定高旨在稳定预期);M2为12%,比2014年下调1个百分点(有定语,强调“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货币政策取向中性偏松);赤字率为2.3%,比2014年上调0.2个百分点。
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将下滑到5%左右,因此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以对冲。预计2015年底到2016年前后随着房地产投资探底,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中长期底部可能接近探明,剔除水分后大致5%-6%,能否在新增长平台上稳得住,关键取决于改革放活和降低融资成本能否取得实效。
此外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上年的2.1%提高到2.3%。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核电重启。预计“两会”前后将财政政策加码宽松,以应对稳增长和通缩。
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强调“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预计2015年至少还有1次降息,2次降准。
改革关键之年落地攻坚,主要表现在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推动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完善消费税政策,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推进一路一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战略。
川财证券表示,宏观经济有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超出市场预期。
首先,政策高估经济下行压力,存“超调”的可能。在通缩担忧加剧的背景下,政策已经舍弃去年定向调控的方针,转而全面放松,发改委不断加快基建项目审批,货币政策三个月二次降息和一次降准力度可见一斑。反观经济数据2月汇丰PMI回升幅度较大,虽有春节存货扰动,有一定程度失真,但确没有继续恶化;中观商品期货先行指标甲醇、PVC等已经出现了为期1个多月的反弹;我们认为虽然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但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受益“低利率,低油价,低汇率”的“三低”红利。如果政策按当前的节奏继续加码,叠加上述红利延续,经济运行有可能从现在二阶拐点演变为一阶拐点,即经济在二季度轻微反弹的概率加大。
其次,水利投资超预期的概率上升。水利有望接替高铁、核电成为新的基建投资增长点。从之前政策对水利行业的重视程度看,预期政府工作报告亦会对水利有所提及,结合“水十条”政策发布处在窗口期,政策利好助推实际投资超预期的可能性加大。
最后,房地产投资悲观预期或将修正。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已做好相关政策储备应对房地产投资下滑,同时地产投资也受益低利率环境,总之政府对通缩环境的担忧会减轻刺破地产泡沫的决心。预计在销量回暖和价格止跌下,投资下滑幅度也会减轻。
华泰证券指出,从供给角度入手,“新常态”经济描绘了一个新的增长图景,围绕全要素生产率的改革将对传统增长要素进行渗透。
第一,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契合点大概率将被关注,具体来看区域协同化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环保以及三农等问题将成为重点讨论对象。调结构与保增长的契合点将是短期经济的新动力,以应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的需要。
第二,关乎到生产效率和投融资效率提升的国企改革、财税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相关政策也有可能在两会期间被提及,即使不被提及,在会议之后也会以独立的重大政策逐渐落地,这些政策将重构中国经济的增长效率。
第三,面对国际经济的纷繁复杂形势,短期经济在下跌的压力中逐渐推进宽松,降准和降息操作均已在2月份实现,为应对通缩压力、投资下滑和流动性缺口的压力,未来政策仍有继续宽松的空间,预计三月末仍有降准的需要;同时财政政策将会逐渐发力,力度值得期待。